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意渐浓回古城优美散文

秋意渐浓回古城优美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1W 次

一片落叶点缀了浅秋的清晨,离开飘着花香的花城,一路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白云悠悠。辗转星城,我们黄昏时分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古城。天宁巍巍,沅水汤汤,余晖中的古城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古城变化真大,曾经求学于此的我竟然找不到校门。看到城中公交车穿梭,感叹这里的人们再也不用乘坐蓬蓬儿车出行了。

秋意渐浓回古城优美散文

天色渐暗,孙女士和魏女士带我们去古城南岸的农家吃晚餐,车子行驶在窄窄的马路上,我心里惊叹,这里竟然是以前读书时上县城的道路。当车子停在一座古香古色的老院子门前,红灯笼、小院落、花草树木,印入眼帘。走进院门前,一幅对联吸引了我们,我们轻吟道“老朋老友共度韶光对老酒,院内院外面若桃花满园春”。此刻,闻到了柴火炒菜飘荡的香味儿、烟熏味儿,久违的家乡菜味儿吸引着我的味蕾。

主播听闻家乡双胞胎样戏剧团的团长张秀英在县城参加“欢乐潇湘”的表演,当晚就与之联系,说若有时间,请她和演员们第二天上午去古城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即兴表演阳戏,张秀英表示明天看情况而定。阳戏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更趋完备的剧种,在祭祀仪式中进行戏剧表演。民间把傩戏分为“阴戏”和“阳戏”,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叫“阴戏”,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叫“阳戏”。阳戏是家乡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瑰宝,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按地理位置分为南北阳戏,沅陵县的阳戏属于北阳戏。阳戏曾经活跃在民间的田间地头,后来也进城表演。阳戏唱腔优美,末尾唱腔真假音结合,很吸引人,家乡的游子从小听唱阳戏长大,若在外地听到了阳戏,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二天清晨,太阳早早爬上山坡,我们匆匆过了斑马线,准备去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等候阳戏剧团的演员。见到一位六十出头的执勤大姐站在马路边,主播就发起了直播,据大姐介绍,她是被单位请到这里值班的。主播与她交流了几句,县城话说得顺溜的大姐竟然是我们老家的,她一说老家那粗犷的话语,我们彼此之间就拉近了距离。后来一位带孙子去买菜的胖大姐竟然凭声音认出主播了,她在我们的鼓励下唱起了江边的山歌,并热情地邀请主播去她家。婉言谢绝她的热情邀请,我们跟随她走在荷花池小学坐落的小巷,经滨江大道去纪念园。一路拍摄,当季的蔬菜、水果、新鲜的鱼、农家土鸡吸引着主播,直播间的粉丝看到熟悉的一切,更是激动,说都想吃山里的特色美食了。

我们经过步行街来到江边,母亲河安静地穿过古城向东流去,美丽的凤凰山在晨光薄雾中宁静安详,曾经的县人民医院旧址落寞地立在江边马路内侧,这座教堂改建的医院曾经让我们望而却步,它神秘的面纱今日得以目睹,已是满目疮痍。

途径沈从文广场,他笔下的“沅陵,美得令人心痛”的句子在耳边萦绕。沈从文写的《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我曾经阅读此作品,就被书中描写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吸引,觉得那一切太熟悉了,似乎写的就是我的家乡小镇。湘西的风土人情、语言特色、翠翠的爱情故事,让我的记忆回到了儿时外婆家的葡萄寨、奶奶家的小山沟。沈从文曾经从桃源沿着沅江逆流而上,途径柳林风光带,写下了美丽的篇章,我们家乡的美景在他笔下熠熠生辉,读了他的这篇作品,我才知道家乡是多么美。后来阅读林徽因抗战时期经过沅陵去昆明后写给沈从文的信,才知道在文学和建筑界都有造诣的才女与沅陵的渊源,她在信中赞美沅陵景色秀美壮丽,有苍翠的天、深浅的山头、碧绿的水,沅陵的风景、城市、人物,在她心里是一片很完整的记忆,愿意再回到沅陵一次。记得读书时,阅读了一些书籍,听了老辈人讲的故事,我知晓了故乡的古城和人民曾经为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为古城和家乡人感到骄傲。阅读我一直欣赏和敬佩的林徽因的书信后,更是激动不已,告诉小妹,我看到林徽因写的有关我们故乡的书信了。

我们走在艳阳下,远远看到江边龙兴讲寺那红红的唐代建筑群,就知快到纪念园了。鲜艳的美人蕉开放在阳光下,几栋旧式建筑坐落在广场旁边,墙角堆放着一些旧砖块,这里是四十七军军部旧址。看路边碑文介绍:四十七军军部旧址位于沅陵镇胜利门居委会30号和31号。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剿匪,军部设于旧址内。旧址两栋建筑均建于近代,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共约350平方米,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面,其中30号楼采用中西结合建筑手法。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我惊讶地看着这承载着历史沧桑的旧房子,内心责怪自己求学时怎么没有来过这里。

上了斜坡,走进纪念园的胜利门,园内树木郁郁葱葱,这里是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的江边入口处,斜坡边新修有浮雕,演绎了当年湘西剿匪的过程和取得胜利的喜悦。园内最高处矗立着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两边树林里修有长廊,如两条红色的巨龙匍匐在山坡两侧。这时已经有很多市民来公园锻炼、乘凉了。走在中间的大路上,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瘦削老太太,主播与她搭讪,她笑眯眯的,一交谈,她是附近酉水边的村民,会唱山歌。主播一下子兴奋起来,邀请老人亮开嗓子唱了几首,粉丝和主播还不过瘾,无奈老人年纪太大,就只好让她休息了。主播又单膝跪地,拜老人为师,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连说祝我们两个年轻人发大财!后来前来旅游观光的外省游客打身边经过,主播追上他们采访去了。

在公园等待演员们时,我竟然遇到了高中时的一位老师,与他闲聊了几句,方知我们竟然同在一个诗歌群,只是隔屏不知晓罢了。老师把偶遇我们的事儿发到诗歌群,并给主播作了一首诗歌,描述偶遇的情景。

为老家阳戏剧团义务拉二胡的金老师及另几位乐器老师来了,大家就走到有红色栏杆、二龙戏珠图腾的长廊,老师们就地摆上乐器,演员们站在长廊中间开始演唱了。此刻,悠扬的乐器一响,清脆的唱腔一起,在公园游玩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廊,欣赏高昂、婉转的唱腔和惟妙惟肖的戏剧表演。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姐边欣赏边嘴里念着,她也会唱不同版本的阳戏,主播听了,立即把镜头对着她,邀请她一展歌喉,大姐乐乐大方地演唱,并手舞足蹈起来。

不一会儿,小路上走来两个红旗袍女士,大家眼前一亮,以为她们是双胞胎,哪知她们说是同学关系,是慕名而来见主播的。她们说为了见主播,特意买了身上穿的红色改良旗袍。其中身材苗条的女士是拉二胡的金老师的爱人,早年在老家阳戏剧团演戏,主播即刻要她露一手,她略作推辞,无奈盛情难却,她立马进入角色,扮演丫鬟,扭着腰身,表演得活灵活现。知了声声鸣叫,乐器抑扬顿挫,时间慢慢溜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成了天然舞台。快到中午了,孙女士来电话说太炎热了,要我们去河对岸的朝暮思度假村就餐,餐后就在那边欣赏她们表演阳戏。

天空白云飘荡,主播对着天空拍摄,说真美,粉丝只问这是在哪儿。张秀英曾经去过朝暮思度假村表演,但这里变化太大,我们竟然迷路了。在烈日炎炎中,一路打听,到达朝暮思度假村附近时,才知此处是离县城不远的千秋田。看到山间美景,突然记起求学时路经这里归心似箭的情景。那时一到这里,就知快到县城了,可以乘船顺流而下回家了。

走进朝暮思度假村大门,远处青山逶迤,一栋大楼呈现于蓝天白云下。往左进入平地,下车了,只见度假村的餐厅前停了很多车辆,游泳馆矗立在竹林后,徒步走向溪边,才知别有洞天。经过竹林丛生处,往前走到溪边的砖木结构的小楼,仿佛走进了农耕时代。陈旧的风车,硕大的石碾,无不勾起儿时的回忆。木栏杆外是一条干涸了的溪流,清浅的水流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鹅卵石、沙子在阳光下裸露着,据说电站蓄水时这里碧波荡漾,青山房屋倒映水中,在溪边随时可以垂钓。站在走廊上,微风轻抚,树枝飘动,孙女士说好像小时候见过的溪流呀。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儿时的沙滩、柳林、乌龟蛋。走上篝火晚会的场地,那里晒着红红的辣椒,一座放备用品的小木屋让人想起土家人载歌载舞时的小茅屋。小屋旁,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不远处的菜畦地让我们不停询问,蔬菜能供上需求吗?酒店老总说暂时还不能。

看到墙上板栗酒图片,才知道是这里的特色酒。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脉东南边,是传统板栗的生产大县,灰栗、毛栗红、大栗油等板栗品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利用传统工艺酿造的板栗酒口感纯正、营养丰富,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纯天然饮品。

吃中餐时,看到餐桌上那猪八戒器具盛着大家喜爱的坛子菜王辣子,我们被猪八戒诙谐的'形象逗乐了,大家拿着手机拍个不停。酒店老总介绍说这是土匪菜,大家惊诧不已,询问菜名的来历。他说这与土匪久居山洞有关,他们躲在山洞不能吃到新鲜菜,把猪肉做成腌制的粉子肉,就顾名思义叫土匪菜了。大家听了乐了,说第一次听说王辣子有这样的别名。其它的山里特色菜都是大家小时候吃过的美味佳肴,只是烹调技术改良了,更注重养身了。

吃了中餐,演员们在大厅开始击乐、表演阳戏了。在空调环境表演,不再大汗淋漓,听着她们演唱,我们不停拍摄照片、视频。酒店的员工们被吸引了过来,站在大厅欣赏。由于演员们晚上要参加表演,我们第二天要参加扶贫助学仪式和穿越借母溪原始次森林,大家下午三点多就离开了朝暮思度假村。

8月6日上午,我们在县慈善会一起见证了扶贫助学捐赠仪式,就启程去借母溪了。热心公益事业的保险公司的魏总监曾经因车祸受伤,不能爬山,这个铁娘子只能陪我们乘车到山脚下就返回古城了。我们和爱心人士经过艰难险阻穿越原始次森林,在8月7日中午,把扶贫助学金送到几位学生手中,离开借母溪的如画风景,回到县城已是第四天的下午四点多了。

在回古城的路途,终于有信号了,前几天才联系上我的高中同学,希望我留下来参加毕业三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我们有三十年没见面了,我婉言谢绝了。如果参加同学聚会,我就得留在古城等候几天,耽误了写稿子,见证扶贫助学捐赠仪式的文章就不能及时成稿。权衡利弊,与同学沟通,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我,我答应当晚小聚一会儿。那天黄昏,我们几位同学在江边小聚,吃晚餐时,与我同学三年的另一个班的女生神秘地出现了,我才知道她和这个班的一位男生很熟。同学见面,三十年断层的记忆,没有增加彼此的陌生感,大家谈论着即将聚会的安排,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那所给我们带来梦想的校园。

与我同学三年的那位女生打电话约在古城的另一个班的几位同学,要他们过来小聚一会儿,我们在江边边拍照边等候。火热的江边如蒸笼,我们去了开美容院的女生家,在空调中小聚了一会儿,照了合影。好几个同学有三十一年没见面了,依稀还能找出学生时的轮廓、神态。缘分真是奇妙,多年没回古城的我,走过了春的明媚、夏的绚烂,在人生的秋季,偶遇了同学,心里不停感叹,人间最美是清秋,时光匆匆,这世间能有多少久别重逢啊!

与君相见,终有一别。依依不舍离开母亲河,离开同学们,我回到花城继续码字。偶尔到同学群一游,拾捡起很多忘却的记忆。“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只愿步入中年的同学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