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感悟拐杖散文

感悟拐杖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4W 次

在20XX年10月10日《赣南日报》二版看到,赣州市章贡区下壕塘社区残疾人作家,46岁的肖林军,因一次意外导致双腿残疾。20多岁的肖林军当过打字员、摆过烟摊,做过经销商、家教和音乐策划等,还远赴沿海地区务工,后喜欢上了写作。20XX年,他历时8个月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如动雀》在新浪网推出并被出版社看中出版。接着,国内知名导演夏钢将肖林军的长篇小说《拯救最后一滴眼泪》推荐给北京中凯光辉影视公司,将其改编、摄制成商业电影。一路走来,肖林军承蒙组织和恩师的帮助提携,获得成功,终于“以文字为拐杖,叩开梦想之门”。

感悟拐杖散文

拐杖,是铺助人行走的工具。一般腿脚不太好的人如残疾人和上了岁数的老人,行走时需要仰仗拐杖的支撑和引领。此外,失去视力的盲人也需要拐杖。盲人是看不见的,他的眼睛就是拐杖,拐杖相当于盲人的.眼睛,指引他走向正确的路,指引他寻找光明。

2010年盛夏,我登上了湖南张家界的黄石寨,登高望远看到在张家界陡峭的岩壁间的小路上,一些红男绿女背着旅行包,拄着拐杖,喘着粗气,艰难地攀登。拐杖敲击着石阶,发出“笃”“笃”的声响,伴着前呼后应的呐喊和欢笑,在群山环抱中久久回响。有了拐杖的鼎力相助,他们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山峰,饱览了一处又一处奇丽的风景。拐杖,在他们手里,是征服的伴侣,是快乐的神鞭。英国诗人查尔斯?金斯莱说: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罗素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希望是一只坚韧的拐杖,忍耐是一条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让我们记住:最贫瘠的沙漠中,也可以开出神奇的沙漠玫瑰。有了希望做拐杖,区区黄石寨的高度和险峻算得了什么呢?“不到黄石寨,妄来张家界”,有了拐杖,就可登攀。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对拐杖会不屑一顾。只有当人年老体弱,或者双腿染疾,或者行走于艰险旅途,非用拐杖即行动不便时,才会想到它,寻找它,依靠它。这时,人们突然发现,拐杖原来是自己忠实而又亲密的伴侣,缺了它,寸步难行。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被诬陷入狱,由一个风光无限的银行副总裁变成一个囚犯,在监狱中饱受种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与摧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残酷环境下,他依旧满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一个人,在绝望中生活了二十年以后,还能有勇气向狱中的好友瑞德讲述自己在出狱以后想要的生活。正是在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希望,支撑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挖了条在瑞德看来六百年也办不到的隧道,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穿过自己挖的隧道再爬过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洗掉他所有所谓的“罪恶”,在彼岸洗净重生,奔向他的泽华塔尼,他希望中的人间天堂。我想,电影的主人公,一定是以“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为拐杖”,才一步一步叩开梦想之门的。

当过打字员、摆过烟摊,做过经销商、家教和音乐策划等,还远赴沿海地区务工的肖林军,最后选择了“以文字为拐杖”而抵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他,这是选择到了自己奋斗、成功的最佳突破口。的确,辉煌人生,光彩照人,那就得寻找突破口,可这个口很难,无法找到。不找,一生就这样平平庸庸;一旦找到,便光芒四射,激情飞扬。会成就伟大事业,会创造人间非凡。

我们都是不甘平庸的人,都会用希望做拐杖,寻找到自己奋斗、成功的最佳突破口,并矢志不移的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