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八年级试题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1W 次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1.根据提示默写诗歌(10分)

(1) ,遥隔楚云端。

(2)坐观垂钓者, 。

(3) ,朝露待日晞。

(4) ,孤帆天际看。

(5)汉乐府《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 _。

(7)《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 。

2.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 要塞(shāi)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 颠沛(pèi)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āi )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眼花嘹乱 央求 阴惨 闪烁 B 情郁于中 荒谬 憧憬 惨淡

C 月明风青 杀戮 絮说 揣摩 D 张皇失措 蹒跚 鞠恭 狼藉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书市上展示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发行的中外文学名著。

B、当今社会,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真谛。

D、参加这次网页制作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华南师大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教科研工作者。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7.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难受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烽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名著阅读:

(1)补全回目: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拳打镇关西②、梁山泊________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四个即可)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4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1. 以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 妖:美丽而不端庄。

C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D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隐藏、逃逸。

2.下列语句中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以下翻译错误的是( )

A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B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什么人才能像我一样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

B作者写莲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格。

C文中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观点的语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作者虽然写了菊花,也写了牡丹,但只是用它们的外形特点来对比莲的高雅与美丽。

(二)邴原泣学(8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⑵ 吾徒相教 徒:

徒以有先生也 徒: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三)阅读《背影》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在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太难。②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横线上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1分)

A、探 穿 攀 缩 B、弯 横 扯 伸

C、侧 走 抓 爬 D、弓 钻 勾 蹬

2.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①③⑥ B、⑥⑦

C、①③ D、①⑦

3.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外貌 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 D、语言 心理

4.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1分)

A、表达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B、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C、表达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5.“进去吧,里边没人”的含义是( )(1分)

A、进去车内凑热闹 B、进去坐下,安静舒服

C、担心车上的人都走了 D、怕儿子离开座位会丢失行李

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中心内容(1分):

7.“我赶紧拭干了泪”的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2分)

8.文中父子分别时,“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