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通用5篇)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通用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9W 次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通用5篇)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1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平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2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冬残奥会闭幕式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沈晨担任导演,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回溯了过去9天赛事的精彩时刻与感动瞬间,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担任此次开闭幕式的视频总监,联合国内多家顶尖视觉设计团队、多所高校优秀师生团队,在开幕式“同心圆”视觉形象的基础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装置,从而重新塑造了一个“留声机”的视觉形象,运用先进的视听科技及注重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实现了“让温暖成为永恒”的主题。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3

如果冬残奥会开幕式主要展现的是残健融合的理念,表现出全世界对于残疾群体的尊重,那么冬残奥会闭幕式则倾向于展现温情的记忆。闭幕式的视觉意象在开幕式“同心圆”的形象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唱针”舞美装置,从而重新塑造了“留声机”的视觉形象。视频总监王之纲认为,“相对于现在很多新的存储媒介来讲,唱片具有纹理的质感与情感的温度,它更容易勾联起观众对这段珍贵时光记忆、怀念的共情感。”

在冬残奥会的闭幕式舞台及表演空间的构建上,视效团队采用了圆形唱片的概念,作为冬残奥会这段时间记忆的存储载体贯穿始终。一方面,唱片机是一个重要的舞台演出空间支点,所有的闭幕式演出、仪式都会在圆形的唱片空间中完成,例如,入场仪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将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旗手纳入其中,表达人类“共享地球、团结一心”的期望;另一方面,唱片机也是一个寄托追忆的空间载体,记录了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高光时刻,以爱的感召呼唤一个残健融合的美好未来。在最后的熄火环节中,唱片机不断“凝固”本届冬残奥会的难忘回忆影像,展现出残疾人运动员拼搏向上、顽强奋斗的精彩瞬间。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4

主创团队为本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创作了华丽唯美的艺术表演《冬残奥圆舞曲》,而闭幕式则全新创作了温暖感人的《爱的感召》。在这个节目中,由盲人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和舞蹈演员们共同组成的残健共融的演出团队,共同完成了基于手语、手臂舞蹈的表演形式,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视觉团队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启发,将地面的“唱片”视觉概念基础上,加入了声波的形式,即当唱盘转起来的同时,唱针引申出逐渐起伏的声波,从而在视觉画面上勾勒出一个个残健融合家庭的状态。在唱片空间中,声波讲述了两个健康孩子帮助一个独腿小女孩跳绳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小朋友们推着轮椅男孩去放风筝的故事,这些温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画面以可视化声波的形式围绕着唱片,在不影响中心舞台演员演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视觉氛围。

当音乐达到最高潮的'时刻,画面选取了五幅残疾人创作的绘画作品作为《爱的感召》的升华。其中,最后一幅绘画作品则再次呈现了在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中由两个盲童共同创作的笑脸,完成了两个仪式在表演时空上的呼应。最终,所有舞蹈演员亮起手中的小灯,形成了一个“LOVE”的字形,表达了节目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世界需要爱”。

冬残奥会闭幕式优秀的观后感5

冬残奥会闭幕式是冬奥开闭幕式、冬残奥开闭幕式中的最后一个仪式,其火炬的熄灭象征着一种告别,意味着整体北京冬奥会周期的结束,同时也宣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被永久留存。正如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张艺谋总导演一直在指导我们工作,他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盲人运动员)点火环节,已经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希望我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间。”因此,火炬的熄灭仪式成为冬残奥会闭幕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火炬熄灭环节重点体现了时间的概念,将抽象的表意符号与具象的视觉画面相结合,带领观众回溯整个冬残奥会的伟大时刻。在音乐表演上,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展现出铿锵有力的时间节奏,代表着所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后将过渡到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出的小提琴独奏《雪花》,婉转悠扬的琴声展现出大家对这段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观众的情绪在刚柔并济的表演中不断酝酿。在视觉画面上,时钟在多圈的环绕中以简洁有力的视觉风格展示世界时钟的计时、中国的天干地支、24节气等“时间”要素,配合着60名舞蹈演员完成层层递进的“时空表演”。

当所有演员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的结束,不同维度的“时间”要素也汇集到熄火时刻,最终画面凝聚到开幕式运动员的点火仪式的瞬间,将点火的瞬间和熄火的过程形成呼应。最后一道光线慢慢地将影像回归为唱片的原始形态,同时火炬装置慢慢下落,缓缓熄灭,意味着整个闭幕仪式最重要的熄火环节的结束。闭幕式尾声中,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将唱针缓缓移出唱片,盲人小女孩将手心的残奥标志向鸟巢地面按下,地面以雪花形态镌刻出“BEIJING 2022”的字样,最终完成了冬残奥会唱片的记录过程,同时也寓意着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