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帝王故事 > 赵武灵王赵雍为何退位大纲

赵武灵王赵雍为何退位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W 次

考虑赵雍为何退位,就得设身处地地回到赵雍所面对的赵氏历史上看,在赵雍以前的赵氏历史上,宗长资格以及主君资格的继承一直是一个没有通过有效制度解决的事情。血腥的内斗频频出现在赵氏的宗庙,赵雍的退位选择首先与此有关。

赵武灵王赵雍为何退位

赵武灵王雕像

春秋时期,为了在十几个家族缠斗的晋国生存下去,赵氏每每在家族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一任宗长往往会选择一位更贤明的继任者,所以赵衰(成子)才会选赵盾(宣子)、赵鞅(简子)才会选赵无恤(襄子),并因此先后为赵氏带来了成宣初兴与简襄之烈。但这种抉择往往不可避免地留下嫡系公子不满的隐患,因此才会有赵盾让嫡、赵无恤让位的出现,但嫡庶两系的矛盾根本无法通过一代人的让位化解,反而会因此加重掌权庶系对无权嫡系的忌惮。先是被赵盾让嫡了的赵同、赵括处处与上卿对立作死,被上卿、景公、庄姬合力发动下宫之难屠灭,宗权重归赵盾之孙赵武(文子);后是赵无恤之子(赵桓子)直接无视让位遗命,自立为主,一年而亡,国人尊重遗命拥戴被让位的赵浣(献侯)。

到了战国时期,赵烈侯(献侯子)故去后,其弟赵武公夺位;武公故去后,赵敬侯刚复位,就被另一名公子哥带着武装搞政变,政变虽平,国都中牟也被糟蹋了,干脆迁都邯郸;接下来的赵成侯早期有赵胜(与平原君重名)争位,赵肃侯早期有赵緤、赵范争位。可以说,赵雍以前的赵国几乎代代都有君位继承纠纷,这种严重内耗甚至使得赵国错失了三家分晋前后的三晋主导权以及战国初期的争霸可能。

有趣的是,春秋时期的赵氏内乱都是因为立贤引发的还嫡与夺位,而战国前期的赵国政变的对象却都是嫡长子。所以,赵氏历史告诉赵雍的是,无论立贤还是立嫡都会引发动乱,关键在于怎么处理。

赵雍以爱妻孟姚遗言及赵何之年少机智为由废长立幼,其实是对其即位以来通过改革与外战建立的权势的自信所致。这一举动虽然隐伏了赵何与赵章两党的斗争危险,但赵雍的退位举措则巧妙地把这种危险的裂痕弥补了起来。

赵雍的退位举措,假借进一步深化军事改革与扩张版图的名义搞军政分离,成为一位掌管赵国军事的战国时期唯一“太上君”,以二元政治的形式,趁着自己仍旧在世,用自己南征北战的权威以及赵何掌握行政资源的机会给赵何增强权势,这无疑是一次对君位继承纠纷频发所做的改革尝试,虽然也夹杂了一定的情感因素。这种尝试无疑也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的军政改革有关,质言之,这种军政二元制或许正是胡服骑射改革的延伸,就像后世东魏权臣高欢、高澄父子,一个在晋阳掌军、一个在邺城秉政那样,巧合的是赵雍时期赵国的领土恰好又与东魏初期相似。而且赵雍退位前,历时多年的中山攻灭战正处在关键的收官阶段,退位正好可以让他腾出手来解决位于赵国领土腹心的大患。可以说,赵雍退位实在是其在内政、继承、战略三方面的一石三鸟之策。

至于后来的沙丘宫变,正是赵雍违背了上述或许深谋远虑的政治创制所致,也可以说是赵雍又一次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感情所致。赵雍对两任妻子的爱都很深厚,对两个儿子也都很欣赏喜爱,这种复杂的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使得他又试图封赵章为代王并频频与赵章住在一处,搞一出类似李渊晚年的举措,至少把赵国的行政一分为二,这就很愚蠢了,不仅触及了权臣肥义、李兑的利益,勾起了赵章、田不礼的欲望,甚至还使得稳定派老贵族赵豹、赵成不满。所以,赵雍当年退位,诸贵群臣尚能支持,这次就不行了。换句话说,当年的退位与沙丘宫变都是为了赵国大政的稳定。

综上,赵雍退位是对赵国军政进一步改革的尝试、是对赵氏君位继承潜在危机的弥补与制度性尝试、是攻灭中山国系列战争关键时期的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