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八年级试题 >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19K 次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匿(nì)名禁锢(ɡù) 炽(zhì)热 深恶(wù)痛疾

B.虐(lüè)待 罪孽(liè) 胆怯(qiè) 颔(hàn)首低眉

C.执拗(niù) 缥(piǎo)碧 槽枥(lì) 千山万壑(hè)

D.折戟(jǐ) 容臭(choù) 滞(zhì)留 负箧(jiǎ)曳屣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落第 宽絮 侏儒 翻来履去 B.凛洌 眷念 苍茫 诚慌诚恐

C.真谛 镶嵌 逾约 粗制烂造 D.朔方 宫阙 憔悴 不求甚解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 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 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 给你。

A.浇灌 传递 呈现 B.浇灌 呈现 传递

C.呈现 浇灌 传递 D.传递 浇灌 呈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可能。

D.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全国两会的压轴戏,总理记者会历来是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

B.央视“成语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C.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资源能否共享,是班级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D.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7.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句是( )

东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怀里抱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东湖的水真清啊,清得都能看见湖底的水草;东湖的水真静啊,静得感觉不到湖水在流动。下雨后的东湖水更有意思,调皮的小雨点有的和小鱼嬉戏,有的在水面上打出许多的泡泡,还有些小雨点在湖面弹奏动听的音乐。看到这一幕,让我想起 。

A.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他的散文诗《雪》让我们领略到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B.《雷电颂》出自郭沫若写的历史剧《屈原》。其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C.“加冠”表示男子成年,“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婵娟” 指月亮,“芳草”指故乡;“伯乐”则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人。

D.《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刘禹锡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二)非选择题(24分)

9.请按要求默写或补充完整下列诗文。(每空1分,共8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宋濂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10.阅读杜牧的《赤壁》,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周郎”是指 (2分)

(2)人们对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方面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3分)

11.名著阅读。(4分)

(1)鲁肃邀A赴宴,企图讨还荆州。A明知是计. 单刀从容赴会。鲁肃提起归还荆州事,A假醉推托,借故离席,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向江边走去。东吴众将迫于鲁肃受制,不敢出击。A登上自己的船,才放鲁肃,鲁肃吓得魂不附体。—A是名著 (书名)中的 (人名)。(2分)

(2)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以上文字摘自《海底两万里》,请简要概述后来“我”怎么了。(2分)

12.综合性学习与运用。(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小学生眼中,成人身上有什么缺点,哪些毛病最难改?在刚结束的第32届楚才作文比赛中,10 000多名六年级学生有3000多人集体数落成人陋习,其中,家长玩手机成为所有陋习之首。在孩子们的笔下,随时随地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通病,手机炒股、抢红包、玩游戏和刷微博微信等占据了大人们多数的时间。(摘自《武汉晚报》2016年3月31日)

材料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 离——我在你身边, 你却在玩手机。”在人手一部手机的当下,“低头族”父母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低头玩手机已经占据了很多父母的大部分时间。2014年发布的《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家长玩手机成为孩子眼中大人的所有陋习之首,这无疑是对广大“低头族”父母的棒头一喝,说明手机俨然已经成为挡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道交流、沟通屏障。(摘自《中山日报》2016年4月1日)

材料三: 青山钢城二中八年级(1)班班主任龙金凤为保证同学们寒假期间至少15天做作业,要求全班38名同学每晚将当天完成的作业拍照传给她。昨日是该校开学报到的日子,龙金凤老师班上的学生都如期上交了寒假作业。据龙金凤老师透露,她还准备了一些文具作为奖品,发给完成作业优秀的学生。(摘自《楚天都市报》2017年2月11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

(2)龙金凤老师在材料三中的做法,你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理由。(2分)

(3)针对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现象,请写一段对你的父母最想要说的话。(3分)

二、阅读 (共6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5分)

①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②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③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④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⑤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⑥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⑦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⑧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⑨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⑩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⑾——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⑿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3.填空:(4分)

《海燕》是一首 (体裁),是 (作家)的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全篇通过对 的描绘和对 的刻画,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14.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动词用得好?并简要说明其妙处。(4分)

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3分)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

16.作者只是在写自然界的海燕吗?海燕的形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吗?(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①儿子趴在床上不断地哭着,哭声越来越大,尖锐的哭声在房间回荡,一下一下刺痛着我的心。我走了过去,将儿子从床上拉起,拉进我的怀里。伏在我的肩上,儿子依旧痛哭不已。找不出任何语言安慰儿子,我只能不断地拍打他的后背。

②也不知道到底哭了多久,儿子终于平静下来,哽咽着说:“妈妈,我想黄小贝。”

③黄小贝是一只小鸭子。开学之初,不顾家人的反对,儿子偷偷买了一只小鸭子带回家,它就是黄小贝。黄小贝的“营盘”是一只纸箱,箱里铺着棉布与报纸。

④尽管接纳了黄小贝,但家人有言在先,所有与黄小贝有关的事务,都得由儿子自己打理。“没问题!”儿子答应得煞是痛快。

⑤有了黄小贝后,儿子早上不再赖床,第一件事就是将黄小贝从纸箱里放出来,然后给它喂饭。黄小贝的胃口极好,什么稀饭、馒头、青菜、面条,黄小贝一律来者不拒,吃得十分带劲。黄小贝吃饭的时候,儿子就将黄小贝的纸箱拿到外面的垃圾箱旁,将里面的报纸、棉布清除干净,再换上新的。直到将黄小贝安排妥当,儿子才忙着自己吃饭上学。

⑥中午,儿子放学一回家,就赶紧拿把小铲子,带着黄小贝到院子里去。院子里有个小小的树林,儿子到树林里给黄小贝挖虫子吃,蚯蚓、西瓜虫什么的,挖到什么黄小贝就吃什么。直到黄小贝的嗉子都吃歪了,儿子才把它带回家。

⑦晚上,儿子在台灯下做作业,黄小贝趴在儿子的脚上睡觉。作业做完了,儿子便和黄小贝“捉迷藏”。儿子先在室内慢慢走着,黄小贝在后面慢慢跟着;儿子跑起来,黄小贝照样跟在后面跑,儿子拐一个弯,躲了起来。黄小贝急得“叽叽叽”大叫,不停地转着小脑袋,四下张望。——虽然歌里成天唱着“小小鸭子嘎嘎叫”,但真正的小鸭子叫起来却是“叽叽叽”的,像小鸡一样。每个晚上,儿子的笑声与黄小贝的叫声,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了幸福。

⑧没有人料到,如此幸福的日子,会有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⑨那天早晨,将黄小贝从纸箱里放出来后,儿子担忧地说:“妈妈,黄小贝好像生病了。”过去一看,发觉黄小贝拉肚子了。“不要紧的。”我安慰儿子,人都有生病的时候,更何况小鸭子呢?

⑩儿子上学去了,我忽然听到有动静,跑过来一看,只见黄小贝的脖子严重扭曲,双腿不断乱蹬……我心知不好,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两三分钟后,黄小贝一动不动了。看来,黄小贝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食物中毒了。

⑾儿子中午放学回家,立刻趴到床上大哭不止。面对痛哭的儿子,我什么也没有说。是啊,除了眼泪,还有什么能够渲泄他内心的悲伤?对他来说,黄小贝不是普通的宠物,而是陪他玩陪他笑的小伙伴。黄小贝的死,让年少的他第一次明白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滋味;黄小贝的死,更让他明白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⑿那一天,从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里,我知道儿子承受了有生以来的最大痛苦;而痛苦,总能让生命成长。我相信,从这场痛苦走出来后,儿子将会懂得尊重并珍惜世间的每一个生命。

17.自从有了黄小贝,儿子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8.第⑧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19.品味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没问题!”儿子答应得煞是痛快。

(2)儿子担忧地说:“妈妈,黄小贝好像生病了。”

20.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4分)

读 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 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节选自老舍《读书》)

21.本文的中心是 。(2分)

22.阅读第④⑤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3分)

23.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有哪些与众不同?(4分)

24.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2分)

25.从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中,你悟出了什么?(3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6~29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往见伯乐( ) (4)去而顾之( )

27.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9.用文段中原话填空:(4分)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得分评卷人

三、作文(50分)

30.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不要在文中使用本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书写美观 大方。

(1)题目:照片里的故事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那年,我高考落榜,父亲带我去看黄河。那时,黄河已进入枯水期,看着干涸的河床,父亲问:“这河流要流向哪里呢?”

“河水都干涸了,它还能流向哪里呢?”我说。

“不 ,它在流向大海。”

“河水断流了,它怎么流向大海呢?”

“虽然河水断流了,但它的河道改变了吗?没有,它还是在指向大海;它的目标改变了吗?没有,它的目标还是在大海。一条河,只要它流向大海的方向不变,只要它流向大海的目标不变,它的枯水期,它暂时的停滞,它所走的弯路,它所遭遇的坎坷和挫折,都是在流向大海,因为来年的春天,那流向大海的滚滚波涛会证明这一切。一条流向大海的河,其实也就是一个奔向远大目标的人。”父亲说。(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以“目标”为话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