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路有你散文

一路有你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7W 次

我是从自以为的写诗开始文字历程的。

一路有你散文

因为我是个懒人,总觉得诗的字数少,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读初中时无意看了一本《星星诗刊》,便敢于提笔“创作”自己所谓的诗歌了。以致一直以来,大凡觉得其他文体都无从下笔,或是想偷懒时,便总是以粗糙的短短几行诗歌应付了事。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师范三年,我的周记本上基本都是诗歌。毕业后,我工整地誉抄到了一个大笔记本上,配上手工简笔画插图,在第一次去分配学校报到时,作为成果向未来的校长作了展示。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真是可笑之至。现在即使加入了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主讲、县文联主席姚增华担任班长的“鹅湖文学写作班”,我有时也还会借诗歌偷懒。记得去桥亭采风、去陈坊摘杨梅,眼见同学们都纷纷晒出了作品,只好草草写了诗歌《桥亭印象》和《杨梅在树上》算是交了作业。彭老来铅山为我们授课,我一直很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散文,但随即又被同学们高质量的作品吓得不敢动笔,终究还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我对彭老的尊敬和感激。

我很少看诗歌类的书籍(其他书籍也一样),除前面提到的那本《星星诗刊》外,只是短时间关注过汪国真的诗歌。曾经因一时冲动买的《吉檀迦利》,也在翻开过几页后,便束之高阁了。所以我那时的诗歌只是些自以为感情充沛的无病呻吟罢了。学生时代,除了小学时写的那篇《我的妈妈》和中学时写的一则新闻稿外,其余的已经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记住这两篇作文也仅仅是因为曾经被老师在课堂上读过的缘故。

走上工作岗位后,除非常偶尔的兴之所至外,也会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自己也写写,然后拿出来和学生写的放在一块交流探讨……回过头看,充其量也就是小学水平而已。2002年调到中学教语文,看到学生写的作文,就明显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于是强迫自己学习了一点关于写作的简单知识。确切地说,十三年的教师生涯,我的写作基本是在无目的、无追求的状态下虚度过去的。

20xx年是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加入“鹅湖文艺”这个集体后。那年县报社招考记者,亲戚朋友都鼓动我试试。为了提前进入角色,我开始试着写新闻,也写散文。当时第一篇发表的新闻其实是他人做了完全的改动,而第一篇散文却是得到了“看不懂在写什么”这样的评语。写作是需要勇气的,需要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两篇稿件我至今都会经常拿出来看看,时时鞭策自己。那次招考笔试的内容是将一则临时告知的通讯改为消息,并写一篇评论文章。我意外获得了较好成绩。这个意外让我重新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也提高了写作的兴趣。进入报社工作后,我在采访、写稿、编辑中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也得以认识了很多铅山文坛的作家。有些很早就在省内外或是国家级刊物发表过作品。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县文联的姚增华主席。他当时已经将《鹅湖报》转型为文学双月刊杂志——《鹅湖文艺》。在一次与他交谈中,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理表达了想要加入“鹅湖文艺”这个集体的意愿,没想到,他当即就爽快地答应了,并让杨必源老师带着我一同担任“散文世界”的责任编辑。从此,我得以接触了更多的好作品,得到了更多老师的指点,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写诗歌、写小说、写散文、写民间传说。在老师们和编辑们不厌其烦的帮助下,鼓励下,我的文字开始不时刊登于杂志和报刊。眼见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那种激动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是“鹅湖文艺”给了我展示的舞台。

20xx年11月12日,是个让人终身难忘的日子。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和女儿彭鸽子老师回铅山省亲,并抽出时间与我们座谈,给我们传授写作和做人的道理。这次见面,奠定了我坚持写作的决心。2010年6月9日,彭老和鸽子老师践行诺言,又来到铅山。这次,彭老用了整整7个下午给我们讲了《小说与散文的区别》、《小说的结构》、《小说的取材》、《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色彩》、《小说的意境》、《文学与社会》,还用两个下午和我们座谈,交流。彭老和鸽子老师上午备课,晚上看我们送去的稿件并耐心地与我们个别交谈。正如彭老自己所言,“这样连续多日系统地讲课,是我这60余年文学生涯中没有过的事,过去虽然也常给年轻作家讲课,每次只是几小时而己。这当然是我的铅山情结在促使我如此!”多好的老师!多么平易近人的大作家!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吗?何况彭老在授课举例子时还特意提到了我的那篇短小说《中奖》,并且夸我会“编”故事。得到如此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如此评价,我既坐立不安,又激动不已。后来,在彭老的《风正一帆悬》一文中,又特意提到了我们写作班,提到了铅山作家群,提到了我的名字。如此鼓励,让我哪里还敢存着半点懈怠之心。

在彭老的倡议下和姚主席的不懈努力下,“鹅湖文艺写作班”于2010年6月初成立了。写作班每个月都安排有采风活动,并且要求学员每个月至少要交一篇作业,在这些作业中挑选出一部分在杂志的“学员新作”栏目予以刊登。有压力,更有了动力。这样,就逼迫我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懒性,每个月总要想方设法挤出几百字来堆砌在一起。庆幸的是,文友们并不因此取笑或是置之不理,而是积极主动帮助我修改、再修改,提高、再提高。其中,姚增华、杨必源、杜维民、黄一亮、衷龙达、陈万民、尹敏、付小菊等老师的帮助就特别得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友们的悉心指点下,我的写作水平于是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已经有十多篇散文在市级以上党报副刊发表。其中,《今夜的连环画》经彭鸽子老师推荐,于2011年9月12日被《中国文化报》刊登,后来又在《四川日报》发表了。而几次县级征文比赛,憋出来的应景之作也获了奖。我的文字方向开始由空洞的无病呻吟转向写身边人、身边事,写作兴趣也愈加浓厚了。现在我每天都会花一点时间看书,一有空就钻进我们自己的“鹅湖文艺社区”网站欣赏文友们的文章,而且只要突然有了一句、一段,甚至只是一个词语,我都会将它及时记录下来,哪怕是深夜梦醒,或是行路途中,甚至是酒醉后、生病时……因为只有不断地提高和进步,才是对老师和文友们最好的感激和报答。

在写这两千多字的过程中,我始终在犹豫着,惶恐着。取得的成绩太小,今后的道路还长。只是我非常想说:我已经取得的一点成绩,以及如果我还可能取得一点成绩,那都是因为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