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38集战争题材电视剧《三八线》感人观后感

38集战争题材电视剧《三八线》感人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8W 次

导语:电视剧《三八线》讲述的是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里两个小伙子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8集战争题材电视剧《三八线》感人观后感

  战争剧《三八线》观后感1:

张国强主演的电视剧《三八线》刚刚在北京卫视收官。作为国内首部正面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该剧着力刻画了一群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可爱的人”,张国强饰演的李长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46岁的张国强出演二十几岁的新兵,让观众觉得不适应。近日,张国强做客《京华茶馆》时回应,这种年龄差距也给自己带来困扰,“挑战挺大的。年龄上会有劣势,但在表演上有对角色强大的塑造力和掌控力,这是年轻演员不具备的。”

  三八线

  被英雄事迹感动

《士兵突击》里那个刚强好胜的七连长高城让张国强被万千观众记住。之后,他又凭借《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东北兵”张迷龙、《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司令员陈大雷,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性格不同却充满魅力的军人形象,“硬汉”气质深入人心。

张国强在《三八线》中将自己这种表演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展示了一个草根小人物的冲动鲁莽,又诠释出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成熟冷静。他透露,刚接到这部戏的邀约时正处在调整期,不打算接戏,就以自己年龄感偏大拒绝了。但其实他内心对那段历史特别感兴趣,“刚拒绝完人家我就开始在百度上搜寻资料,视频、图片什么的。这些军人中每一个英雄的事迹、所展现的那种勇气和力量是特别震撼的,让你起鸡皮疙瘩,让你感动得眼泪哗哗往下流。尤其是看到战士被冻死时还保持着战斗姿势这段历史时,我嚎啕大哭。”

据张国强介绍,李长顺身上综合了张桃芳等几位志愿军战士的.真实事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看了很多回忆录,写的战场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看视频、图片,然后去搜寻他们的服装、他们的状态、装备。”

作为一部战争戏,《三八线》中最不缺的就是冲锋、射击、拼刺刀甚至肉搏的场景。张国强坦言,这些给了自己很多体力上的考验,“真跑不动,跑着喘得厉害”,但是他坚持不用替身,拍摄中也因太拼而不慎受伤,导致膝盖“直到现在蹲下还是撕裂般的疼”,鼻子也“被削掉一块肉”。即使常常受伤,他也一如既往地坚守着作为演员的那份执着,“做专业演员要有那个劲儿”。

  表演

  正派专业户的反派情结

张国强出身梨园世家,做过主持人,唱过歌,还演过小品,在跨足影视剧之前是一名话剧演员。已经十几年没有演过话剧了,他很希望能够回到舞台上再次体验不用喊停的表演,更笑言自己是个“人来疯”,“只要一上舞台就特别兴奋,一喊三二一开始,马上进入状态,浑身的肌肉都会参与进去。”多种艺术门类的杂糅,让他在角色塑造上更加挥洒自如。无论是以《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军旅剧里的铮铮男儿,还是最近几年在《王海涛今年四十一》《推拿》等都市剧里的那些普通小人物,张国强可以称得上是正派专业户,他却认为自己饰演的这些角色身上“都稍稍带一点邪的东西”。所以,当问及张国强最想演哪一类角色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想演反派,“一个不一样的反派”。

在张国强看来,现在有些影视作品把反派角色完全脸谱化了,“或者讲个小黑段子,或者像哈巴狗一样,全是这种演法,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怪物出发”。他心中最完美的反派是昆汀《无耻混蛋》里的德国军官汉斯,“他把德国军官那种反派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人看完之后感觉毛骨悚然。我喜欢这种类型的,首先他是个正常人,并没有因为是反派、是特务,就必须得戴个小礼帽,弓着小腰,留个小胡子,这样的戏我真受不了。”他透露自己有可能在电视剧《金山》中出演一个华人黑帮头目,终于有机会可以圆一个反派梦。

张国强目前正在拍摄一部新剧《股份农民》,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当下的农民生活与农业发展,还有一部与王大治合作的电影《非常同伙》。繁忙的工作常常让他觉得力不从心,他渴望在每次拍完戏后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假,“到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待着,一个星期或十天,完全放空,但这可能对我来说是个奢望。”

  公益

  十年低调公益路

张国强有两个孩子,对自己儿女的爱也让张国强更加关注那些没钱看病的孩子,他微博中80%到90%的内容都与这些有关。虽然网络上充斥着许多打着慈善幌子的诈骗信息,张国强却从没考虑过会不会上当。他说做慈善只是自己单纯的想法,“万一是真的呢?救了别人,哪怕只是延缓了一两天的生命,也是很有功德的一个事情”。

从拍摄《士兵突击》成名后,十年来,张国强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时扶危济困的诺言,至今已捐款一百余万元。他觉得做慈善不是宣传,必须“是一个长久的事儿”。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无奈,“我的能力真的有限,帮不了那么多,只能有选择地帮。”

除了不间断的慈善捐款,张国强还同时担任几个城市的形象大使、消防大使、食品药品安全形象大使。对于公益,他参与得越多,态度就越谦逊,“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很重要。不管对家人、朋友,还是外界,对一切人和事物都保持好心态特别不容易,我没有做到那么好,但我还在努力,一直很努力。”

  家人

  感谢妻子为家庭付出

张国强透露,自己的妻子王晓男是个演员,会一边看剧一边给他挑毛病:“她说我跟曹曦文谈恋爱那场戏我演得太成熟了,说我演得好像可会搞对象了。我媳妇跟我说完之后,我特别不好意思。不过她说从第三四集开始就渐入佳境了,很多地方她都流泪了。”

都说爸爸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不过张国强演英雄,孩子却拒绝看。张国强笑言:“我的孩子拒绝看《三八线》,尤其是一到我跟曹曦文在一起、看见我打仗、看见我被别人打、我哭,这些都不看,结果这个戏整个都没看。爸爸在他们心目中什么都是好的,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

说到育儿,张国强透露,孩子长得像自己,性格也随自己,比较活跃,“这是我特别开心的,我就怕孩子沉默寡言、蔫蔫的那种性格。我觉得孩子快乐一点比较好。”张国强透露儿子现在正处于叛逆期,就像每一位父亲对待青春期的儿子一样,他会无奈抓狂,会束手无策。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他一直秉持快乐原则,希望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让他自豪的是,儿子一直以他为傲,虽然独自在外求学,却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张国强坦言特别感谢媳妇,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她做出的牺牲很大,就在家带孩子。她本来是演员,当初学的表演,突然不去演话剧,不去演影视剧,也会很孤独。她做什么事也都很认真,看孩子尽心尽力的,我很感谢她。所有演员都面临入戏太深的问题。我拍完戏后特别想一个人到没有人的地方待着,我太太给我这样的空间,但有的时候我觉得有陪伴家人的责任。”  


  战争剧《三八线》观后感2:

《三八线》第十九集,战俘营里,黑人俘虏埃尔文给白人军官打饭,自己的新靴子被强抢,还要给别人擦靴子,晚上睡觉不能与白人睡在一起只能睡在地上……面对白人的欺凌,这个身高马大、身体强壮的黑人却一点儿反抗的意愿都没有,如果敢于反抗的话,那几个白人其实很难制服他。

护士常芳发现了埃尔文受欺负,想帮助他,埃尔文却连说都不敢说。常芳向护士长和院长做了汇报,护士长和院长也找到埃尔文了解情况,并鼓励他,一定帮助他。但是埃尔文还是不敢说,反而一再说自己很好,没有被欺负。在埃尔文的内心,白人是优越的,是上等人,自己被压迫是应该的。当然,他自己不认为这是压迫。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面对压迫不屈不挠。一个人面对压迫之所以产生反抗的意愿,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与对方是平等的,对自己的压迫是不合理的,我们自古就有这股劲儿,中国人因此是最讲究平等的。至少从陈胜吴广起,中国人就不相信王侯将相是天生的。

西方白人高喊着平等,他们却不愿意把平等权利分享给所有人,这个所谓的平等只是他们白人间的,甚至只是他们白人贵族间的,与有色人种和奴隶无关。然而,我们中国人则不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并不歧视别人,不管是南蛮、北鞑、东夷、西狄,只要读圣贤书,他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只要他愿意与我们和谐相处,我们就一定能够与他成为好朋友、好邻居。

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面对非洲和美洲人民,有极强的文化优越感,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理论,说什么劣等文化就要受到先进文化的欺凌,这就是弱肉强食,他们在屠杀非洲黑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时,并不认为自己是野蛮的,反而自认是解放他们。这些西方白人用种族优越论灌输那些“劣等人”,这些“劣等人”久而久之祖祖辈辈接受了这种思想。于是,“高等种族”的人可以世世代代压迫、剥削这些“劣等人”。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和美洲的“劣等民族”像是突然觉醒了一般,终于开始反抗西方白人的压迫和统治了。我不知道这个“突然觉醒”是受什么启发,是不是与新中国有关系。

有反抗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才是富于变革的,因而才是最进步的。

可笑一些中国人,面对西方白人的洗脑,居然也接受了西方白人优越论,西方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中国人怎么做都是错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酱缸。我年轻时就曾相信过这种谬论,也曾经是柏杨的忠实拥趸,也曾经崇拜过《河殇》,现在想来,年少轻狂,实在可笑!然而,是谁让年轻人自愿接受西方白人的思想统治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离埃尔文的思想不是越来越远了,而是越来越近了。一个叫“中华义勇军作战部”的网友6月6日晚上法国这样一条微博:“【亲美地理书?】今天孩子看《三八线》,看到美国黑人俘虏,说黑人是移民到美国的。我吃了一惊,一问才知道是地理书上说的。一看教材,完全掩盖了欧洲白人贩卖黑奴和杀戮印第安人抢夺土地的事实。西奴连地理书都不放过啊!教育部各位大人,你们就是这么审定教材的? 放过孩子吧!”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子里的年轻人参加志愿军 奔赴朝鲜,投入保家卫国的战役。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历经数次浴血的战役之后,渔村青年完成了从冲动的年轻人到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的转变;与此同时,经过几轮战略战术调整,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逐渐掌握主动,国际舆论支持和关注;在最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生命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以及停战协议后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