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的故事汇编15篇

名人的故事汇编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名人的故事1

莫言年轻的时候,读过关于贝多芬与歌德的一个小故事。

名人的故事汇编15篇

那天,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在路上,他们看到了奥地利国王率领着一群皇室成员迎面而来。歌德不顾贝多芬的劝阻,同普通百姓一样站到了路边,恭恭敬敬地脱帽行礼。此时,贝多芬不屑地说:“国王和公爵有许多,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说完,贝多芬昂首挺胸地扬长而去。

那时在军队工作的莫言读后认为,歌德没有骨气,软弱可鄙,而贝多芬可钦可敬,值得学习。

有一天晚上,莫言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领导推门进来,说:“噢,没有人。”他立即回应道:“难道我不是人吗?”这位老领导被顶得尴尬而退,莫言却暗自得意,扬眉吐气,以为自己很像贝多芬。他想:“科长,局长,成千上万,而莫言只有一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莫言对贝多芬与歌德的不同做法逐渐有了新的理解,对自己让老领导尴尬的做法也感到十分内疚。他认为,贝多芬面对国王队伍的趾高气扬,不仅没有任何风险,而且会赢得不少的掌声,这样做其实并不需要多少勇气;而歌德对国王队伍的鞠躬致敬,却会被拿来和贝多芬比较,甚至被万人诟病,这倒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像贝多芬那样与众不同、蔑视权贵的做法并不难,但像歌德那样与众相同、尊重世俗礼仪的做法反而很难。他认识到,自己简单地模仿贝多芬的做法,是十分幼稚可笑的。

莫言的勇气,可谓大勇。因为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和改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名人的故事2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下从事研究的理想,但之后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情绪,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应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刻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正因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之后由於得了肺炎而理解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此刻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十分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名人的故事3

公元1688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清朝康熙27年,由于御史郭瑗的弹劾,一代权相纳兰明珠被捕下狱,罪名是“xx,结党营私,负恩乱政”。

对于自己为何被拿掉,明珠很清楚。第一,郭瑗的弹劾处处都落在实处,他无可辩驳;第二,要拿掉他的人其实是康熙皇帝,郭瑗只不过是个枪手而已,辩驳也没有用。

对于自己的结果,明珠也很清楚,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个,自己人头落地,但不会牵扯上家人;第二个,康熙皇帝会法外施恩,留下他的性命,但会削职为民。

以康熙的宽厚本性来说,第二个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对于一般人而言,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但是,对于明珠这样的人而言,剥夺他的政治生命,比杀了他还惨,他不甘心。

这时候,明珠想起一个能救他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政敌,时时都想置明珠于死地的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他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对手拉自己一把呢?

于是,他走了一步险棋。

这步险棋就是:让一个名为索党而实际上是明员上书,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动摇国本、图谋造反”。

从表面上看,明珠的这步棋走得很笨。按照郭瑗弹劾的罪名,明珠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自己人头落地而已,但按这个官员的罪名定罪的话,不光明珠的人头要落地,连他的家人也要被诛灭九族,他这是加重自己的罪名。

然而,明珠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以康熙的聪明,不可能相信明珠会造反。这样一来,就变成了索党借机攻击明党,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

第二,康熙以罪名拿掉明珠,只是想分化明珠的力量,他不想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明党的其他官员为了明哲保身,就不会全力拯救明珠,也就避免了朝廷动乱。然而,索党官员弹劾明珠结党谋反。谋反啊,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了,就会必然地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身上。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必然会全力地保护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面对康熙了,而是整个明党在面对康熙。

第三,在索党与明党相争的关键之时,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从而会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身为上者的康熙无法接受的。因此,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和索党的力量平衡。这样,明珠的性命和政治生命也就保住了。

事情发展的结果正如明珠所料。这个官员上书弹劾后,索党一见这是个彻底打倒明党的机会,纷纷上书弹劾明党。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也纷纷上书为明珠辩护。结果,原本只是弹劾明珠的经济案件,变成了索党与明党大结算的政治事件。无论谁胜谁负,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伤害。

康熙为了维护大局,为了保住朝中力量的平衡,不得不对明珠重重拿起,又轻轻放下。他只免去明珠的大学士之职,不久之后,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自己的身边。在这个职位上,明珠一做就是20年,直到康熙47年去世。

明珠的这招棋,不仅他用过,其他许多人都用过。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稳固的政治集团,只能有一个一号人物,众多的三号人物,不能在中间再有一个二号人物,对于上位者而言,维护权力的平衡最重要,不能让一个党派独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对于下位者而言,敌对势力的存在同样也是重要的。有了敌对势力,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自己就成为上位者的威胁,等于是引火烧身。

名人的故事4

叮叮叮。上课了,肖老师走进教室,她对我们宣布:“由于今天下雨,体育课改为名人故事会。每人上台讲一个名人故事,愿意讲的一个要求,不论背还是都都要讲得熟练,不能结结巴巴,讲完后我们将评选出一二三名并发奖。”

贺杨。王菁华。许卓然等11名同学分别上台来讲,有人讲的是阿凡提的故事,有人讲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还有的讲得是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郭东旭讲得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他看见母鸡在下蛋,就蹲下去仔细观察,可是好半天蛋都没有下出来,他就回去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答不上来,他就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还觉得他问了这么多奇怪的问题,就叫他笨蛋。他长大后,特别喜欢做实验。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实验失败了着了火,把火扑灭后被列车员赶下了火车,由于实验失败他的耳朵也被炸聋了,但他不甘心失败继续做自己的实验,最后发明了电灯等很多有用的东西,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

叮叮。一节课的时间很快的到了,我准备的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都还没有讲呢。

每位名人都有自己的很多故事,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名人的故事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名人的故事》。

这本书告诉我们书是人类进化的阶梯,知识是通向成功的要诀。走进知识的殿堂就像走进了一间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展览馆,走进了一座异彩夺目,奇丽无比的藏宝库,走进擦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百花园,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璀璨珍宝。价值连城的瑰宝,可以吸收到人类有智慧两造出来的蜜汁,领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还可以激发你探索世界,探索未来的勇气和决心。

这本书里有45位科学家,如古代建筑师李诫,数学家苏步青,祖冲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物理学家童第周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出生在农家,父亲种田,但苏步青对读书很有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父亲看儿子如此爱读书,就一咬牙,将他送进了县城小学去读书。

从上偶到县城,苏步青样样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不做功课,一到期末考试,他总考倒数第一,差点不及格。

后来,他们班又调来了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他发现苏步青很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苏步青谈话对他说,你吃的饭,上学的学费都是你父亲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

从此以后,苏步青就努力学习。17岁的他就如愿以偿到日本留学。

1931年,苏步青回来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国内条件很差抗战时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日寇东迁西迁,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数学的研究。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知道这45位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6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名人的故事7

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名师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名人的故事8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今天,我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齐白石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代著名的画家;李白通过毕生的苦读,成为了一代“诗仙”;伽利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代科学巨人;匡衡通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为了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经学专家……

孔子是世界杰出的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至圣”。他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尽管如此,他仍发奋读书,不耻下问,老人小孩都是他询问的对象。他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别人便送给他“百事问”的雅号。

成年之后,他的求知欲更强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经》,就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高兴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读起来。他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读第二遍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读来翻去,连穿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都断了。就这样,他换了三次带子,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

名人的故事9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今天,我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受到深刻的教育。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齐白石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代著名画家;李白通过必生的苦读,成为了一代“诗仙”;伽利略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了一代科学巨人;匡衡通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为了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经学专家……

孔子是世界杰出的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至圣”。他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尽管如此,他仍发奋读书,不耻下问,老人小孩都是他询问的对象。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别人便送他“百事问”的雅号。

成年之后,他的求知欲更强了。一次,他得到了一本《易经》,就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高兴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读起来。他一遍读不懂,就读第二遍,第二遍读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翻来覆去的读,连穿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都断了。就这样,他换了三次带子,这就是“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

名人的故事10

在《中华成语故事》中,这个成语——“程门立雪”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深刻体会的成语之一。宋朝时,有一位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有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要到。午饭后,杨时为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一起去程颐家。守门人说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不愿打扰,便在门口守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的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口守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他们在门完雪地里等了很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义已经非产明显,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学习的优异,需要汗水的付出,才有回报。然而,现在的这个时代,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越来越少,希望通过这个成语,能让大家找会这种精神。

名人的故事11

我饱含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读了《名人的故事》这本书,了解了任长霞那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我深深地被任长霞————这位的英模所吸引,所感动。

我敬佩任长霞,敬佩她那尊老爱幼的精神。任长霞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岁多的时候,和哥哥任长江一起来到睢县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幼小的长霞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很尊敬长辈,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让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先尝,给弟弟妹妹留着,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尝过一点好东西,每次别人把东西要分给她吃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你们吃吧,我不爱吃。”其实谁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了。

我敬佩任长霞,敬佩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当任长霞回到郑州上学后,就到了能看小说的年龄。她有空就抱着《福尔摩斯侦探小说集》之类的侦探小说看,狠不得自己也变成福尔摩斯,专门去破疑难案件。她对警察的职业羡慕极了,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穿着上白下蓝警察制服的人,就扭过头去看,人家都走好远了,她还恋恋不舍的看着人家。想想任阿姨,比比我自己。我对学习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几道思考题,我回家后一看,全都是复杂麻烦的题型,便连想都不想,就去问爸爸,爸爸批评我不动脑筋,而我却觉得无所谓,没关系,反正能有一个答案就行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一种依赖行为,是一种没有坚强意志的表现。

名人的故事12

在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了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的时候,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历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名人的故事13

“小巨人”姚明刚到美国时,“大鲨鱼”奥尼尔曾放话说:“要让姚明尝尝我手肘的厉害。”美国记者就此问姚明。姚明回答说:“奥尼尔的手肘看上去有很多肉,撞人应该不会太疼。”姚明的幽默感让美国人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在电视直播火箭队同灰熊队的比赛时,前NBA球员、ABC电视网解说员斯蒂夫。科尔在提到姚明时使用了“支那”一词。在美国,“支那”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后来,科尔专门给姚明打电话,表示歉意。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起这件事,姚明笑笑说:“事情已经过去。科尔专门打电话给我,他道歉的态度可以用“诚惶诚恐”来形容。他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度。

对此,有些记者表示不理解,认为科尔的话已经伤害到中国人的情感,希望姚明能够给予还击。姚明说:“据我所知,科尔在马刺队效力时,曾把法国队友帕克称呼为“法国人”(Frenchman),他可能以此类推,就把中国人喊成了“Chinaman”。既然他已经为此道歉,何必还苦苦追究呢,这样的话,自己也活得很累啊。

姚明轻松地把一个可能引发争端的事件,化解的风轻云淡。他的大度,赢得了无数球迷对他的尊重。火箭队主帅范甘迪评论他说:“姚明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的家伙。”

名人的故事14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上早有定论,他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首先发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608年,荷兰有一位眼镜制造商叫汉斯?李波儿赛,他的两个孩子很调皮,也很聪明。一天,偶然一个机会,两个孩子从店铺里拿来两片透镜,一前一后摆弄着,用眼睛张望着。孩子们惊讶了,他们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又大又近。李波儿赛得知此事也很高兴,他就用一个简易的筒,把两块透镜装好。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

1609年,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伽利略知道了,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放大3倍的望远镜。后又经过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星星,居然可以观察到木星的圆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环形山。1610年,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4颗卫星,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

正因为是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的性能,又用来观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阳等天体,并首次发表观察结果,因此确切地说,是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而那位汉斯?李波儿赛则是望远镜的发明人。

名人的故事15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xx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