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精选9篇)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精选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95K 次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精选9篇)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1

这周挺巧的是有两部动画上映了,一部是《新神榜:杨戬》,另一部是《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稍微犹豫一下,还是优先支持国产动画。

《新神榜:杨戬》是追光动画的封神宇宙系列新作品,此前《新神榜:哪吒重生》引起了不少关注,再早些就要追溯到两三年前的《白蛇缘起》,反正这几部都是他们公司制作的。

封神榜系列的动画有点多,所以不了解动画公司的朋友可能会把《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也认为是同个公司制作的系列作品,其实不然,后者是彩条屋这个公司制作的。当然,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好看最主要,管哪个公司制作的。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用心看,记忆不差,还是能简单从风格上也是能看出两家公司的创作区别的。

《新神榜:杨戬》既然是《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系列,风格也很相似,包括追光之前的动画,主要是以现代生活的角度来代入这些神话人物的故事,而这两部封神榜作品基本都是朋克国漫风格。

《新神榜:杨戬》是一部很适合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尤其是3DIMAX,效果更佳。这主要得益于追光对动画的制作十分地用心,从《白蛇缘起》开始,追光动画的场景和特效都有了质的变化,大场面和激烈的打斗特效基本少不了,像《白蛇缘起》的那条大白蛇,《新神榜:杨戬》里神仙元神对战,都让观众感受到国产动画制作方面真的进步了。

虽然在《新神榜:杨戬》这部电影里的场景里你可能会想起宫崎骏的作品,《奇异博士》的折叠空间设计等,但你还是会有些惊叹,这部电影的场景特效还是做得不错的,令人不得不服。

然而,《新神榜:杨戬》最大的问题是落后的剧本跟不上进步的特效,尽管动画视觉效果很棒,但是走不进观众的心,主要还是编剧在剧情设计上的羸弱。许多看完电影的观众纷纷喊话编剧给美术下跪磕头,真是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美术制作了。

《新神榜:杨戬》剧情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俄罗斯套娃故事,讲的是杨家人轮流为母劈山的故事,杨戬舅舅劈完山救个寂寞,外甥沉香继续接着劈山救个寂寞。虽然剧情勉强能讲完,但我感觉整部电影纯粹都是为了讲而讲,硬讲最后实在编不下去就不了了之,根本就不走心。

像杨戬这样的故事换成另外一个人物来代替也是没有什么违和感。画龙画虎难画骨,表面上追光是制作了一个“杨戬”,一系列封神榜神话人物,但每个角色都没有走进观众内心,就像是一堆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

另外,明明讲的是杨戬的故事,外甥的故事却占据一半的剧情,杨戬反而变成了一个工具人,一切都是为了救救外甥。东编一些剧情,西编一些剧情,导致整部电影虽然有条主线,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剧情起伏,这种感觉就像是电水壶的水要烧开了但突然没电了然后又来了电接着又断电了最后这自来水怕是喝不了了。

其实追光在动画制作方面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剧情方面真是一塌糊涂。不光是《新神榜:杨戬》,之前的动画都是如此,包括《白蛇缘起》。羸弱的剧情设计根本不配这么好的特效制作!

在这里,我倒是有个小小的建议,就是追光不如暂时改名为追剧吧。咱们光已经追得上了,不妨花点时间来追追剧,把剧本剧情这些支棱起来,才不会浪费大家的期待。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2

晚上七点看的追光动画最新的电影《新神榜:杨戬》,因为过于期待,一整天看了很多遍豆瓣和猫眼的评论,果然又看到了熟悉的评价:特效不错,但剧情太差,太差!

心里有点担心,但并没有打消想看的念头。坐下来以后,随着影厅灯光渐暗,一颗心也慢慢沉了下去:开头的二十分钟,实在有点坐立难安,问号也越来越大,难道这次,剧情真的崩了?我也明白前面的剧情只是为了交代环境背景,树立人物形象,引出主线故事,但怎么看都有点过于俗套,缺乏新意(具体表现就是追逐卖药小童的段落)。相比之下华丽的场景便显得空洞,令人不安。

这种感觉直到沉香的出现才有所好转,电影仿佛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来分担杨戬人设的薄弱,加深故事的悬念。而后便完全由杨戬追着沉香跑,沉香奔着宝莲灯去,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当然也展现了很多绚丽宏大的场景,这里不得不说追光主创们的想象力,确实好,他们创造,并且展现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仙界。

而且最重要的,他们让这个仙界落了地。中国的神话故事里从来只有几个名称,没说过这些地方是怎样的,但在新神榜的世界里,你可以看到神仙们居住的地点和生活日常。他们的生活里也需要交通,也需要工作(顺风耳当小厮),也需要娱乐(赌博和听戏看舞)。为了生活,落魄的二郎神,也需要当赏金猎人。仙界的神仙们不仅有元神,也有生活,所以这个世界是有血有肉,有表有里,令人愿意相信和信服的。

飞天舞蹈绝美,隔纱对望好看,元神大战超燃,华山跑酷很帅,但这些并没有打消我对“剧情不好”的疑虑。直到杨戬落入太极图中,我才真的放下了“剧情不好”这个担心。随后的段落是全片的高潮,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水墨特效,而且真正做到了剧情和画面,都好看!

杨戬一落入太极图里,就展开了各种场景的切换,同时展现他不同时期的经历(帅出天际),基本概括了杨戬的一生:小时候随师父学艺——学成后劈开桃山——参加周商大战——列榜封神——杨婵跳下华山,挥斧封山,伤了天眼(此时玄鸟之力已经很强)。

然后就是和师傅玉鼎真人的对话,也揭露了全片的主旨。先是玉鼎真人重复了一遍谎言:杨戬的母亲和妹妹被封山下,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3

最近看了个电影,名字叫《新神榜:杨戬》

这个片子的对白里,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二郎神”这三个字。只有木二——杨戬。

是不是有点明白了?杨戬是个人,拥有人的喜怒哀乐,面对沉香会内疚,面对师父会困惑,面对巫山神女会质疑,面对猿猴的挑衅会忍耐,面对酗酒的申公豹会同病相怜的叹气。杨戬是个从神坛上走下来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带着天兵天将行使职责的有职位的神。

杨戬和沉香之间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也很含蓄。在沉香出现之前,杨戬只要照顾好哮天犬就好了,而得知沉香是自己的侄子这件事儿同时见到沉香做事狠辣后,杨戬有很深的内疚、心疼。看到沉香手里的宝莲灯心把手腕烧黑了那段,能看出这种长辈的心疼。

杨戬在电影里并不像《宝莲灯》故事里,二郎神代表天庭处处阻挠沉香,而是在寻找沉香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原来神女在找沉香、四大天王在找沉香、最终发现师父玉鼎真人也在找沉香。

各种势力势均力敌,而矛头指的都是“劈山救母”放玄鸟的事儿。

所以最后杨戬终于摆脱了师父手里棋子这个定位,做出了自己的人性判断,站在沉香的立场上帮他劈山救母,把玄鸟给放出来了,同时也借助玄鸟的力量恢复的天眼。可见……玄鸟未必像师父说的那样是天地大劫之力。

最后,我觉得动画电影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电影的存在,不管是形象还是场景都是一遍一遍打磨出来的,既然故事里有文化沉淀、角色有历史神话的背景,很多时候既不能违反历史上这个人物本身特性,又需要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从新理解人物各种行为的出发点,才能抓住人物特点让角色跑出自己的故事来。

当然我也就是根据我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看电影的理解,聊聊我的想法。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4

《新神榜:杨戬》相较于追光之前的动画作品相比,在剧情方面提升很大,叙事节奏上也有所改善,片方终于静下心好好讲故事,去匹配他们技术上的长板。

个人感觉与封神榜的结合很好,阐教、截教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中登场。封神之后两派人物也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方向。

十二金仙中的代表人物“玉鼎真人”作为曾经的正派,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回到金霞洞继续修行,代表着传统的一派,随着时间的发展,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惧留孙借出的捆仙锁,太上老君借出太极图,以及玉鼎真人所说的是多方势力达成的共识,并不像电影中仅仅展现的只有金霞洞一方的势力,背后所隐藏的是代表传统不支持变革的一派。他们借用杨戬一家的固有使命,将代表万物循环更迭的“玄鸟”进行镇压,守住自己的权势,让本该遵循万物守恒的定律,变成不惜一切固守传统势力,直接导致杨家一脉的使命发生巨大变化,给杨戬的命运带来转折,为传统一方势力走向毁灭做了铺垫。

申公豹作为曾经截教的反派人物,在封神之战中,正式因为他不断的劝说各个截教的师兄弟加入到战争中,导致他们一个个走向了灭亡。在电影中,申公豹继续沿用了这种设定,他撺掇巫山神女和沉香共同寻找宝莲灯,帮助沉香劈山救母,这次的出发点除了为自己不公的遭遇,也为了打破现有的常规,虽不是完全的正派,但也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喜欢这版的申公豹。

魔家四将在封神之战中是申公豹请出山对抗姜子牙的四员大将,但最终却折于杨戬之手,封神中杨戬变身为魔礼寿的宠物“花狐貂”,才导致四人的失败。电影中,导演用巨型花狐貂抓住了杨戬,也算是对封神榜的致敬。封神之后四人成为天庭的“四大天王”守护着传统的一派,在电影中成为玉鼎真人的帮手,一同与曾经的盟友申公豹进行对战,足见封神之后人性的转变。

导演把两代救母的故事巧妙的进行了融和,终于跳脱出以往传说中因为仙人不能相恋,不同阶级不能通婚的固有思维,对此进行彻底的改编。给出了一个新的设定,变为如何看透自己使命的本质,不仅要打破规则,同时要遵循万物的自身循环,同生同存。

很喜欢导演对“玄鸟“”的设定。被镇压的“玄鸟”不在是传统意义的妖魔,它有它的可怕,但同时它也有存在的意义。谁说镇压了它就能带来平安,镇压之后人间一样是战争不断,天界也一样发生了巨变,给人带来深思,传统的方式真的能继续保护世界吗?“玄鸟”的存在,是世间守恒的存在。玄鸟出并不代表毁灭,它更像是打破固有的存在,旧的秩序需要打破,每次它的突破虽会带来灾祸或战争,但一切结束之后,才会带来新的秩序,维护更好的世间和平。万物更迭有它自有的一套逻辑,谁说妖魔就不能够出来,谁说妖魔就不能保护世间,凭什么现在的所谓正道说的就一定是对的。用“玄鸟”的设定,来打破传统的方式,真的让人称赞。

故事的结尾,也不在是传统的大团圆,它是哀伤的,充满遗憾的,当三圣母跟她母亲一样与玄鸟融为一体,守护世间万物时,杨戬一家的使命才最终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我喜欢这种遗憾,遗憾才是真实的。

我不是很同意很多人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的说法,正式因为有了杨家女性角色的牺牲才带来了世间万物的能量守恒,这种大爱和牺牲,是神圣的。

最后再说说主角杨戬,很多人说这部片子更像是沉香传,杨戬仿佛工具人一般串起了这一切的故事。说实话我也有这种想法,但是再二刷之后,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杨戬人物成长的写照。剧中的他一句自嘲,说尽了自己的无奈与成长“从梅山幕府到赏银猎手,再到蓬莱逃犯,哥几个跟着我混的越来越差了”几个兄弟怎么说呢:快意自在!就是这“自在”二字,说的太好了!他从曾经的二郎显圣真君,应妹妹的舍身震山封闭了原神不愿在理世事,再到沉香的出现,亲情的牵绊和守护世间的责任,让他重新觉醒,这次的是原来的他也不是原来的他,是全新的杨戬,是悠然自在,真正做自己的杨戬!

这个杨戬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值得细细品味,希望追光后续的“新神榜”系列电影,继续带来新意和惊喜。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5

很久不写观后感这种东西了,昨天赶在头一天就去电影院看完了《新神榜:杨戬》,结束之后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但是这一次的感觉跟看完《青蛇劫起》和《姜子牙》之后完全不一样,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打算从三个部分来说说我对于《新神榜:杨戬》的看法和感受,第一部分是人物,第二部分是故事,第三部分是其他(包括画面和音乐,以及IP和神话本身)。我慢慢说,想看的人慢慢看。

人物

在《杨戬》这部电影里,最值得一说的人物其实是杨戬,或者说,是杨戬和沉香,我们暂且将他们俩看成是一样的人。

自从《大圣归来》开始,我们会发现许许多多我们眼中的神,会被降为凡人,不再高高在上,他们会犹豫会彷徨,杨戬也不例外。故事的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有些慵懒但却并不颓废的形象。我相信工作室一定在杨戬身上下足了心思,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最独善其身的人,哪怕做了一个赏银捕手,也能在他身上看到二郎神该有的不俗,尤其是经典的掸衣服动作,这大概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执念的杨戬。

随着故事的推进,杨戬和沉香两个人开始产生了巨大的交织和纠葛。似乎像我这种看着《宝莲灯》长大的人,习惯于从沉香的视角去看自己的舅舅,但是好像从来没有以杨戬的视角看过自己的外甥。

是的,这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如果我们从杨戬的视角,再去看一次宝莲灯的故事,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但是不得不说,杨戬人物形象这一次确实不够丰满。与之相比我们看到了形象极其丰满的婉罗、申公豹、四大天王、啸天犬。

婉罗确实好看,但是还是会被诟病过于脸谱化,和小白长得确实相似度太高。

申公豹是我们见到的第三个版本了,无疑,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与哪吒里狡诈的申公豹,姜子牙里大义的申公豹不同,这次的申公豹用一种更直接也更洒脱的方式反抗自己的不公。

脸谱化确实是国漫的一个问题,这次的杨戬和许宣分明就是一模一样,如果没有第三只眼真的会分辨不清。

故事

说人物的时候一定离不开故事,那关于故事还能说什么呢?

国漫作品的主题离不开两个词:牺牲和反抗。

先说牺牲,《大鱼海棠》讲了牺牲,《白蛇缘起》讲了牺牲,同样,《杨戬》也讲了牺牲。所有的牺牲几乎落在了杨戬一个人的头上,牺牲了母亲,也牺牲了妹妹。虽然于他而言,所有的牺牲都非他所愿,但是他不得不为之,他的牺牲换来的绝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天条”,而是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神话中看到的“天下苍生”。

再说反抗,《青蛇劫起》讲了反抗,《哪吒》讲了反抗,《姜子牙》也讲了反抗。那《杨戬》有没有反抗呢?当然有。沉香有着杨戬一样的命运,也自然有着杨戬一样的反抗,而这样的反抗,自然不被接受,自然要被镇压。小青反抗的是权威,哪吒反抗的是命运,姜子牙反抗的是善恶,那杨戬和沉香反抗的是什么呢?我们似乎下不了一个定义,因为这一次他们所反抗的事物过于具体。但我们再仔细想想,在这些具体的事物背后,他们真正抗争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是牺牲。

杨戬和沉香,两个牺牲的受害者,两个反抗者,他们声嘶力竭拼尽全力想抗争的,无非就是牺牲本身。他们希望自己最爱的人就算牺牲,也是有意义的牺牲,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或是一念之差,就像杨戬所说,为的是“万物,生生不息”。

但是很不幸,沉香最后也逃不出牺牲的命运,即使他竭尽全力地反抗。这是这个故事最悲哀的地方。

哪吒反抗的,是自己被定义和安排好的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他想证明自己怎么活无法被其他人定义,自然,这样鲜明的冲突和性格会很容易被共鸣。

姜子牙反抗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关善恶的大道理,他以神的身份,打破了自己所信仰的天道,从天道的执行者变成反抗者,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和彷徨最后蜕变,似乎在真实的世界里,这样的彷徨和迷茫才是常态。

小青所反抗的,是以法海为代表的权威力量。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法海,拼尽全力离开修罗城,她当然是为了姐姐,她同样也是为了质疑强权,她以青蛇的身躯去撼动金佛的力量,最后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不用屈服。

杨戬和沉香反抗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杨家女人去牺牲的命运,是一己私欲何以等同于天下苍生的善恶,是每个人为什么要被别人安排的权威。但是很不幸,杨戬失败了,沉香也失败了,无论如何他们换不来一个更好的结局,他们甚至也没有换来一点点改变。

而故事就这么没头没尾的结束了,甚至让观众有些“这个故事在讲什么”的困惑。似乎这部电影的情节和立意过于飘渺以至于我们真的捕捉不到。

诚然,我也很遗憾。

其他

最后说点其他的。

首先《杨戬》的画面和音乐完全没得说,可以说是国漫的最高峰了。人物的体态表情也好,大场面的刻画描摹也罢,还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水墨画元素,这部电影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完美的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

音乐也是如此。杨戬口琴的流行风格,琵琶琴瑟的传统古风,略带一点爵士的摇滚和设计好的神界样貌,我相信这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杨戬这个IP是我期待了很久的,听惯了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也想看看三尖两刃的二郎神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这也是我认为国漫工作者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他们从我们悠久且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寻找到元素和灵感,再用新的方式和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只有孙悟空,我们有着无数可以创作的源泉,也让我们放下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刻板印象,看到了被神化的角色背后,属于凡人的喜怒哀乐和挣扎彷徨,并且告诉我们,我们和他们一样,平凡而普通,但是也可以拥有精彩的故事。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从梅山独据一方的幕府,到浪迹天涯的赏银捕手,再到天庭的逃犯,跟着我可是越混越差了。”

但就是这样的多面孔,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杨戬,也看到了可能性更多的国漫。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6

慢慢君等了一年,终于等来了新神榜系列的第二部!

《新神榜:杨戬》依旧延续“新神榜”世界观,故事发生在封神大战之后,天庭逐渐衰落,蒙冤落魄的杨戬成了一名“赏金雷人”,以赏银捕手为生,这次他的追捕任务竟是自己的亲外甥沉香,杨戬踏上追寻沉香并揭开尘封往事的旅程,用杨戬的视角讲述经典,开启冒险之旅。

虽然这个场面非常恢宏,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就场景概念本身,慢慢君却有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尤其是这一栋栋错落的高阁,在结构概念上十分经典。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也有类似的场景,不过高耸的建筑是具有墨西哥建筑色彩的螺旋式,极大的运用了灯光的色彩渲染,二者风格迥异,但是基本框架异曲同工。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2045年的贫民窟也是如此的基本机结构,栋栋耸立的破败的建筑,只有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壮观参杂着各式各样的电子屏和科技产品,但是无论在白天还是在黑夜,充满着硬科技的破败的科幻废土气息。

以上三个场景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各具特色,不过在场景搭建的基本逻辑上倒是有相同之处(慢慢君个人非专业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指正)。慢慢君也希望《新神榜:杨戬》也能通过自己的风格特色在3D动画电影中展现自己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故事。

大家提到杨戬好像没有什么专属于他的故事,大闹天宫的是孙悟空,闹海的是哪吒,劈山救母的是沉香(虽然民俗神话故事中劈山救母的主人公是杨戬),在这些故事里,杨戬一直是跑龙套的,只有沉香救母他算一个男二号。此次故事依旧以沉香救母为主线,但是以杨戬的.角度去解读,是一个全新的演绎视角,其中定有诸多不为人知的隐情和新的情节主线。

老故事新说是当前动画电影改编自带流量的办法,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办法,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姜子牙》等等,这些都是改编的比较成功的作品。最成功的当属《冰雪奇缘》,改编自童话故事《冰雪皇后》,人物设定基本都做了很大的改变,电影将恶毒皇后和男主揉合在一起成就了艾莎,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最后期待《新神榜:杨戬》新的神侠世界,一起感受"新神榜"体系下的杨戬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7

我觉得这是追光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有着我认为是追光最不违和的背景设定,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很多人说没看懂,我说说自己对剧情的理解。

玄鸟之力会带来天地大劫,每逢大劫后封神榜就会重排。杨戬母亲镇桃山压玄鸟,阐教利用杨戬劈山,玄鸟出,引发上一次天地大劫(那次大劫之后神仙妖怪们都不能飞了),人间商周大战,阐教借助周而取得了神界的权力地位(阐教弟子们封神榜上排名靠前)。大战后,诸神重新镇玄鸟于华山之下(四大天王有参与——沉香申公豹去拿灯罩时,持剑的增长天王亲口说的),杨婵守山(沉香家在华山上),宝莲灯是女娲赐给她的法宝(所以宝莲灯只有杨家的血脉能催动,能镇玄鸟,也能劈山)。玄鸟镇得越久,力量越大,终有一日是守不住的。十二年前玄鸟欲破山而出,阐教要保住现有的地位,因此玉鼎真人派杨戬去助杨婵镇玄鸟,杨婵牺牲自己封山(二人还不明真相)。如今沉香想劈山救母,阐教当然要阻止他。这就是故事脉络。

细节都在台词里!杨戬船上的聊天:“那场天灾是什么时候的事来着?”“太久,忘了。”“那一次天灾后,神仙妖怪们都不会飞了,除了这长翅膀的。”太极图中“还记得你劈山后发生了什么吗?”——杨戬闪回战场(也就是阐教利用他劈山后,玄鸟出,商周大战,他被师门派下山助周的场景)——那次玄鸟之力影响太大,神仙妖怪们不会飞了。像这样的细节非常多。

婉罗和申公豹都不满封神榜排名,利用沉香找宝莲灯和劈山(宝莲灯在十二年前镇山时碎了),他们想放出玄鸟重排封神榜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地位,婉罗的理由还有一个:对女人地位不满。我认为婉罗是知道木二郎就是杨戬的,她引来杨戬是为了让他明白阐教镇玄鸟的真相。申公豹被玉鼎真人所杀,婉罗赶到时,申公豹已重伤奄奄一息,婉罗对杨戬说是她给了申公豹一个痛快(实际上是补刀杀掉争权的竞争对手)。

杨戬被困在太极图中,知道师傅利用他劈桃山的真相后,借玄鸟之力冲开天眼、破了太极图阵法。他对玉鼎真人说:“不要一错再错”,对沉香说:“我和你母亲守护的是世间万物,不是金霞洞(金霞洞寓意阐教目的)”。

玄鸟之力很强大,杨母镇桃山压玄鸟,早和玄鸟之力化为一体。只有血亲才能劈开山(所以阐教要利用杨戬),桃山开却不见母亲,母亲元神出来后安慰伤心流泪的儿子:她消散后与万物融为一体,守护世间安宁,想她了就看看满天星光、万家灯火,那就是她。同理杨婵沉香也一样。杨戬让沉香劈山是反抗自己亲人镇山的命运、反抗玉鼎真人一派的利用,虽然他很清楚沉香劈开山后要面对的会是什么。

以上是我8.21二刷后对剧情的理解,一家之言。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8

空降本周末上映的《新神榜:杨戬》(下文简称为《杨戬》),刚发出定档消息就撩得我心痒难耐,作为一个还算忠实的“追光动画”观众,我迫切地在周五时一睹为快了。

可以说,这部片子在制作技术层面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准,设计、画面、配乐和美术风格等都令人惊喜连连,并且它通过不断的场景切换和元素堆砌,做到了让观众的眼睛和注意力应接不暇,这点真的很厉害。

与此同时,《杨戬》的剧情相比起之前的作品也有了进步,至少不再生硬和拧巴了,只是还不够流畅,叙事也抽象了些,依旧免不了被许多人吐槽。

看得出来,追光在努力改变一直以来“画面强、故事弱”的状态,好消息是这回确实有了点成效,坏消息是仍没有本质性改善……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喜欢追光动画风格的人固然可以继续享受,可那些有着更高期许的观众们,还能够等待多久?

首先,我照例还是要狠狠吹一番《杨戬》漂亮的美术风格。

如果说《新神榜:哪吒重生》是“封神魔改版民国风未来赛博朋克”的话,那么本片就是“封神轻奢版仙侠风蒸汽朋克”。

我印象最深刻的场面,就是影片开场后重点展示的蓬莱仙岛,这座基于现代城市规划创建的仙岛,在进行了立体式的未来化改造后,又套上了一层神话古风的皮囊,实现了独树一帜的多类型设计的整合。

有些人可能觉得太“缝合怪”了些,但我很欣赏主创们这份贪婪的追求,以杨戬抓捕通缉犯的那场戏为例:从传统的街角武打巷战,到潮流的机械飞行器追逃,再到科幻的悬浮空岛穿梭,很流畅,也很亮眼。

此外,方壶仙岛、瀛洲仙岛、玉泉山金霞洞等仙家洞府,也呈现了各不相同的古典气派。

在此基础上,影片又做了大量凡俗化的修改,例如瀛洲仙岛充满市井气息的赌场,方壶仙岛载歌载舞的乐坊等,以符合“封神大战后天界神力受损,神仙们没法再随意飞行”的设定。

除了大景观好看,《杨戬》在角色、妖兽、道具、动作戏等许多相对“细小”的层面上,也贡献了许多别出心裁的成果。

“加油站”(混元气补给站)里有“手之目”监工和“小精怪”奴隶,顺风耳在赌场里成了一名跑堂小二,经过改造的琼楼玉宇里再次跳起了凌空翻舞的天女散花,申公豹和沉香的配合作战让人眼花缭乱,巫山神女美丽又致命的攻击,人界的清冷凋敝和争战不休,太极图中的水墨3D风再现……

随便一回想,我脑袋里就冒出了一大堆好看的画面、场景和人物——这是影片最值得夸赞的优点:几乎每过10分钟左右,影片就能跳出几个新鲜的元素来,或新奇,或养眼,或炫酷,或唯美,真正做到了让观众在“视觉与注意力”上目不暇接。

因此我可以说,《杨戬》在设计创作上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冒险片。

下面就该谈谈存在不少问题的角色塑造和剧情编排了。

人物方面,配角们几乎都塑造地很好,执着的沉香、坚定的婉君、放浪不羁的申公豹、食古不化的玉鼎真人等等,都足够鲜活,即便是魔礼海的火爆、魔礼红的板正、老姚的沉默、哮天的欢脱等,通过一言一行也能迅速落位,反倒是主角杨戬最没个性。

从角色定位上来说,封华山、闭天眼后沦为赏银捕手的杨戬,是那种又颓废又闲适又内敛的浪子形象,需要有足够重大的变故,才能一点点唤回他的认真和心火,可片中的杨戬却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前进的状态,本就难以描绘的性格,变得更难让人信服了。

配角只需把握好一点便能形象鲜明,而主角则要通过多层次的展现才能凸显个性,如此一对比下,影片的人物呈现自然不够理想。

再来说剧情,其实这次《杨戬》的故事相比之前追光动画的作品,已经有了一些进步,结构完整,动机充分,没有太多莫名其妙和匪夷所思,都算是可以理解的内容。

影片通过杨戬的委托和经历,层层递进地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再附以冒险片和侦破片的形式,一步步交代了不明确的疑点和真相,过程本身没啥可指摘的。

问题在于,《杨戬》叙事方面的节奏与冒险进程的精彩不够同步,后者让观众应接不暇的同时,前者却显得小心翼翼,尤其到了中后段时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卡壳与停顿,随后这些裂缝不仅没弥补还持续放大,时间一久,自然又令人产生了“剧情与画面不匹配”的感觉。

同时,几位主要角色的行为动机单个去看都蛮充足,叠加到一起就不够完满了,一不留神又犯了“果先于因”的老毛病。

话虽如此,我还是要夸奖《杨戬》故事的立意:世界本是循环往复,每当宇宙运行动力不足时,便会有新力量涌入重新洗牌,金霞洞是上一次杨戬劈桃山后的受益者,这一次便成了阻挠沉香劈华山的阻挠者,当杨戬明白一切后,他便帮助外甥完成了他们家族的使命,世界会因此大乱,也会在不破不立中再次新生。

在同类作品都在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当今,《杨戬》用打败假借天命谋私利之人的行为,完成了一场“顺应天命”的仪式,也算是在奇幻类故事越来越同质化的环境下,唱了一段有些新意的曲子。

另外再小小地吐槽一下,从《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开始亮相的“元神”(法相天地)设定,虽然在《杨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打得却不够痛快……

照理说,申公豹的猛虎剑客、沉香的斗笠少年、四大天王的复刻神像等元神相继亮相,已经够让我满意的了,偏偏最后大决战时,杨戬的“二郎真君”就只出现了几个镜头,用开山斧借玄鸟之力,只一招,便击败了玉鼎真人和三位天王——理智告诉我这样很真实,可如此反高潮的设计,情绪上我根本不过瘾啊。

总得来说,《新神榜:杨戬》肯定值回票价,在此依然推荐一看。

电影《新神榜杨戬》观后感9

《新神榜:杨戬》,追光系列的画面新高,剧本新低。两个小时在电影院里简直是大折大磨。这次的视觉效果有多么惊艳有多么富有想象力我不想多说了,追光这个公司做特效一直可以的,但是这个片子视效有多顶,剧本就有多烂。以下内容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纯吐槽影评。

首先是角色塑造,只能说电影对这几个角色的塑造都很失败。第一主角杨戬,整部电影里我根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也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最后是什么让他打开了他的天眼——整部电影就跟一个导游一样,串联起一场又一场戏,向观众展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然后到影片结尾,天眼一开,燃的音乐一响,煽情的桥段再一放(MD怎么哪都有煽情),电影结束了。沉香的角色塑造同样鸡肋,开头的时候我还以为那是一个狠角色,到后面主角团说几句就改邪归正了,跟着主角团打boss去了,合理的铺垫一点都没看到,非常典型的“开关式人物转变”。影片从头到尾对主角的刻画都是一盘散沙,流于表面的形式,僵硬又死板,更不用提什么“人物弧光”了。

配角的塑造更是灾难。先说反派,一般的电影里主角应该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够撑起整部电影的反面力量,但是本片反其道而行之。本片的反派就是杨戬的师父,前半段还藏的挺好的,我还以为“魔族四兄弟”只是反派势力的很小一部分,结果到最后还真就这么几个人,再加上杨戬的师父。不是,我说大爷,咱都那么有能耐了,就不能再多叫点人?也是,人再多几个主角团哪能赢啊。这些反派被打败的方式更是离谱,就是一个玄鸟从华山飞了出来,然后直接把这几个人灭了。我当时坐在电影院里,小小的眼睛写着大大的疑惑,心想真能这么简单?结果电影告诉我,还真就那么简单。看得出来追光在这里想要搞出一些“权力阴谋”的味道,但是这样过家家似的弱智的权谋,不搞也罢,没有更好。

这部电影里最惨的还得是各种各样的配角。纯纯工具人,超级大冤种,一点立体感都没有。姥姥那个角色一开始还挺煞有其事的,整得特别神秘,杨戬还在那跟名侦探柯南似的一顿破案,让我一度以为那人是个狠角色,结果后面被反派抓住之后就一直是一道靓丽的背景板;杨戬飞船上他的跟班一开始还露个脸,活跃活跃气氛,杨戬被传送到人间之后就没影了,对剧情的推动力无限接近于零;申公豹一开始还可有雄心壮志了,在屋顶上一顿侃大山,结果没演一会就领便当了,我都替他感到惋惜。我觉得要是这些角色能穿越到现实,编剧估计过不了多久。

除了人物塑造的缺陷,影片的情节推进也非常生硬。基本上每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是背景信息的补充,还是引导剧情发展的新信息,都是通过角色(尤其是配角)的一通自我感动一般的长篇大论交代出来的。好像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编剧得以通过他们之口把观众需要的信息吐露出来。如此笨拙、生硬的伎俩竟然从影片开头一直用到结尾,就连正反双方马上要大决战了还在叭叭。这些角色发表演讲的时候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我在影院看的时候那叫一个脚趾扣地。我理解各位都是神仙,但咱们能不能好好跟人家交流啊,就一定要把那一堆不合时宜的废话说出来吗?

归根到底,这都是编剧自身水平不够,把自己笔下的角色全当成了提线木偶,和展示奇观的工具,而忽略了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机理。如此呈现出来的视觉奇观固然宏大,但如此奇观却很难让观众信服。近几年国产动画的技术水平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国漫最缺的,是一个靠谱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