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征文 >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71K 次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

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下面是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主题征文,欢迎参考。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1

前段时间,和班里几个孩子约着一起读《巴黎圣母院》,不曾想赶在小学段结束前我和几个孩子读完此书,她们读完总会来和我交流感受,唏嘘感慨一番。我想,我们一起读完,不如再一起写点什么吧。

于是,我动笔写了一篇随笔,冯羽遥同学洋洋洒洒一篇书评昨晚发给我。自愧不如的同时又庆幸那份默契,切入点,选材。立意倒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共读本就是一件幸事,共写更是一件快事。

《巴黎圣母院》可以是一个“形容词”

第一次读《巴黎圣母院》,也是在高一的时候,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一本标价2。8元的老书,读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可难读了,时隔多年,脑海里也就残留了“卡西莫多”“爱斯美纳达”两个名字,以及“美丑对照”一些零星的词语。

这次因为约了几个学生共读,秉着“做好表率”的初心,读的倒比少年时仔细了些,从书中获取的信息量也多了一些:哥特式建筑的特征,产生消亡的原因,关于“书籍杀死建筑”的理解,法国中世纪的社会风貌,法律民俗等,包括副主教为什么醉心于炼金术也和几个学生煞有介事的探讨过;甚至还在想副主教的人格分裂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做专门的研究。

然后读罢掩卷,脑海里涌现最多的面孔,仍然是卡西莫多和爱斯美纳达,以前对副主教是憎恶,中年的我现在却对他多了一份怜悯,谁说他不是牺牲品呢?对于这本书的感受,除了“美丑对照”,极致夸张的手法去诠释“美丑”外,我内心感受最深的依然是“真、善、美”三个字。

写到这里,倒想起有一天下午,5班陈恕跑来问我说:“老师,前面我们读的《大卫科波菲尔》《简·爱》这些外国文学名著,都是可以读出其中我们怎么做人的,《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我怎么捕捉不到这样的主旨呢?”我的回答是:“它在教你怎么辨别真善美、假丑恶,它教会我们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我们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就会亲近甚至践行真善美,远离甚至鞭笞假丑恶。”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除去第三卷和第五卷大量关于哥特式建筑以及巴黎新城、老城。大学城的描绘,单就情节而言不复杂,基本矛盾冲突构成一个三角关系,爱斯美娜达、卡西莫多、副主教克洛罗,至于为什么不是一个四边形关系,作者在序言中也说了:“卫队长腓比思根本不爱爱斯美娜达。”这个三角关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冲突激烈,极富张力。

爱斯美娜达有着让众人倾倒的外表,她的舞蹈让人目眩神迷,征服了广场上除了尚未与她相认的“麻袋修女”以外的所有人,不分年龄性别,男女老少尽在其“粉丝”行列,不分职业,乞丐,小偷皮鞋匠,哲学家都在其中。

她同时有着单纯善良的心灵:哲学家格兰古瓦要被地痞丐帮处死的时候,她大声说愿意与他成亲救了他的姓名;卡西莫多在绞刑架下说口渴的时候,是她,也只有她冲上去,给她喂水喝。卡西莫多那只独眼里面第一次流下了泪水。至于她的单纯,尤其对于爱情的幻想甚至说低智行为,和她的经历,先天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相关,在这篇里不赘述。

如果说爱斯美娜达是极致的美,那么,卡西莫多就是极致之丑,驼背,独眼,聋,因为缺乏与人交流近乎于哑巴,扭曲恐怖的面孔,巴黎市民说他是魔鬼的化身,因其丑的无与伦比而被选为胡闹王;而身为读者的我一则感受到造物主最大的恶意,二则有感是作者刻意为之。因为就是在这样一具丑陋的让人无法正视的躯体里面,包裹着一颗无比善良的心:

一滴眼泪回报一滴水,又岂止如此,是他从天而降把爱斯美娜达从绞刑架前救走,如同我们国人所熟知的至尊宝一样,是闪闪发光的旷世英雄,他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爱斯美纳达布置了安身之所,每天给她送吃的,喝的,他深知自己丑陋,只是默默地守在“洞口”,把身子背对着她,怕自己吓着她;

明明自己深深地爱着爱斯美娜达,却还是会为了她去找腓比斯,明明对养父(副主教)忠诚感恩,却会为了保护爱斯美纳达让自己陷入巨大的两难和痛苦;明明自己也害怕,面对要冲进巴黎圣母院的千军万马却能以一敌千,拼死守护。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灵魂和一具奇丑无比的躯壳,在卡西莫多身上合二为一,给我们内心的冲击力远远大于视觉。

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一是他知道腓比斯根本就虚有其表不爱爱斯美纳达时,他给爱斯美纳达两个花瓶,一个水晶的花瓶,下面漏水,花也枯萎,另一个粗糙的陶罐,花儿娇艳。爱斯美纳达知道他在远远观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晶花瓶。落寞的驼背敲钟人痛苦自问:“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外面光鲜好看的东西?”他的这句话,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灵魂拷问,穿越时空,我们也该自问,何为美?何为真?

二是他眼睁睁看着爱斯美纳达被绞死的同时,把养育自己的副主教推下楼,他痛苦地嘶喊:“我的所爱啊!”他深深地爱着的人,他用所有的真诚、忠诚、甚至生命去爱。

副主教克洛罗的结尾有人觉得畅快,罪有应得;有人唏嘘善恶终有报;有人怜悯其自掘坟墓。这个在书中一出场就似乎天才神童般的人物,因其被压抑的人性,扭曲的人性,一步一步把自己爱的人逼上万劫不复的深渊,也一步一步让自己走向毁灭。他所热衷的哲学、科学、古籍都无法救赎他,缘其根本,他的人性中有几分真,几分善?

他对美的理解在于肉体、外表,他对爱的理解在于要么占有,要么毁灭。这样一个人格分裂的人,一个自我毁灭同时毁灭他人的人,很好地诠释了“假丑恶。”

所以,《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经典名著,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是一个形容词———真善美,假丑恶。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14班史一冉给我发了一则来自人民日报微博的新闻:《再度点亮!时隔7个多月,巴黎圣母院恢复夜间照明》,她给我留言说:“突然看到这个,开心!”我回复到:“有生之年还可以去看看它。”

  最美师生共读时光优秀征文2

近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傅雷家书》。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我允许他们在语文群中自由发表阅读中产生的感想、见解和疑惑。

也许是因为少了面对老师的压力和逼迫,孩子们像逃出五指山的孙猴子,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那一句句灵动调皮的语言,像是春雨后破土而出的新笋,鲜活,昂扬;那一个个涌动活力的奇思妙想,像沐浴在三月阳光下的树木们枝头暴出的新芽,蓬勃,自由;那一行行无拘无束的回应,是思维挣脱束缚之后的飞翔,洒脱,个性。

我真的被孩子们惊到了,你看:“傅聪这哥们真的'是太难了,摊上这么一个老爸,比我老妈还啰嗦。”

“我仿佛听到傅雷对傅聪说,小子,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别妄想不开我主持的教育大会。”

“天哪!一个老爸想跟儿子说几句话沟通交流一下竟这么难呀。看来还是我聪明,有了手机再出生。”

“傅雷的朋友怎么都是名人呀!”

“我敢保证,说父爱如山的人一定不知道傅雷,更没读过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否则他一定会说父爱如水或如丝。”

……

我几乎不敢相信,也从来没有想到,在我课堂上循规蹈矩的孩子们竟然有着火焰一样跳跃的思维。那是挣脱了束缚,挣脱了羁绊之后的苏醒。而每一条短信都是思维自由的飞翔。

我想,我应该努力用欣赏的眼光注视他们身姿还不够矫健甚至还有一些笨拙的飞翔,然后在必要的时候为他们鼓掌加油。

我能感觉到更多的孩子们在跃跃欲试又有所顾忌。于是我发了一串笑脸,又发了一串大拇指,果然成功地点燃了他们火一样的热情。

后来,我把孩子们的留言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倾向于庆幸自己遇上了好时代,不用经历写信的痛楚和等信的煎熬。

看着孩子们几乎一边倒的言论,我知道这是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的经验距离之间的隔膜,作为老师就要努力的去戳破甚至消除这层隔膜。否则,孩子们又怎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傅雷蕴藏在字里行间对儿子像天空一样辽阔,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父爱呢?

我决定用辩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如世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样,手机主宰的时代也不是好的就无可挑剔,而用书信交流的时代就差的都是辛酸泪。

我先给孩子们发了下面的五句话。

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2、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3、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4、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5、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然后让孩子们谈谈感受,接着我收到了这几个词:美,浪漫,舒缓,诗意,梦幻。

我满意地笑了。轻轻地问:“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美轮美奂的句子都是那些没有见过手机的人写的。在那个什么都慢的时代,他们把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关爱、体贴、牵挂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都融进了一个个方块字。那一个个被放在一起的方块字因为承载了人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岁月的长河里历经沉浮,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会有动心的感觉。如果有手机的话,我们今天就读不到这么美的句子了。”

过了许久,我很欣慰看到下面的言论:

阅读经典名著不能忽略背景。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精彩。

被淘汰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东西。

进步是要丢掉一些东西的。

这样的阅读再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