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恋恋国清散文

恋恋国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7W 次

凭籍山谷的幽清获得寺院的清静,浙江省天台山南麓的国清寺得天所厚。

恋恋国清散文

黄墙之外五峰耸翠,山门之前二涧萦流。鸟语花香就是禅思佛意也好,山光潭影就是法性人心也好,寺院的宗教气氛结合环境的水木风景,很能使人悟入自然。天台山的风景以水木清华、泉石瑟然为基调,没有雁荡山那么多的奇峰和大手笔的巨嶂,没有普陀山的惊涛拍岸潮音如雷;总的来说是以幽而胜,赋予国清寺清幽绝伦。于是,国清寺表率天台山。

早在二千年前,天台山就已经是海内名山,被具备了智慧同时又具备一定资产、向往隐逸生活以求摆脱尘世烦恼的人士看待为理想之地。刘阮桃源逢仙,道家高人在桐柏、赤城修炼,赤城的修炼者甚至是个女冠(道姑);这些人文殊胜,充分地说明当时的天台山令人神往。国清寺的发端乃是智者大师的来到天台山。智大师希望佛教启迪世道人心的本意得到弘扬,他不希望佛教被政治左右或利用,受皇权支配,这会使出家人有所机心,会受到利诱的吸引。于是,他率可以精益求精高根基的弟子们来到天台山居住。其实,智大师他是慕名而来。天台山不希望被智大师独占风光,于是,有了定光禅师石上招手接引智者的'到来,像白云先生那样在天台山上缥缈。我认为,定光禅师和王羲之的师父白云先生一样,都是天台山的山神或地祗,土地爷式的人物。

寺若成,国即清。

这一句预言打动了天台山的心。其实,这句文言在成为文言的时候被倒置,原意乃是:国若清,寺即成。不希望被皇权左右的智大师画下蓝图的国清寺仍是与皇权沾亲带故!政治统理臣民之心的时代,政治类似于宗教时代精神被政治思想包括。

河清海宴,是整个华夏大地最高的愿望。国清:国家升平。这类同于河清海宴(黄河清,则可以万民举宴庆贺,宴会多得如海一般的汪洋。古老的中国最是希望黄河不流动灾难让两岸人民中原大地过安稳日子)的理想。

国清寺占地七万多平方米,殿堂楼阁六百多间,这么一所大寺院的建成,在封建时代,没有皇族势力的支持,肯定只是天方夜谭而已。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国清寺名为天台寺,据历史说,规模宏大;不知道与现在的寺院规模相比如何?五峰之中的空地起码是国清寺现存面积的二三倍。这块山谷之中非常之好的空地一旦被一位影响广大的一国之师看中,当然,注定是造大寺院的命运。

国清寺的命运自始而将至终掌握在“东土迦文”智者大师的影响之内。一个极其容易可以推演的逻辑:国家政权不是建立得成功时,皇家势力不足以盖四海,皇族财力还没到很是强大的丰富;而国家政权已建立得成功,则普天之下全是皇家所有,皇权越是集中,社会越是摄于皇权中稳当而且安定。因此,寺若成,国已清。

国清寺的被建,破费了杨广一笔大钱。大隋天下在灭亡之后,国库所存的钱让大唐帝国周转了二十年的建国开支。大隋天下若不是有个短暂的将近二十年的升平,不足以使隋炀帝成为暴君。因此,国的确清过。缘起于说法圆融、辩才无碍的因缘被智大师抓住,成为国师,成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祖师,国清寺成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我相信智大师很有先知和卓见,否则他不会画下国清寺的蓝图。

恋恋天台山等于恋恋国清寺。智大师念念不忘国清寺的应当被建,立下遗嘱让徒弟交给杨广。杨广乃智大师的俗家弟子。杨广赐智大师的法号“智者”和智大师赠杨广的法名“总持”合起来是“智者总持”。智者:有智慧并且智慧程度高的人。总持:全面照顾的深入把握。高智慧之人能够全面照顾深入把握所面临的事态和事态的发展。师徒俩的名号早已寓意明显。建寺奉佛、护法安僧乃是名山事业,让名山事业启迪智者,把维持名山事业的工作继续总持下去,为了国清。

我发现,国清寺的历代兴衰交替相续,全是为了一句话:恋恋国清。

寺若成,国即清。以寺院的建成寄托国家升平的理想,这不但是社会的愿望,更是佛教的愿望。于是,追溯天台宗,便会不知不觉走入时光隧道恋恋国清。

从“宗依法华,判释五时八教;行在止观,总持百界千如”到“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双涧,胜迹长存”,一千四百多年犹如白驹过隙。智大师在山上留下了塔院(真觉讲寺),国清寺给智大师造了纪念堂。

作为一处较为密集的古建筑群,国清寺内诸多飞檐翘角宛转着院院互套的一个院落又一个院落,楼殿参差,台垣互衔。园林景景,花木灿灿,于清幽恬谧中作着缅怀前贤先哲的静默。

花木灿然代谢纷,衣冠古迹隔尘氛;

前朝人事归摇落,多少春秋默不闻!

在一千四百多年之中,寂寞春花自萌发,然后摇落,往往“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飘”。若不是寺中有僧,真不知道寂寞闲庭消磨得多少怀古心情于无声无痕之中!

昔人已矣!胜迹长存,……恋恋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