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记一次活动》作文指导教案

《记一次活动》作文指导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1W 次

习作目标:

《记一次活动》作文指导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习作兴趣

2、 学生亲历整个找硬币的”活动的过程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 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 在体验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学会由点到面的观察描写, 写出人物内心感受、心理变化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故事唤起记忆,引发再次寻找的欲望。

1、讲述教师自己寻找某样东西的经历(一次在办公室寻找手表的暗扣螺 丝。)主要讲述自己怎么找的,找时的心理 。

2、引发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寻找过什么东西 ,当时什么心理 。

(二)“找硬币”活动启动,“找”“写”同步

1、同学们想不想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想)能说说理由吗?今天我们就 来满足大家的愿望。看谁火眼金睛,第一个找到。教师课前应经安排好三个学 生先后分别把硬币藏在自己认为很隐蔽的地方,教师最后也藏了一枚。所藏硬 币的学生他们相互根本不知道对方藏在了哪里。 [谈话激发起孩子们寻找的兴 趣。]

2、老师和三位同学已经把硬币藏好了,说说这次找东西该怎么找?你想先 从哪里先找?为什么?找时还注意什么?怎样帮我们最先找到硬币?(生畅所 欲言,师加以总结概括)

3、看来啊, 同学们对于需要注意的几点已经初步掌握了,下面我们分小组, 选组长,同学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寻找。 [提示:评选最佳眼力小组,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兴趣。] 4、体验与写同步走。写下你此时的心理(没找前的心理描写)

(三)走近教室,体验寻找。“找”“说”“写”同步(注意每找到一枚就 暂停一次,分阶段写下来)

1、引导观察,体验心理(教师自始至终要参与活动中,更要留心观察学生 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体验)具体细节如下: A、先布置要求:开始你怎么找的?,注意体会你找时的你的心理,谁第一 个找到的?你(他)怎么找到的?你听到有人找到时什么心理?观察第一个发 现者的表情、动作;其次说一说你刚才的体验围绕以上问题说;教师参与说观 察所得。主要在全班同学开始寻找的情状;最后写下来把你体验到的观察到的 写下来片段一。(注重自己的心理描写,对其他人物的细致观察) B、接着寻找,布置要求:你又是怎么找的?侧重引导观察教室内其他同学 们都在怎样的寻找?其他同上。继续观察第二个发现者脸上的神情、动作,增 加揣摩他的心理 ;其次说一说你刚才的体验围绕以上问题说(这是对场面的观 察写作指导,其次是渗透教师如何抓住创设的情境或开展的活动,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作文训练,从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各项作文能力,使学生乐于作文。笔者曾组织五年级学生参观象山丹城工艺雕刻厂,然后,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多种训练,符合了学生求变、求新的心理,使学生乐此不彼。

一、变换文题,培养拟题能力  我启发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来反映这次活动。结果学生有按中心录??獾模喝纭恫喂鄣こ枪ひ盏窨坛А贰ⅰ兜こ枪ひ盏窨坛Ъ?偶恰返龋挥邪吹氐忝?獾模喝纭渡衿娴墓ひ盏窨坛А贰ⅰ兜こ恰懊髦椤薄返龋挥邪词挛锩?獾模蝗纭断笊揭痪???窀?瘛贰ⅰ吨窀?浠?恰罚挥幸匀宋锩?獾模喝纭都蚁缛耸终媲伞贰ⅰ逗伲×瞬黄鸬募蚁缛恕返龋挥邪葱那槊?獾模喝纭督裉煳艺娓咝恕贰ⅰ赌淹?囊惶臁返鹊龋?獬龅奶饽勘冉闲掠倍嘌??BR>

二、交换中心,培养组材能力  文章的中心不同,对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表达方法也不同。我以学生自拟的《难忘的一天》为例进行教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提出:从题目“难忘”一词中,你认为文章重点是写什么学生有的说重点是写“我难忘的事”;有的说是写“通过参观工艺雕刻厂来说明我为什么难忘”。接着,教师又启发学生,那天的活动内容很丰富,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确实使人难忘,但哪些事使你最难忘呢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工厂美观,整洁的环境使人难忘;有的说:工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几个人的小厂变成出口创汇的名厂的创业史使人难忘;有的说:工人叔叔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使粗糙的竹根变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种根雕工艺品使人难忘;有的说:在劳动中创造美的工人使人难忘;有的说:家乡人在改革开放中,敢于走出国门创大业的精神使人难忘等等。学生的种种观感,从不同角度截取一个侧面表达出不同的主题。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按活动顺序,选择两个不同的中心,截取活动的某一侧面为重点写两篇文章,结果许多学生写出了充满新意的好文章。

三、交换结构,培养记叙能力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此事、彼事如何安排,开头、结尾、过渡、承接、详略如何,都属于结构,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文有定法”。但是每篇文章的结构并不都是一个模式,这就是古人讲的“文无定法”。因此,我要求学生力求“变结构”写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开头或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或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或设立悬念娓娓道来;或回忆联想引入下文;或直抒胸臆抒发情怀等等,但都要求学生力避落入俗套,使人看头就能知尾。结尾可以“卒意显志”;可以照应开头形成珠联璧合;可以提出问题,让人遐思;也可以含蓄如余音绕梁。构段或作总分式;或用因果式;或用递进式;或作连续式;或用点面式等等。情节的发展也并不是三段式,开头、发展、结尾,应是一波三折,插入联想,运用想象,跌岩多姿,文势波澜,这样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各具特色。

四、交换文体,培养表达能力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要求在变化、提高,在学生完成记叙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转变形式,推陈出新,教出新意,注入时代“活水”,以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此,在参观前后,笔者设计如下系列训练:  ①参观前,每人写一张要参观工艺雕刻厂的通知;  ②给远方的朋友、亲戚写一封信,谈谈参观工厂的感受;  ③以“象山丹城工艺雕刻厂”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介绍该厂的特点;  ④拟一份广告,介绍一下该厂的竹根雕等工艺品;  ⑤参观工厂后,谈谈“假如你是厂长该怎样做”,及“为工厂扩大经营管理等方面出一点小设想,想一个小点子”。  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求新的心理,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使说和写、记叙文与应用文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沟通了写作知识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还是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了基础。实践表明:学生对这样的训练是欢迎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精神。

【这次作文训练的成功给了笔者如下启示:一是要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作文训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及创造思维在作文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参观中通过观察鉴别加以体验,从而产生不同感受,自由抒发。这样,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能达到情真意切,“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注入时代“活水”,提高学生素质。  二是要让学生有所需而说,有所为而作。作文“一使需之切,能文章及伸,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辛苦”(叶圣陶语)。让学生从为作文而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思维,解放心理,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按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其“情动而辞发”“情至而文生”,形成“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动态快乐的心理。  三是要扩大训练的容量,增加训练的密度。对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一次活动或某一件事,提高它的利用率,尽可能引导学生对这些活动和事物进行多向的观察、说话、评议、叙述等语言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快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