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关于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锦集7篇

关于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锦集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K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锦集7篇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1

11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早上我6点就起床了,因为要跟老爸去爬山。当然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忘不了,一起床就拿起尺子跑向水仙。真不幸,今天怎么换水仙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一看坛底,哦,原来这几天,太阳公公出来闲逛,把水仙的养料都偷去了,怪不得无精打采的,我无奈地把坛子装满水看了看他,心想:但愿,他能再次挺起胸膛!

11月30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音乐课真高兴,我哼着小曲回家看水仙。天哪!他怎么四脚朝天掉到地上了,原来,妈妈晒衣服的时候把他弄掉了,我一边拾起来一边埋怨妈妈。我把水仙的根调理好后,又放到小坛子里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还是老师说的对,养花比养动物好多了。

12月1日星期三晴

明天,又要上综合实践课了,我把水仙调理了一番,再调整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芽里还包着小芽。我把水仙上的把薄灰擦了擦,看上去非常精神,很干净,很有吸引力。我想,明天我的水仙在班上一定是最棒的。可能不会在有同学叫他是葱头了。

12月2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综合实践日,早晨我拿着我的水仙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一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把自己的植物都摆在南窗台上,有许多品种呢:大蒜、芹菜、萝卜、土豆,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来的花,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也不小,我端着我的昂首挺胸的水仙,大步迈向我的位置,前后同学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一星期的变化真大呀!”“哎呀!长这么高哪!”看我表面满不在乎,在心里还在沾沾自喜呢!我拿出尺子翻了翻水仙看,哎呀!新芽又长了半厘米呢!真是让人高兴呀!

12月4日星期六阴

今天早上起来晚点,本来打算去同学家写作业,妈妈不让,只好观察水仙了。呵!昨天还病了,今天好的这么快呀!嘿!又长高了,昨天的休息是为今天大基础吗?心眼还真多!

12月5日星期日晴

今天天气变冷了,水仙冻得缩成一团,只好把他带到爸爸单位,到中午,他又重新舒展起来,有阳光沐浴着,看起来比我还幸福呢!

12月8日星期三晴

明天又是综合实践日,一星期了也不知到同学们的植物怎么样了,我一定精心护理好,明天拿出真本事给他们看,等着瞧吧同学们,你们会输的很惨的!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2

我家小区的周围,种着一排排高大而美丽的法国梧桐树。

它们像一个个威猛的士兵保护着我的家园,又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微风中唱着美妙的歌儿。

梧桐树的叶子各种各样。有的像可爱的小巴掌,有的像天上的星星,还有的像带刺的`小扇子,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叶子的颜色瑰丽无比:有浅绿色的、金黄色的、火红色的,各种颜色聚在一起,像一条条彩虹,在空中飘动着。这些叶子在阳光底下闪着金色的光芒。

风一吹,无数的落叶飘落下来,层层叠叠,十分好看。有的落叶在地上仰着头向我微笑,有的干脆躺在地上睡大觉,还有的正在地上打滚儿。我捡起一片叶子,发现叶子周身像我的掌心一样,有一条条生命的脉络。

落叶越来越多,我用脚一踩,“嚓——嚓——嚓”清脆的声音在我脚下响起,仿佛在说:“你好!你好!”又仿佛在说:“好疼!好疼啊!”

我踩着踩着,突然,有点疑惑,就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掉下来的叶子会干枯呢?”,啊,笑眯眯地说:“孩子,你可以去上网搜一搜啊。”妈妈话音刚落,我就飞快地跑进车子,找到妈妈的手机,上网查了查资料,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叶子离开了大树妈妈,没有了水分,没有了养料,所以才会干枯。但是,掉下来的叶子会化成肥料,钻进土里,给大树妈妈提供营养,待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梧桐树又会长出新的叶子。

我喜欢这美丽的梧桐树,更喜欢这散落一地的梧桐叶。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3

夏天盛开的花儿有很多,比如芬芳扑鼻的茉莉花,像似喇叭口的石榴花,五彩缤纷的彼岸花,但我最喜欢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七八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水塘里、公园里到处都是荷花的踪迹。一朵朵荷叶,远看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看又像一把把碧绿的遮阳伞,美丽极了。清晨,几朵荷叶上还停留着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一阵微风吹过来,它们就翩翩起舞,随风摇动,那几滴露珠垂直地落入水中,不留一丝痕迹。

荷花与别的花不一样,花和叶不是长在同一根茎上。荷花的颜色有很多,白的、红的、粉的……白的像似一层层冷冷的冰霜,红的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熊熊烈火,粉的好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飞翔,真让人心醉。孤傲的花骨朵儿直直地挺立着,像守护荷塘的卫兵。还有的花绽放开来,一片片花瓣如同一双双翅膀,好看极了。微风宝宝顽皮地跑过,荷花们像仙女一样随风舞动,散发出一阵阵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满池荷花随风而动,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4

我观察的植物是薰衣草,薰衣草是原产在地中海沿岸多年生草本,呈众生状,茎直立,叶呈彼针形或羽毛状,花为穗状顶生,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全株均具芳香,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 有油腺即破裂而释楚香味。

20xx年,北京的紫海香堤香草园,开始大规模的种植薰衣草,发展到现在,薰衣草种植面积近300亩。此外,20xx年,浙江杭州的巴比松米勒庄园引进普罗旺斯薰衣草种,20xx年底,庄园增加种植同 品种薰衣草近200亩。最值得期待的是20xx年,浙江谈香山千亩薰衣草花海也在浙江安吉山川乡大里村正式落户了。其面积将近1000亩。20xx年8月,中国最大的薰衣草庄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的紫烟 薰衣草庄园在沈阳开园。期望在今年的夏天,在薰衣草的紫色海洋里,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来自东方普罗旺斯的美景。

为多年生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品种粗放,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栽培的场所需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播种到开花(或采收)所需的时间为18——20周。 薰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时为预防过湿可选用陶盆或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长到相当的大小。 薰衣草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室外栽种时注意不要让雨 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过后需移置阳光无法直射的场所,增加通风程度以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凉爽,才能安然的度过炎夏。注意阳光、水分、温度、耐心。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5

大家都养过植物吧!都养过什么呢?“花中”牡丹,象征着幸福美好的百合……告诉你,我妈妈说我是个“植物杀手”,什么也不让我养,有一次我去一个同学家里玩,忽然看见她家窗台上摆了一盆含羞草,觉得很神奇,于是,我就和她约定好要经常来看这盆含羞草!

自从和这个同学约定好以后以后,我就天天往她家里跑,第一天,我原本以为它会长得很茂盛,可我一看,哎呀!这可不得了,整棵含羞草上只有一两片叶子,我连忙叫来了那个同学,他也很惊慌,于是我俩就赶快经过她的家长同意,在电脑上查找有关的信息,咳!原来是虚惊一场。为什么呢?就让我红着脸告诉你吧!那是因为我俩没有认真观察,现在一看,原来叶子都对折了,难怪我会看不清。哈哈!它可真是一棵骗子草啊!

到了几年以后,妈妈打消了我是“植物杀手”的念头后,我一定要妈妈给我买一盆我自己的含羞草。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6

前些天,姥爷把一头大蒜放进一个盛有清水的小碗里,我便有幸观察到了大蒜发芽的全过程。

大蒜刚放进碗里的几天,似乎变化不大,并没有马上发出芽来。只是吸饱了水的蒜头变得白白胖胖的,一个个好像鼓起了肚子的小宝宝,可爱极了。过了几天,我一看,呀!不得了:大蒜已经吐出嫩芽了。仔细看看,蒜头的尖上裂开了一个小口,蒜苗就像一个小姑娘,害羞地探出了脑袋。

又过了几天,蒜苗越长越快,越长越高,颜色也逐渐由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而蒜苗靠近大蒜的部分却变成了黄绿色。等蒜苗长到9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分支了,变得越来越茂密,整颗大蒜好像长出了浓密的绿色头发,充满了勃勃生机。

再看看大蒜的底部,原先平整的地方长出了许多根须。这些根须白白的,又细又长,像章鱼的触手,又像老爷爷的白胡子。它们有的打着卷,有的互相缠绕在一起,看上去密密麻麻的,蒜苗就是通过这些根须来吸收水分和养料,不断长大的。

观察蒜苗生长的过程,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这就是我家的大蒜“发芽史”。

观察植物三年级作文 篇7

今天,学校准备去远洋假日养生庄园。老师只让带笔、小记事本来记一些植物的名称。可是,我根本没有小记事本呀!我在书包里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张稿纸。我把它折了几下,就成了一个小记事本 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远洋假日养生庄园。一进到庄园里, 我就觉得很热,里面的气温好高呀。但是,当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摆在干净的架子上植物时,确实是让我大吃一惊。植物有些种在花盆里, 有些搭在普通的架子上,有些是摆在A字架上。接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着一种种植物在种植时,用什么土壤来栽培,土壤的构成,以及与其它植物的区别。介绍的种类有苦菊、南瓜、番茄、生菜……每 一种植物都它独特的长相,也有它自己的营养价值。讲解员在说,我确看着这些鲜嫩的蔬菜,想上去吃一口。

后来我在庄园里还看到了许多植物的种子,有黑豆、红豆、玉米、黄豆、黑芝麻……每个种子长得都不一样,看着好奇怪。当我们要离开养生庄园的时候,讲解员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棵已长出小叶的草 莓苗。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来这里观察植物,回到家以后,我也要细心培育我的小草莓苗了,希望它会给我长出新鲜的草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