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大纲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1

当你看到有人拿魔杖指向了自己的父母,并向他们念出了咒语,这个人不是坏人,而是赫敏格兰杰。赫敏说:“我还修改了我父母的记忆,让他们相信他们实际上叫温德尔和莫尼卡·威尔金斯,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移居澳大利亚,现在他们已经去了。这只不过是赫敏对父母的关爱

当凤凰社的所有成员喝下了含有头发的复方汤剂的时候,不要以为他们集体变成哈利的模样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因为现在哈利是伏地魔和他的那些拥众的追杀目标,任何人在出门后都可能瞬间失去生命,他们替哈利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的危险,海德为此牺牲了生命,乔治丢掉了自己的左耳……

JK.罗琳发明很多咒语,诸如:除你武器,统统石化,魂魄出窍甚至凶狠的阿瓦达索命。但她从来没有提到过任何增加友情,但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他们的友情不需要咒语来维持,也没有任何咒语可以击破,友谊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JK罗琳同时发明了诸如复方汤剂等神奇的药剂,让一个人暂时变成另一个人的模样,但是她从来没有发明任何一种汤剂来让一个人的心里永远爱着另外一个人,但是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他们的爱情情不需要汤剂来反应,也没有任何汤剂可以溶解。

其实所谓的不死之身不是集齐三件死亡圣器,主宰死亡,而是环绕在你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比任何都重要,这也是黑魔王失败的唯一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友谊!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2

有幸抽中电影网的幸运网友,参与上海国金百丽宫影城的哈7观影活动,很开心!谢谢电影网给我的这次机会,以后一定在电影网上多多发帖,热情参与的!

回头望,当年的正太和萝莉,都变成现在的少年,当年最不被看好的纳威,却成了系列中最逆转的存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观后感-十年一觉,魔法终完结。一切,还是从9又4分之站台说起.那一年哈利波特冲入了前往霍格沃兹的列车,在车厢里吃着奇怪的菠菜味糖果,遇见了一生的朋友,罗恩和赫敏,当然也包括马尔福这个亦敌亦友的存在。哈7代表的不光光是伏地魔的终结,也是我的人生的一次旅程。

还记得看哈1时候,和朋友约定一起等哈利完结,一起长大。可现实却往往总和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那时候身边的朋友,早已变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生人,而最初的约定并没有如电影一般的忠诚.所以哈7,我一个人看完,一个人等散场。哈利波特的十年光阴承载了太多的人生故事,它是一个开始,一段记忆,一程陪伴,如今却化作一声再见!哈利波特和我们这些85后一起入学、考试、经历青春期,见证着友情、爱情,陪伴他们度过每一次迷茫与困苦。

他不是一面镜子,他是活生生的人,如同邻居、同桌、玩伴哈利、罗恩和赫敏在友情,爱情,正义中不断成长前行,也让我们看到"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P.S.还记得今年《青少年选择颁奖典礼》上,不能来现场的丹尼尔和在现场领奖的鲁伯特和汤姆说:"最后格兰芬多还是赢了斯莱特林!"哈哈,看起来连他们都舍不得从剧中走出来。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3

哈利波特,你伴我走过的成长

我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有那样一个头上带着一个闪电伤疤的男孩子。他代表着太多的东西,以至于想起他来,都会是一双双闪闪发光的眼睛,oh, Harry Potter.

我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会记住的第一个现代外国年轻人的名字,应该就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了。

这个名字几乎出现在了我小学毕业的所有同学录偶像那一栏。

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小学时代,我这个蠢蠢的大脑能背下这个名字,想想我都要膜拜了。(现在连梦枕貘的名字都要百度好嘛……)

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我脑子坏掉了决定把哈利波特全部的电影看完。

在最后一部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决定不去学校,去找魂器。那个背景下是他们各自的家,赫敏删除父母的世界里了自己的存在,哈利跟达力一家告别。

我居然是在那个时候哭了。

在那一刻才发现,我们都到了该道别的时候了。他们道别自己的家,我们道别他们。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迟迟不肯去看哈利波特最后一本书的原因,为什么迟迟不肯看完那8部电影的原因。

哈利波特对于我,是那个遇见他的小学二年级,我在暑假的午后,躺在书桌下面看那本薄薄的魔法师,是那个小学五年级,我每天晚上乘着老爸出门,跑到他房间打开柜子看他为了让我好好学习特地藏起来的凤凰社,然后一听到楼下门响立刻把它放成原来的样子然后故作脸不红心不跳地回去学习。(我老爸要是看到这一段会不会打我……),是那个明明要去配眼镜,结果买了本混血王子就屁颠屁颠地回去的初中,是那个,看到他大结局时,死活不肯去看,以为这样哈利波特就永远不会完结,自己永远就不会长大的过去。

大学三年级,距离遇见他10年,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我终于看到,哈利波特也要去面对没有保护只有自己的命运,在巨大的荒芜的时光和命运面前,面对自己选择的路。死亡也好,活下去也好,自己来走这条路,做这个决定了。

所有人都说他是救世主,好像他天生就该那样一样。所以他表现得,他天生就是那样的。我想这是我为什么最爱一直是他的原因吧。

就像黑崎一护一样。

我偶尔会想起,去年复习周的时候。最后一天考试之前,我复习得几近崩溃(活该……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习……)。我关了电脑,电脑一片黑,只有我自己的倒影。

我问我自己,谁能来拯救我这悲催的命运。

然后我抓着我自己的手,抓得很痛很痛。我告诉我自己,只有你,只有你自己,能把你自己一次一次地从自己挖的坑里,把自己拉出来。

再糟糕的生活,再痛苦的环境也好,我懂了一件事,就是,能握着这只手,把它拉出来的,只有自己的另一只手。

你伴我走过的年少。我收集你的卡片,贴你的贴纸,看你的书,在里面摘抄了一堆好词好句,因为你才开始看别的书,开始喜欢文字,我背住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就好像你们真的存在过一样。

其实,你们真的存在过。

我曾经和哈利波特一起长大过,我想,这是以后我可以跟我的小孩吹嘘的呢!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4

语言可以治愈伤口,抚平伤痕

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导演让我力不从心啊,明明有那么多美好的画面和故事但都没有表达完整,说什么时间限制,我觉得你拍300分钟我也会从头到尾津津有味的看完,虽然我不算是骨灰级哈迷,但每一部书都看了不下于十遍。

每一部的学院杯没有出现,阿不思邓布利多过去的故事没有出现,凤凰社旧部最后的欢乐没有出现,多比在霍格沃兹厨房工作没出现,闪闪没出现还有很多很多,看完心里很空,但我相信近二三十年不会有人拍的比这更好看,怀着遗憾,但也不遗憾。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5

电影少了好多东西

邓不列多、伏地魔、斯内普这三个人的戏份太少了。

邓的谋划贯穿始终,由他引出从汤姆到伏地魔的成长转变历程,分析其性格,琢磨其意图,从而找到方法击败他。电影中哈利不停地靠通灵来找到魂器,总靠这种玄虚的办法,还一次次成功,显得伏地魔太弱了。事实上,由伏地魔又可以引出霍格沃茨的创立以及四大学院的特点,活生生的校史。而霍格沃茨在这个魔法世界中才是我们的.全部。在寻找魂器的过程中,邓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可以浮出水面,我们可以知道这位智慧、宽容、博爱的导师并不是生来如此,他也有年轻时狂热黑暗的时候。而对抗邪恶,从来不是白净无瑕的人能办到的,只有经过黑暗的光明,才会更加耀眼持久。

斯内普,被邓不列多控制,被哈利以及上一辈们敌视,被人冤枉了一生。七里电影少了一个细节,金妮、纳威、卢娜去校长室偷格兰芬多宝剑未遂,斯内普对他们的惩罚是到禁林帮海格做事。因为邓之前说了,要他在他死后保护霍格沃茨。

另外一点,D.A六人组除了第五部,六七都没太多体现,六里最后在学校的遭遇战,七里的广播以及纳威讲述,都遭到删减。六人里金妮、纳威、卢娜是我最想看的,他们很重要,代表着友谊和抵抗精神会传递下去。而最最热血的从猪头酒吧到有求必应屋的那一段做了不小的更改。于是我们看到卢娜不知怎么早已经在学校了。而纳威身上的伤也不应该当天才有,他是抵抗了大半年才落到缩在有求必应屋的下场。由D.A通知到凤凰社来援,人一波波地赶到,很突然很自然也越来越激动的过程,都省了。书中,凤凰社成员在七里做了很多努力,尤其卢平主动来找哈利,毕竟卢平应该是长辈里哈利最亲的人了。还有,我们也没有看到拉文克劳的公共休息室,以及文化。因为我是多么想看卢娜。麦格教授面对伏地魔来袭,对学生们的处理也不合理,她绝不会关押斯莱特林学生,当务之急应是保住学生生命,也即书中的对低年级学生的疏散。

看完书后,再回头看电影,真是郁闷之极。盼望着有朝一日,电视剧能拍出来,可斯内普教授,已经永远地离去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6

邓布利多是否为了正义不择手段

我说的比较乱

谈一谈阿不思·邓布利多 J·K·罗琳用恢宏的想象力和毅力创造了一个十分完备和神奇的魔法世界,关于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了,人物分析也不少,关于校长邓布利多,几乎是良师益友的代表人物,但是真的是这样的么,我觉得不尽然。 邓布利多书里面并非第一章就出现,电影的处理确实更符合电影的拍摄手法。邓布利多在分院开始才正式露面,而后其实书里面和电影里面戏份都不算充足,但是罗琳对每个人物都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使得邓布利多正义领袖的形象非常突出,而且高洁。

第一部里面面对厄里斯魔镜,邓布利多关照哈利内心对亲情的失落,并讲出来那句金句——沉湎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这时候邓布利多真正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有理由相信他对哈利说谎了,或者是罗琳并没有想好更完备的剧情设计,看到一双袜子确实是无欲无求的人的一个非常好的证明。关于看到了什么,下面再分析。

第二部密室,邓布利多唯一的设计就是被传唤,剧情使得哈利必须独自探索密室,为海格洗冤,而后延续第一部爱的教育。但是这里,看到青年伏地魔留下来的笔记本,汤姆·马沃罗·里德尔的笔记本,他已经清楚事态的严重了,笔记本是伏地魔的一个魂器,他大概还没有意识到哈利也同为魂器,也没有猜到伏地魔另有魂器,但是在校长这里,事情远远严重于预想了。

第三部阿兹卡班的囚徒,结合后面的发展,斯内普的双面间谍人设,邓布利多一直应该都清楚小天狼星是无辜的,没有试图救他可以理解,请卢平来当黑魔法防御课老师,这大概可以理解为,邓布利多已经试图在亲世代上找寻线索了,而且已经在引导哈利,只是比较隐晦。

第四部火焰杯,我非常不满意这一部电影里面邓布利多的扮演,和书里面的描写严重不符,在得知哈利的名字出现在火焰杯之后,过于急躁,书里面更稳重。邓布利多的计划在这一部里面开始埋下伏笔,在邓布利多得知伏地魔用哈利的血复活肉体之后,书里面有写他闪过一丝窃喜。而后我们将知道,血的联系加强了邓布利多对爱的保护咒的猜测,使得伏地魔杀不死哈利,可是这已经是邓布利多针对伏地魔的计划的头角崭露了。 后面我们按照上帝视角来看,邓布利多先是听到预言世家特里劳妮在神情恍惚时候做出的那个影响整个巫师界的语言——两个只能活一个,七月份出生的孩子将会杀死黑魔头。当时已经是食死徒的斯内普刚好也在酒吧,听到了语言的一半,报告给了伏地魔。 但是七月份出生的孩子有两个,纳威和哈利,纳威的父母因此丧命,而后得知此事伏地魔锁定了哈利,巫师界已经被伏地魔和食死徒的恐怖搞成了白色恐怖,人人自危。邓布利多提醒詹姆和莉莉,并且此时获知詹姆家传的隐形衣就是死亡圣器之一。于是,大概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作为邓布利多邻居的詹姆·波特,突然邓布利多来访,只是提醒他可能会遭遇危险,最好做下保密咒,然后看到隐形衣,并意识到这就是另外一件死亡圣器,并且也意识到詹姆就是三兄弟的一个后裔,临走他借走了隐形衣。 而后詹姆和莉莉选择小天狼星作为保密人,但是小天狼星认为这样太容易被人猜到,于是虫尾巴成了保密人,而对外透漏的消息却是小天狼星。虫尾巴向伏地魔泄密,伏地魔在一个晚上找到戈德里克山谷,先杀死了詹姆,又杀掉了苦苦哀求伏地魔不要伤害哈利的莉莉,却在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身上折戟,阿瓦达索命被莉莉的保护咒反弹,并且摧毁了伏地魔的肉体,另外撕裂了他的灵魂,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使得哈利成了一个魂器,也给哈利带来了那个著名的,闪电伤疤。 此时的邓布利多为什么借走隐形衣呢?往前追溯他年轻时候,少年成名,十分骄傲,却受困于家庭,母亲死后照顾因为童年阴影不能使用魔法和正常入学的妹妹阿丽安娜,阿不福思尚在霍格沃兹,邂逅格林德沃。两人一拍即合,相互吸引,终日研究死亡圣器。而后阿丽安娜在邓布利多,格林德沃,阿不福思的混战中死亡,格林德沃逃走,阿不福思打断了邓布利多的鼻子,兄弟不合,邓布利多开始转向教育,在霍格沃兹任教。 群主借走隐形衣就是他并未放弃死亡圣器研究的一个说明,在书《混血王子》中,邓布利多焦黑枯死的左手,就是因为他找到斯莱哲林的戒指,并且推断出里面藏有复活石,没有考虑后果就戴上去的结果。 那么回到厄里斯魔镜上,邓布利多最有可能看到了什么?他在晚年放弃权力以后为什么还是没能抵抗复活石呢,只是因为它是死亡圣器吗,那么为什么他把隐形衣还给哈利了呢?结合邓布利多在湖心岛取吊坠喝下毒药的反应,他一辈子对妹妹的死心怀愧疚,他想复活的应该就是妹妹阿丽安娜,在厄里斯魔镜里面见到的,可能也有阿丽安娜。 那么再来看邓布利多和伏地魔的对抗,伏地魔是被邓布利多接进学校的,如果海格对于哈利,但是恰恰相反,哈利和海格成为了彼此都非常重要的朋友,邓布利多却始终和汤姆·里德尔不合。也只有他看透了汤姆在霍格沃兹表现十分优异的背后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栽赃海格的真凶是谁。 那么这时候的邓布利多也没有想到日后如日中天的伏地魔,就是现在的学生吧。伏地魔得势以后,唯一忌惮的人只有邓布利多,所以邓布利多成立了凤凰社。在这以后,邓布利多在各处搜集关于伏地魔的情报,拼凑出真实的一个学生的黑化之路,并且埋身于众多的记忆研究分析,得知了伏地魔魂器的秘密,却不知道他有几个魂器,最后一片重要的记忆存在于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手中。 在密室之后,他就“养着哈利,如同一头待宰的猪”。 因为只有他知道真正的数量,知道怎么彻底毁灭伏地魔,计划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甚至设计了自己的死亡,毁掉了斯内普的一生,造成了斯内普的死亡,和众多的牺牲。

邓布利多是否为了正义不择手段? 我想的是,大概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计划,可以牺牲自己即便是大义,也已经不是个人应该承担的重量了,邓布利多因此伟大,也因此更有心机和曾经黑暗的一面,他不只是一个慈祥的人生导师,也是一个非常拼命和聪明的阴谋家,伏地魔和他相比,还差的太远。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7

一个麻瓜的魔法世界

即将再刷一次这部电影,觉得应该写下个短评纪念一下陪了我十年的哈利与霍格沃茨。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特地早早买好了预售票,特地在当天把前几部一一翻出来回顾了一遍。为了看完上部的结尾,我去的有点晚,影院为了首映而特意安排的魔术表演,我去到的时候只看到魔术师在行礼了。我暗暗好笑,麻瓜的魔术也配放到魔法世界来现眼?零点场的人比我预想的多,其中还不乏一些中年人。

当西弗勒斯说出Always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最后的happy ending背景都是白色的,漆黑的环境下忽然晃得我眼睛疼,我一边哭一边看。不是因为结局感人,而是因为陪了我十年的哈利波特就要完结了,好像被宣布我的年少时光也完结了。我不甘心,我又去刷了一次IMAX版,然后又去刷了2D版。我始终不愿意相信它就这么完结了。

不得不承认,大卫叶茨这种只配导演恐怖片的导演,在这一部的表现还不错,纵使我多么憎恨他几乎毁了凤凰社,但这部大结局真的拍出了哈迷(或者是我)心中的那种绝望的氛围。哈利不再丑,纳威变帅哥,主演们颜值飙高加上一众英伦戏骨的表演简直赞到不能再赞!哈利电影系列如果能评出个top3这部也绝对上榜了。

不知所云的码到这,再去刷一遍再过来补充吧。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8

当哈迷正青春

看完这部才感觉,作为一个标准哈迷的人生终于完整了。这么多年,从疯狂的迷恋,到断断续续,隔年隔月地从书和电影中重温那个世界,每一次都还是能在内心掀起风浪。七年的故事,陪伴了我们的,又何止七年。是整个青春。

许久没碰过这个系列了,上一次还是一年前借英文版看了前两部。真的遗忘好多,但由于数年前反复看了N遍,情节轻轻一碰就能从记忆的泥沼里被勾起。电影里的很多地方应该还是和原著不一样的,同时为了视觉效果,特意地要凸显很多书中不重要的东西。我只能说,看书和看电影的差别太远了。一个是你钻进魔法世界去探它的究竟 ,另一个是它想方设法地给你呈现出来让你相信。从制作和商业角度看,这部电影还是很成功的,基本上要效果有效果,要演技有演技。但我在看的中间,有很多个瞬间都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在拍给我们看,这些人摇身一变就成了走红地毯的影帝影后。而读书的时候,只有单纯的相信。电影结尾看到滚动的无数人名的时候我突然想,同样是构建一个 丰丰满满的世界,一本书的形成只需要一个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一部电影却是几百几千个人努力汗水的成果,两者所需时间也没差多少。作者,究竟是有多厉害?

其实呢,长大以后真的发现哈利波特是给更年轻的孩子看的,思想上,内容上,都比成年人需要的level要浅。很多过去爱到不行的地方后来都慢慢淡去。然而有一点我从没改变过,就是对斯内普这个人物的塑造。一个太令人心碎的角色。不管书还是电影,在他召唤出守护神和哈利告诉他儿子斯内普是他认识的最勇敢的人的时候,眼泪都是要流的。痴情又痛苦的爱,恨与保护的双重十字架,内心的忠诚表面的背叛再加上众人深深的误解,构成了这样一个悲情复杂的人物。每一次读到他心都要碎一回。唯一能欣慰的,就是哈利最终的理解和尊敬。全书对他的褒奖,只有一句。可是那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我们都懂。

我喜欢看十九年后的他们,在一切太平中,送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孩子们快乐地上火车,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也极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因为接下来便是留给自己的可怕的结束。每当这时我都不知道该向哪里去,丢了魂一样怅然若失。伏地魔不在了,他们为人父母了,我呢?哈7的完结就像埋掉了我一整段的青春。

不论多爱,终究要说再见的,不是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9

纳威.隆巴顿——主角光环下的另类英雄

刷完全八部HP电影,纳威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与伏地魔终极对决中,那段声情并茂的的演讲:“每天都有人死去,但他们并没有白白死去。今天我们失去了Harry,但他仍然与我们同在……”

一直以来,纳威的形象不外乎胆小、健忘,紧张时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至于学习成绩,相信Longbottom这个词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在《死亡圣器》影片末尾,毫无悬念地成为笔者在全书中最为钦佩的人物,几乎没有之一,因为他的坚韧不拔以及勇敢无畏。

一直以来被主角光环紧紧包围的三人组,他们的非凡魄力相信在每一部电影里哈迷们都深有体会,可是隆巴顿不同。从开头到结尾,如果说Harry一直以来都是以英雄的形象存在着,那么隆巴顿,可以说,直到格兰芬多宝剑在他手中出鞘的那一刻,他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蜕变,从那个一开始便饱受嘲笑与欺负,就连丢失了蟾蜍也得靠热心帮忙的赫敏在车厢里四处吆喝的腼腆男孩,蜕变成可以和三人组并肩而立的英雄。

纳威的勇敢,来源于他对于原则的遵守和对于信仰的坚决捍卫,正是这种品质激发了一直沉睡在他心底的那份勇气,从《凤凰社》中,直面将父母折磨致疯的仇人——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无惧与其正面对抗,到最后一战,无论是那番鼓励军心的慷慨演讲,还是那视死如归的眼神,仿佛都在向全世界宣告,纳威.隆巴顿宁愿为了守护信仰而成为烈士,也绝不在黑暗势力的威慑下苟延残喘一秒钟。麦格教授曾经说过:“每当它(格兰芬多宝剑)遇到优秀的学生,就会出现。”士为知己者死,我若是那把宝剑,也甘愿选择这位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骑士作为战友。有人说纳威在与伏地魔的最后一战中所起的作用实在有限,但我却更愿意用“关键”这个词进行替代,如果说故事中对于格兰芬多精神的诠释始于Harry,那么就让他在纳威达到一个新的巅峰。向勇敢致敬!向信仰致敬!向纳威.隆巴顿致敬!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观后感10

今天,在学校里,我们观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师》的影片,我觉得非常好看。里面有几个片段,我印象特别深。

有一次他们搬家了,搬到了一个阴暗的房间,哈利在地板上画了个“happy birthday 11 years”,突然有个人闯进了,原来是他的魔法老师,送给哈利一个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又给了哈利一封信,问他愿意加入魔法学校吗?这时哈利的弟弟却在偷蛋糕吃, 被魔法老师看见了,他就拿出魔法伞在哈利弟弟屁股后面施了个咒语,弟弟的屁股上突然长出了猪尾巴,他的爸爸妈妈也被吓着了逃跑,我们全班都笑起来了。

最后一个场景是魔法老师用魔法伞在墙上,点了几下,墙突然打开,里面有许多人,老师告诉哈利这个是魔法小镇,然后,铃声响起来,下课时间到了。我们就结束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