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茗香伴行沧海间经典散文

茗香伴行沧海间经典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5W 次

世上困难的事比比皆是,克服困难需要勇气,走出困境需要机遇与执着,有时需要外力提携,而一旦化难为易,心中那种惬意无法形容。好比病人痊愈,感念医生的施药;歧路破局,感谢路人的指点;升职加薪,感恩伯乐的赏识。人总是格外怀念当初慧眼识珠雕琢自己成才的人,因为锦上添花无需费力,而点石成金需要费心费力,边际价值天壤之别。

茗香伴行沧海间经典散文

我和《新周报》之间,就有这种不平凡的渊源关系。

或许是儿时不安分的天性与兴趣广泛使然,或许是良师精心打磨缘故,尽管当初小学毕业考试作文严重跑题仅得5分,对写作畏若猛虎,信心降到冰点,但跨入中学校门后,经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邵长珍的点拨,我对作文的理解与驾驭能力明显提升,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日渐浓厚。大学期间,受书法与收藏家徐翰秋老师的影响,我把创新与美感作为写作追求的风格,一学期写出18篇作文,《野草赋》颇有大家风范,竟有同学怀疑我是抄的,老师鼓励我坚持下去就能见报。谁知这一等就是11年。

我毕业参加银行工作,在基层繁忙工作之余,主要靠打牌看电视读报纸消遣,那时最爱看的就是《信阳广播电视报》了。一则有节目预告,二则有文娱消遣,但最能打动我心的还是副刊,那是我精神家园,每篇散文、诗歌字字珠玑,都能让我陶醉与喜悦,多少冲淡些枯燥生活的单调色。2001年4月,我调支行办公室任文秘副主任,自嘲是“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虽然很快取得《金融时报》、《农村金融研究》等重量级报刊杂志见报且稿费不菲的佳绩,但付出因心焦头发大把脱落的代价,丝毫没有成功的喜悦。

2003年1月,我试着向《信阳广播电视报》投寄了散文《灯》,那是我之前义务帮一同事捉刀的毕业作文,没想到不久就一字不删的刊登在副刊上。我简直怀疑自己眼睛看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副刊编辑,事先也未打任何招呼。当确信自己的散文处女作见报后,我心里那个激动,就像初中了五百万大奖,忙着向熟人报喜。后来,有位姓杨的女读者还专门给我写封信,扬我“燃烧自己照亮与温暖别人”的“灯”的情怀,感叹世间真情不泯。

2004年11月,古稀之年的母亲偶感风寒溘然长逝于周三夜晚,当我次日一早赶回,已是阴阳两隔。尽管她去世前含着笑,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的大意与疏忽——此前70多天我有事没回去看望过老母一次,更没能闻讯后当天赶回见她最后一面,听说母亲临终前眼里含泪。这悔恨将伴我终身。母亲去世百天前,我含泪写了《愧对母亲》一文,发表在《信阳广播电视报》上,寄托对母亲的哀思。报纸无言却知我心,一字一句满含母子深情。后来,当我遭遇人生变故与多重打击,体味人情冷暖,更加怀念母亲的庇护恩情,写了《母亲》一文,发表于2008年4月的《信阳广播电视报》。两文的付梓要感谢晏然老师的'无私厚爱。

今年9月,回想起初中生活,老师们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尤其是教师节颁布实施时的扬眉吐气与无欲无求清晰再现,冲动促使我写下《润物无声》,网上投寄给《新周报》(《信阳广播电视报》改名)。第三天刘宏斌编辑主动打来电话,说拟本期采用,标题改为《我中学的老师们》。当我打开9日的《新周报》副刊,看到文中润色修改了多处时,兴奋、惭愧、感动齐涌心头。按说一个报社编辑,完全不必给素不相识的投稿者打电话,更无需对来搞字斟句酌,而《新周报》做到了。

光阴荏苒,情谊历久弥香。我和《新周报》结缘于18年前,相知相交于18年间。《新周报》对我而言犹如醇香四溢的信阳毛尖,在行走旅途中不时拂去我心中的的烦躁与无聊,润泽我干涸孤寂的心田,注入远足的动力,陪伴我跋山涉水,领略沧海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