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论语的读书心得800字

论语的读书心得8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W 次

读《论语》使我们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下面请看本站网小编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的读书心得800字

  论语的读书心得【1】

每当谈到哲学时,人们所想起的不外乎柏拉图、黑格尔、罗素、尼采等人。同时国人也会感叹为什么泱泱华夏这个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就没有哲学,至少没有一套独立成体系的哲学。尽管哲学一词是舶来品,但在相对严谨的定义下,中国就真的没有哲学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尽管中国的国教是到道教,但是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范围是更为广泛的。我一直坚信儒家思想并不能等同于儒教。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必须读的书一定有《论语》这一部,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到八股文考的就有论语,足以证明《论语》这部中国最有魅力的书,特别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导的那手诵读《论语》更是在一夜间让《论语》这个名字传遍神州大地,传遍世界各国。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尽管孔子的先祖有着不凡的身份地位,但是到来了孔子的父亲那一代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了。可以说孔子这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论语》这部书的大致内容了。

《论语》这部书在我看来不仅仅包含着孔子“因材施教”的人才教育思想、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包含了非常浓厚的美学氛围:文字是美的、人格是美的、思想更是毋庸置疑的美……在《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说,这些在《论语》中也有体现。可以说孔子揭示了真善美的全面发展原则,孔子作为中国的至圣将“成人之道”同“君子理想”一样,替提升到儒家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其本质还是无法脱离仁义道德。《论语》或者说孔子的主题思想还是中庸思想但他还是赞同那些有独立人格的人(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着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他认为“过犹不及”,这种思想造就了孔子行事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谨慎态度。

崇拜孔子是因为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以及一些观点还是很合我的胃口,特别是在《论语》中的文字更是精炼到了极点,文字又很美。就如在雍也篇中“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个人觉得这句话很有深度。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有点虚,但是这些东西必须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有的体会,正所谓酒越老越纯,如果我在这里过多的评论就只能显示我的无知了。整部《论语》从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以及耳熟能详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这些道理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只有经历了人世间的众多社会现状才会有如此感慨。历史上记载孔子西行不到秦,我想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孔子所主张的思想两个方面得到结论。孔子主张以德治天下,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正在崛起,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秦国不敢采用只能教人静下心来慢慢做的儒家思想,于是,秦国采用了极具攻击性的法家的理论。同样的,作为一个当时就有一定盛名的大思想家,他所主张的却与秦国赞同、推崇的恰恰是对立的,在根本上说孔子道秦国就会变成无用功,而且作为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还有可能被秦国拘禁,所以说孔子西行不到秦说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要么孔子有自知之明,不会去惹秦的统治者;要么孔子就是个懦夫。这两个有点类似的结论,就对孔子那个“朝闻道,夕死可也”产生了一点怀疑,这不就着意味他也是有其他想法的。

尽管孔子在《论语》中所表达的“因材施教”的人才思想应该是最早的,应该是最完美的教育观点,但是在这种大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孔子的教学观点有一个很明显的政治特点: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可以说孔子不像某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认为的那样,不去参与世界上最为黑暗的政治,他是抱着一副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想法积极入世,虽然因为他那近乎固执的思维、不晓人情世故导致他的许多治国良策无法付诸实践就流产了。从孔子的众多成就非凡的弟子中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人是全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就是连孔子最看好的弟子颜渊也只能是在德行方面好而已,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是差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最后就落了个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因材施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培养出某个方面的偏才,这是中国这个崇尚高考这个一考定终生的国家所不喜欢的,这样也必然导致“因材施教”在中国没有市场,因为中国的家长或者说是整个社会就是要赶鸭子上架,硬是要人们学习那些今后一辈子都不会用上的知识,还美曰其名培养全方面的素质,问题是那些教育专家所说的素质到底指什么。根据国外专家的理论是一个国家在建国三十年就至少可以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目前好像没有谁有摘得诺贝尔奖的迹象。还有个就是从一个国际奥赛的金牌得主到一个大师至多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但中国这个历届国际奥赛上金牌得主最多的国家能够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大师没有一个是奥赛冠军,换句话就是中国没有把奥赛冠军培养为大师级人物。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啊!同时那些教育专家、学者又还要去找寻没有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因材施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在培养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后完全可以进行“因材施教”。

我觉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古典名著也要有新的理解,对《论语》的品评历来就有,从南怀瑾到于丹,孰优孰劣,大家各有理解,但也千万不要只遵从那些有名气的人的思想,而忽略了最应该有的自己的见解。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名著更不能顶礼膜拜,应该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去读那些名著。

这篇读书心得是帮其他大学的同学完成作业,现在看来还是不上单档次。

  论语的读书心得【2】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虚心,不知事。不实心,不成事。是人“求知”和“做事”的态度: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要虚心,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做事的时候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事情

每个身边的人都有其自身的经历与智慧。当我们放下面子,虚心请教,我们的智慧也会丰盈起来。有句俗语叫做“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不虚心的吸取教训就永远不会明白事理。

“虚心”二字看起来很容易,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内心有太多的虚荣和浮躁的人是很难虚心待人的,他们要么对上谄媚,要么对下骄横;妄自菲薄的人也是不做做到真正的虚心的。

庄子也说:“不自见故明”。这是说,要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著了自己的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说“不自见故明”。

作为一名领导,千万不可有“自见”,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所有的智慧,集中为你自己的智慧,这个“见”就是“大见”,就更成熟了。

我们付诸实践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踏实。

做事踏实的人,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嘲讽,认为他们不够“聪明”,不会利用最少的工作量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岂不知“日久见人心”,踏实做事不是为了眼前小利,而是在对每一件小事中集腋成裘,让自己的人生发生由量到质的飞跃。

庄子也说“不自是故彰”。“自是”通俗说就是“自以为是“。是自负地认为自己一定都是对的,绝对没有错。譬如现在的人,喜欢引用拿破仑说的:“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乍听很有气魄似的,其实,拿破仑就太“自是”,所以变成“拿破轮“了,结果还是要失败。只引用拿破仑的话,没有看到拿破仑的一生,他不过是像项羽一样的人物,并没有真正成功的内涵。他的字典里面没有难字,那是“自是”,所以,人不自是,才能开彰大业。

踏实的品质是建立在高度自律精神上的美好品德。踏实做事的人需要摒除这个社会中的种种浮躁与不安,用坚韧不拔的意志、虚心好学的精神面对一切困难。

踏实做事其实是一种“大巧若拙”。如今社会,“聪明”人很多,踏实的人很少。聪明人很容易在最短的时间里讨人喜欢,但真正能够让人信赖的,还是做事踏实的人。

虚心做人,实心做事。

剩下的,把一切交给时间。

  论语的读书心得【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地位的主要根据。 何为“仁”?

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二十二章》)

这里孔子的“仁”意即仁爱之心,也就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对除自己以外的他人的关爱。而这种爱必须是真诚的,出自真诚的本心,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是最最质朴的情感,无需雕饰。正像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第三章》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二十七章》大爱往往无声。它是伤心时一个坚实的肩膀,它是跌倒时的一个搀扶,它是灰心时一个鼓励的眼神……

仁是爱心、同情心,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也是最最自然的行动。一个不懂得爱人的人往往是自私的,冷酷的,一个不懂得爱人的社会也是冷漠无情的。

一个不懂得爱人的人往往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只是享受着别人的爱,却从不知感恩回报,一个不懂得爱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僵硬的,封闭的,难以让人感受到温情。忽然想到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被娇宠,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从不知父母的辛苦,一味索取,从不感念,忽然想到那些吃着父母花着父母但是最后却狠心抛弃父母的人,忽然想到那些为了自己舒服而抛弃孩子的父母,忽然想到了小悦悦,忽然想到了倒地却无人搀扶的老人……于此,仁斯远矣!

或许我们忽略了“爱人”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个人的本心本性,始于初。或许我们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吴菊萍,张丽莉,吴斌………我们应该拾起“仁爱”的翅膀,让它带我们去飞翔。不要看别人做了什么,要看自己做了什么。不要忽视了身边那一幕幕小感动,不要因为是孩子就纵容,“仁”本初心,也待养成。“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自己始,“仁”远乎哉?

仁在我也,因此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由我也,仁由你也,仁心汇焉,仁世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