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难忘家乡深切的爱散文

难忘家乡深切的爱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W 次

我的家乡有一座连绵不绝的小山,山不高,大大小小共二十九座山峰,环绕着市郊一座园林——树木园,山上树木蓊郁,登到山之巅,可见远去一汪碧水,如同嵌在万山丛中的一款碧玉,犹如一面神镜,青山葱茏倒影其中,山水相系,美不胜收。

难忘家乡深切的爱散文

一、2010年春,初登文笔山

2010年端午节的下午,单位组织大家爬山游乐。这才知道城市里原来有这样一个经典而袖珍的好去处,离我们住处不近也不远,自己竟不知道,真是枉在这里生活十多年,心里感叹。

那日登山之后,心里深深喜欢上了那个幽静之处,于是在暑假和大海做了近距离亲近之后,便经常来这里和这座小山亲近。

古代文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心里默叹:真是入木三分。可我喜欢这座山却无神仙,但山里那份青翠、那潺潺流水、那葱茏的树木、那郁郁的蒹葭、那些野花、那些芳草,那青草的气息、那充裕的负离子……每一次登上这座小山,感受都不尽相同。于是更加喜欢这里了。

说它小山,是因为那山并不高,但是却连绵不绝。一共十九座小山连在一起成回字形。如果年老体弱或者不堪辛劳,你可以选择走在山脚下,那里有修好的水泥路,往来迂回,坡度很小,你可以自由而消闲地沿着平坦的道路一路走去,大约三个小时尽情呼吸着山里新鲜的负离子,如果再伴着心仪的知己,那一段山路就会更加诗意而韵味横生。

而我,却偏偏喜欢沿着山的脊梁走,相比之下要辛苦得多了。我要登上山顶,上上下下十七个山头,说是十七座山,其实最高的山头大概只有五座,其他都是连得很近的小山,所以形成的坡度自然很小。但是却少了许多迂回,也就少走了很多弯路。尽管如此,每次这样上下走来,也要两三个小时光景。

前几日,从海边游玩回来,感到了旅途疲乏,足足睡了十个小时,也就养足了精神,傍晚看看美丽的夕阳,不再骄阳似火,就有了去爬小山的念头。于是换上休闲服,牵上博美小狗(麦克),开着自家颐达向着了我心仪的小山驶去。

走进山里,太阳收起白天的肆虐,变得柔情似水。在夕阳下满眼的金色余晖。我沿着仄仄石阶登上第一座小山,麦克撒着欢地向前跑着,跑远了它又倒回来找我们,看到我们它再向前跑去,它不会离开我们的视线。而我一面贪婪的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一面欣赏着满眼的翠绿和野花,一面使劲盯跑在前面的麦克,就觉得两只眼睛实在不够用了,于是求助同来的先生:“借你一双慧眼,替我看着麦克,我欣赏美景。”

他瞪了我一眼:“真会安排,是不是美景只有你才喜欢?”

哈哈,心里美滋滋的自顾看景去了。

走进山里,远离了喧嚣,心里像被洗了一般纯净。感觉着山尽头的空气越过我的呼吸,而我的思维却像潜入空鸣的心底,刹那间,凝固了浮华的思维,那样静静地守望这份宁静、恬淡,让心灵驾驭远行的帆船,去欣赏透过树荫的夕阳和满山的青翠。潮湿的空气润湿了浮躁的尘埃,幽暗深遽的绿野清风,洗去了我一身的疲惫,突然觉得我的心在这远离喧嚣的小山里变得通透。把这种淡淡的心事种植在这葱茏里,满树的鲜花是对我的祝福,

此时,山中流动的光辉,是一种超脱凡世静谧,竟是重叠了千回百转的的凝眸,记忆便不再是浮躁的空茫。

回过神来,看着这延伸到山里的小路,缠缠绵绵的诉说不尽的过往云烟。沿着小路走去,上山、下山,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我心里数到十七的时候,终于登完所有的山头。

山脚下有一座美丽的荷塘,满塘的荷花灿烂的开着,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禁抬头望望长空,太阳已经落山,可是月亮却不曾升起,今天断不能看到月光下荷塘的美丽。

带着麦克,驱车回去的时候,心里有多了一个愿望:下一次专门寻一个时间,在月亮底下赏荷塘。

很久以后,我知道了那座小山叫文笔山。座落在我市南区树木园里,十七座连绵起伏的小山,环绕着树木园。

二、2011年冬,文笔山上石头缘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外甥女回自己住处了,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夫家妹妹和她的女儿,一行五人,早早起来,去富州酒店喝早茶。刚刚来到南方的妹妹和她女儿非常喜欢南方小吃。

进了酒店,听凭儿子和他表妹两个人去打点各种南方茶点。不多时,道道玲珑可口的南方小吃,摆满了在我们面前,儿子喜欢色香味俱全的凤爪,自然必不可少,但是没想到的是两份竟然不够,儿子只好自己又去端来一份,虾饺、粉果、芋饺、肠粉、萝卜糕、荷叶糯米鸡、蒸排骨、牛百叶……

一壶普洱茶,我们浅斟慢饮,厚重醇香的茶味慢慢沁入心脾,胃里一阵温热,很是舒服。

最后,儿子也许想起了他小时候最爱吃的皮蛋瘦肉粥了。于是,不管大家是不是酒足饭饱,仍然又去点了一砂锅皮蛋瘦肉粥,直到每个人都满口余香,才离开酒店。

之后,驱车前往离市中心较近的文笔山。

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南区树木园,穿过树木园,登临文笔山。这里是我们经常来的地方。就连老家来的妹妹和她女儿短短一个月中也来了两次。儿子却是第一次来。

经过荷花池、兰苑,就进入山里了。上山的路自然难行,一会就气喘吁吁,下山却容易许多。我们三个大人对两个孩子讲起老家的历史,两个小辈人听起来像是神话一般。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手里多了一块圆润的石头,在手里把玩着。我见了很是喜欢。那石头的造型也好,色泽呈现橙黄色,我拿过来欣赏着上面曲线优美的纹理,爱不释手。后来还给儿子。

没想到,儿子突然将它丢到路边。听着石头落地声音。我赶紧跑到前面,那石头像是蒸发了,仔细搜寻,终于在一片草丛里发现了它。于是,拾起来,将它拿在手里,边走边把玩着,竟然缓解了登山之劳。

终于来到山顶了。找到山顶一条石凳,我们坐下小憩了一会,我站起来,向远处望去,看到了风景尽处古色古香之处的古枫林;也看到眼前绿莹莹闪着金波的金钟水库。远山近水,一览众山小,风光无限。于是拍照,录像。

记不得什么时候,也许是我帮他们拍照,也许五人伸手拍成五角星,也许因为美景不由自主去录像了……总之再行在路上的时候,突然发现一直拿在我手里的那块玲珑温润的石头不见了。

怎么办?已经翻越两个山头。先生说:“算了吧,不就一块石头吗?”外甥女说:“这块石头已经离开我们一次了,看来这第二次真的该离开了,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看到我还是不舍。于是懂事的儿子转身回去帮我寻找,他翻过去一座山后半天没回,忍不住我也翻过山头,正见看到儿子空手返回,果然没有。

“可能还要再翻过一个山头吧?我在山顶给大家录像了的。”

于是儿子没有犹豫,就去翻过另一个山头了。

我累了,这次没有同行,就等在路边。直到儿子回来了,依然两手空空。

难道这块石头真的如外甥女所言,是归于大自然了吗?

看来这真是一块有神韵并充满灵气的石头。

好在我无意中拍下了这块石头,也算是和它有了这一面之缘了吧。

三、2011年夏,文笔山下清风细雨赏荷花

清晨,一阵鸟叫中醒来。看看天色,蒙蒙亮,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这个周末又是小雨。先生已经弄好了早餐,很想再懒一会,下午中考前备考会,明天开始连续三天都是中考了。难得一个上午休息。可是早餐凉了吃不舒服,而且真的好久没去爬山了。说服自己起来了,很快搞定早餐,换了运动服和先生一起再次前往文笔山。

很快到了,看看表才7点半。可是外面私家车已经停满了停车场。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才知道今天这里举办“辛亥革命百年荷花展”。游人很多,伛偻提携,前呼后拥。一家一家的都撑着伞走在小雨里。空气很新鲜。为了避开游人,我们没有和大家一起走山脚下的盘山路,依然选择爬山。

果然,人很少,除了偶尔从对面走过一两个游人之外,山里几乎就我们两个人了。

山路不宽,刚好够我们两人并行,但是因为都撑着伞,所以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先生走在前面,说话的时候他就不时转过身来,才爬过几座山峰,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我不时擦着满面汗水,看到转过身来的他,一样满脸汗水,我递过去备好的毛巾,他拒绝了。想起以往爬山,他往往都不带毛巾,也从不用我的,想到自己额头的汗水常常流到眼里,痛得睁不开眼睛的窘状,于是问他:“你怎么从不擦掉额上的汗水?”

“不用,让它自己干吧。”

“不怕流到眼睛里?”

“不会的。”

“为什么?”

“我眼眶高啊。”

“啊!”我才起他们全家人眼睛都像外国人一般的凹陷进去,只是没有那么厉害。原来眼睛凹陷还有这个好处。我对他说起汗水经常流进眼睛的无奈,就听他又说:“另外,我眼睛小啊。”说完自己笑了起来。

“哦!原来这样,你眼睛小,小得装不下一滴汗。”一阵大笑,我们的笑声惊飞了林中的小鸟,连一只鼓噪的.蝉鸣也消失了。

文笔山突然沉寂起来,唯有清风阵阵,小雨滴滴……

说着话,不经意翻过了十八座峰,上面一座凉亭。我们喝了一口自带骨胶原冲剂,坐在小亭里歇息。因为这是比较高的一座峰吧,山风从通透的四面吹来,一阵阵的凉爽,舒服极了。

这时先生说起早几年回老家和同学聚会的往事。莫名其妙说了一句:“其实,同学聚会没什么不好,相互太了解,太透明。”

“哦?你的意思,同学聚会好,还是不好?”

“不好啊!”

“可,我刚从明明听你说----同学聚会,没什么不好!”

“我的意思是:同学聚会也没什么。不好!”

“啊?你的标点这样使用?”我恍然大悟:“都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我在一起这么久了,怎么连标点符号都没学到啊,哈哈。”

雨终于停了,接下来的路不用打伞,方便多了。

太阳出来了,炙热如火。好在山顶树林阴翳,强烈的阳光从茂密的树林缝隙射进来,山里变得斑斓。各种花经过小雨的洗礼,格外亮丽,它们极力绽放着,花上带着晶莹的雨滴。鸟儿高兴得得呼朋引伴,蝉儿叫得更欢了,我拿着伞使劲敲了一下树干,它们被吓着了,蝉声立刻停止,只听到鸟儿婉转的歌声。

于是,我们离开凉亭,继续攀登第十九座峰。

从十九峰下来,经过一条岔道。向左走,经过含笑林就出了山里,向右走就经兰苑就会到达梅林。想起上次吃到酸酸甜甜的杨梅,于是我们决定走右边。

兰苑一如既往的优雅着,片片叶子自由舒展,各种兰科树木相间一定比例,疏密有致。突然嗅到一股幽香。好熟悉的香味。我问先生:“你闻,香吗?好像我们家小区的味道。”

“是啊,很香。”我们左顾右盼,终于发现了夹杂在兰科树木里的玉兰树。其实,它本身就是兰科的。那玉兰树正开着花,朵朵白色小花不经意看不到它的美丽。“果然是玉兰花。难怪这味道如此熟悉啊。我们家小区里不就是玉兰树开花的香味嘛。”

可是,穿过兰科树木就走出了山,前面就是荷塘,我回过头去,不明白为什么梅林不见了,杨梅果也不见了踪影。

我想返回去再次寻找梅林。可是先生说算了吧,前面就是荷塘了,今天是荷花展啊。

是啊。算了,去看荷花。

荷塘的荷花正旺。朵朵比赛似的盛开着,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花下的叶子惬意的舒展着,一阵风吹来,叶子随风打着卷儿,遮住了绽放的花儿。整座荷塘成了绿的海洋,叶子随风起伏犹如大海泛起的波浪。真是美不胜收。

荷塘四周站满了拿着单反的摄影爱好者。他们用三脚架固定了相机,调好焦距,对着荷塘里那一池的美丽拍摄着。

是啊,美丽也是有时限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们是要好好把握的。

走过荷塘,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向大门走去,游人多了起来,熙熙攘攘的川流不息。我无暇顾及他们,反而被路两边一盆盆的荷花吸引了。原来为了举办“百年辛亥荷花展”,园林工人将荷塘里密密的荷花移植到花盆里,摆在路两边了,而且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中心广场上的荷花盆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修成简单池塘,里面有天鹅和大雁及鸳鸯的造型。太好了,我可以近距离欣赏美丽的荷花。我尽情观赏着,用手机拍摄着,其中两片荷叶里兜住了刚刚的雨水,形成一个圆圆的水珠。察示意我,于是我拍下着两片托着雨珠的荷叶。

该回去了。2011年“百年辛苦荷花展”被我无意撞上,小雨也来得正是时候,清风小雨伴我赏荷花。好惬意的周末。因此,明天、后天、大后天的中考加班,也不觉得如何了。

四、2012年冬,文笔山满眼翠绿

2012年元旦过后,天真的冷起来了。岭南的冬,冷起来冷到骨髓,让你没地儿躲没处藏的冷着。里里外外一样的温度。于是,和先生一起又去登文笔山取暖。

山里最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满眼的绿。

在那深深浅浅的绿色中,间或有褐色的蒹葭,高高立于山坡,扭动着它特有的柔韧的腰肢,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是啊,春华秋实,它已然不再碧绿了,它的枝干顶端开着白色的花,它们朵朵最大限度的盛开着,成为一个个疏密有致白色蒲团,那是它特有的花,轻轻的如飘絮,缠绕在一起,低着头,羞羞怯怯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今日冬日暖阳下,欣赏这舞姿优美的蒹葭,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感觉,它已经不是繁华落尽,不是苍白忧郁,是什么呢?花开花落人如旧。那是一份顺其自然,是一份恬淡,是一种豁达,是一种不卑不亢……

一路阳光,一路谈笑。山路弯弯,闲散着冬日里懂得生活的人们,三三两两,老老小小,有的走得急,有的走的缓,各自悠闲。

今天我们没有选择山顶去登那十九座峰,而是选择了走山脚下的路,相对而言这条路好走多了。不用气喘吁吁的登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峰。却可以沿着人工修好的平坦的山路,迂回曲折在文笔山深处。听着山里流淌的溪水欢快的乐曲,欣赏山里人工栽培的花苑,也有说不尽的快乐。

一个小时以后,我们走出文笔山。途径一个不大却很是秀气的荷塘。走近它,看到它已经完全不是夏日里那一片苍翠荷塘了。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句子。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今天无雨,而岭南的冬,恰似诗人笔下的秋了吧,不然,在这个萧瑟的冬日里,怎么这些荷一样在无奈中挣扎,极为悲凉,而我,倚栏观赏这些荷,不仅产生冷清萧瑟的诗情:

清风凝伫观残荷

临尽花落香遗落

寒露尘舞

浮残夜幽然一蓦

从容妙曼一排排

站成一世的绝唱

一览无遗

零落千秋索!

回望荷周围,深深浅浅点缀着浓浓淡淡的色彩。一片的绿,是岭南冬天的特点。而在绿中独立的一棵云杉松,却因独特的深褐色而显得鹤立鸡群。它也不卑不亢的,不以自己的枯黄而沮丧,依然昂首苍穹,依然那么挺拔,我不禁为它喝彩!

这边,一池紫蓝色小花,开得那么炫耀,好像全然不知道这已经是冬了。是啊,看着这些璀璨的花,我才知道我在何处了,这才是岭南啊。岭南是没有的冬天的。一朵又一朵紫色的花。你看它们,似乎小心翼翼地站立在眼前,每一朵都显示出超然的平静,突然觉得,我来这里抑或它们开在这里,我们相遇不过是个偶然,并没有经意它们是否也开在昨天或是前天,或是更远的某一天。看到它们,一时浮想联翩:它们那么纤细,那么柔弱,那么秀丽,那么温婉,开放在岭南的冬,沐浴着东边日出和西边雨,还有开在墙上的勒杜鹃相伴,和它们一起淳朴善良坦然的面对着生活。

于是,似乎也嗅到了它散发出来的浓郁香气。

于是,2012年冬,心里也格外地高兴起来……

五、2012秋,文笔山下留得残荷听雨声

还有两天就结束国庆长假了。这个长假过得惬意又休闲。家人团聚、小小家庆、走亲访友、金钟游山。10月4号也开车体验高速免票的情况。结果日期选择得相当好,因为是假期中间,出行的没回来,路况非常好。

今天没什么事,决定再去文笔山赏秋色。

结果,文笔山依旧,到处绿油油的山色,没有丝毫北方此时节的枯黄和衰败,但是,下了山,来到荷塘,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色。

荷塘里水碧青碧青的,蓝天白云及周围树木倒影其中,荷已经失去了往日亭亭的风致,开始变得衰败萧疏。有的荷叶微黄卷曲,有的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孔洞。荷杆也开始变得干枯,有的已经弯曲,间或一两枝已经折断,与水中的返影结合成不规则的影象。只有逐渐凋零的荷花,还保持着一份迟暮的嫣红,在细雨微风中无言地挺立。虽然没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羞,没有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但是花瓣的纹理还是那样的清晰,似乎生命的质感还在坚持着最后的顽强。池水也有些泛绿,秋风过处,荡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而荷花残存的余香,也便断断续续地从远处传来。

而我看到一株或者几株,仍然顽强挺直腰身,和那些原本大片的田田的,此时已经枯黄得不成样子,低垂着头的叶子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枯荷周围五颜六色的鱼儿,生龙活虎,游得正欢。透视出无限的活力!

突然想起一句古诗:“留得残荷听雨声”。而此时,秋阳正艳,万里无云。听不到雨声,这残荷就了无悲意。那么,换一种心态,听秋天的声音,听荷花的心事,聆听自己的心语,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感念油然而生。

感念四季变化,感念生命流逝,感念思绪沉淀,感念人情冷暖。感念我们家乡的文笔山。

所谓人生如梦,年华如轮,但愿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能坦对枯荣,静观浮沉;在世事纷杂的劳累中,能保持心灵的豁达与宁静;在生命的守望与历练中,能更加练达和坚强。

尾声:

我们家附近的文笔山,一个我怎么也去不够的地方。每每周末或者遐想之时,我都会光顾。那里山清水秀,积聚很多负离子,空气清新怡人,游人如梭。人们谈笑风生,亲切和善。那里集中体现了中山先生博爱和谐,并且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后岁月,我依然会经常去那里——我喜欢的文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