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7K 次

周作人的散文篇一:浅论周作人散文对现代散文的影响

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早提倡者和开拓者,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也不为过。他无论是在散文文体上还是在情感方式和思想内涵上都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影响现代文体情感方式和思想内涵周作人的散文文体种类庞杂,,形式多样,美文、随笔、小品、杂文、笔记等文体都是他写过的对象。在这些创作过程中,周作人既坚持文体的独立性,强调散文文体与小说、诗歌不同,主张明辨和严守散文体制,又努力打破各种体式的界限,在散文文体中寻求突破的途径,使得散文各体之间互相融合。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既对立又互补。首先是美文,周作人的美文代表着现代散文文体的“某种标准”。“美文”代表对现代散文文体的新的认知。对于现代散文发展初期,周作人用了论文和美文两个名称来取代散文广义和狭义的范畴,这些都对后来散文的发展起到影响。随笔,周作人的随笔常常采用闲话式,任性而谈。小品文,小品文的概念代表了现代散文文体的进一步思索。杂文和笔记,这种文体内容无物不含,社会百事都记入其中,十分自由,带有随笔特点。

上面五种文体的创作周作人既强调文体的独立性,净化散文文体,又在散文文体中寻求突破的途径,正是周作人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心里,让他的散文文体丰富多彩,也开拓了现代散文文体的新局面,对

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周作人的富有东方色彩的个性化的精神内质和来自外域的个人主义精神内质都一一融入了他的散文思想精神层面上,使得他的散文精神东西结合,从而构成一种不同于传统散文的周氏散文风格,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散文潮流,对现代散文的内涵影响很大,到现在仍有许多追随者。

对周作人来说,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文章的写作方式,所以说他的散文追求的是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是带有小资情调。周作人说过,“我的散文并不怎么了不起,但我的用意总是不错的,我想把中国的散文走向两条路,一条是匕首似的杂文(自己却不会做),一条是英法两国似的随笔性质较为多样,我看旧的文集,见有些如《赋得猫》、《关于活埋》、《无生老母的消息》等,至今还是喜爱,此虽是敝帚自珍的习气,但的确是实情”。(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鲍耀明)从中可见周作人他自己对于自己的散文也是喜爱于表达自我的,而不是像鲁迅的散文一样想匕首般的,他也不会。为自己而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趣味,无拘于人读书叙事,其中还有他的《谈酒》、《乌篷船》是此类,这也最为接近他自己所提倡的美文。

周作人的散文的思想内涵追求一种闲适。在《风雨后谈序》有云:“文字意趣似甚闲适。”也说:“此处所选亦本是以近于闲适之文为多也。”而此后的诸文风格也大致相同。这种散文追求自身的闲适情调不仅是周作人自己的价值观的取向,也对以后中国散文的思想内涵产生影响,可以说是促进中国现代散文走向英法之路。但在另一面,仔

细推敲周作人上面所说的话,一句是“似甚”,一句又说“近于”,可见周作人的散文内涵不能仅仅用“闲适”来打发的。在《风雨后谈序》中,周做人还说:“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觉苦闷,鄙人甚感其言。”还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可见闲适中其实含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也就是苦味。情感受到压抑,不能畅快表达,然而周又有所流露,这造成他的文章的一种内在张力,产生相反相成的效果,周作人的这种表达可能比他畅快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周做人散文的“苦味”来自于内容的“苦闷”,也来自于“闲适”与“苦闷”或“忧郁”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周作人从前在《自己的文章》中把闲适分为两种,一是“小闲适”,即“留恋光景”,“欣然有会”,此类文章写过一些。二是“大闲适”:“唯其无可奈何所以也就不必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大幽默也。”第二种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苦闷”,这可以说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情感风格。写人如《玄同纪念》,叙事如《上坟船》,都是苦闷之作。周作人散文内涵还有“简单味”,读之平平淡淡,似乎没有什么感情寄托在里面,虽然有些文言的成分,但大体十分好懂,而却文言成分也越来越少。不过简单不是好读或说能让我们喜欢上,,只是字面上的简单,就说散文中的苦味不是每个人读的出来的。

周作人散文的闲适也好,苦味和简单味也罢,都是与他的表现方式有关,是可以纳入他的散文美学范畴里面的。而周作人的散文美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散文理念,

使得他的散文精神气质在中国完全是新的东西,最后引起了新的散文潮流。

周作人的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模式,又开拓创新了中国先打散文的新观念和新领域。使得中国散文趋向多元化和丰富化,我们应当重视他的散文和他的贡献。“人归人,文归文”,只有把周作人犯的错误和文章分开,才能更好的研究他的散文,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散文的发展。

周作人的散文篇二: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来自::周作人的'散文)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些知识的同时,获得令人愉悦的生活情趣。读这类文章,我们感到的不是引文的枯燥、繁冗,而是行文横生的妙趣。在《苍蝇》一文中,作者用了如下文抄: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归庵》日本·小林一茶

蝇好交其前足,有绞蝇之象……亦好交其后足。

——《埤雅》

像乌豇豆格乌,像乌豇豆格粗,堂前当中央,坐得拉胡须。

——绍兴小儿谜语歌

本来令人厌恶的苍蝇,在文抄中被描绘得活灵活现,风趣十足。读者在欣赏其“坐得拉胡须”的神姿时,也传达出不同的人对苍蝇的某些态度,充满了丰富的生活趣味。

其二,在“文抄公”的文体中体现出来的“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文”指文抄内容,“我”即作者)。周作人在“文抄体”中,不论引文多寡,都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把引文和本文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于周作人来讲,抄书并不比写书更为容易。中外古籍浩如烟海,从中选用材料如同沙中淘金。周作人就在这种淘金精神的支持下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发现古人。这些被引用的文抄都是经过了他的精心选择与剪裁,倾注进了周作人的心血和精力。有时周作人又常常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古文抄和现实经验联系起来,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以达到文我合一,物我交会的目的,周作人通过独特的发现,运用精妙的评点,点铁成金,激活了古人文字,使古文与今文融为一体。

所以说周作人散文中的“文抄”己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被周氏激活了的、己化为其鲜活生命的一部分。正基于此,我们在读周作人这类“文抄体”时,才会时时感受到那种“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这正是周作人“文抄体”所表现出的最高的艺术境界。

(二)、在“平和冲淡”中流泻出的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淡淡的苦味。

人们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周作人散文取材广泛,举凡东洋西洋、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南北的点心、北京的茶食……都纳入其笔端。选材的广泛性使周作人在写作时能随意自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从北京的茶食说到南

北的点心,由吃茶写到饮酒,从北平的春天写到故乡的野菜,还有金鱼、野草和狐仙鬼怪……行文中没有感情与笔墨的夸张,信马由缰,舒徐自在,让笔意自然地流泻,从而形成“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在周作人的笔下,他有意识让文字淡下去,当然并不是平淡无味,而是将感情冲淡,把感情有意识地隐藏起来,用质朴的文字平平道道出,没有做作,没有雕饰。这恰好表现了其对文学的态度:“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平和冲淡”是周作人散文闲适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但如果仅仅把周作人散文的闲适归结为“平和冲淡”是不全面的。我们在读其散文时常常有一种迂回曲折、山回路转的感觉,这正反映了周作人散文闲适风格的另一特点:行文回旋往复、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他在行文中没有刻意地选择所描写的事物,而是自然地叙事写物,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在看似漫不经心中让读者领略行文的婉曲纡余、摇曳多姿,体会其难以言传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正是这种行文风格,形成了周作人散文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的笔墨趣味。在周作人闲适散文中,那类追慕自然平淡的文章往往能让我们陶然忘我,融入境中。而这类带有苦味的散文往往能让读者在平淡之余品尝出生活的真实滋味。

如上所述,冲和平淡的蕴致、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以及蕴含文中的苦涩味构成了其闲适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其小品散文的魅力所在。

(三)、身临其境的意境美和淡淡的情绪美。

中国古代诗歌靠意境取胜。诗人善于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优美的意境,吸引读者徜徉于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留恋忘返。散文创作如果也注意到意境美的开掘,不但可以增添文章诗意色彩,而且可以吸引读者走入文中,沉醉于所描绘地优美意境,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周作人散文创作恰恰发挥了这种意境美的长处。与意境相适应的,是周作人散文中所蕴藏的那种淡淡的情绪——故乡情愫。在周作人散文中,时时可以看见故乡的影子。周作人曾经对民俗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故乡的风俗人情更成为周作人心中抹不掉、挥不去、无以了断的故乡情结。在周作人的笔下,故乡的风土人情是写不完的、道不尽的。然而周作人散文中的故乡情思并不是通过直抒胸臆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创设一种情绪氛围,在这种情绪氛围中来表现那种平淡而又久远的乡思。所以我们在分析周作人散文时,不能不留意其弥漫于字里行间的那种真挚平淡而又回味无穷的故乡情愫。

(四)周作人散文语言精炼、质朴、平实而又富有幽默感。

周作人散文追慕的是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与其闲适风格(平和冲淡)相适应的是周作人散文语言上的质朴平实,从而形成了一种谈话式的语言风格。这种谈话并不是那种让人正襟危坐、诚惶诚恐聆听圣人六字真言的教师爷风格。读其散文,让我们感到的是:绿荫下,清茶一杯,三五人围坐一旁,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摇着蒲扇,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感觉的产生正得力其散文语言的质朴、平实。如在写自己故乡风物的文章中,无论是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石板路、石桥、酒店……都是平平道出,犹如白话。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感情的波澜,只是把生活的原样呈现出来。就是在一些写人的文章中,周作人也是尽量避免感情的强烈外露,以免使文章造成某些做作之感。周作人的语言来源于民间口语,但却是从中提炼的纯净的语言。他的语言丝毫看不到一点杂质,它是一种豪华落尽、洗净铅华的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有人或许会说,平实质朴的谈话式的语言往往会造成语言的拖沓、冗长和散漫,使语言缺少必要的精炼,特别是周作人的很多文章都存在琐碎的叙述。但是我们在分析周作人语言时就会发现,周作人质朴的语言并不缺乏精炼和集中。

在品味周作人散文语言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其语言的幽默感。周作人的幽默则没有刻意的变形夸张和矫揉造作,而是如同人在表达情感是通过眼光或微笑淡淡地表示出来。周氏的幽默是在平实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其幽默冷静而又充满理性的智慧,就如同一个人讲笑话,周围的人己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始终不动声色。同其文中的“苦涩味”一样,周作人文中的幽默也是淡淡的,丝毫让人感不到幽默的热烈火爆。但从中我们却能感到一种会心的笑意,一种淡而有味的韵致。透过周作人的幽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滑稽。在笑过之后,我们往往会引起某些思考或某种启迪。

正是由于周作人小品散文独特的艺术光彩,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唤醒了小品散文沉寂的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开始瞩目于小品散文的创作,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小品散文创作的高潮。今天如果我们要研究和反思小品散文的创作历史和发展现状,真正把握小品散文创作发展的脉搏,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小品散文的首倡者——周作人,就不能不对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质作深入地探讨研究。

周作人的散文篇三:周作人的美文

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品味茶的颜色,凝视碧叶在清水中舒卷沉浮,散发出缕缕清幽的茶香,思绪也如同这轻盈的茶叶般,摇曳生姿。周作人的散文如茶,在平淡中孕育出悠长的韵味,越品越觉得清香四溢。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他说:“我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快乐的事”。可见他是一个平淡洒脱,与世无争之人。《苦雨》是周作人写给好友伏园的一封信,文中有“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仙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也有“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前行”的快乐。但这一切“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笔下都包含着深情,无限依恋,写的十分清雅脱俗。读周作人那段在北京家院中听雨的描写,是那么怡静美妙。仿佛能听到那屋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屋的潺潺流动声,还有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们的打闹声,种种声音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周作人笔下描写的是一个平淡闲适的世界,当我用心读《苦雨》时,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入神了。我想这就是美文的魅力,美文的美在于形式内容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周作人坦言:“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荣”。周作人写文章是为了自己,在散文中抒发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一种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周作人的散文成为美文的一个因素。从他的作品《北京的茶食》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他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篇文章旨在引导人们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着。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如周作人一般,洒脱有情调地生活着,活出生活的质量。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的快乐。我想,周作人的散文就是喧嚣城市中的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

周作人的散文是富于知识性的。品读他的文学作品,能在不知不觉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他的散文中囊括了上下古今,海阔天空。确实能够给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散文是一种艺术,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周作人既掌握美文创作的方法,又有渊博的知识面,因此他创作的散文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在作品《乌篷船》中,周作人就详尽介绍了故乡的乌篷船的种类,构造,在船上饮酒、喝茶、大牌、读书,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读过之后,我也知晓了关于乌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三名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周作人的散文是美文:景美,情美,知识丰富。品味周作人的散文,越品越飘香四溢。它们让心灵上的尘埃慢慢的隐遁去了痕迹,在时光的隧道里沉淀出一份安宁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