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韩国高分电影《鬼乡》观后感

韩国高分电影《鬼乡》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7W 次

导语:招魂归乡,逝者安息!看过鬼乡也许我们就对战争对人性了解更多些吧。

韩国高分电影《鬼乡》观后感

从三月等到了四月,终是把《鬼乡》看完了,那种无法言语的心境跟当初我看《南京大屠杀》时,是几乎一模一样的。虽电影在拍摄上,确有粗糙之嫌,但不口否认的是这里留着真诚。

这部电影是今年二月的黑马,截止四月,它依旧是韩国票房的冠军,为何这部小制作、低成本的电影为如此卖座?因为这是一幅画延伸而来的电影,群山、绿树、躺堆的少女尸体,还有一辆满载少女的卡车,烈焰之下, 似乎也能遇见另一种诡异的死亡……

姜日出老奶奶的画技虽生涩,但却生动地刻画出了二战期间那些慰安妇惨遭蹂躏的真实画面,而《鬼乡》就是按照姜日出老奶奶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中的正敏就是老奶奶的原型,《鬼乡》前十分钟就展现了一幅温情画面,正敏打赌赢来了小伙伴的辟邪佩饰,但是这个具有附身符的作用,母亲得知后,虽打了孩子,还是默默地在深夜缝制一个,并疼惜的看着女儿,前几分钟印象最深就是父亲的背上,女儿摇动的手臂,欢乐的画面。

而十分钟后,正敏追逐蝴蝶的美好嘎然而止,日军把年幼的正敏带走,父母的哀求和妥协,显示出百姓的懦弱和无奈……

电影分了两条主线,一是二战时期的正敏,另一个是幸存老人英熙。在正敏被抓后,电影突然跳到京恩为正敏招魂,正敏一步步离开故乡的样子。衔接上略微有点生硬,但导演试图用通灵的方式,让故事从现在和过去有了串联,而通灵女京恩在遭遇出狱前科犯强暴后,越发沉默。她母亲看到女儿如此并没有施以安慰,反而觉得羞耻,打了女儿,妥协的送走了她。这一幕也映射了当下的慰安妇现状,不被正视依旧孤苦无依,很多幸存的慰安妇大多被旧疾困扰,很多一生未婚未孕,过着凄惨无补助的生活,现今很多人都习惯去消费慰安妇,采访了、怜悯了,却没有做到实质性的补偿,这些本该受到照顾的妇女,本该备受尊敬的长辈,就这样忍受着悲凉和冷眼,凄惨度日,看着这些渐渐消失的老人,消逝的历史,我不禁是感叹颇多,尤其看到这个女孩被强暴后的境遇。

在一次招魂中,老人发现京恩会通灵,交代了逝者的遗言,这段穿插虽略显拖沓,但是也为京恩给英熙老人通灵做了铺垫。而后又转到了满载少女的火车,交代了正敏和花季少女英熙的相遇过程,两个少女互相问及年龄本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这里却透着感伤,虽吐槽家人的严厉,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趟列车成了这美好对话里最不适宜的存在。

列车停了,停在1943年的中国吉林省牡丹江。韩国人拍摄上,并没有选择逃避,在电影里,也有中国慰安妇的声音,而史料记载二战期间,大约有40万亚洲女性沦为日军“慰安妇”,里面最多的就是朝鲜人和中国人……

汽车载着她们走了,画面又跳到了英熙老人绣佩饰,招魂老人带着通灵少女京恩来做衣服,京恩看着辟邪佩饰,看到了正敏,晕眩了过去。这种平行式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虽然很常见,但是也让二者有了阴阳对话的可能。

画风转跳慰安所,日军强暴了14岁年幼的正敏,而那些满载的女孩也不得幸免,画面中有一幕一格格小房间,那些女孩变成了慰安妇被一步步蹂躏,也许这样拍在直观上很震慑,但个人觉得不用那么清晰切入,可以借鉴《慰安妇集中营》一样可以达到同期效果。

电影大篇幅是她们在慰安所的惨况,其中也有发指的行径比如女子来月经都不能幸免,逃跑后的鞭打,还有对她们说“你们不是人,是为皇军而活的母狗”……

在慰安所里也会有女子得病抑或者疯癫,这些人并没有被怜悯,而是被残忍的日军枪毙焚烧,而在尾声阶段,正敏和少女期的英熙正要被枪决,救援军出现,双方在火拼中,她们撤离中原以为可以脱离苦海,可剧情还是需要渲染的,正敏替英熙挡了那一枪,死在本可以回来的路上。

英熙即便身体回到了故乡,心却依旧在那边,她的身心不能平复,这也是身为慰安妇的状况,我印象是腾讯做过一期慰安妇的专题,其中就有一个叫杨阿布的老人,她一生都握着一把刀,她一直不敢拿开,她夜夜都梦到日军要抓她,也许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但我想还有很多很多。

这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它停滞了多年,因为题材不够商业化,也过于敏感,无人投资。它一再耽搁,最后还是7万多网民众筹才有了这部《鬼乡》,这部电影立意很好,它没有渲染太多,用直面的态度去讲述这么沉重的过去,结尾的画面容易让人潸然泪下。

演员演技虽然很青涩,但是真诚度很足,对于这种历史性电影,不该用艺术的角度去评析,叙述方式虽不新颖,但它用写实的情节更为直观的控诉了日军的残暴。

也许每一次的再现,对那些受伤过的女人是二次伤害,但是我更希望观影者能明白电影背后的意义。也许因为评分太高,我的期待值很大,但是看后,还是有些压抑,虽然它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