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战争故事 >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大纲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8W 次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法国的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简介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也称为1812年战争(War of 1812),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争。1793-1815年英法交战,英国封锁所有法国港口,在公海上拦检他们认为可疑的要前往法国的美国和 中立国船只,并强迫美国海员服役。美国要求解除封锁,但英国拒绝,美国遂于1812年6月18日对英宣战。交战中,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美军入侵加拿 大的计划终未实现。在争夺伊利、安大略、山普伦诸湖控制权的海战中,美舰所得有限,虽然夺回底特律城,至1814年夏,英军仍有效控制密西根湖通道,且占 领密西西比河北段。美军曾攻占约克(今多伦多),英军则袭取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舰虽骚扰牵制英国贸易,但未能破坏英国的海上控制权及其对美国海岸的封锁。1814年12月24日厌战的双方在比利时签署「根特条约」,恢复战前态势。但是战争的结束防止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因厌弃战争而酝酿的脱离联邦的运动。而且,美军在战争后期取得的胜利、欧战的结束以及摧毁印第安人的抵抗等因素更造成了犹如美国是胜利者的气氛。

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国欲向北扩张,并且期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作战地图 待加拿大居民将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

1812年,美国卸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 “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美国必须控制整个北美洲大陆的信念后来被称为美 国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国也有战略优势。在圣劳伦斯河边界地区,北岸的加拿大一侧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比南岸的美国高出两倍。

美国声称大英帝国在以下三个方面侵犯其主权:

1、英国不遵守美国独立战争后双方1783年达成的巴黎条约:拒绝移交西部地区军事要塞,并且武装印第安人,威胁美国的西部边陲;

2、英国皇家海军拦截美国商船追捕逃兵,强征美国海员入伍——这些人虽然出生于英国,但已归化为美国公民;

3、英法之间的拿破仑战争导致的贸易禁运,使上百艘美国商船被皇家海军扣押,美国的中立国地位未被尊重;

1811年,美国众议院的鹰派议员鼓动战争。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讲后,国会投票宣战。有趣的是,英国为了避免对美战争而解除贸易禁运的消息在开战以后才姗姗来迟。

进程

虽然战前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一旦战事爆发,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 住,不得不将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和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1812 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战争期间,英国对拿破仑的战争结束后才将大批战舰调往美国海域。

美国方面也未做好战争准备。1812年,陆军正规部队只有不到12,000兵员。开战后,虽然美国国会批准扩军至35,000人,但是士兵多为志愿兵而且民众不热衷行伍,极度缺乏受过正规训练的军官,部队战斗力不足。

战争在四条战线上展开:

大西洋战斗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英军烧毁白宫 英国拥有当时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1812年,英国皇家海军在 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战舰。其中有11艘战列舰和34艘护卫舰。相形见绌,成立后不到二十年的美国海军仅有22艘战舰,大部分为护卫舰,而且比皇家海军的 同类战舰笨重。英国人的策略是保护来往于加拿大的商船,同时封锁美国港口,限制其贸易活动。鉴于总体数量处于劣势,美国海军的策略是打完就撤,缴获战利 品,只有在数量占相对优势的前提下才与皇家海军交战。英国报纸讥讽年轻的美国海军只是街头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

然而在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俘获大量英国船只,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军战舰。美国海军的战果令皇家海 军对其刮目相看。于是英国派遣大量舰艇,对美国港口进行更为严厉的封锁,使英国可以从容地将大量陆军部队运送到美国海岸,一个重要战果是英国陆军于 1814年8月24日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且焚烧了总统官邸,史称“华盛顿大火”。

大湖地区和加拿大边境的军事行动

进犯加拿大,1812

西部战场集中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河一线,以及圣劳伦斯河和尚普兰湖地区,是1812年美军进攻的重点。如果美军直扑圣劳伦斯河防线,占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那么英军的补给线就被切断,加拿大西部地区无法坚守。美军把军事行动集中在西线,可谓失策。

在休伦湖圣约瑟岛的英国驻军比附近的美军更早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并且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1812年7月17日,英军对密歇根州的一个重要的贸易要塞发动突然袭击—底特律围城战,迫使美国守军投降。

1812年7月12日,美国陆军中将威廉·胡尔率领民兵为主的部队,从底特律向加拿大发动进攻。英国陆军少将艾萨克·布洛克爵士率兵反击。8月16日,胡尔将军在底特律投降。布洛克迅速挥师伊利湖东岸,击败了美军的进犯。但是布洛克却在10月13日的昆士顿高地战斗中阵亡。

美国人在1812年最后一次对加拿大的进攻发生在尚普兰湖地区。由于参战的美国民兵拒绝离开美国本土作战,进攻遭到 失败。相形之下,加拿大民兵表现相当优秀。英裔加拿大居民多数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流亡加拿大的保皇党,传统上忠诚英国王室;法裔加拿大居民是天主教徒,对美 国的反天主教情绪一向厌恶;二者共同反对美国占领加拿大的企图。

美国西北部,1813

胡尔将军投降后,威廉·亨利·哈利森将军负责指挥西北地区美军,并试图夺回底特律。英国守军指挥官是亨利·普罗克特 上校。1813年1月22日,哈利森的部队在法兰西镇战斗中受挫,普罗克特将战俘移交给印地安部落的盟友,其中60名战俘遭到杀害。美军收复底特律的行动 宣告失败。

俄亥俄战役

1813年5月,普罗克特率军包围俄亥俄州梅格斯要塞。美国援军被印地安部落击败,但是要塞并未失陷。印地安人随后 撤退,普罗克特也被迫回撤加拿大。同年7月,普罗克特再次包围梅格斯要塞,仍然遭受了失败。为了鼓舞印地安盟友的士气,普罗克特袭击了史蒂文森要塞,然而 进攻部队遭到巨大杀伤,被迫撤退。俄亥俄战役就此结束。

1813年9月10日,奥利弗·哈泽德·佩里上尉率美军发动伊利湖战役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美军完全控制了该湖。经历数次失败的美军因此士气大振,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10月5日,哈利森在托马斯战斗中获胜,击毙印地安酋长,这一胜利彻底终结了英国与印地安部落的联盟。美国人重新控制底特律直到战争结束。

尼亚加拉前线,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