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来碗豆浆可以吗散文

来碗豆浆可以吗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57K 次

·来碗豆浆可以吗?

来碗豆浆可以吗散文

楼下不远东边的食品街新开了家豆花泡馍的小店,随着噼呖叭啦的鞭炮声,中年的老板满怀喜悦地给自己做广告:豆浆是自家磨的;饼是自家烤的,切得薄厚均匀;辣椒是自家地里产的,凤翔那地方辣椒好得出了名;还伴有香菜、黄豆、花生米、咸菜丁,欢迎大家品尝啊。

但看热闹的人在鞭炮散尽后,还是踩着一地的红纸屑小声议论着离开了。

对这条街上关了开、开了关的店面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而每一家新开的店户,都对自己的投资回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门庭冷落了两天,老板有些坐不住,他不忍心自己刚出手就打了败仗。

有天,门开得很晚。卷闸门向上一推,门口坐着的一个男人就走了进来,五、六十岁的样子,对着老板说:来碗豆浆可以吗?不泡馍。老板不假思索,爽快地答应:可以可以,当然可以!这是他的第一笔生意。

来人坐在最中间、最醒目的位置等着。老板亲自下厨,不一会,就将豆浆端上了。来人从兜里掏出一只饼,慢慢掰成小块泡在碗里。老板看到,又端了一小蝶香菜黄豆和咸菜丁。来人不客气地倒进碗里,吃了起来。他吃得很慢,吃完了问多少钱?老板说两毛就行。他递过两毛,继续坐着,也不让店员收碗,一根根抽起烟来。老板看他没有走的意思,又给他泡了杯茶端上,就这样坐着,抽着烟,品着茶。

第二天,他又来,还是坐在老地方,要了豆浆,泡了自带的馍。吃完不让收碗,坐着喝茶。一连几天,他都是这样。店员不高兴,但老板由了他。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直到来了客人。遇到准备进来的人问:味道咋样啊?他就回答:好,地道!

渐渐地老板的生意好了起来,店里的几张桌子每天都坐满了人。那个人偶尔也来,却坐在最里面,还是一碗豆浆。再后来,那人不再来了。老板的目光偶尔会从人头的缝隙里朝他坐过的桌子看,每次都失望。

一年多时间,老板又扩张了店面,把隔壁的.店铺也租了过来,打通,专门做雅间。雅间里消费档次高点,新增了热菜凉菜还有酒水。老板看着生意红火,心里高兴。之余,会想起那个只要一碗豆浆的人,心里充满了感激。

有一天,天黑了,雪下得很大,送完店里最后一拨人,正准备关门,却闯进一位浑身落满雪花的人,开口问:只要一碗豆浆可以吗?老板一抬头,立即奔过去,兴奋地和来人拥抱在一起,俩人一起哈哈大笑。老板说,老兄啊,你让我好等啊!来人也抑止不住欢心,拍着老板的肩膀说,老弟,我知道你会有今天。老板说,说来惭愧,还没让老兄尝过店里的招牌产品呢,今天就让老弟暖暖身子。他吩咐师傅做一碗最纯正的豆花泡馍,然后再添两个小菜,遂拥着来人进了雅间。

送走来人,店员不解地问:老板为啥对那人那么热情?

老板却问:咱现在生意咋样?

店员回答:那还用说,蒸蒸日上呗。

老板又问:为啥有今天?

店员回答:老板你能干啊。

老板说,不是,是人气。刚才走的这位先生,在咱小店开业就遭遇尴尬的时候,他天天来,而且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只喝一碗豆花浆,一喝就是半晌。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我懂了,他并不是来吃饭的,他是来给咱店里增添人气的,他在向人家证明,咱这个店还有生意可做,他坐在那里就是活广告。店里的人气旺了,他却消失了。他是明里支持,暗中鼓励啊!是他让我面对惨淡的经营没有放弃努力,坚持了下来。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希望遥不可及的时候不放弃你的信念,是对支持者的最好回报,同时也让自己在成功的路上更接近目标。

·把好的也给别人留一点

过去上运转班,我有大块儿的时间在家,早上醒来,可以从容不迫地到菜市上采购,菜要挑最好最新鲜最水灵的买,鱼要挑个大肉嫩的买。后来,调整到常日班,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经常让我错过赶早市的机会。等到下了班,匆匆赶到超市,格子架上的菜已寥寥无几,而且几乎全成了被人挑剩下的,蔫里巴叽的毫无生机可言,心里自然很不愉快,甚至抱怨那些手下不留情的家庭主妇们的自私和贪婪。

一个星期天,我起了大早,赶到超市,欢喜地在一排格子架里挑选着最好最鲜最水灵的菜,满满地挑了一篮,足够一家人吃一周了,我想,以后每个星期天早上买一次,这样就和买别人挑剩菜的历史告别了。

正欲离开,却见售货员又上了一筐又大又红的西红柿,购买的欲望迅速升起,我和一个小女孩的手几乎同时伸向其中一个最醒目的。这时我听到一个轻微的声音:挑的时候,孩子,不要全挑好的,把好的也给别人留一点。我抬起头,却是一位不算年轻的妇女,闭着的眼睛平视着前方,一只手拉着女孩衣服,一只手拄着拐杖。是一位盲人,大约是女孩的母亲吧。那女孩嗯了声,便将手伸向别处,拿了几只小的,轻轻放进塑料筐里。

“她……你母亲看不见吗?”我好奇,可她分明是看到我们刚才同时挑一只大个的呢,不然……

“哦,是啊,我妈妈看不见的。”女孩把额前的头发向后搂了搂,笑着回答我。

“可刚才……”

“妈妈每次都这样的,她看不见,但当我们走着走着停下时,她就知道我们找到目标了,所以总会这样提醒我。”

“哦,是这样。”我对这位母亲充满了好奇。

“过去我上大学不在家,妈妈总是一个人来超市买菜,可她看不见,所以买的菜总有很多坏了或者不能吃的,邻居们就帮她重买。妈妈就觉得也许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来买菜,没法挑拣,所以她就经常提醒我,买的时候,要把好的留一些,等这样的人来买。”

那位母亲在一边听了,笑着,还拍了女儿的肩,表示赞同。

看她们提着一筐菜慢慢离开,我的心里陡然升起对她们的敬意。

“把好的也给别人留一些。”现在谁还会这样为别人着想呢?谁还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问题呢?今年的雪灾就是个例子,因为雪阻,导致公路上滞留大量的司机,附近商贩们竟将一二元一包的方便面卖到50元;一瓶矿泉水卖到20元;更有甚者侵占他人财产,将他人的心爱之物据为己有。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损人利己的事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也照样不放弃。一方面抱怨社会风气的败坏,一方面自己无意中也成了败坏社会风气的制造者。这些在一些体格健全者身上屡屡发生,而这位有着自身残障的普通母亲,一介需要借代他人光明感悟世界的布衣,虽然没有支援灾区的行为,也不可能具备献身国家的义举,但一句平实而真诚的“把好的留一点给别人的”话,在我看来却比那些伟大的义举要崇高的多,深入人心的多,意义恒远的多。

把好的留一点给别人,其实就是与人一起分享一种好的心情,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攀抵。

那只漂亮的西红柿在我们转身离开那地儿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想必那个挑走的人就是这位母亲等待的人吧,这样她的心里一定是平静而充满喜悦的。

以后的每个星期天,我还照例起早到超市,甚至我还会特别留意看能否再与她们相遇。虽然每次也都会有一点失望,但那位母亲的话却让我受益终生。以后的日子,无论在哪里,不论做什么事情,我都会自然地升起要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的愿望,心里就会默默地告诫自己:“把好点的也给别人留一点。”这样我们听到抱怨就会少一点,生活的快乐就会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