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7W 次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雷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雷雨》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2、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三、教学难点:

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了解了戏剧的常识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现代一部著名的戏剧——《雷雨》。根据上面的分类,它属于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和悲剧。《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它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在一个雷雨之夜,两个关系复杂的家庭中,有两个年轻人触电而死,一个年青人饮弹自杀,两个妈妈,一个疯了,一个呆了,剩下一个孤老头,形影单吊。那么,到底这样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再一起来探讨。

(二)作者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戏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里面,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曹禺写《雷雨》时才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更是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三)课文分析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开头到“你站一站”

思考:这里对鲁侍萍有一舞台说明(很自然地走到窗前……),这一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差不多30年了,从面貌上,周朴园已经认不出她来,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景,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你站一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课堂讨论:

根据对剧情的介绍以及对课文的初步阅读,说说你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是了解《雷雨》这部剧的主要内容,弄清复杂的人物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雷雨》(节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的剧情,知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而这么一个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1、提问:上一节课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如何呢?

2、小结: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是不同的,其实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今天,我们大家将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文分析

1、(投影)“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

析:黑格尔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你——你贵姓”到“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析:这一段是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写他们相隔30年后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

(1)看对话

周: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你知道么?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问: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提问后明确: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现在要跟人谈起,当然就得小心翼翼,维护自己。所以,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隐私跟虚伪,表现出她的“正直”

(2)划出这一部分有关周朴园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表现出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课后练习二)

板书:平静——猜疑——紧张——不知所措

3、周朴园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不知所措”只持续了那么一会,他马上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于是,立刻变脸。请看:(幻灯片)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这三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说话人心中真正所想的。而这些潜台词也正是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提问后幻灯片显示:

“你是想借机来敲诈我”

“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来”

“三十年了,你还是不忘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来敲诈我”

(2)小结:在周朴园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靠敲诈、暗算。这些潜台词暴露了周朴园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他这里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他而来,又面对她的强烈控诉,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我们可以先不必哭哭啼啼的”

“我看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吧”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弥补我的罪过”

明确:周朴园先是想用缓和的语气“稳住”鲁侍萍,见鲁仍然很激动,又采取了“柔情攻势”,这种柔情其实是一种“哄骗”。我们不否认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更要想到,这么多年来,周朴园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现任妻子骄傲、冷漠、倔强,他怀念印象中年轻美丽,温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内心得需要,是一种“自我救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里体现出周朴园“伪善”的特点,而鲁侍萍却由于本性的“善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谅解,安定了情绪。

(4)当鲁侍萍稳定下来后,周朴园有没有继续回忆往事?他想到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这件事,而当侍萍提出要看一眼大儿子时,周朴园是怎样说的?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自私、残忍

(5)周朴园想用什么来打发鲁侍萍?——金钱

鲁侍萍的态度如何?——把支票撕了,体现她的自尊与倔强

4、以上是周朴园跟鲁侍萍的矛盾,那么,从周朴园跟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又可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五位同学扮演)

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读后进行简单点评。

问:周朴园有没有打算认鲁大海这个儿子?

提问明确:没有!(幻灯片)“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这句话双关,对鲁大海来说就是你闹得这样凶,小心收拾你,同时话中带话地告诉鲁侍萍,他不会也不想认这个儿子。——冷酷

(2)周朴园不单不认,最后还把鲁大海给开除了,目的无非是想从此与鲁家毫无瓜葛。体现出他心狠手辣、奸诈。

5、课堂小结:

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板书)我们这节课通过对周朴园跟鲁侍萍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分析,得出了周朴园就是这么一个虚伪、卑劣、伪善、自私、残忍的地主资本家,另外,通过简单分析他跟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又可见他的冷酷、奸诈和心狠手辣。同时我们还顺带地归纳了鲁侍萍的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的是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6、课后作业:

1)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2)完成补充资料练习

  《雷雨》教学设计2

课文内容分析:

《雷雨》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文共有8个自然段。1到3自然段主要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情景。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出的蝉,写出了雷雨前沉闷的天气。尤其是“压”字,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突然袭来的大风,乱摆的树枝,逃跑的蜘蛛,给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和不安。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给人恐惧之感。4到6自然段主要写雷雨中的情景。“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写出了雨起初又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变小的过程。“哗,哗,哗”写出了雨又大又急,“渐渐地”写出了雨逐渐变小,充分表现了雷雨的特点。7到8自然段主要写了雷雨之后的情景。这一部分作者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空中——树上——池塘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通过雨后不同事物:清新的空气,天空的彩虹,蝉叫了,蜘蛛坐回网上,池塘水满,青蛙叫了,写出了雷雨后清新愉悦的画面。

课文中的插图天空和地面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天空中电闪雷鸣,雨帘密织,地面上一切笼罩在雨中模糊不清,和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内容相匹配。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提取明显信息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本课要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整合信息,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有梯度地提高了。纵观本课语言特点,都是简短的句式,容易提取信息。对学生难度较大的是:本课没有明显的时间词,如何让学生发现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提取了信息之后,如何整合信息说清楚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能在课文中找出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的好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一)出示谜语,请学生猜,并说是如何猜出来的

(课件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小结:会抓关键信息来猜。(板书:雨)

(二)说说见过的雨,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

2.根据交流,揭示课题:还有一种雨,先是电闪雷鸣,接着就哗哗哗哗地下起来,这样的雨就叫雷雨。(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同桌位相互检查读一遍,帮助纠正字音。

3.集体对读。

(课件出示:

yā chán chuí hù pū

压 蝉 垂 户 扑 )

(1)指名检查。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些生字。相机正音提示:“蝉”“垂”读准翘舌音。

(2)去掉拼音齐读。

(二)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蝉鸣 窗户 垂下来 压下来 迎面扑来)

1.学生练读。

2.集体读。

男女生开火车比赛读,随机提示:“户”在词中要读轻声。

(三)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反馈关于下雨的内容,顺势质疑: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找出4、5、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情景。教师板书:雷雨中

3.教师进一步质疑引导:4至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情景,那前面的1、2、3和后面的7、8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呢?

4.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后

5.小结: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情景。

三、学习1至3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一)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1至3自然段。

2.用方框标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3.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板书: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二)品读感悟雷雨前的情景

1.抓关键信息,想象画面。

我们一边读一边来感受: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沉闷。

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做动作理解“压”,让学生感受“压”是向下用力。

什么东西压下来?引导回扣“满天”和“黑沉沉”感受乌云的特点。读读句子说说,乌云是怎样的?(满天 黑沉沉 压)

用评价指导学生读出画面。

结合你读出的画面,说说“压”给你的感受。带着感受去读。(指名学生读出乌云越来越逼近的沉闷,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受。)

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读读句子,随文识字“蝉”。

说说树上的叶子和蝉是怎样的呢?它们为什么是这样呢?(引导感受天气闷得一丝风也没有。)

指名读出感受。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大风袭来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读句子说说,蜘蛛为什么要逃?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了解是因为风很大。

蜘蛛是怎样逃的?

课件出示“垂”字的演变,相机理解字义。

为什么它要这样逃呢?(指导结合字义感受蜘蛛的害怕)

指名朗读句子。

(3)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闪电和雷声的变化。

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还有什么变化呢?

指导读好“越来越亮”和“越来越响”。

2.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运用抓关键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前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了这些景物的样子,感受到了雷雨前空气的闷热,大风袭来的慌乱,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请全班齐读1至3自然段,读出雷雨前的情景。

四、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一)归类辨别

1.全班齐读

(课件田字格出示9个字:雷、黑、垂、迎、新、乌、压、户、扑。)

2.观察字形,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第一类:上下结构——雷 黑

第二类:独体字——垂 乌 户

第三类:左右结构——新 扑

第四类:半包围结构——压 迎

(二)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5个字。(课件出示:雷 黑 垂 乌 户)

2.仔细观察字形,做到“三看”——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课件出示:雷 黑 垂,重点引导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点,竖都压在竖中线上。

3.重点指导。

跟着课件演示,书空“黑”。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6笔是竖,压在竖中线上,注意两横的长短变化。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范写“垂”,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第4笔是竖,压在竖中线上,第2横压在横中线上,一横一竖相交于中心点。“垂”字还要注意笔顺,4横要注意间距均匀,长短变化,第2横最长。

5.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三)师生共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屏,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四)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雷雨、乌云、闪电”。

五、总结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雷雨前的景色变化。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巩固词语

(课件出示:蝉鸣 窗户 垂下来 压下来 迎面扑来)

同学们,你还认识这些词语朋友吗?请你们读一读。

(二)回顾雷雨前的情景

一起来读一读1至3自然段,回顾一下雷雨前的情景吧!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6课——《雷雨》

二、学习4至6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中的变化

(一)抓关键句子,感受雷雨的变化特点

1.自由读一读4至6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是怎样来写雨的呢?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学生找出写雨的句子去发现。

(“哗,哗,哗,”“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

3.小结:雷雨先是由小变大,接着由大变小,这就是雷雨的特点。(二)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4至6自然段。

2.请用方框标出雷雨中描写的景物。

3.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雨 树 房子 雷声 雨声)

(三)抓关键句子感受雷雨的大

1.默读4到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来了雨大呢?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2.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用评价指导学生读好“哗,哗,哗”,读出雨的来势很猛。

3.出示句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1)引导看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画面,再结合第五自然段内容,图文结合引导感受雨很大。

(2)师生配合读,指导读出雨的大。

(四)抓关键词感受雨的变化

1.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哪一个关键词写出来了雨变小了?(渐渐地)

3.你能换一个词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现在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4.指名读句子。

(五)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字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了解雷雨变化的特点。用我们的朗读,读出雨的变化吧,齐读4到6自然段。

三、学习7、8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后的清新

(一)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请用方框标出雷雨后都写了哪些景物。

3.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板书: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二)结合板书,梳理写作顺序

1.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发现。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先写了天空中太阳和彩虹,接着写树上的蝉和蜘蛛,最后写了池塘和青蛙。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反馈,小结。

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咱们按照这样的顺序,美美地读一读雷雨后那美丽的情景吧。

(三)感受雷雨后天空的美

1.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出感受。

(课件出示:天亮起来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借助“挂”的构字特点,联系生活体会用词的有趣。

(1)(课件出示:挂)生活中,你们都挂过一些什么呀?

(2)将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挂这个动作和“挂”的形旁——提手旁是相符合的,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

(3)小结:瞧,天空中挂着的一条彩虹,也像是我们亲手挂上去的呢!

(4)指导读出天空的美丽。

(四)感受雷雨后空气的清新

1.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空中发生变化的还有一个事物呢。(板书:空气)

3.联系前后文对比,体会空气的清新。

雷雨前空气是怎样的?雷雨后呢?经历了雷雨前的闷热,雨过天晴,这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吹到我们的身上,呼吸进我们的身体,你是什么感受?

4.指名朗读。(指导读出舒适,愉悦。)

(五)感受雷雨后的舒适、惬意

1.出示句子:蝉叫了。蜘蛛又坐到了网上。

(1)读一读句子,联系前文说一说蝉和蜘蛛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样子。

(2)(课件出示蜘蛛雷雨前后的不同样子的句子和图片。)比较蜘蛛前后不同的样子,说一说你从“坐”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指导读出雷雨后的舒适,惬意。)

(六)感受雷雨后池塘的情景

1.出示句子:“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2.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机,活力,美丽等)

3.想象着画面,读出感受。

(七)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运用抓关键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后描写的景物,抓住天空、树上、池塘三个画面品读感悟,了解到雨过天晴,经过大雨的冲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那么美丽,那么富有生机。让我们美美地,甜甜地读一读这个部分吧。

四、总结全文学习方法,合作读中整体回顾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找主要信息,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重新感受一下吧。男生读雷雨前,女生读雷雨中,全班齐读雷雨后。

五、整合全文信息,说清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一)小组合作练说

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板书,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二)小组展示

要求小组开火车,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展示。

六、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1.课件出示:

满天的( ),黑沉沉地( )下来。树上的( )一动不动,( )一声也不出。忽然一阵( ),吹得( )乱摆。一只( )从网上( )下来,逃走了。(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 ),雨下起来了。雨(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 )。渐渐地,渐渐地,( )小了,( )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 )迎面扑来。雨停了。( )出来了。( )挂在天空。( )叫了。( )又坐在网上。( )水满了,( )也叫起来了。

2.指名借助填空背诵。

七、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一)联系生活,说自己见过的雷雨

联系你看到过的雷雨,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交流。

(二)图片引路,提供表达支撑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说清楚。

(三)小结

大自然中还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情景。

八、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分两组出示4个字:新、扑、压、迎。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发现“压、迎”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撇捺要伸展,“压”先外后里,别少写了一点;“迎”先里后外,别多写一笔。“新、扑”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宽。)

(二)重点指导

“新”左右宽窄差不多,注意“亲”最后一点的避让,“斤”的撇笔要穿插到点下。

“迎”要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或一点,最后三笔才是“辶”。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范写“新”和“迎”,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四)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师生共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屏,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雷声、房子、窗户、清新”。

板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