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8W 次

地震是“地壳”在不停地变化由此产生力的作用,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便发生地震,地震波从震源出发,再传到地面,使地面发生一系列灾害。以下是小编收集的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1】

今天,我和舅舅、表弟,一起去绍兴科技馆参观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让我对“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近几十年来,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河北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1966年在邢台发生的大地震共造成8064人死亡、3万人受伤。地震还带来其他的破坏,如地表破坏、沙土液化、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另外,我还了解了地震分别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地震发生时,房屋是从地基开始倒塌的。

假如地震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躲到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床边等地方防止被坠物砸伤。如果厨房燃气正开着,应首先关闭。地震后不能随便用火,否则容易引起爆炸。如果你身边有水和食物,可以有效帮助你维持生命。如果有收音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灾情,并得到外界救援信息。如果有哨子,它可以把声音传得很远,并有效节省我们的体力。

假如着火了,我们应该如何逃生呢?平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知道逃生通道,一旦有了危险可以迅速撤离。遇到火灾,要保持镇定,逃生时注意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离开,遇到浓烟时应弯腰前行,尽量不高于1.2米,如有条件可以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减少烟尘吸入。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了解了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掌握了在地震和火灾发生时有效逃生、保护自己的科学知识。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2】

自从参观了科技馆的‘‘防震减灾’’科普展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地壳以下将近2922千米的深度范围被称为地幔。它的厚度几乎达到地壳到地心距离的一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桨的主要发源地。

地震可以看成是一颗炸弹,每颗炸弹释放的能量是很有威力的。当这颗炸弹爆炸后,对远近物体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我们把地震破坏的程度用震级来衡量。可分为12个等级来表示。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铁轨变曲,山体下沉,生死离别。许多人在地震中难以逃脱,不幸死去。1588年陕西省华县大地震,死亡人数是83万余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24.2万余人。2008年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损害最大的一次。

现在自然灾害这么多,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使灾难程度减小。地震来了,我们要避开高耸的建筑物,比如:楼房,水塔,烟囱.....还要避开支撑物,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吊车等。选择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惊慌,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摆脱痛苦的生活。

  【2016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学生篇】3】

说起地震,我就联想到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这两次地震使大片的房屋倒塌,使无数的人员伤亡,亲人们忍受着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场面太惨痛了!

今天,我参观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展,里面一幅幅画都在向人们展示地震是如何形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 、4.诱发地震 、5.人工地震 。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要爱护地球,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