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闽南语教学心得体会大纲

闽南语教学心得体会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篇一:闽南文化进课堂教学实践例谈

艺术课程是在课改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充满生机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指出,艺术课程应注重与文化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民俗及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的领会。艺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它与人类的生活、经济紧密联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文化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年轻人对其知之不多,甚至不感兴趣,导致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面临文化断层的危险。

闽南语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贯彻新课程精神,将文化内涵渗透在艺术课程中。如何在艺术课上开发和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优秀的文化民俗,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更亟待教师们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

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闽南文化的核心区,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艺术形式来学习、传承优秀的闽南文化,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直至热爱乡土文化。现就本人获泉州市首届新课程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第一名的课例《嗦啰嗹》为例,谈谈如何在艺术课堂渗透文化气息的基本策略。

一、从生活中来,到艺术中去

本课题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以优美动听的传泉州民歌《灯红歌》引入,在学生歌声中一起回忆欢度元宵的热闹场面,让学生了解泉州优秀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然后通过提问带领学生走近泉州端午民俗,点出课题《嗦啰嗹》。

师:看到大家唱得那么高兴,老师仿佛看到咱们泉州人欢度元宵的热闹场面。泉州的民俗活动真是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呀!端午节快到了,你们知道咱们泉州有哪些端午民俗呢?生:吃粽子、划龙舟

师:吃粽子、划龙舟是我国各地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内容,谁知道咱们泉州端午节有哪些特色民俗吗?

生:不知道

师:泉州端午节有一种古老的民俗"嗦啰嗹",也叫采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点击课件)

师:"嗦啰嗹"是泉州端午民俗,端午节日人们请出"嗦啰嗹"木龙头,唱着采莲歌,跳起采莲舞,来表达他们驱灾避祸、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现在老师带着大家用泉州话把这三个字说一遍:"嗦啰嗹"。很好,说得很有韵味,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嗦啰嗹"活动的表演。生活离孩子最近,从生活常见的场景引入,选择和他们的认知水平接近的内容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使学生感受民俗文化变得更自然、更亲切。因此我认为,应善于从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民间活动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现象,在参与中了解活动的内容与源头,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关注内容,感受艺术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现,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具体建议中指出,观看(倾听)乡土艺术,如剪纸、泥塑、民谣、儿歌、传统乐曲等,分辨它们再现的自然或生活情景,获得对它们新的看法和感悟。根据学段特征和学生特点以及 "嗦啰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感受艺术。在学生观看完表演录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表演中的各种形象进行了解。"旗手",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幡旗拂扫主人厅堂,表示驱邪。这可是嗦啰嗹最主要

的一个内容,让学生注意其动作特点。

"铺兵",负责队伍的联络工作。引导学生观察其肩上挑着的物品,有避邪用的生猪脚和草鞋,还有个装酒的尿壶,手打破锣。为什么大家觉得好笑呢?引导学生观察其表演特点--比较夸张所以显得很有趣"花婆",他也是主角之一,当旗手在主人室内四处拂拭之后,由花婆给主人赠花并来祝福,主人还以红包答谢。请学生观察花婆是男扮女装的,表演特别夸张滑稽,指出这是泉州特有的艺术形象。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对"嗦啰嗹"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逐渐地体会文化民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艺术表达情感的作用。较好地贯彻课标基本理念:艺术课程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接触各个时期的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现代生活中,文化艺术更是综合多种门类以及人类科学的发展成果。而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有利于艺术课程的学习与熏陶,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在学习中全面感受各类艺术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就《嗦啰嗹》教学为例,《采莲曲》是"嗦啰嗹"活动中主要的歌谣,它反复吟唱"嗦啰嗹,啰嗹里啰嗹"。学习歌谣对于深入了解这一民俗活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学生通过听旋律、看乐谱、教师范唱,练习附点和切分节奏型等方法学习歌曲,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演唱,此后教师及时点出《采莲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演唱时多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和,引出"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同时让学生实际感受这种演唱形式,由教师领唱,学生和唱,学生领唱,众人和等多种方式。学生在欢快气氛中学会了歌曲,掌握了音乐基本知识。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嗦啰嗹" 边跳边唱的表演形式,指导学生看视频学舞步,老师再分解舞步进行示范,最后带全体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大都掌握了"嗦啰嗹舞"基本舞步,紧接着引导学生用一唱众和的形式边唱边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锻炼了肢体的灵活性和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初步体验了运用身体动作表达内心欢快跳跃的情绪。本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了解泉州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渗透人文精神,关注个性发展

艺术课程用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接近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表达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是必由之路。因此,艺术课堂应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例如在《嗦啰嗹》课题中,一直是围绕着泉州端午民俗的人文内容来展开,把介绍泉州端午民俗来源、学习特色方言、吟唱泉州民歌、学跳地方民间舞蹈融为一体,将民间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渗透在艺术课堂中,呈现出浓郁的人文特点。而这种对民俗文化的深刻认识,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谈一谈"、"演一演"艺术课程,让学生尽情快乐地参与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事实证明学生在这样的艺术活动中兴趣盎然且收获颇丰。

艺术追求个性,艺术活动强调的正是个性的展现和发展,通过艺术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在《嗦啰嗹》课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学习了有关的'艺术知识和泉州传统文化,而在活动中理解了关怀与友善,学会了合作与分享,获得尊重与体验,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人文素养的渗透正是促进了个性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个性化教育正是当今世界性教育的主流。

实践说明,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活动,不仅使人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以上是本人对"闽南文化"在艺术课中渗透的点滴体会,今后将在艺术教学中不断地追求及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臻完善。

  篇二:心得体会

一直都对泉州闽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学期去参加了学校的讲座,里面就有说到 这方面的内容。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而关于泉州的文化,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33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文在这里融会,并发扬光大。中原文化是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泉州。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不安时期,北方汉人成批入闽避难。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衣冠南渡”,这时和随后入闽的汉人,共分为三大批,由上层到下层,形成了三次入闽高潮。多半集中居住在晋江沿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方,和散居在晋江边海地区。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那什么是闽南文化呢?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闽南文化又包括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方言等。特别是闽南方言,它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闽南文化有着传统性、连续性特征; 一体多元特征; 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 ;它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开放性特征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发展起来的,并传播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它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是我们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闽南语,饮食,一些礼仪等等!在讲座中,讲原来我们平时说的一些闽南话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师特别许多关于闽南语的介绍。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而闽南语又分为漳州话,泉州话,厦门话等等。

再者闽南文化对海外华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诠释。以前,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广大的华侨华人向海外拓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闽南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产生巨大影响。

特别是清代以后,闽南人移居海外已成为民间谋生的一种习惯,他们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尤多。

历史上闽南人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求谋发展,他们大多白手起家,不仅在居住地站稳了脚跟,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闽南人在海外的迅速崛起和取得的巨大成功,

除了秉承中华民族的勤奋和节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外,还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

文学艺术方面,闽南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在菲律宾,菲华作家用汉语写作,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打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其中受到闽南文化的熏陶尤甚。

那么我们该怎么传承这些闽南文化,保护闽南文化呢?保护好闽南文化,不仅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联系海外同胞,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以及促进泉州与世界的交流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如今的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更全方面了解并掌握闽南文化,对于一些正确的,有道理的观点应尽力维护,对于政府的宣传,应大大支持,并动员周围人一起支持并理解。在文化宣传的基础上还应向一些外人介绍,让其了解。而对于周围的人,自己应努力发扬并继承闽南文化。.延续历史,传承闽南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于政府来说,保护技术要提高,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我市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闽南文化的自觉意识。

最后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给我们开设讲座,让我们能更全面,更具体,深刻地了解我们泉州的闽南文化。

  篇三:普通话学习心得

他们,不说普通话,甚至带有排斥心理。

来自福建省闽南地区的石狮市,广为流传的绕口令“石狮市有四十四只石狮子”一方面是对石狮市市名的调侃,一方面直击闽南地区在普通话平翘舌不分这个问题上。习惯上,闽南地区被认为是“方言重灾区”,因为在词汇和语法上与北方的普通话相差甚远,所以只要听这个人是不是平翘舌不分,是不是f和h的音很难分,就可以断定这个人是不是来自闽南地区。有的人会笑称闽南地区的人,带着一口富裕的港台腔。

在家乡石狮市,闽南语是母语,无论是家庭的日常生活,还是一些商业活动,甚至是学校里的老师教书几乎都是通用闽南语,在小学的时候,外来务工子女到自己家乡的小学读的人数还不多,所以不存在一些教学上必须用普通话的强制要求,后来到了初中,直至高中全部用普通话上课的老师才慢慢多了起来,但也有大部分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讲普通话,下课便立马在闽南方言里和同学打成一片,这时身边来自外地的学生多了起来,于是有时候上课,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用闽南语上课的时候会再用普通话重复一遍刚才的内容。

随着这几年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普通话在石狮市的本地人们当中流行开来,房东会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和外地人聊天,甚至是外地人,例如摩托车司机也会在来石狮后学几句闽南语载客的用上,虽然普通话在石狮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石狮市的人们似乎并不真心从心里接受普通话,以自身为例,在高中读书的时候经常说普通话会被同级的学生认为是“做作”,家里还有不会讲普通话的亲戚,而他不过是比我大10来岁的表哥,甚至是在自己已经上大学后,有朋友过来学校找自己,自己习惯用普通话交流或者有意识的却不可避免地一半闽南语一半普通话时朋友会惊奇地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一直说普通话,朋友不了解大学的这个环境,自己便只能开玩笑的回答,专业要求。

普通话在自己的家乡石狮像是英语在我们现在周围的地区使用情况一样,差别在于整个大环境还是说普通话的,但是令我好奇的却是,以石狮为例的闽南地区的人对于普通话使用的态度,每个地方都会有地方意识这并不足为奇,但为什么在石狮本土意识似乎更强,为什么年轻一辈的会对普通话有排斥心理,更为奇怪的是,福建人比其他省份的人似乎更懂得入乡随俗,从福建移民或者只是去广州或上海工作的人都会学习广州话和上海话来和当地人沟通,也不会强迫当地人说普通话,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而今,闽南地区的闽南语使用人数今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年轻一辈的闽南语能力也开始出现下降的情况,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对保护闽南语,保护闽南文化提出了挑战,所幸的是,现在在闽南地区有许多热心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导人们认识闽南文化,学习闽南语。

以上是在普通话课堂上关于自己家乡母语现状的一些思考,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学习心得,在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课堂引导和教学,使自己收获丰硕。

通过老师的教学,使自己了解了一些发音部位,上下齿龈,上下齿背,舌根,舌头等,在发音方法上,认识到擦音、边音、鼻音、气音等。还有声音高低升降折的音调上的变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些受闽南方言影响一直发不准确的如n、l、r,虽然还没有达到已经完全掌握的程度,但是至少了解了一直发不准确的原因。

在说话的要领里,要求我们在日常说话里要语音自然,用词恰当,如果说收获最多、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在讲述普通话与方言词汇的差异和语法上面的差异以及课堂的实践活动上,最初的自我介绍,接下来一分钟口播,最后的朗诵和三分钟话题展开以及每节课必须的课堂练习,不仅提高了同学学习上的积极性,互动性强,同时使大家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课堂的趣味性很高,在我们步入大学以后,还能够在大学的课堂里找到小学最初学语文汉字,练发音时那种牙牙学语的乐趣。

关于普通话课程上的课堂建议,觉得老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得很合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也很好,但是如果真的要再给出建议的话,我认为;

1、除了一分钟口播和自我介绍以及三分钟话题展开,在课堂上面的实践也许可以再创新一些形式让大家练习口语并从中认识到错误吸取经验,例如设置话题,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同学们几分钟分组小讨论完以后,每个同学上台陈述对于话题的看法和立场,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小组讨论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好的话题也许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再者,还可以训练同学们在台上的演讲甚至是辩论的能力,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要求。

2、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的用语,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词不达意”或者具有表达障碍的人,这里面的固然有性格和知识底蕴的差别,但是我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在一些诸如求职,与领导、同级伙伴、公共场合的限制语境下我们说的也要符合当下的语境,“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如果老师能够分享自己生活的一些经验或者是相关的学术上的知识,那么对同学来说一定是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