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必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6篇

【必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9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心得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6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作者谈到,在工作中,他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时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们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个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么呢?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隐喻,但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羊一个空间让它们自己吃草,而学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饱”自己,而当他们已经知道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时,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本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例如,有关从微观世界教学的几个生动的案例,用以说明专注于“伟大事物”的教育共同体的力量:一个是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一个围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围进行的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力量;一个是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一个探究种族概念的对话过程,以此说明让学习者“把点连起来”去建构经验的益处。

书中还介绍了维持开放的学习空间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极具教学魅力和独特气质的导师,一位深切地热爱他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希望学生也能认识这门学科的导师……书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驻足停留。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 、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

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

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学的批判。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学。我们不可能囫囵吞枣的传授、学习或探索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加以识别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就课程与教学而言,分析与综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总之,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教师要努力去适应这一变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悦教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

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

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

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

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

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暑假里阅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一开始是随便翻翻,但是一翻开竟放不下来了。好习惯是一种独特的力量,好习惯闪现着魅力的火花。育人必先育己,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很多的好习惯,其实我们的好习惯是最好的行为典范,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

书中罗列出教师应该养成的100个好习惯,向读者展现出优秀教师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我对教育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细看来,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常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有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也有不经意间被忽略的。

每读到一条习惯,不由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剖析。看到一些我已经养成的习惯,不禁感到欣喜,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肯定。例如教师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我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学生的行为与需求,这样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的进行教育。又如“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脾气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优点缺点,人无完人,同样,人人都有闪光点。还有“主动问候学生”、“善待发言错误的同学”、“学会倾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等习惯,既然已经养成,又是专家建议和肯定的,当然一定要继续保持。

还有一些习惯,我已经意识到很重要,想要养成,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比如“练好三字一话”。经常偏爱字迹工整的作业而抱怨有的学生字写得龙飞凤舞,不知所云。其实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板书,是不是真正地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了呢?书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写一手好字,既可以丰富为人师表的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审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学生就会对该位老师的授课倍感兴趣。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加入了每日练字的行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尽管字体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但是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使自己在书写方面有所进步,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改进自己不足的榜样。又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倍受学生关注。教师的情绪影响到所有学生的情绪。我能坚持带着微笑踏入课堂,和孩子一同学习和练习,也努力控制自己不为小事分心和发怒,但直爽的性格仍像个孩子似的易怒也易喜。控制情绪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目标。还有“课堂不妨适当留白”、“养成问课习惯”等等,虽然还没有成习惯,但相信只要有恒心一定能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我工作的助力。

有一些习惯,说来惭愧,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比如“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我的办公桌总是凌乱的。虽然也整理过,但保持不了多久又乱糟糟的一片。细细的读了书上最后一章,恍然大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一桌不理何以理工作?此外,书中介绍的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贾志敏老师的课灵活、生动、幽默,使学生得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享受,总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他的课别具一格且充满情趣?因为他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至平日看电影、听戏、读报、交谈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都要掏出本子记下来,然后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于永正老师总结的成功因素“读书,要经常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理论等方面的著作,还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专心,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读书是于老师一生坚持的习惯。还有案例分析中介绍的“四分法”简单易行,为我养成习惯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书中涉及到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这五个方面,几乎囊括了一位教师在整个教师生涯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指明了我们奋斗的方向,尤其对于像我这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年轻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书中所谈的好习惯就像电波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细节决定成败,好的习惯成就精彩人生。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上,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长期坚持。要养成这100个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但我坚信只要能明确目标,并踏实走好每一步,即使还在努力的过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习惯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和促进。播下一个好的行为,必将收获一个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