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范文大纲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范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晨曦中的女孩》影评:撕碎赤裸的欲望与虚伪

晨曦中的女孩观后感范文

导演: Luc Dionne

主演: 玛丽安·弗蒂尔 / Serge Postigo / Helene Bouregeois Leclerc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05-07-08

片长: 115 分钟

又名:Aurore

晨曦中的女孩剧情介绍:

1918年,加拿大某村庄,小女孩奥若蕾(Marianne Fortier 饰)的母亲玛丽安(Hélène Bourgeois Leclerc 饰)感染肺结核,病入膏肓。她的父亲(Serge Postigo 饰)非但没有对妻子表现出应有的关心,反而和表妹(Stéphanie Lapointe 饰)勾搭成奸。不久,玛丽安在愤怒和忧郁中死去,父亲旋即与表妹成亲。

三个姐妹兄弟中,奥若蕾对父亲和继母尤其抵触。父亲忙于工作,对家事鲜少过问。而奥若蕾和继母的矛盾则不断加深,继母从最初的体罚,逐渐演变成赤裸裸的虐待。娇弱的小女孩命悬一线??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晨曦中的女孩影评:

那些话怎么说来着?“有后妈就有后爸。”“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女人要吃好喝好玩好睡好!一旦累死了,就有别的女人来住咱的房子,花咱的钱,睡咱的老公,还打咱的娃。”民间真是卧虎藏龙,人才一大把。这论调当然不是绝对,却有不俗的影响力。给您讲一个在二十世纪初,发生在加拿大的真实故事,您会知道善于总结的人类多么聪慧,无论穿越到未来,还是随时光机返古,打娃的后妈,并未在格林兄弟生活的年代,在他们的笔伐下灭绝。

有句“佛”说的话叫“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听起来,不免带有一丝苦苦的无奈味。曾经借这番期待兑现的空头支票,进入冥想状态,满怀信任地麻痹过自己,也慰藉过那些受到伤害的友人,有没有消解苦闷不得而知,但大家许是都为着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自安的消化心理,让当下好过,甩甩头,就把寻求真理的赌注压在了未来的结果上。

大到伤天害理,小到损人利己,这种在生活中极其常见的现象,除非闹出了人命,往往在这“未来的结果”上,景象是绝不会赏心悦目的。积压的冤屈如山,浮着尘土,面目模糊,未来已容不下它,健忘的人类也已记不得它,常常是新一轮的“冤情”覆盖上旧时的“伤疤”。却无人探究那张“白条”的效力是否真实存在。

突然想起张俊以的那句词“佛从来没有看你一眼,你也没有仔细看过佛,佛谁也没有看见?”当然,我不是佛教徒,张先生的词意也未必是我心中所理解的主观感受,但挪用来这三句,我以为,却是恰当地答复了期待结果的受过伤害的我们。做个光明磊落,不欺暗室的俗人,那佛怕是要动用所有人脉,眷顾你这位俗人啦。

或许,有些源自残酷现实生活的故事,被搬到屏幕上,不说以前车之鉴警示后人,多少能祭奠为此无故牺牲的亡灵。只是“物竞天择”,时刻在标榜着理性的冷酷社会。被人性阴暗面主宰的凶手,总有充足的时间作孽,还要有尼罗河泛滥节中河伯娶妻似的隆重排场。悲剧似乎要吞没掉生灵才算是一出完整剧目,也总是用一根等待“天谴”的公用链条锁着,没见到牺牲品,不能打开,不能结束。不要奢望防微杜渐,没有侥幸的亡羊补牢,集体默哀,为那句在脑中萦绕的悔意:这是可以避免的悲剧,可是那不关你的事,最好不要多事,小心惹麻烦。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晨曦中的女孩》,看过后,久久不能平复我心中愈涨愈高的悲愤情绪。尽管它不是人为的艺术创作中产生的惊悚片,没有那么多出离想象的怪诞离奇,却因忠实了惨烈的现实生活,拷问了追寻生命本体的伪善,呈现了堪比恶心、血腥、肮脏等类型恐怖片的邪恶与黑暗。

其实,在2005年新影片《晨曦的女孩子》拍摄之前,1952年法国曾拍摄过同一故事素材影片《Petite Aurore l'enfant martyre, La》,此片在当时遭到故事中惨死的女孩儿生父的强烈抗议与阻挠,最终被法院判定他的抗议无效,电影赢得顺利拍摄的权利。现如今,在加拿大仍有很大一部人把影片中虐死的女孩子视作加拿大人民的骄傲、英雄。或许,那女孩刚毅不屈的精神正是人类心底里无限崇敬的珍贵品质。

回到影片中,要毫不留情地讨伐故事里丧尽天良的生父、继母,还有那位屈服在欲望里被上帝遗弃的牧师。女孩儿奥若蕾的生父就像一条可怜的淫虫,蠕动在只为满足生理机能的、人格缺失的病态世界。第一次携妻儿造访表妹一家,在餐桌上无法抵御表妹挑逗的动作时,他那未做贼已心虚的面目表情,在未来背信弃义的佐证面前,更像卑贱的动物所拥有的面孔了。前妻的葬礼刚刚结束,就已换上新郎装,与着一身红装的表妹,一同走进“上帝”见证、祝福的爱河里。生活的确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这对抛弃了仁义道德的男女,这个从来就不正义的懦弱牧师,他们把这组镜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上,震撼着画面外的一双双眼睛。

虐待儿童,如此残暴的真实故事,就没必要再谈什么“客观以对”“宽容待之”的话了。 只用肉体认知事物的野蛮的父亲,即便是全镇最伟大的“劳动模范”,哭诉着超负荷工作的奴隶生活,他依然是罪不可恕的杀人犯。招蜂引蝶、巧舌如簧的继母,与生母同名,同样叫玛丽安的恶毒女人,即便在东窗事发后,振振有词,“求求你检测一下我的精神问题”,以此开脱自己,她的罪行依然成立。对奥若蕾姊妹四人的暴虐行径,令人不寒而栗。用生土豆毒死一个,用枕头闷死一个,用电烙铁烤糊一个,只等着把最后一个解除掉,她就将以真正女主人的身份继承男人的一切,支配男人的一切,她甚至可以把男人曾经记忆里所有有关前妻与孩子们的生活通通抹去。她只是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与征服的快感,生命在她眼中一文不值。

而男人在纵欲成魔的原形毕露中,对病榻上挚爱的妻子,对自己的亲骨肉做了什么?他冷冷地扔掉妻子的婚戒,不惧道德审判的他转身离去时,也一并扔掉了自己的良心。而妻子欲割断无名指试图埋葬婚戒与誓言的绝望,在冰冷的精神病房里发出苍白的呓语,刀绞的希望,已支离破。那些除了母亲、祖父祖母,只有父亲是最能信任与依靠的孩

子们,恰好得到了世间最冷酷无情的父亲。

像白雪一样纯净,等待天使的白鸽捎信来的奥若蕾,她就是为真理而战的另一个天神圣菲罗米(omene),牺牲生命,不是为虔诚的信仰,而是为捍卫上帝承诺的爱,或许在生母玛丽安对一切绝望的弥留之际,她已把灵魂深处的精髓传递给了与众不同的女儿。在奥若蕾求生的抗争中,似乎进行了一场十分复杂的多线战争。嫉妒、自私与虚伪滤过人性的黑暗面,提炼出置人于死地的毒汁。其中,对冒名神的旨意,无视生命,灵魂堕落的伪神父形象,刻画得异常尖锐深刻。对一位神职人员,无法完满“梵蒂冈”的'梦想,是不是真在为至高无上的神服务,已成了模糊的概念,其人性的欲望反倒格外瞩目了。神前神后那耐人寻味的利益争斗,那无法洗净罪恶的肉身凡胎,在拥有宗教历史的悲剧长河里,借神的威严只手遮天,彻底忘记上帝的爱,制造的惨事已数不胜数。

幸好头脑正常,没有精神分裂的牧师还有一丝恐惧的心理,用自杀的方式,向上帝做了最虔诚的忏悔,用思想者的大脑为自己开凿了坟墓,沿着天主教义中自杀者必入地狱的惩罚之路,撕碎了被欲望折磨致残的行尸走肉般躯体,向另一个世界服刑去了。自杀,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曾经以此为罪证,像奥若蕾的生父状告过,结果得到她想得到的——男人对亲生女儿不顾生死地毒打,连安静地死去都成了奢望。偷,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不仅偷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全部,连人生存的权利都给偷走了,却无人责问她。说谎,是进入地狱的“罪”,那位继母与神父,却能用老练的经验编造着谎言,用不可撼动的势力诽谤着孩子纯洁的心,奥若蕾有皮肤病,喜欢侮辱神父,爱撒谎,众生却无可奈何。

向世俗低头的软弱灵魂,迷失了,神的旨意从来不是欺压弱者,是什么让怯懦的人类如此热衷于“欺软怕硬”的游戏?恶毒的人,倒是与最高的权威抗衡啊?为何停止叫嚣了?徐睿那话说得真好,“人总是在一部分人面前装孙子,在一部分人面前装逼。”这不仅又让我联想到美国电影《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同样改编自真实故事,情节也十分相似的虐童惨剧。那是更加变态的伤害,地下室里人头攒动的景象刺伤着心灵,烟头烫伤的腐烂的身体,在拷问人类,你是不是帮凶?晨曦中的女孩儿让人在悲愤中留下了愤怒的泪,田园下的罪恶里骑上旋转木马的女孩儿,则让人在绝望中留下了无法抑制的泪。然而,震撼的效果是一致的。

结尾,影片放置的那段后续报道,很是幽默,具有煽动的智慧。入狱五年后因表现良好提前释放的男人,也就奥若蕾的生父,写给狱中恶毒的女人玛丽安的信件,充满了爱意与思念,只用罪孽深重来总结自己的人生,却在心底里毫无悔改之意的男人,连谢幕时的嘴脸都是令人愤怒的,这对唾弃丑恶的观影者,又是一次坚定意志的试炼。

无计可施的贫穷与压力,无法修复的人格与尊严,永远不是伤害无辜的理由!人应: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永远提醒自己,不要步入万劫不复的悔恨中,时时警醒,在那一丘之貉中,在那同流合污里,我不仅要与之决裂,我还不是冷眼旁观的过客,我一定是捍卫自己良心的勇士。你也可以叫我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