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帝王故事 > 顺治皇帝之死的故事大纲

顺治皇帝之死的故事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2K 次

清朝顺治皇帝的死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悬案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清帝国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临(即顺治皇帝)告病身亡,其子玄烨即位,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顺治帝的生命只有短短24年,却给后人留下不少疑问。甚至他的最终归宿,也出现了不同说法。按照清朝官方的说法,顺治帝因患天花驾崩,而更流行的说法则是,顺治帝出家当了和尚。演绎颇多,给顺治帝之死染上了种种神秘色彩,成为迄今仍无法定案的历史之谜。

顺治皇帝之死的故事

一、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冲龄继位的少年天子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盛京皇宫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无疾而终。经过一番兵戎相持的较量,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顺治,并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阳进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帝六岁登极,在清代史、满洲史上开了一个幼童继承皇位的先例。其后,有八岁的康熙、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和三岁的宣统继承皇位。特别是清朝最后的半个世纪,由一位太后连续控制三位儿童皇帝来统治西方列强觊觎下的中国,成为一段悲痛的历史。

顺治帝名福临,但他的命运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样“福”从天降“临”,而他也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

少年福临作为一个皇帝,承受了太多的责任、期望和压力,很少能够享受到普通孩子的轻松和快乐。在十四岁以前,福临没有受过系统的良好教育,亲政后连奏章也看不懂,只好苦读苦学,以致呕血。经过刻苦努力,顺治帝后来终是学有所成,文化水平远远超过他的父亲皇太极和祖父努尔哈赤。

多尔衮是顺治帝的亲人,是他的皇叔父;多尔衮是顺治帝的恩人,他帮助顺治帝登上皇位,稳定政局,并定都于北京、统一中原。但这个强权专横的摄政王也同时带给小皇帝巨大的心理阴影。他时时事事都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操纵之下,他感到孤立无援,仰人鼻息,甚至连见母后也没有充分的自由。

顺治帝甚至同太后也有冲突。母后对其管教过严,母子不协;母后将自己的侄女许给他做皇后,小皇后出身贵族,从小娇生惯养,姑母是皇太后,姑奶奶也是皇太后,小两口经常发生口角。顺治帝废掉了皇后,母后又为其立了一位科尔沁贝勒的女儿,他还是不喜欢;而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却遭母后反对。特别母后同多尔衮的关系问题,传言很多,这让他尤为难堪。

顺治帝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审时度势,更张成法祖制,且依重汉官,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从他亲政开始逐渐鼎盛起来。顺治帝亲政以后,国事烦扰,更使他力不从心,心力憔悴。他曾写过一首《赞僧诗》是这样的: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乌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句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在这首诗里,可看出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与惆怅,使他不像政治家,倒像一位诗人。他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恋荣华富贵、江山皇权。这点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见。

二、董鄂妃之死,是顺治帝因苦结佛的主要原因

顺治帝笃信佛教,有他生活环境的影响。早在他的祖父努尔哈赤时,其祖父就尊崇佛教;到其父皇太极时,为搞好同蒙古的关系,“重教”成为一项重要国策。顺治帝的母后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年轻寡居,以信佛教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这些对年幼的顺治帝都有深刻的影响。

然而,真正促使顺治帝结下很深的佛缘,是缘于他的董鄂妃。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十六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十一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也正因为此,注定了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顺治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伺宴。顺治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氏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从为董鄂妃举行的册封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这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董鄂妃病逝,顺治帝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帝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伺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妃的嘉言懿行,慧品洁德。

董鄂妃之死,对顺治帝的打击是致命的。顺治帝失去董鄂妃后,万念俱灰,决心要放弃皇位,身披袈裟,遁入空门,孤身修道。禅师茆溪森起初劝阻,顺治帝不听,最后只好帮顺治帝剃光了头发。这一下皇太后着急了,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王玉琇召回京城。王玉琇到北京后大怒,下令叫徒弟们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顺治帝无奈,只好答应蓄发,茆溪森才免得一死。

四个月后,宫内传出顺治帝驾崩的消息,皇家办丧事,噩耗传天下。

顺治帝一生有很多无奈,他壮志未酬,治国理念得不到支持;他无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给了他无限的伤感。写到此怎不叫人心痛如锥。尤其是顺治帝与董鄂妃这一段旷古之恋,每每回味,总叫人扼腕痛惜、掩卷垂泪。在此,我把电视剧《少年天子顺治篇》的主题歌词录下,以示我对他们生死恋的赞颂:

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

来去之间,重重叠叠,云中梦中不见天阶。

苍茫人生,古来阴晴圆缺。

爱过恨过,临行依然不觉。

笑声伴泪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难决。

但愿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

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别,来生相逢处,泪难歇。

三、顺治皇帝患痘而逝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顺治帝驾崩,年仅二十四岁,实际寿命只有二十二岁十一个月。正当青春年华的皇帝居然这么快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死因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

第一种是顺治帝因病而逝。具体原因是因为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顺治帝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天花驾崩。历史学家支持这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顺治帝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死于天花。

第二种说法广泛流传于民间,常为小说戏曲采用。说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隐遁。

此外,也有顺治帝亲征厦门时遭郑成功炮击毙命一说,但此说法并无证据支持,仅为野史家言。

我国历史学家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从官方记载到私人记述,当时中国人与外国人,皇宫官员与出家和尚,都一致说顺治帝死于天花。看来,顺治帝的确不是出家了,而是得天花病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夺走了一代天子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人们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记载,尽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帝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也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顺治帝神秘的死亡也许就在紫禁城的静默中永远被尘封了。然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会显得如此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