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浅谈怎样进行课堂调节的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怎样进行课堂调节的教学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炒菜做汤,要加调料,这是众所周知的。一碗清汤,撒味精,汤味鲜美;清炖鲤鱼,放点酒,香气四溢。大凡名厨高手,无不讲究调料的使用。由此联想到课堂教学,两者虽有质的不同,但教学中调料的使用却可借鉴。如果学生听课走神,做小动作,或看课外书籍,或昏昏欲睡,或情绪欠佳,勉强听之,教师就不继续走下去,应当做出适时且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我们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形式进行调节呢?

浅谈怎样进行课堂调节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巧用故事调节有些文章,理论性强,讲多了,讲久了就显得枯燥无味。

此时,教者可以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插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或讲一则逗人喜爱的笑话,这样,便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某学生的兴趣被重新调动起来。如在讲解《说话要讲究方式》时,学生对这些琐碎的条条框框,死板生硬的道理不甚感兴趣。于是,我就给他们讲道:“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就特别讲究说话的方式,有一次外国记者问他:你们中国人走路为什么总低着头啊!总理就说:那是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上坡路啊!”。这个故事听后,学生既为总理的机智所折服,又激发了学好这一部分内容的兴趣。

二、善用练习调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往往将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最后几分钟。

其实,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之中也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可以让学生默写概念,也可以让学生解答问题,还可以叫学生推导要讲的内容。有位教师在讲唯物主义理论时,当他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讲到“什么是规律”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听得晕乎乎,便灵机一动,要学生默写出规律的概念来,看谁的速记能力强,果然奏效。本来无心理准备的学生被这突然一激,都迅速提起神来,奋笔疾书;没用心听讲的同学,便赶忙悄悄翻书,又是抢记又是抄写。通过这一练习活动,教师再接着讲授就不用费力操心了,因为学生个个会毕恭毕敬,认真听讲,生怕老师再布置练习,提出问题。

三、适时复习调节。

教师在讲授时,由于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因此当教师讲述不深入、层层推进时,有些学生往往目不暇接,听起来力不从心,对所授知识难以全部下咽,更难于继续接受。此时,教者不妨减慢速度或刹刹车,先复习学过的有关内容,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正像司机通过反光镜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一样,教师采取倒转去复习的方法也正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四、采用提问调节除了采取讲故事、做练习以及复习的方式进行课堂调节外,教师还可以用提问进行调节。

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如果及时提出问题,请全班或其中某位同学作答,那将会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使得课堂上紧张的气氛得到松弛,使沉闷的空气变得活跃。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有一次,钱梦龙老师应邀到南通上示范课。快上课了,学生和观课的教师都静心等待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严肃、紧张。这时,钱梦龙老师从容地走上讲台,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打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好不好?”经过刹时的惊愕,学生们高兴地回答:“好!”钱老师说:“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认识的人。”课堂上静得出奇。一会儿,一位女学生举手,她站起来,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全场欢笑起来,课前的紧张气氛被扫除得一干二净,可见钱老师的调节技艺实在高超。用谜语让学生猜,使课堂气氛转了个180度的大弯,令人叹服。

五、穿插幽默调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幽默则是其中一个活跃的艺术因子。

有经验的老师,课堂常用幽默语言让学生获得启迪智慧的笑,因此,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起调节课堂的作用。有一次,在教学宋词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问:“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自然回答喜欢。接着我言归正传地说了一句:“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学生发出轻微的小声。这种幽默语言使学生入题轻松、严肃、拘谨的气氛得到了调节。除此之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唱歌、朗读、讨论及自由阅读等形式进行调节,以协调各个教学环节,平衡学习过程中的前后相济。

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反馈,巧妙而自然地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调节,使学生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精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调节的方式须注意两点。首先,必须备有丰富的“调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广泛涉猎,学识渊博,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地添“料”调味。其次,投“料”要恰到好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帮助消化,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