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职场励志 > 管理的本质是如何挖掘员工的心理诉求

管理的本质是如何挖掘员工的心理诉求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37K 次

行为管理学者一致认为员工是一个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尊重的需要和各种福利也是员工的主要诉求之一。所以管理除了制定严厉的制度外,又增加了一些尊重员工的措施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除了给员工一些外在报酬外,内在报酬也被管理者纳入了管理哲学中,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行为管理学被更先进的文化管理所取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管理的本质是如何挖掘员工的心理诉求

制度的制定所达到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员工能够自动自发。就像几千年中国统治者采取的外儒内法一样,内法的目的就是达到对外的道德自觉,一个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能让员工达到慎独。慎独是儒家修身的最高标准,所谓的慎独就是一个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个人也能严格的按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实现员工慎独其实是管理的理想目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所期盼的理想社会,也是一个国家中人民思想素养的最高诉求。

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如果员工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公司的管理者,这个企业家一定是一个魅力型领袖,他不仅是这个企业的灵魂,也是这个企业的员工的教父,这个企业家也肯定是浩然正气的道德坚守者,这家公司遵循的是人治的管理;如果在一个企业,员工不能做坏事,是因为在这个公司没有机会做坏事,这家公司一定是法制制定的非常严格和科学;如果在一个企业,员工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连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就达到了员工能够慎独的心治状态。

人治需要这个企业老板非常厉害,但老板厉害是凤毛麟角的事情,魅力型领袖毕竟少之又少,一个企业法制和机制厉害,但法制厉害又会对企业的创新造成极大的杀伤力,一个企业能够达到员工慎独的状态,也就是心治的状态其实就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厉害。

日本有一家制造无尘粉笔的工厂,没有系统,很少有老板来工厂,但它的员工效率很高,许多企业家都在要求工厂的管理技巧。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来访者,70%的员工有某种残疾。他们可以得到四件事:被爱,被赞扬,为他人服务,被需要。所以他们可以自发地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管理的本质是探索员工的心理诉求..这种吸引力不是来自个人欲望的满足,而是来自真正的企业可以给员工带来幸福、满足和成就感。公司必须是给予者,从企业“给予”的角度来看,那些伟大的企业是“给予”的——给予客户物有所值的产品,给予员工稳定的工作条件和精神激励,给予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赞助。正是他们的“给予”使社会得以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要实现员工的关怀和独立水平,企业必须成为文化领袖和社会道德模范的实践者。

人治,法治和治理的规则是三级管理的心脏,中国大部分企业现在看似成功的某一种选项和复杂的三个管理层次,这三个管理层次,但无论怎样成功的公司,现在,在第一和第二管理水平生意难做基业长青。

晚期的中国企业因为创业者的享乐,纵然靠人治也能使企业胜利,由于社会的合作环境和所处的时代造就了魅力型企业家的英雄用武之地,如柳传志、张瑞敏及马云等。但面对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面对有吸引力的企业家的离去,人治失去了他的生存环境,依靠人治的企业难以继续成长。仅仅依靠西方的法律管理,经典管理的老路也不可行,没有好的机制对企业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机制不是全方位的,完善的机制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员工是被迫的,强制的管理行为可能会产生消极和不利的心理,这种管理水平不能使企业很好地发展。

心治理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水平,企业的心理需求标记,从心脏归属于企业员工的员工。成功地实现人的规则,它必须具备作业的音响系统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企业西方的管理科学,并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应用,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慎独是心脏的表现统治儒学的管理领域,“王阳明 “禅宗思想和清除你的心脏其实都是表达心中的治理理念。我们倡导中国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机制西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管理理念的思想相结合,中国的管理更是达到了企业管理治理的心脏的必由之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是靠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改造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满足,使他们成为忠诚于从内部系统的可靠骨干企业,日升昌著名的山西票依靠企业文化保持忠诚企业模型和整个企业的员工。当然,也有一些系统做了必要的保证,但管理的心脏规则是其成功的关键。

企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分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 没有文化生态学的大环境,很难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反过来小环境又会影响大环境,所以净化这个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对于改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人治阶段。 在企业升级和生产能力转型的同时,企业管理水平也要提高,由原始的人治向思维方式转变。 只有物质文化的双重变革,中国企业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