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二试题 > 高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附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附解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4W 次

  一、 语文基础知识66分(每小题3分)

高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附解析)

1.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发动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归宁:出嫁女回娘家省亲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骂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当道:在路上

③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文件、公文④盖叹郦元之简、李勃之陋也 陋:浅薄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极微小的事

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 原:原来,以前

A.① ② B. ③ ④ C. ⑤ ⑥ D. ④ ⑤

3.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基本同义的是( )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C.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多而窍

4.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 与风水相吞吐,有款坎镗塔之声

C.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下面句子加点“殆”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C. 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

D. 思而不学则殆

E. 郦人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6.下面句子加点词不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

A.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7.与成语“完璧归赵”加点“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其幸与不幸,则其归书必速

B. 田园将芜,胡不归?

C. 后五年,吾妻来归

D.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此织也?

8.下面加点词与“轩凡四遭火”中“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凡读书之人皆然也

B.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D.已为墙,凡再变矣

9.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斯固百世不遇也

10.与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加点“卒”意义相同的一项( )

A.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诛连

B.仓皇东出,未及见卒而士卒离散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

1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C.本末倒置,吾未见明也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2.与例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加点“望”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B.缦立远观,而望幸焉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与客泛游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3.下面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佯狂不知所之者

B.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下面句子加点的“于”不表示被动意义的一句是( )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D.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5.下面句子加点的“乃”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6.下面句子加点“而”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 某所,而母立于兹

B.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微风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D.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E. 汝妹在吾怀,呱呱而泣

17.句子加点“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孰能讥之乎?

B.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下面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半山居雾若带然

C.天若有情天亦老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9.下面句子加点“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倥倥焉,余故笑而不信

B.于是,余又叹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0.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买五人之窦而函之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1.下面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哪一句与其三项不同(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B.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C.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D.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2.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皆得以隶使之

A. 吾得兄事之

B. 安得屈豪杰之流

C.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2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干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亲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淆(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

2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开门见山,紧扣文题。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译句、默写、鉴赏(22分)

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28、阅读下面一篇唐代散文,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④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⑦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⑧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①逆旅:旅馆。②良有以也:真是有道理啊。③烟景:春意朦胧的景色。后文“大块”指大自然;“文章”指为写诗文提供的绚丽情景。④序:谈论。⑤群季:诸位弟弟。⑥惠连:即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弟谢惠连,幼聪敏。后文“康乐”指谢灵运。⑦羽觞:文中指酒杯。⑧伸:抒发。

有人说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伤感的思想。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8分)

29.(6分)按提示语在横线上填上正确内容

﹝1﹞.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3﹞.思厥先祖父, , , 。子孙视之不甚惜。

 参考答案与题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ADBBAEBADBCADBACDADCAB

1920212223242526

CDCBABABD

23.B(按,查看)

24.A(均为动词,探求。 B.助词,衬音作用/代词 ,指“病梅”。 C.连词,表并列/介词,表凭借 D.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25.B(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 A.送死,古义是送终,今义是找死。C.因为,古义是因此替,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D.无事,古义是没有战事,今义是没有事情。)

26.D(文章没有流露“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下有溪水幽静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壕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嘹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27.①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

②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③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28.示例1:不同意。文章以天地宇宙为广阔背景,在展示博大胸襟、盖世才华之中,慨叹人生短暂,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进,其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一种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感染力量。

示例2:不同意。面对天地之大,作者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但文章主体部分描写的李白和他的兄弟们欢聚桃李园的图画(在朗月当空、景色宜人的春夜,在桃李芬芳的名园,李白和他的兄弟们欢聚一起,围坐在花荫下,饮酒当歌,抚琴赋诗,畅叙天伦之乐),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美好,能够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全文传达给读者的是珍视现时幸福、热爱美好自然、热爱生活、不断进取的积极健康的情绪。

学生回答“同意”,且大体能做到自圆其说,亦可。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