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学习的心得(15篇)

读书学习的心得(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2W 次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学习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学习的心得(15篇)

读书学习的心得1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题主义者和答案主义者两种类型。问题主义者把问题视为叙述某件待解决事物的情况,会用心思考这个问题的情况并假设这个问题的进行,尝试了整个情况以后,他便能找出待解决的部分,并举一反三。

问题主义者善于归纳和分析。但学校里的大多数学生是答案主义者。他们将问题视为一种例行的公告,而与答案没有特殊的关系。他们唯一解答问题的方式是死记硬背。学校里过于重视“标准答案”,有些教师在批阅试卷的时候甚至不允许学生有哪怕是一点点发挥,这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有的“问题主义者”也被迫变成“答案主义者”。学生成了记忆的机器,教师则变成了编制程序、输入答案的操作者。在这输入和接受的反复操作中,学生的聪明才智被破坏了。所以霍特得出一个结论:学校,使人变笨的地方。

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宽松的环境。一种不拘一格的考核方式,一种可以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体制。自己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动笔去总结,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既然学生的聪明才智是被破坏的,当然也能够被重新建立起来。“补救的办法不是想出越来越多的‘重建智慧’的方法,而是想办法摆脱那些把人变笨的条件,同时,为他们创造再次使用智慧的情景。大脑也和身体一样,痊愈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老把伤口撕开来检查是不是痊愈了。”

读书学习的心得2

我爱书,更爱看书,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令我着迷,更使我着迷的是读书使我产生的感悟和道理。对一本书的感悟中隐含着的道理不只是一个,而是许许多多个,这些道理能够使人受益,甚至能够改变整个世界,所以看书不能只看故事本身,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并让这个道理伴随我们一生,这样才把书的作用发挥出来。

书,本来就是使人明白道理的。

就像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狼王梦》,其实就是写的一位身为寡妇的母亲,看似写狼,实为写人。写了身为一位狼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身为母狼普通的情感;身为狼的残暴、嗜血成性;身为黑桑妻子对狼后的向往。也反映出人类的权力欲、情感欲、贪婪、昏庸、残暴,在蓝魂落入陷阱那一章,把人类残暴、贪婪、丑恶的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钱,不惜杀害生灵,破坏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残害一位母亲的精神和肉体,改变一位母亲的一生,这,简直是罪不可赦,不知还有多少动物在承受失子之痛,猎人究竟改变了多少生灵的命运?这,是个未知数。

在这本书中,展现了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人类世界中的以强凌弱,先不说竞聘,就说战争,战争侵略者从来都是以强凌弱,就说以石油多着称的伊拉克,连年战争,为石油是争得不可开交,具不完全统计只伊战死亡人数可能在39万至94万之间,世界上发生的战争又何止伊拉克这一次战争?在我国土地革命时就死了3500万人,世界上发生的战争又何止我国土地革命这一次战争?由此看来人不如狼。

《狼王梦》中媚媚不孝,人类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孝”这个字呢?层出不穷的“啃老族”一波接一波地“涌过来。”人不比狼。

人类从小咒骂狼,是否有反思过人的行为和思想真的高于狼吗?

我想对全人类说:“反省吧,忏悔吧,不要把事情做绝了,人类,难道没有一点良心吗?没有一点同情心吗?动物和人类乃同一个屋檐下的亲人,难道人类就是这样对待亲人的吗?反省吧!”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感悟的一部分。

读书学习的心得3

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

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

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而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可以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可以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从“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种,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再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叫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有趣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么,她等了一个下午,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知道就一起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该遵守自己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己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一定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但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让守诺的庆龄快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读书学习的心得4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在学习中,书本是一位无言的老师,是我们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便是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读书要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因为这对于我们处在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的资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学生应认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梦想。有时,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篇佳作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一首好诗会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带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细细去体会才会是在愉快中学习。当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爱读书,容易;如果一辈子都爱读书,谈何容易。无论谁都可以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要现拥有能够实现梦想的信念,毅力,有坚强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当读一本书时,我手里总拿着一支笔,遇到共鸣以及有疑问,就在底下画一条线,并简单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空白处,如果长时间这样做,不但对阅读与作文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有时候翻一翻,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我读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读完一篇文章,会写成读后感等等。这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自创观点。阅读体会分好多种,有的就是纯粹感想;有的还可以是小论文,先说明问题,表明观点,然后找论据,用看书学习得到的观点,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我学习都有什么收获,把它们都整理出来,用知识书或提纲等形式归纳起来。

学习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创新型学生。我们读书就是要有春蚕的精神,蜜蜂的作风,蜡烛的风格,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奋力拼搏,乐于探究,无私奉献的精神。

常读书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要求多看书,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学习的突破夯实的根基,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

读书学习的心得5

工作之余认真了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后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深深地体会了作为家长在孩子一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明白了幼儿园和家庭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把《指南》中各项理念与方法贯彻并实施好。《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家长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建议。

《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个观点我个人就比较赞同的,我家孩子是年底出生的会比同年出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学,所以现在很多同年出生的宝宝都上中班了,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同样的问题:“你家儿子还不会写字吗?还不会算数啊?”而我已经学会了很淡定了,基本不会拿孩子与他人来横向对比,也不会强化这些书面知识。我是想着三年很快就过完了,再过三年就得开始辛苦的求学道路了,我想珍惜好这三年的时间,让他尽情地玩,尽情地耍。即使他现在很多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比如认字、算术和绘画,但我还是有理由相信他现在的不作为并不能代表今后会比同龄人落后多少。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同时在游戏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比书本知识更牢固,而幼儿时期只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待他玩够了自然就会去找东西学习的,同时有兴趣的学习会比被逼的用功更加事半功倍。

《指南》还提到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科学教育对幼儿很重要,从小让宝贝亲近大自然比起书上的认知图画也更实际,所以暑假的美术兴趣班我取消了,我和孩子一起商量并让他自己选择,他告诉我他的愿望是:放假可以回乡下和那里的小朋友玩,我双手赞同了也感到很欣慰,他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爸爸也同意了让他和爷爷回乡下,我们都知道在那里空间大,到处跑也不用担心,还可以交到新朋友学习新语言,还得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而城市的孩子就像金丝雀,每天只能呆在小小的圈子里:幼儿园—家—公园,还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我只希望他长大后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这个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真的很重要。回乡下孩子可以亲近大自然,也可以见到很多真实的小动物,他的小脑袋里面装了更多的见识后才会画出更美好的图画,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相比美术课上的学习我想他也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来真实地体验。

《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家长和老师一起参考及借鉴的,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各项指标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做为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不能强求。归根到底,我认为孩子优良的品质,文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力等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做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先行动起来吧!

20xx年7月,我在幼儿教师远程培训中,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盖笑松老师给我们精彩的讲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在当时边听边做笔记的同时,使我想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解读一些专业的知识呢?因此,在老师的提示介绍讲解下,我还上网收索打印下来慢慢品味了一番,在聆听与阅读过程中使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对幼儿是最好的教育:

(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幼儿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等)盖老师讲到:"要把教室还给幼儿,把活动还给孩子、"要为幼儿创设一种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而不是让限制在幼儿课堂中!就连简单的上厕洗手吃饭睡觉等等细小的事情都是可以靠我们老师家长去如何引导教育幼儿、最好的教育是幼儿自我教育,不让幼儿失去继续生长的愿望,是让幼儿喜欢·愿意接受教育积极的去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挑战,让幼儿一天比一天更好、

因此,就像维果斯基所讲的上线与下线,我们教师应支持上线,在活动中应多创造丰富的成长环境多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多应用角色游戏与童话故事等方式:反对下线,提早进行小学化教育,不能!把幼儿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举手发言,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的去表达,运用追问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在活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从中拓开了孩子的想象与思维,看到孩子的快乐回应,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盖老师给我们起了案例分析《糖果》,从案例中学习到做每件事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是主体,教师只是去引导幼儿,后得到幼儿自己的决定、再与幼儿的安全感和乐观的心态也很关键,幼儿对家长最好是安全型依恋,幼儿与教师最好是积极型依恋,幼儿与幼儿要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学会分享与成功的喜悦、

师生关系:不是有各种各样的优越教材与各种的特色课程,而是什么样的教师在传承课程的特色,教师是否知道幼儿的需求和反应程度、亲子关系:家长是幼儿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们的言行举止与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还有要与教师多多沟通并配合教师的工作。

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领域核心价值。

盖老师简单的跟我们介绍关于《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要求与发展、简单的列了从指南——领域——子领域——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教育建议的这一流程,我慢慢地翻阅了《指南》一番,使我回忆起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如何更好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幼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正确方法与不足,阅读《指南》中,使我更好的对五大领域的认识与对孩子的正确要求与指导、如:

(一)语言——倾听与表达、阅读、书写准备。

反对机械式学习,要用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家长要用独白式的语言(如:不能概括的问宝贝你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而是要一问一答宝贝你今天在幼儿园有吃饭吗?有、吃什么饭?大米饭、等等)教师讲故事基本都是讲完后,幼儿相互复述可用耳朵与嘴巴的图片进行幼儿选择图片后进行复述(选择耳朵的幼儿必须听嘴巴图片的幼儿讲述故事)、多多开展亲子阅读,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提问要用开发式提问,而不是用针对性问题、教师与家长都要多采用重复式阅读。

(二)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要幼儿能适应群体,接受教师的教学、不是一定要学会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学去交、让幼儿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与幼儿之间哟相互友爱(不能采取攻击,破坏,退缩,回避等方法去解决问题、)要教幼儿热爱集体,社会技能,关爱他人(包括合作学习的机会,集体活动,假装角色游戏,同伴矛盾,有针对性的幼儿的评价等),幼儿说谎是怕教师的批评,教师应及时反思。

(三)科学——探究(兴趣、过程、能力)结合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实际实际情况,能让幼儿更容易的接受教学知识、(如日冕仪就可以与时钟挂钩进行教学,把动手实际操作运用到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的事物,让幼儿做中学、把常识,思维,数学的认识都结合在一起教学,从序列·类别等多方面结合让幼儿去明白数的内容、要利用丰富的辅助教材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己研究的科学探索知识来摸索并得知数的分成、(如结合游戏藏宝去感知方向一样)(四)艺术——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带幼儿去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对美的体验后去创造、丰富活动资源,自主探索。

(五)健康——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

幼儿的身心状况: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仅这样,指南把孩子三个年龄段3—4岁、4—5岁、5—6岁的要求都写得很详细,每一点小目标都注明了教育建议如何去做等、又如盖老师举的列子:常识的春夏秋冬和动植物的划分过度到科学《数学认知》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可见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值得我们时时阅、时时看、时时做的。

三、如何实施《指南》

1、家长活动教育互动。

2、家长学校的品质。

《指南》"说明"明确指出:

1、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能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我详细的阅读了一下,我觉得我们不能单过目《指南》就完就忘了,应把这四点牢牢的记在心中,同时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做中学(直接经验);玩中学(游戏);生活中学(生活)等,它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中结合教学的实践中运用中出发。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对孩子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幼教事业的正确的发展与指引对孩子是值得我们借鉴思考的、我们老师应以身作则,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结合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做得更好。

读书学习的心得6

今天,我在研读《学习中的创造》一书时,对第三章的重要一节“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受益良多,读完视野特别开阔,耳目一新。 在多年的语文课改实践中,我一直努力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下面结合第三章中有关合作学习的重要观点,我浅淡自己的感受。

首先,科学分组是在合作学习中有效探究的起点。

我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总是采取固定分组固定人数和方式。这必须改进,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数可以随班级、学生的实际而改变。例如对于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差的农村小学六年级班级,为了改变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差的现状,我可以采用混合编组与自由组合相结合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组成员是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又能有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三者之间较好的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扶,对中等生的示范,辐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培养协作意识,目标高度统一,完成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形成了一种正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正相互依赖关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起来。同伴之间应荣辱与共,互相之间,包括对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所有成员都为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努力承担责任。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合作的动机和个人责任。

反思我过去的语文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我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努力建立一种正相互依赖关系。我在课堂教学时指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往往先出示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和值得小组讨论的重点问题,然后由组长带头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其实应该在合作学习前,我点拨学生认识根据课文的实际,确定合作学习应达到的目标。然后点拨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是有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只有在统一的目标下,时时处处明确个人的责任,团结合作,才能及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应依据各自的学习能力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我先点拨各个学习小组明确本文的学习任务是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也要兼顾长远利益。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我的引导下,不少小组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将其分解为若干个二级目标(问题)。例如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对大臣的劝告固执不听,而在少年讲了故事以后却恍然大悟,这是为什么?问题二:对于吴王和少年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问题三:学习了本文,你以后做事要怎样?各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牵头讨论并分配学习任务。例如学困生来拼读生词,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开火车试读课文。中等生负责分段,概括段意;回答一般的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优秀生往往是学习组长,组织、协调、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同伴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疑难问题进行引领。当然对有些难题,学习小组在合作探究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及时追踪、参与,要教给学生有关的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三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领悟并学习致用。

有这合作学习和实施,自始至终依赖合作意识的培养和交往技能的掌握。反思我过去的语文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出现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学困生只是观众,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的学习行为,对此我一度很无奈。学习了书中有关合作意识和技能有关的观点时,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自己和学生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我就应该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合作学习的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可以围绕具体的课文教学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促进学生领悟并熟练掌握合作技能,在实践中学会并经常运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小小辩论会,评选文明小组等活动实在达到上述目标,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

只要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学会并善于运用合作技巧,让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竭尽所能,就一定能使合作学习有效性落到实处。

读书学习的心得7

十年课改,成效斐然,但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问题多多。观今天基础教育现状,悲观地说,路走得越来越窄,似乎要进入死胡同。或者乐观一点说,已面临课改的“瓶颈”。怎样突破?发人深思。

欲寻求突破之法,必须审视教育,了解教育之现状。

教师的知识储备单薄。受多年教师僵化的培养体系的制约,今天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大多为师范专业毕业。在院校学习中,专业划分过细,致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而不“博”。即使这个教师非常刻苦,但毕竟院校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能真正拥有广博的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碗水,甚至是一桶水。”按今天的理解,问“学生”那得清如许?“教师”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当今,“幸福感”是一个非常时尚的词语,也有专家分区域、分职业对群众的“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社会中,“幸福指数”最低的就是学生。究其原因,学习压力太大,学习生活单调所致。学生的学习生活,“两点一线”,“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整天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接着仍是无休止的考试;每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接着仍是没完没了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方法单一。曾几何时,教师上课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学生就是静静的听、认真的记、小心翼翼的问。现在教改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师上课是笔记本一拿、鼠标一点、多媒体一用、问题一抛,学生就是好奇的看、信马由缰的讨论、海阔天空的表达。

当然,以上都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问题也不少,诸如评价体系落后,不注重教育均衡等等。因水平有限,在此不能深入探讨。就对上述问题而言,其症结在于基础教育已经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教师也可以多起来。“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存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实际上不就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吗?

教育离不开生活而存在,教育的对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还教育的本色——回归生活呢?

教师要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丰富知识;学生要回归生活,让生活丰富多彩;学习要回归生活,这样的学习才是根本,才会高效。

读书学习的心得8

自然科教版教材的试验已进入三年级,历时两年多的低年级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教学策略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其关键在于怎样利用孩子的自然好奇心和培养他们的学习持久性。《人是怎样学习的》一书为我们自然教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启示和体会。

一、 使儿童对任务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儿童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必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例如在一年级下《磁铁游戏》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我设计了反复玩磁铁小车的环节,第一次玩小车观察现象,小车互相靠近会怎么样;第二次玩小车发现问题,有时小车互相推开,有时互相吸引;第三次探究规律,小车互相吸引或推斥与磁铁有什么关系。由于这三次活动都以玩为主基调,所以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能始终全神贯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样在这节课中,作为拓展部分我开展了把磁圈叠高的游戏,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用学会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说这个环节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能充分开动脑筋,为完成有兴趣的目标全心投入。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以“玩”为主的游戏活动,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同样一句话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在二年级上《小水轮》一课中,当学生装配完小水轮后,教师一般的提问是“你准备怎样让小水轮动起来?”在这里,我作了一下处理,对学生提出“你打算怎样玩小水轮?”的要求,一句话的改变,顿时使学生兴致勃勃,用手拨、用嘴吹、用垫板扇、用水冲等多种方法都出现了,特别让人惊喜的是学生的热情非常高,而这股热情促使他们想出更多的办法。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一些“玩一下”、“怎么玩”之类的语言,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探究兴趣。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使学生对任务有兴趣,那目标应该明确,每一次目标要求不要过高,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同样是《磁铁游戏》一课,每一次玩小车我都提出了明确且难度不大的目标,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随后逐步提高要求,而学生在前一次成功的基础上能够维持兴趣,始终保持注意力。

二、 简化和明确任务,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活动效率。

科学活动往往是个丝丝入扣的过程,而低年级学生却缺乏这种严密的思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师要帮助他们简化过程,维持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中的对比实验,有些实验控制的变量比较多,如果都要学生进行控制,他们经常出现厌烦情绪。例如在《小水轮》教学中,对比各种角度插入的叶片,比较哪种在水的冲击下转得最快,其中牵涉的变量包括水的高度、冲击叶片的位置、冲下的水量、叶片安插角度等。针对教学目标,在此课中,我固定了每组的水流高度和水量,统一了出水口的大小,并在叶片上画出冲击点的标记,而学生所要控制的变量仅仅是叶片安插角度,当然,为什么老师要固定一些变量在课中也请学生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简化了实验步骤,使学生能较容易的控制余下的变量,并从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另外时间因素对于活动设计非常重要,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都会提出时间要求,但经常事与愿违,学生在规定时间结束后仍未完成任务。前些日子听了裘锦秋实验学校陈亮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水和沙的温度变化》,陈老师在任务布置后,通过实物投影仪把计时的秒表放大,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看到时间的变化,自觉地把时间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结果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使下一步的交流汇报得以顺利进行。受这节课的启发,我在执教《小水轮》时,也同样出示了秒表,使学生装配小水轮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 激发儿童的动机和确定活动的方向,维持儿童对目标的追求

低年级的长期科学活动一般是多次的、长期的观察。例如观察一段时间的天气、气温变化并寻找规律,饲养小动物并发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等等。低年级学生在长期观察中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这也令教师困惑和为难。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规定学生完成任务,虽然可以达成目标,但学生所有的活动是在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造成敷衍了事,并视之为一种负担,对此我尝试了几种策略。

首先是创设良好的观察氛围,帮助他们尽量简单的完成任务。比如在天气观测中,我在教室中安放了温度表等观察器具,并请学生把记录表留在学校,使长期观察能在学校中利用短短的课余时间就能完成。在饲养小动物的活动中,也把这些动物安置在教室里,并请小组轮流喂食换水等,加强学生的责任心,也促使他们自觉地去观察记录。在这期间,小组合作也很重要,小组间的互相提醒能帮助同学更好的完成任务。

其次是经常的课堂交流和适当的评价。在长期观察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小组间的交流,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评价,哪些小组做的比较好,好在哪里,一方面能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也利用学生们不断修正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最后是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长期观察中。在期间,我经常在课间到教室中走走,看看学生饲养的小动物,拿起温度表观察一下等,教师的亲自参与使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得到提高,也使他们感到教师很关注长期观察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观察,他们长期观察的情况要比以前采用强制手段要好得多,认真投入地观察记录也使最后的交流汇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 标示出儿童所采用的与理想的解决方法之间的差异的关键特征

在接受一个任务前,学生会对其过程产生自己的假设,由于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差异,有的学生所作的假设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标示出他们所采用的理想的解决方法之间的差异的关键特征可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我曾经听过本校李卫老师上的一堂二年级上的《搭纸桥》,教师提出的任务是哪个小朋友搭出的纸桥承重本领大,实质是探究哪种形状的结构承重本领大。如果此时任学生搭的话,那结果呈现的可能是各种各样形状的结构,与“桥”差之千里。李老师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环节,让学生讨论桥的功能,车辆和行人能够通过,如果只是形状各异的结构,那么就失去了桥的功能。在这种充分的讨论下,学生意识到要在上面铺设桥面,即用一张狭长的纸覆盖结构,这样不仅有了桥的功能,也解决了承重实验的接触面问题。从实践中可知,学生的想象和假设有时不够全面或脱离现实,教师必须让学生认知与理想解决方法的关键特征,才能帮助他们以更科学的方法加以思考、活动。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不能把理想的解决方法在学生活动前完全地呈现出来,如果这样,科学探究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模仿,那对于学生将没有太大意义。正如上例,如果李老师一上来就出示桥面,学生立刻会知道该怎么做,但他们的意识中是“老师要我这么做的”,而不会出现“这是桥的功能”或“承重接触面问题”的思考,这样明显是一种教学上的失败。所以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成功教学方法的把握。

五、 控制好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挫折和风险

科学探究是个复杂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生的兴趣必然大打折扣,这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例如在三年级上的《简单电路》教学中,第二课时连接最简单电路学生们都能成功,兴趣盎然,但到了第三课时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连接时,情况却并非那么乐观。这时,教师带领学生克服挫折就尤为重要。我欣赏爱迪生的一句话,当他经过数万次实验发明电灯后,开玩笑地说:“至少我知道了9999种不能使电灯发亮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们寻找交流了失败原因后,我积极地鼓励他们“这些同学的连接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让大家知道了怎样的连接是不行的,我们一样表示感谢。”在掌声中,每个人又开始了兴致勃勃地实验,结果所有小组都克服了困难,把电路连接成功。

在低年级教学中,安全因素非常关键。一旦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伤害,可能会对科学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前针对有危险的内容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原新凌小学刘勤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食品加热的变化》。让一年级学生使用酒精灯?这无疑让每位教师顾虑重重。刘老师针对其中的危险性设计了一种加热工具,把一个剪开口的易拉罐倒置在燃烧的蜡烛上,由于易拉罐传热快,所以蜡烛微弱的热量也能把易拉罐底部的食品迅速加热,精心的设计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保证了一年级学生的安全。在这个事例中,我深深感到一个自然教师应具有的创新精神和为学生着想的品质。

六、 展示所要从事的行为的理想模式

就我看来,这个过程可以在学生活动结束之后,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正确理想的方法,更要使他们树立方案可以不断完善提高的科学精神。

我认为这个过程也可以拆分在学生的活动进程中,最理想的是抓住部分学生的闪光点去引导其他学生不断接近理想方法。例如我曾经上过一堂科学潜能开发课《吊臂》,让学生用橡皮泥、牙签、麦管等制作一个底座,并在底座上连接一个可无限延伸的结构。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巡视,有的在底座上加设斜撑使延伸角度上翘,我立刻展示了他们的作品,这与理想方案非常接近,结果使很多小组都成绩上升。并且大多小组能继续完善方案,在连续介绍学生的成功之处后,全班的延伸长度比开始阶段增加了几倍。

当然,对本条建议我是存在疑问的。我很赞赏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所采用的方法,针对一个主题,各参赛队各自设计解决方案,最后得冠军的也未必是最理想方案,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理想方案的渴求无疑是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认为所谓的理想方案,只适合于一些已知规律的认识,而我们的探究问题往往并非一个正确答案,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和闪光点才是最大的收获。

《人是怎样学习的》一书内容丰富而深刻,从中我体会和学习了不少东西,以上只是我针对一方面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继续提高自己。

读书学习的心得9

近期我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阅读《指南》后对我们的幼儿园日常工作中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指南》内容分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有很多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到的措施。《指南》里面的内容对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还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如: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地更深入的学习,让我们的教育跟着《指南》的精神不断的探索、进步!

读书学习的心得10

参加海南省骨干教师赴天津跟班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推荐下,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学习哪有那么难》。看了王老师的自序,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一口气读完,感慨万千。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和阳光、自信的心态,可以说王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金战老师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教育者提供了很多指导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勤动手才能少出错”这句话就给我很多启示。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有的时候我会有这样的困惑,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学得很开心,自己也感觉课堂效果非常好,但是一做起题来学生就错误连连。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孩子们讲解,有时候容易出现错误的类型题,我可能会讲了很多遍,可是收效甚微。看了王老师的这句话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给孩子们动笔的时间太少了,总怕学生不明白,所以总是一遍遍的讲,可是学生练得太少了,所以抬笔还是会出错。现在我知道了问题所在,课堂应给孩子们多多动手的机会。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其中有这么一条“家庭纠纷是学习的绊脚石”,这个观点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文中列举了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经常地争吵,父亲酗酒,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氛围中,孩子心态出现严重变化,本来成绩很好的一个孩子变得厌学、迷恋网吧,最后致使孩子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这个例子对我们许多孩子家长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学校有很多孩子是属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也有和书中举的例子很相近的情况,回去后我要把这本书中的例子和一些理念讲给家长们听,共同教育好祖国的未来。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我们的注意

读书学习的心得11

《造房子》全书自述,视为思想集结录,谈王澍自己的建筑作品,谈前人山水画作及造园之思,谈建筑师该有的文人意趣,如书中《造园与造人》开篇便述“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王澍用这句话教于弟子同时也反映出他自述的“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的自我意识。

建筑师所做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意识用建筑的形式表达呈现。一座建筑的完成既是一种公共空间的存在,同时也是建筑师个人意识的渗透,这便需要建筑师要具有极为高度的自觉,即“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的审慎。

王澍之言表达了他对于建筑的批判,同时这种批判也是一种反抗。在经济的强烈推动下,成批的缺乏审美的仿西方的建筑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拔地而起,而这种现代建筑的繁荣与复制背后是自我的虚荣和文化方向的迷失,如书中提到“有无数的中国建筑师做了大量的东西,在祸害这个国家。他们摧毁了我们的文化,彻底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巨大的面貌的改变。”这样运动式的行为彻底割断了建筑在文化上的传承,而建筑是会承载人们集体记忆的现实载体。常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中国的土楼、徽派的屋角,石库门的里弄都变成了曼哈顿的林立,那“民族性”是否也就当然无存。

王澍是独行的,当1992年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建筑师的好日子到了时,他却选择了隐退,因为他不想做很多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想不清楚,就不敢做了。”转而回归建筑的本质,向工匠学习,与工人接触,要看清楚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知道工匠是如何动手的,他甚至回归到了建筑基本单位的材料——“瓦爿”。

王澍是自信的,他把中国文化山水自然之道的理解体现在对建筑的理解上,反抗了现代建筑“建筑中心化”的观念,与西方“建筑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认知形成差别。他认为考虑城市、建筑、生产、建造之前,首先应该反省我们面对自然的态度,我们需要重新树立自然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的观念,而中国建筑在面对自然地形时应回归到谦卑姿态和追随演变的中国文化中去。

王澍的行为以及他的建筑是一种反思,书中《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提到“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这样才会有力量支持你在年轻时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旅程,也是自我实现和锤炼的过程。”“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既是一种在浮躁喧嚣年代的反思。王澍在面对这样的年代时选择了安静而坚持不懈的“造园”,而他的批判与反思精神正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

最后引述书中一句在表述自然与人造的关系时极具反思性的对话:“这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山是在你们的建筑完成后才出现的。”

读书学习的心得12

今天(4月23日),是第xx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希望每位老师,每位学生,每位家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等活动,纪念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我们实验小学注重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成功举办了校园语文节,校园经典诵读节。本学期,学校又把读书俱乐部活动、亲子阅读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她)的精神发育史。儿童阅读是一个连接着传统和当代,关系到未来公民素质的伟大事业。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八十年代以来就纷纷将阅读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把儿童智力教育的重点放到了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我们提出,让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读书学习的心得13

市委书记在青干班开学典礼上、在多次相关会议上,都言辞恳切地谈到了党员干部尤其青年干部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作为青干班一名学员,作为一名受党培育多年、在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多年的年轻同志,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牢记教诲,始终不忘学习。

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学习

日常工作很忙,但不管工作多忙,读书学习的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正如费书记在讲话中所说:“少一点应酬,多一些读书;少一些饭局,多一些学习;少一些闲聊,多一些思考”,读书学习的时间正是这样日积月累起来的。坚持读书学习,事实文秘杂烩网上就是不满足于工作现状,敢于超越,努力为社会奉献更多聪明才智。当前仪征经济社会已迈入飞跃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需要大量外部人才加入、积聚、效力,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在岗在职年轻干部挖掘潜力,提升自己,在各自工作岗位独当一面,开拓创新,出色工作。

二、在学好业务知识的同时不忘学好政治理论

业务知识方面我们也许已经很“专”,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我们还必须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自己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团结带领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尽心尽责。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如同我们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平衡,我们的事业和人生才能够和谐飞翔。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大是大非面前势必有可能迷失方向,业务水平也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步。学好政治理论知识,有助于引导专业知识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有助于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三、在学习的同时不忘在实践中提升

作为宣传文化部门的年轻干部,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宣传仪征、唱响仪征、发展仪征的重任,这需要我们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作后盾,坚持探索提高仪征在外美誉度、在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宣传服务发展,宣传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锲而不舍地追求、始终如一地创新,永远不能有照搬照用、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懈担奋战在全市宣传工作一线,我有决心以参加此次培训班为新的起点,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的宣传事业、仪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超越自我,争当全市宣传文化战线的领军。

读书学习的心得14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校召了读书交流会活动,会上各个年级组的成员都热烈地讨论着自己在寒假期间所读的书籍,有关于教育类的,有关于文学类的,在集体交流后,每个组都推选出了优秀的代表上台来演讲。

美术组的蒙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做个好老师》这本书,她还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给我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当遇到孩子调皮捣蛋时,她当时是怒气冲冲,对孩子们大发雷霆,当读了此书后,她发现自己做错了,孩子们有时无心犯的小错,老师如果抓住不放,放大它的缺点,这只是会让孩子们会不尊重教师,让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素养,只会发脾气,吵骂他们。事后,蒙蒙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她静下心来给孩子们耐心解释,向学生讲道理,以后在美术课上学生们就再也没有犯类此了错误了。

语文组的赵老师讲了他所发表的文章,用改编四大名著的方式来讲解语文知识,比如他改编的西游记,用对比的方式来描述西游记中的人物,比如沙和尚的忠厚和猪八戒的滑头,孙悟空做事情的执着和猪八戒的遇事退缩。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独特,让学生在看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写对比句。

数学组的孟晴老师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她从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就时时刻刻、字字句句窥见此书对于他的影响。在花费了近半年时间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品读这本教育圣经之后,她说读这本书思维上绝对的愉快,遣词造句也处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的精准与对教育纯粹的热情。这本书博大精深,一百条建议太谦虚了,每个句子都闪烁着无法计数的灵感火花,老教育家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入其中。

交流的最后,孙主任发表了她几十年来对教育深刻又深情的见解,我从中听到了她对教育投入的爱的智慧,她的发言是对我们此次演讲比赛画龙点睛般的总结。再一次,中心学校激励了我,再一次,我在这里得到成长,感谢所有老师辛勤的付出,为我树立了前进的标杆。

读书学习的心得15

《向孩子学习》一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奇的看到孩子的另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尚未体会到的。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源,使教师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教师再也不能长期将自己置身于施教者这个固定位置,也不能把孩子只看成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要把孩子当成有时可以让老师学习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放手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这也是现代教师非常重要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于培养中国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受师道尊严和天地君亲师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和统治。现在要动摇教师在学生面前这种统治地位,变成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的、交互式的学习教育模式,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失去一种平衡,因此,我们要在向孩子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洗礼中战胜自我,必须进行心理调适。

1、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消除失落心理。

向孩子学习,教师最大的是失不起面子,放不下架子,似乎是孩子向教师学习是天经地义,而教师向孩子学习是有失尊严,有失威信,是教师无知和浅薄的表现。这种理念导致的行动是,有的教师明明是自己错了,也要坚持到底,宁愿委屈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权威。有的教师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压抑孩子,在孩子面前横眉冷对,装得神圣不可侵犯。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臣服于自己的权威。这些情况尽管愿望可能是好的,但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了,教师如果一味地看重那种虚假的面子和权威,势必导致教育的失败。不懂就承认不懂,错了就勇于改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消除失落心理,与孩子构建一种亲和平等、交互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善待孩子的宽容心理。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问题和缺点自然是很多的,但这并不妨碍老师向孩子学习,这正像老师自身也有缺点和问题,但孩子却在向我们学习一样。因为孩子们学习的是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而善待了老师的错误和短处,同样道理,老师为何不能虚心地学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善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呢向孩子学习很明显并不是学习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迁就孩子的问题和缺点而不

加管教,放任自流,相反,它是要求我们根据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或缺点来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教育水平和艺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憧憬未来的发展心理。

中老年人爱怀念过去,青少年受憧憬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向孩子学习,体现了人类自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任何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令长辈赞赏和欣慰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或特长时,应该给予赞赏,并虚心向孩子学习,教师如果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就会对孩子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指责,心理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须知没有状元先生,只有状元学生,孩子在某方面优于老师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只有孩子优于我们,后代优于前辈,我们的人类才有希望。孩子代表着新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发展,如果教师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并从未来社会发展的远处理性地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心理阻力的。

4、向孩子学习,教师要有完善自我的成就心理。

像千千万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有出息,师傅希望徒弟把自己的技能继承和发扬下去一样,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孩子的成功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值得教师学习的东西越多,教师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向孩子学习,并不失教师的面子,相反,主动坦诚地承认某些方面的不懂,请教孩子,反而使孩子更感到老师的可亲和可敬,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同时对于激励孩子求知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向孩子学习,是教育者使自己永葆青春、不断地完善自我的应有的心理品质,体现了现代教育新型的师生关系,标志着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海纳百川的宽广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