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淌过三个时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淌过三个时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67K 次

姑姑走了,满打满算八十六个春秋。孤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也孤单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淌过三个时代的姑姑的人生散文

姑姑生于民国,算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在姊妹中排行老二。一生中使用过“袁大头”,“关金劵”和“人民币”,读过私塾,走过四川,下过厨房,到过厅堂。

姑姑无论是做饭,女工,知书,答礼,样样都在行。在那个缠小脚的时代,姑姑缠裹腿,但不扎小脚,以致后来长着一双宽大厚实的脚,出入厅堂,难免遭老爷子的说教,气得老爷子只打“哼”声。有时犟嘴,“我好好的脚,为何要扎的小小的,走起路来风都能吹得倒,叫人好难受。”

据说,姑姑出生时,八字硬得很,命中缺石,因此就把村子中具有神话传说的一个大石头,拜石提携姑姑,使她健康成长。取的名字中也含石头字样,后来她的性格,脾气和做人好像也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石头的元素。

祖上是殷实之家,老爷子是民国时期“红榜上”有头有面的人物,说话做事很讲分寸,也很爱面子。在这样一个具有封建思想传统的家庭,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懂得“天地君亲师”的等次,学会“三纲五常”,这样才像大家闺秀,才像大户人家的孩子。一个家庭,老爷子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全家必须遵照执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样,就在姑姑十三岁的时候,老爷子把她许配给一个商户人家的二公子。不像现在,先征求女儿的意愿,在那个年代,父命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会在九族中遭人笑话,老爷子以后还想在人面前露面吗?是很丢人的。可是,老爷子就把姑姑许配给人,说是低头儿女亲家,关系亲如泥。而姑姑对这件事早些时候还不知道,后来娶亲的人来了,才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姑姑看见这种场景,生气之下跑去和老爷子理论,“我不愿意,这里我们是两姊妹(大姑姑早就嫁给那家的.大公子了),嫁过去又是两妯娌,将来为鸡毛蒜皮的事会吵个不停。”

老爷子说,“你岂敢犯上,你是我养的,还是,我是你养的?你不听话,还反了不成?”

“我不去就是不去。”姑姑哭哭啼啼的说。

老爷子私下在想,养女不教就犯上,那我以后怎样在人面前说话,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越想越不对劲,起身请来了家族,摆起四方桌子,论议起姑姑的事。老爷子说,“养女为患了,长大不听指教,这次我请你们来,按照我们家族的规矩,只要我答应了的事,就是错的也要落实,何况是我自己女儿。你们看意下如何?”

“就是,你说的对,不要败坏了我们家族的门风。”众人异口同声。

老爷子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这次就是死也要让她死到那家里,没有商量的余地。”

姑姑把这些话一一听在耳朵里,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冒着最大的勇气跑到这个场面上,当场表态:“如果非要我嫁给那里,从此我不出门半步,愿意守着孤灯,吃斋诵经。”随即跑向村子里一个信奉儒教的大师前,对着孔子神像,立下誓愿,终身与孔子为伴,再不谈婚论嫁。

这样,老爷子也就无话可说,也给老爷子一个台阶下。老爷子当时对家族们说:“这样也好,就把她当作儿子来看待,‘儿一头,女一半’,就此把家产按‘三一三剩一’的方式划分,给女儿也分三分之一。”众家族就按照老爷子的意愿,把家产也就分了。

姑姑从此修了几间小木楼,作为经堂楼,走上了吃斋诵经道路。

解放后,定阶级成分,姑姑被定为贫下中农,反而她的弟弟被定为地主,在多次运动中没少挨批斗,在多次批斗中唯有姑姑给她弟弟送汤送水。后来人们想,姑姑真聪明,如果嫁给对方,无疑也是地主,留在娘家招女婿,也是地主,就是她却偏偏走上了吃斋,是跳出山界外之人,躲过了多次运动的批斗。

新时代到来了,姑姑分了责任田和自留地,一年三百六十日,在自己的土地上抛挖着生活。偶尔也在农闲时间,去四川,背回来陶瓷罐罐、茶叶和五香豆豉之类的东西,走村窜户,换点小钱,以便接济生活。其实这就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萌芽,换句话说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在第一代人身上的践行,是最好的例子。

从中,姑姑也学会了自己做豆豉,学会了用麦麸皮熬制醋,亲戚朋友们常常会吃到姑姑熬制的醋,味正,醇香。村子中的小孩子,如有惊风,都会第一时间赶来,让姑姑三下五除二就给推拿好,看到姑姑推拿娴熟的动作,让那些在场的人都感到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从姑姑身上流淌。记忆最清楚的一次是小时候吃东西太多了,按照现在的医学说法是停食,按照方言来说是食根子,晚上胃胀的睡不着,折腾的父母们愁云满脸。叫来了姑姑,姑姑在胃的部位滴了一些蜂蜜,然后用手不停地拍打,一会儿后,那蜂蜜粘性随同手一提起,肚皮好像也被提起一样,特别难受,可是过一段时间,胃也不胀,舒服了好多。姑姑懂的偏方还好多呢,比如中风造成口歪、生狼疮等等,她用几包当地的草药就可包治好,可惜这些偏方没有流传下来,至今忆起这些,难免有种遗憾涌向心头,悔不堪言。

姑姑的剪纸、绣花等技艺在村中是一流的,谁家需用花样子(绣花用的模子)都会找姑姑来剪,她拿起剪刀,不大一会儿就出手了,叫人拍手叫绝。我们姊妹小时候穿的衣服颜色很艳丽,引起小朋友们刮目相看,他们回家哭鼻子,也会向父母们要。其实就是姑姑拿各种颜色的布,拼凑在一起,拼成图案,俗称“百家衣”,不是什么名贵布料做成的。

小时候,喜欢和姑姑睡在一起,听她讲故事,那时感觉她就是故事大王,咋那样多的故事,每天晚上都讲不完,基本上,童年时光就是在姑姑的故事中度过的。那时常常乘姑姑下楼取东西的时间,偷偷的溜到她的经堂楼,把孔子神像前的供果装在兜里,然后躲起来吃。可是时间长了,她就会觉察到,对我们说,等给神献过后散给你们吃,不要偷吃,这样对神不礼貌,神会不拥护你们,你们将来在学校读书识字都识不全。

看到姑姑对神的虔诚,心生几分敬意。每天起床先梳洗完后,先给神上香,诵一会经。晚饭后,漱口洗手后,又去给神上香,诵经,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从未间断过。

后来,我在外地读书,参加工作,姑姑年岁已大,我给她买了煤,接上电灯,让她不要再去田间地头了。可是姑姑平时就爱捡柴,用柴做饭,不用煤,她说,烧煤的就是在烧钱。她也很少用电灯,原因是电灯一亮就在亮钱,对钱她是很敬重的。就在她生病期间,问起在外地工作的我,挂念我。我也专程去在她的病榻前守候了一段时间,可惜因工作忙,没有多陪陪她,当她听到我有了孩子,不停的说,这就好了,人要一双一双的活,有了孩子就有了家,不再到处胡跑了。到后来,最后一面都没见着,由此就留下了很大的遗憾。这,一直是停留在我心头的一个疙瘩,至今难以弥散。

昨日梦中,姑姑还是带着她那慈祥的笑脸,清晰可见。醒来后一算,姑姑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时间真快。姑姑生活的道路上,只留下了一块无字碑,但她的倔犟的脾气就是骨气的体现,也是信念的永恒。

我喜欢姑姑,也喜欢她的倔犟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