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故宫新事》观后感3篇

《故宫新事》观后感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4W 次

《故宫新事》是宗雨萱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带来的是古老的养心殿,却是全新的背后的修缮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故宫新事》观后感3篇

  《故宫新事》观后感(一)

步入新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维修工程,在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生的同时,也向我们生动地展示着弥足珍贵的传统建筑工艺。

当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古建筑、院藏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和近百年的故宫博物院历程进行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起完整的“故宫学”体系,意在向您揭示紫禁城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启动于2016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让这座古老宫殿内凝滞了百年的时间再次流动了起来。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五年的闭门修缮,又会有哪些隐没在百年尘土下的秘密重见天日?关于养心殿,旧的故事并未结束,新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这部纪录片播出于2017年,近日,我有幸在腾讯视频中观看了,浏览之余也有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通过纪录片,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对待文物的严谨与细致的态度。每一个文物都是由几位工作人员协同拆检,并配有有专门的盛放柜,即便是取下字画后门框上残留的字迹也会拓印下来好好保存。每一张纸,每一个部件都会仔细核对过往的记录并认真的存档、编号、数字化留档,然后小心翼翼的装箱、运输至文保科技部。

其次,能感受到故宫博物院对整个古建维修工程的整体把控。从修缮工作的启动,到记录片跟踪拍摄,到文物拆卸后的修缮工作及紧跟着的“养心殿”专题展览。仅仅透过纪录片,也能明显的感受到这项工作需要调动的人员、资源之庞大,需要部门协调统筹的事情大小小的肯定也是非常的多。修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也足以体现对于此类项目的经验的积累与相关人员对协作配合的统一认识。这背后是大量类似事件的积淀。

最后,也能感受整个修缮工程面向未来的铺垫。从游览角度,目的之一就是“养心殿”在修缮工程结束后将面向公众开放。“养心殿”在此次修缮前是少有人能踏足的地方,游客公众一直是隔着远远的瞭望一下,此次修缮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修缮工程结束后将“养心殿”面向公众开放。从“故宫学”角度,“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个工程在立项时就以表明在学术中的位置,一个学术的构建肯定不是空中铸楼阁,必定是在点点中细细的琢磨,在整体上高度的概括,不断研究、总结、归纳而成的。初看纪录片便能感受到从纪录片导演、纪录片中的工作人员及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这些辛苦付出的人们,面向未来的努力。

故宫,一个深入我们骨髓的殿堂,一个尘封于记忆中的秘境。一直以来对故宫的认识都是陈旧、沧桑,直至近年,透过关于故宫的记录片,关于故宫的周边产品,关于故宫的APP等等,慢慢的,让开始对故宫有个一个崭新的认识。恍惚中,有点感觉这就像中国的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对中国的认识都是落后的、贫穷的国家,但随着中国的崛起,近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外国看到了一个屹立世界之巅的中国,它有渊博的历史底蕴,它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储备,它有踏实勤奋的人民,最重要的是它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关于文化传承再多说一点自己的思考,文化的传承,可以类比于石油、煤炭这样的催动我们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能源,它是驱动我们民族发展的能源。我们对文化的学习、继承、弘扬,催动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体认知的提升、升华,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高度认同、高度凝聚,内圣且外王。

关于文化,关于传承,长久以来,我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悟,点点滴滴,对于我自身来说,还在不断的滋养着我的成长,不断构建着我对中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为中国喝彩!

  《故宫新事》观后感(二)

养心殿是故宫里我最感兴趣的一座宫殿,因为相比中轴线白玉台上宫殿的大气磅礴,以及后宫宫殿群的神秘幽禁,养心殿更加朴素踏实,有更多生活的痕迹。这次能够勘测重修,一方面显示出养心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养心殿的现状亟待修整。很期待4、5年后焕然一新的养心殿。到那时,无论是在线的资料还是身临其境,养心殿都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至于影片本身,短短的三十多分钟更像是在平实交代殿中文物如何拆除转运,好像是一部介绍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广告片。但是故宫本身是一座神奇的城,宫墙里的时间都躲进了梁柱砖缝里,好似冬眠。宫城里就算每天游人如织,也依然难以打破玻璃窗里面凝滞的时间。在养心殿里,百年来积攒的浮尘也是文物。这是玩笑,但也隐隐透露着对这一伟大空间的感慨。

百年来的养心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安静保存着里面的物品器具,乃至于空气光线。这次殿中一应物品器具都搬离转运,养心殿终于迎来了一次痛快的深呼吸。作为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筑,这何其幸运。而我们有幸能窥见这一珍贵的瞬间,亦何其幸运。

  《故宫新事》观后感(三)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一个“故”字,将紫禁城昔日的兴衰离合封存在了历史的另一端。但故宫之中仍有新事——启动于2016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让这座古老宫殿内凝滞了百年的时间再次流动了起来。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五年的闭门修缮,又会有哪些隐没在百年尘土下的秘密重见天日?关于养心殿,旧的故事并未结束,新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故宫,一个听上去就充满故事和神秘感的地方。随着人们对传统的关心程度的增强,故宫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作品得到了国人的巨大反响。

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一炮而红,让故宫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向大众展示这存在千年的历史文化古迹。《故宫新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故宫新事》带来的是古老的养心殿,却是全新的背后的修缮故事。我们赞叹着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却恰恰遗忘了这些古迹背后一个个拥有着匠人精神的古迹修复师。

五年,是漫长的。但是养心殿的故事正因为这漫长的五年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是历史的见证者,于是,当我们走向这座宫殿,我们渴望通过玻璃窗窥探到古代帝王在这里生活过的蛛丝马迹。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的内心就有一种希望时间快点到五年之后的想法,当所有的文物还在原来的位置,所有的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或许这时,走在养心殿的地板上,才有一种满足感。

这是养心殿的故事,也是文物修缮师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研制出相同涂料而去往北京郊区亲自熬制的师傅;我们可以看到一步一步爬上脚手架为了更好修缮养心殿土木建筑的修缮师;我们可以看到坐在密不透风的生物鉴定室里探索养心殿虫害秘密的科学家.......

每一个人物都必不可少,他们都是养心殿重见天日的关键人物,他们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缩影,是这个关于故宫新事的见证人。在这个纪录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文物撤陈、修缮的每一个步骤,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的老师们每一次意义深远的下笔、镌刻。与其说让我们更了解这些文物,不如说是让我们更了解关于故宫的这些背后的故事。

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纪录片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这些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物的人,那么,《故宫新事》定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纪录片。相信,我们在看的时候,并不会因为它是历史文物而觉得它冷冰冰,反而经过故宫每一位老师的精心呵护,这些文物有了历史的温度。

再多华丽的辞藻也不够描绘养心殿的魅力,只有通过这样的纪录片,纪实性的讲述,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些“背后的故事”,才可以了解到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宫殿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和秘密。

技艺在一代一代的传承,那些关于养心殿的故事也要这样被记录下来,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我们回头看,仍能看到一代一代修缮师为这些曾经华丽的宫殿和文物做出的贡献。他们是普通人,但确确实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匠人。2021,北京,故宫,养心殿,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