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活动总结 > 区域活动总结(通用25篇)

区域活动总结(通用2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95K 次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这时候做好活动总结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域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区域活动总结(通用25篇)

区域活动总结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达,我们幼儿园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与家长的愿望,根据3—4岁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家”已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场所,于是小班教学也慢慢地盛行起来,因为这里有更加宽敞的空间供他们翻滚、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他们交流。因此根据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说,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在孩子们入小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小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家”氛围的区角创设。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的依赖父母的心理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这就需要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吸引幼儿。具有“家”氛围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由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等候,我们两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1、区角的格局如家一般。

首先我们把区角布置得比较有家的感觉,有高高低低的色彩鲜艳的柜子、有漂亮的小床与沙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具有个性化弧线状的桌椅等。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划分了几个活动区。例如“温馨小屋”、“小小运动房”、“小手坊”、“玩一玩”“陶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灵活地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小班幼儿由父母的喂养一下子要自己学会用调羹吃饭,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于是我们开辟了生活训练区,制作了非常漂亮、形象地小动物的头像和小宝宝的头像,用物体代替食物,再摆上许多调羹。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小宝宝”的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练习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家一般的乐趣。

又如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活动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色彩的喜欢非常地迫切,于是活动延伸就自然地摆放到了我们立即为幼儿开辟的玩色区中,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的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作为一名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为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

3、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角,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七巧板、各种形状的七彩泡膜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温馨小屋”这一区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幼儿平时穿的已小的衣服锻炼幼儿穿衣服、扣纽扣的能力,我们放置的木板宝宝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水平。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平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一10块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收集所需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的。如,我们在创设生活训练区的喂养角时,喂养角的材料都是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袋,喂小动物、小宝宝的食物(蚕豆、小石子、树叶等)也是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也让家长更多的理解我们的教师。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②、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拼板游戏。

③、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区域活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刺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区角里忙忙碌碌的但没有目的性的玩。我们教师初步的找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1、无声示范的行为艺术。

小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建构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

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充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别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花朵”、“煤气灶”、“公共汽车”、“新型手机”等。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尝试、模仿、操作。加上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小班孩子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特殊标记引领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次的区角开放,都会出现某个区角“撞车”事件,而某个区角又会特别的冷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区角的进口都会设计小脚丫的形状,有几个小脚丫进几个小朋友。并且初步采取轮流玩的制度,合理的管理区域活动,使每个区角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留恋“家”一般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总结 篇2

在上学期区域重新创建及活动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各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区域活动的设置进行了改进,形式更加多样,区域活动材料新颖丰富,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都有很大提高,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上周各班对区域活动进行了观摩,并针对各班的优点、缺点提出了建议,但是由于人数过少、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区域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班级区域设置太少,动静没有分离。

有个别班级每个区域人数都在6人以上,不仅显得很拥挤,也达不到开展区域游戏的目的。活动越多就可以让幼儿分散开来,有利于创设一个稳定的游戏环境,从而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

二、区域设置不太合理,幼儿作没有层次。

本学期,孩子们长大了一岁,各方面能力都有进步,但有的班级还在使用原来的材料,这显然不能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大班的图书角,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游戏的难度,要经常关注有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阶梯式的提升。

三、教师指导不够深入。

幼儿开始游戏后,教师应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一个活动,发现问题时引导幼儿主动解决。如发现游戏过于简单,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教师可适当设置障碍,提升难度,也可以将有些物品投入到其它区域,如蛋宝宝、绕毛线可放在娃娃家里。若游戏太难,教师可帮助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让幼儿积极参与,例如

拼图、跳棋等。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价,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避免不良现象再次出现,表扬在游戏中孩子的优点,强化良好的游戏常规。

四、科学区内容不充实。

幼儿喜欢探索,喜欢发现未知的世界,因此,科学区的设置十分必要,小二班开设了钓鱼区,大班开设了数学角,但是对于喜欢发现的孩子们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的。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区角游戏当中,例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水箱,让孩子观察沉浮的现象,或是做一个小天平,来体验平衡的快乐。这些材料简单易搜集,但都是孩子们喜欢作的游戏,在以后区域的增设中,可多增加玩沙玩水等方面的内容,使科学区更加丰富充实。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更加注重幼儿的主动,也增添了许多有特的区角游戏,在常规管理上也更加有经验,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我们的区域活动一定会成为老师和孩子们都喜欢的常规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总结 篇3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结性的,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而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了这一条件。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因此,我园在课程实施的方式上除了结构性高,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外,在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方面,重点做了许多研究。本园以主题为主线、发挥领域、区域的优势,有机融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究创索,在各方面的水平发展起重要作用。总结我园成功开展区域活动,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工作:

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时候操作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可隐含在投放材料中,渗透在教师可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活动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投放的资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吸引幼儿,但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还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另外,投放的材料要有探索性,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另外还应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进行有实效的指导,引导幼儿进一步地探索,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应全面具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适当地调整活动计划,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间的互动,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都应是教师关注指导的重点。

活动结束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在分享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地展现自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激起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通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将学习经验迁移应用。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孩子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可以充分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指导。分享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也可以采取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交流的方式可利用小组型、集体型、全园型,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即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幼儿做即时的讨论。总之,分享交流是贯穿整个区域活动的。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实施都面临着新的境域,区域活动在其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于幼儿园区域研究,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学习新理念,寻找更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

区域活动总结 篇4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3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4月份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3—4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4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3—4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5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区域活动总结 篇5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资料,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做自我喜欢的事,根据不一样教学资料、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持续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乐园区、数学区、结构区、诊所区、科学探索区,坚持每一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用心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能够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我的需要选取,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区设计了“贴画排排队”和“图形拼拼看”的活动,贴画按规律排序,潜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的拍起来,还能自我创出新的排列方法。;可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将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拼出好看的小鱼,小鸡、太阳等让幼儿提高兴趣,自我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图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图游戏后,幼儿们都想到数学区里玩,还能自我拼出奇特的图形来。

在结构区中主要设置两个:一个投放玩具、一个投放纸箱;结构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思维潜力,能够自我动脑创作,幼儿能够用纸箱或玩具随便搭建自我想要搭建的东西。

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有个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宝宝,并且能让幼儿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会进行自我保护,在游戏中呢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设定的诊所区,首先让幼儿能明白去医院就医的基本步骤: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并明白医院并不是一个好的地方,从而让幼儿自我保护好自我的身体,不要让自我生病了,并且学会了疾病的一些预防常识,会当医生,给大家打针看病。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用心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潜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透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区域活动总结 篇6

主体与区角都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主体活动的问题是难以充分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主体活动虽然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常常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通常难以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要,主体活动还较缺系统性,因为它突出活动是以主体形式来展开的。每学期分成若干主题,而这些主题是缺乏内在联系的,也不是按照知识的由易到难加以逻辑组织的,因此往往缺乏系统性。

区角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某些作用正是主体活动所欠缺的,主体活动存在的不足却在区角活动中得到弥补。区角活动以其个别化的学习的鲜明特点可以弥补主题活动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个别经验,特点得到体现。区角活动不仅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而且它又是按照系统的知识结构组成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均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宜自己水平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为此我园教研组在本学习开展把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发展的教研课题。根据我班幼儿生理心里特点,我班开展了以下几个区角:聪明变变变、科学角、小巧手、建构区。根据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把区角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角活动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而持续的发挥其重要功能。如围绕《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延伸活动如:小小导游、小小旅行家、少数民族村、还可以以角色游戏、童话剧表演,阅读活动、故事续编、体育游戏、艺术表现活动(少数民族舞蹈)绘画、制作等,此外组织各区角活动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点评。因而良好的 讲评会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从而达到感受共分享,有经验共交流,有问题共探讨,这为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幼儿的进一步探索,自主学习与发现。

二、在区角里投放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提前投放在区角里,可以引发幼儿对将要进行的主题活动提前发生兴趣,如:在进行《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许多风景名胜的照片、图片、门票。投放在语言区角。幼儿对新展现的图片、照片、门票等资料很感兴趣,提前去丰富这些知识,主动的去阅读,为有兴趣的进入主题活动做好了物资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把主题活动实施不了的“个别关注”放在区角活动中进行。

主题活动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的充分关注和观察,而区角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幼儿,因而能充分的观察幼儿,观察的内容一是看主题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 投入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过程。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 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 个性差异。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个别关注中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每个幼儿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区域活动总结 篇7

随着时间的迁移,我班的区域活动也开展起来了,没有一点玩区域活动经验的孩子们,显得他们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我们2位老师做出了努力,现将这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主要开设了小医院、小超市、娃娃家、图书角、生活区、表演区、美工区等等,每个区角我们都投放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具有充分活动的自主权,并且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活动中我们把权利充分地交给孩子,再分配角色时,我们老师从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可能从游戏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始终不要求让幼儿坚守岗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种角色了,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一种角色进行游戏,这样孩子在互换角色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教师亲自参与,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感,教师也应充分扮演好区角中的各种角色,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些我也始终做的不够好,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

区域活动是提供了幼儿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结了好的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改善我班区域活动的情况。

区域活动总结 篇8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主题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域。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设置区域

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在设置区域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成”内容

2(公安局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及感受).解决问题。

针对某些区域活动中人过多过挤的现象,我引导幼儿通过分析和讨论来重新设置区域数量,更换区域内容,增添游戏材料。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体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另外,我们也通过持卡入区的办法来限制某个区域的人数。这种办法既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问题,也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丰富了幼儿的交往经验。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各个区域要动静隔开,减少干扰因素。

二、投放开放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份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要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让幼儿通过丰富的材料媒介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另外,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做法值得提倡,如在科学探索区投放塑料袋、木块、各种小石头、泡沫块、磁铁、等。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又能时时玩出新花样。

三、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现代幼儿教育的主题内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而幼儿发展的核心实质就在于其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与支柱。即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幼儿园游戏实践领域率先向综合性、整体性、超前性方向努力!

区域活动总结 篇9

我们班幼儿经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供给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我自我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进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景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我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1、在材料的供给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进取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

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所以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景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教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主角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忙。不能急于用自我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本事差异,安排适当资料。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仅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区域活动总结 篇10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区域活动总结 篇11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区域活动总结 篇12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中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一、 活动区设置情况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们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在保证一些必备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要求和阶段的目标,及时添加更新、补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们要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沙水区,第一层次:引水小实验。第二层次:水力发电机。第三层次:测量雨量。因为层次的目标不一样,材料的投放也要随之不同,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需求。”

二、 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幼儿活动中,开始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游戏中发现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常常会出现有的区“人满为患”,有的区则“门庭冷落”情况。

在活动中,我渐渐的发现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别人玩成任务往往会替代帮忙。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大多数幼儿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一但完成任务,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

幼儿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以及对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幼儿之间会出现争吵。如,抢同一中材料,抢同一样玩具。

孩子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也有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加强了。如在家家乐购物中心,幼儿能井井有条的进行挑选物品。而且在选好东西以后能到营业员那里付相应的“钱”。

2、.幼儿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能主动的将垃圾放到活动室里相对应的垃圾箱里。

3、木偶表演区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 教师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己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 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1、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在每月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2、观察幼儿,及时合理引导幼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孩子玩,每个孩子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我们在活动中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时,我们就作之没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反过来试试”等等,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3、作好评价、提升经验。

我们认真记录每次的活动情况,填写每周两次的观察记录。着重记录一个区包括幼儿的姓名、提供的材料、孩子们活动情况。教师的指导及反思。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经验。

区域活动总结 篇13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益智区、科学区、手工区、建筑区、阅读区、表演区、生活区,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等,我班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1、“活动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2、“活动区”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中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每个活动区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3、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建筑区,都铺上了泡沫垫,平均每班投放五十块泡沫地板块。当幼儿进入建筑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超市物品。

4、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注意了要符合教育性,每个月的活动重点都在活动区中体现。如要锻炼幼儿肌肉,就在“活动区”投放一些面粉、橡皮泥等,让幼儿练习小手的肌肉。

“活动区”活动一开展,我们便把“活动区”中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为孩子设置了“区域活动意愿表”,没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此外,我们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玩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筑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奇特的动物园”别具一格的“大轮船” 。

教师在“活动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除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区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我们提出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在对“活动区”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区域活动总结 篇14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们班张语晞总是静静的坐在图书区进行看书。每次教师走到她面前进行引导,她还是喜欢看书之后经过教师的引导后慢慢尝试玩益智区、美工区等。为了张语晞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教师细心的观察着她的变化。一天,在选择区域时,惊喜的发现语晞不在执着的选着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而是慢慢又尝试新的区域娃娃家。教师看到孩子的细微变化,就在一旁静静的等待和观察着。刚开始只看见语晞一向在旁边观看和模仿着别人的动作。没过多久,在汪雅睿的引导和帮忙下张语晞也开始慢慢进入了主角,和悦悦一齐洗菜、烧饭,渐渐地也开始和同伴间有了交流。

分析:

1、对投放材料的分析

娃娃家的材料投放是比较形象和并且贴进孩子的生活经验。娃娃家是主角性区域,需要孩子们扮演各种主角。但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同伴之间的引领,我们班张语晞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她不会主动选择,但在汪雅睿的引领下,张语晞也慢慢融入了娃娃家,也会在活动操作各种材料。

2、对幼儿行为的分析

张语晞在我们班是一个比较内向、慢热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或者游戏活动中她喜欢一个人,并且很少跟教师和同伴之间有交流。但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引领下慢慢的愿意跟好朋友接触,慢慢的交流。每次张语晞有一点点的提高,教师都会当着全班的孩子很夸张的表扬她,让她慢慢感受到自豪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都会时不时的跟她交流和合作各种材料,让她慢慢感受到教师像妈妈一样的温暖,慢慢理解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慢慢的敢于尝试各种游戏。

3、分析与调整

在娃娃家的活动中,虽说对其他孩子去娃娃家游戏比较普通。但在张语晞的身上,我觉得她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开始慢慢尝试新的活动,尝试结交新的好朋友。既然孩子已经有所改善,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平台和搭建更多的支架(如:在个人秀中让孩子单独或多人表演上台表演、在游戏中引导张语晞结交更多的朋友、请本事强的孩子或者外向的孩子多跟张语晞游戏合作等等。

区域活动总结 篇15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幼儿在简便愉快、丰富多彩的操作环境里自由分配主角,增长各方面的社会知识。我园各班级根据实际情景开展了不一样的区域活动。我班开设的有:化妆区、人间美味餐厅、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经过一学期幼儿的操作,对幼儿平时在操作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必须尽可能丰富多样,并且贴合本区域的操作特点,富有必须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时间之后,还应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应充分地研究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够经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动区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还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一样难度的材料。

2、教师适时合理的指导。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进入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幼儿讲明该区域的活动要求与玩法,并且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新添置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资料。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根据自我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成为区域的主人,自由分配主角,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区域活动中,既研究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活动后教师与幼儿一齐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十分重要,比如: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操作材料要爱惜,操作完之后应将材料整理好并且归位。从小教幼儿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这样的话,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有必须的操作期限。活动完幼儿习惯性地将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本事以及自理本事,幼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经过一学期我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景,使我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总结,我认识到区域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我将继续担当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完善者的主角,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欢乐地操作,在操作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本领。

区域活动总结 篇16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模式的幼儿园生活中,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很难落到实处。我们经常看到的还是幼儿排队进出活动室、排排坐上课、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的场景,教师习惯于这样的一种组织模式,以至于很难把理念上的认识落实到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来。应该说区域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因为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教师会认真思考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区角类型,投放适当的材料,而且区域活动是个别化的自由、自主活动,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往,教师不会有太多干涉,硬性控制也较少。即使幼儿暂时不喜欢参与活动,也可以选择“无所事事地游走”或“呆坐”,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大班的幼儿已经处于对知识掌握以及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年龄段,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正确且合理的引导。大班组共有三班级,在今年的区域活动中,通过教研、评比等多项活动,我们分贝针对三个大班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指导的学习与实践。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从材料的投放方面是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让幼儿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班级地方局限有限,我们从上午到下午采取分组区域活动,并有效地利用起功能部室,让幼儿的活动丰富起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大班的幼儿在情感道德方面在逐步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介入以及引导要恰当。我们在本学期的指导中,尽量以启发式的、平行时的介入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长期以此,大班幼儿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显著地提高。但是在区域游戏教育意义的价值方面,我们仍要不段的加强和努力。

区域活动总结 篇17

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并在教研室的领导下,琼中县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第四小组积极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本小组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本区域组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更新数学教育观念,转变数学教育思想,树立“以研立教”的思想意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八引七环教学法”教学模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数学课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的研讨,重“有效教学课堂”研讨,以研促教,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组区域教研xxxx年上半年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本区域小组共有来自三所小学的21名教师,上半年本小组共举行了四次活动,涉及教学常规、“八引七环教学法”学习;《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内容。为使教研活动有序高效,达到预期目的,本学期的活动均先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明确分工,然后发到各成员老师手中。四次片区教研活动分别在县一小、大丰学校、阳江学校、新进学校开展。

1、xxxx年3月23日,由张梦燕老师在县一小上了一节示范课: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并组织老师制定区域教研活动计划;学习教学常规要求;学习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教研与新课改方式方法等。

2、xxxx年4月18日,由大丰学校的潘英葵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并进行评课活动。

3、xxxx年4月24日,由新进学校的马杰老师上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研究课,并进行了课后研讨。

4、xxxx年5月10日,由阳江学校的林桂梅老师上了一节《长方形面积的估算》研究课,并进行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总结。

在听课、评课和反思中,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从这有限的公开课中各有所悟。每次的评课活动都开得热火朝天,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真正感受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浓厚教学研讨氛围。

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1、存在不足:由于各校情况各异,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加之对一些具体组织工作考虑不够周全,活动开展略显困难(特别是交通问题)。

2、今后工作方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开展网上教研。借助网络能放大教研的功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根据联片教研分布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微信群,尝试着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区域活动总结 篇18

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又要开始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区域,很快,孩子们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始了游戏,于是,在各个区域都分布着很多的孩子,他们欢乐地玩耍着,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之中,这时,我有些奇怪的发现,唯独在美工区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你们怎么的不去美工区玩啊?”可是,孩子们充耳不闻,就像没听到一般,对我毫不理会,我想,幸许是的这些孩子们只顾专心致志的玩自己的游戏,而没有听到我的喊声吧?于是,我再次问:“你们谁来美工区玩报纸啊?”(因为在美工区专门摆放了一些报纸,供孩子们玩耍之用),正在这时,萌举起了自己的手,主动要求,对我说:“老师,我要去美工区玩。”也许是他的带头效应吧,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开始逐渐响应起来,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区区玩耍,就这样,很快,美工区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们。

就这样,美工区的孩子们终于兴致勃勃地开始做起了游戏,我悄悄地在旁边细心的观察着,虽然王红和那几个孩子也在玩着“报纸加工厂”的游戏,可看起来兴致并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会儿就草草收场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想离开美工区,这时,我大踏步走了过去,开始耐心的为他们讲起了“报纸加工厂”这个游戏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的玩法,并且为她们又重新进行了角色分配,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布置之下,“报纸加工厂”的游戏总算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又进行了起来,可是,我刚走到一边,不大的功夫,美工区又成了一团糟,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报纸早被她们弃之一旁,她们竟然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见我来了,马上就又很不情愿的玩起了报纸,嘴里还不停的嘟哝着,这个戏太没意思了,一副索然无味的无可奈何之色。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十分的喜欢,因为它自由自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协作,而今天“美工区”出现了这种糟糕的情况,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质上来说,孩子们是迫于我的压力才去美工区的,而就他们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欢去美工区游戏的,这就说明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沉下心来,认真的对整个活动细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结出了孩子们对美工区丝毫不感兴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过于单一

2.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师没有留足空间

为此,我做了以下调整。

1、增加材料种类

2、 投其所好摆放材料

3、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4、 要学会换位思考

区域活动总结 篇19

xxxx年,以琼中教育局提出的“形成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用真诚的教育统一思想、用严格的规范统一行动,用科学的反思促进工作”为思路,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课堂观摩、课改活动等为平台,更新语文教学教育观念、提升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扎实提高学生成绩为指导思想,我们小学低段语文第七区域教研组按计划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我组全体组员在教研室的指导下,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研活动任务。活动期间,组长给全体组员做了《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指导,还解读了“八引七环教学法”,并按《琼中县中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评分表》对每节示范课进行评分。活动开始先由区域教研组长上示范课,组员于1月12日到县一小听区域教研组长上示范课。然后全体组员于3月27日到阳江学校听雷冬梅老师上示范课;于4月17日到大丰学校听洪秋老师和杨丽敏老师上示范课;于5月20日到新进中学附小听张金玲老师上示范课;于6月8日到新进中心小学听朱春梅老师上示范课。每次教研活动,各校领导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组员们都积极参与,安排上示范课的老师都能积极准备,精心安排。听课老师都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课后,组员们都积极评课议课,各抒己见,并为授课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在给新教师的磨课中,还是老教师的展示课后的研讨中我们本组的老师都积极的准备,针对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学中的困惑畅所欲言。教研活动研讨的气氛非常的浓厚。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每次活动后老师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中的学习、讨论、交流,提升了本区域组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更新了教师们的语文教育观念,转变了组内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并树立”教研立教”的思想意识。组内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了思源实验学校的“八引七环教学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反思本次区域教研组的教研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还应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还要善于发现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更要想办法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矫正,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并取长补短。

区域活动总结 篇20

记得刚开学,我们班就来了32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她们灿烂笑容的脸上仿佛就看到了儿时的自我。随着时间的迁移,我班的区域活动也开展起来了。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我们班级教师做出了努力,现将这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主要开设了娃娃家、图书角、表演区、美工区等等,每个区角我们都投放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具有充分活动的自主权,并且让孩子按自我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活动中我们把权利充分地交给孩子,再分配主角时,我们教师从不故意安排主角,都是让孩子们自我选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可能从游戏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主角,所以我们始终不要求让幼儿坚守岗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种主角了,能够重新选择另外一种主角进行游戏,这样孩子在互换主角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欢乐。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本事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主张教师亲自参与,让自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感,教师也应充分扮演好区角中的各种主角,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本事,遇到问题能够与同伴商量解决。

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需要供给适当的帮忙,当好幼儿的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当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主角,要始终明确自我所处的位置。这些我也始终做的不够好,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

区域活动是供给了幼儿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经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进取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结了好的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期望日后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改善我班区域活动的情景。

区域活动总结 篇21

随着时间的迁移,我班的区域活动也开展起来了,没有一点玩区域活动经验的孩子们,显得他们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我们2位老师做出了努力,现将这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主要开设了小医院、小超市、娃娃家、图书角、生活区、表演区、美工区等等,每个区角我们都投放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具有充分活动的自主权,并且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活动中我们把权利充分地交给孩子,再分配角色时,我们老师从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可能从游戏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始终不要求让幼儿坚守岗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种角色了,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一种角色进行游戏,这样孩子在互换角色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教师亲自参与,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感,教师也应充分扮演好区角中的各种角色,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些我也始终做的不够好,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

区域活动是提供了幼儿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结了好的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改善我班区域活动的情况。

区域活动总结 篇22

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在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区域创设活动为主,围绕主题框架产生,思考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跟随幼儿生成。九月份我园组织幼儿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听取园长的报告,并跟随教师听课学习,教师收获颇丰,都写出参观学习的体会和经验。

每月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状况教师做出反思,并进行群众交流总结。

本月底我园组织教师针对本学年课题的开展状况,教师写出论文,进行群众交流,并对教师论文进行评比,按照实际性,价值体现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园组织各班级对幼儿区角进行布置,按照各年龄班级的特点及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布置幼儿区角,让幼儿参与其中,活动中师幼共同参与,效果好。自从我们教师分出各区域,孩子们似乎产生了个性浓厚的兴趣,竟在各个区域外排起了长龙。然而,经观察后发现,有部分孩子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区域材料,而是在区域里那种相对隐蔽和自由的感觉。区域里有垫板,孩子能够在里面摸爬滚打,能够抱着从旁边架子拿过来的小狗娃娃玩起办家家的游戏,能够躲在物架的后面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的行为在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有属于自己活动的小空间,一个小小的区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必须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健康成长。

区域活动总结 篇23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

区域活动总结 篇24

区域活动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观,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将整体活动范围有意识地划分成多个小区域的活动空间,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伙伴和活动内容,进行主动交往和主动探索。因此,跟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也开展了关于区域的教研活动,现在将本学期区域工作做以下总结:

教研主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材料投放开展班级区域活动》

从新学期开学,各个班级的区域材料都没有进行更替或增加,各个区域里还是原来的材料。每次让新增材料,老师们就特别头疼,感觉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整体区域活动开展的不理想,尤其是角色扮演类活动,几乎没有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统一变成了桌面游戏活动。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和老师们进行讨论了解,分析班级区域材料可以如何新增投放、怎样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通过研讨,使我们的区域活动开展的更丰富。

问题一:班级区域材料投放都来自哪里?

问题二:怎样让家长积极参与材料的收集?

问题三: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

通过教研会议老师们的积极发言讨论,大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班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区域活动开展出现的问题。关于材料投放,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了解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需要?幼儿将会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将最后的操作成果呈现给家长。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区域材料,还能增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还能增进家园共育。对于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因为各班级每天有不同的活动开展,所以我们将根据年龄段,对各个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进行固定,这样不仅保证了幼儿能够参与有效的区域活动,而且也方便了老师们相互参观学习。

以上就是本学期区域工作的总结,希望下学期能更上一层楼,将工作做的更好。

区域活动总结 篇25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