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1W 次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1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不能像以前那样的自由,想出去就出去,想和谁搓一顿就搓一顿,孤独成为一个暂时的常态,这孤独并不全是一个人独处,缺乏与人交流,更多是偏于精神上的孤寂,一种与以往习以为常生活不同的状态,你无需每天每时每刻与你熟悉或不熟悉,喜欢或不喜欢的各种人,做着你愿意或不愿意的事情

也在这个孤独的时刻,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自己独处的时间,于是我看完了这本《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的书,这书是来自台湾岛上作家们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的一部散文合集。刚开始想读这本书,首先就是被书名所吸引,被那“孤独”二字摄了心魂。读书人爱书人写作人偏爱孤独,但又不完全甘于孤独,孤独中也希望听到些声响,可是真要去与人周旋却觉得更加孤独,这样处在两难境地的人群,恐怕也就是通过读书来缓解孤独了。唯有文字是最疗伤的药,最慰藉的暖。

这本书基本搜录台湾地区七十至九十年代一些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作家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就像是岛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一般,细细地低语似地在文字里徘徊,感觉他们的文字总是那种淡淡的花香般,从不张扬,可是那种情怀默默地就钻进你心底里去了,让你不由地一道沉下去,静下去。

文字里,写时光,写人心,写情怀,写孤独,写文朋诗友,写读书,写同志,写青春,写亲情,散文,终归是一道道默默的光,照亮每一个暗夜里的独行人,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那么完全孤独。

其中第一篇,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人生的孤独。从去银行办事的过程中看到两件轮回,都是轮回的生活或者停留在原地的生活。跑三十年的航运新闻的人和银行每天按时打卡的工作人员,让作者想到了很多,参透人生的想法,细细品读,句子优美却又带着悟性,看似繁华却又带着平静,好多句子不就是说的自己和周围的人群,读完这一篇只想静静闭上眼睛,冥想一阵。

我们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在平常中轮回,虽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有所不甘,但无论曾有多少辉煌时刻,最终还将归于平常和孤独,正如林清玄写道“每天的出门,只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但我想孤独不是终点,不是宿命,我们学会孤独,独自体会着孤独,放空一切杂念,感悟人生,在与天地间的交流中升华灵魂。尽管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那就是找寻知音,让内心不再寂寞,从而无所顾忌地生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让轮回到来前,能一直开心健康地活着,去迎接几十年后的下一个新的轮回。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2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

这些作家里有的还年轻、有的已是年过花甲。然而在他们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无一例外地都流露出或深或浅的孤独感。

不论爱情如何美妙、世界如何精彩,孤独都是人类必须去面对和承担的永恒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将它改变。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

人民常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有朋友的人,当然不会孤独。

而当我看完《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时,才深深的体会到,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一生相伴的伙伴。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3

在现代社会,代表孤单、孤寂、单一等意思的“孤独”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热词。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孤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独自一个人;孤单;孤立无所依附;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但是汉语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对“孤独”这样的解释已经是远远不够的。孤独,其实是一种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孤独者,代表安静、代表思考、代表自得其乐,代表了一种哲学的存在。

另外,通过对孤独与寂寞进行对比来理解“孤独”也是一种很好的视角。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百无聊赖像困兽一样踱来踱去,是一种焦灼的状况,甚至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况称为寂寞,它跟孤独不是一码事。而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所以,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表现出一种“思考人生”的高贵,或者说,孤独是一种境界。

上述这些想法,其实都得益于《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这是一本以“孤独”为主旨的散文集,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麦家、阎连科、王安忆以及杨澜、周大新等人的作品,这其中,有直接写“孤独”的,如纳兰妙殊的《租客》一文,虽然写了很多人,很多事,经历了很多的搬迁与变动,但是骨子里对于生活的一种“孤独感”,甚至,作者买房的时候,作者都宁愿只写先生一个人的名字,她的“孤独”代表了她的“存在”;有写历史的变迁所带来的文化的“孤寂感”的,如塞壬的《悲迓》,写楚剧与人生的悲欢离合,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命运的无力感;也有间接写“孤独”的,如阿来的《达古的春天》,纯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独有的享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对自己独享春色的一种得意。还有周国平先生在序言里对“阅读与人生”命题的深入解读,读书,远远不是当前全民陷入的一种“全民狂欢”,不是“读书节”,不是各种“读后感”,更不是“报告会”,读书同样需要读出“孤独感”。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如果我们遇到了“孤独”,千万不好紧张,更不要无助、害怕,也许,我们离理解人生的真谛更近了一步。孤独,是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不懂得孤独不足以谈人生,它是人生的催化剂。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4

近期,有幸拜读了所团委赠书《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是一本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名家作品组成的散文集。这些当代文坛巨匠们,以各自的经历为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对于孤独、对人生的思考与启发。文字里,他们写时光、写情怀、写文朋书友、写人世沉浮,包罗万象却又不离其宗,所有的琐碎最终都归于一点,像是慢慢长夜里一束默默的烛光,摇曳中照亮每一个人生旅途上的独行人。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只是客观上孑然一人、形单影只的状态,而孤独却是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感受。一旦孤独之意涌上心来,即便身处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闹市,也只能独享一人份的寂寥空旷,尘世间的欢闹是与我无关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在经历了各种人群聚散,看过了各式悲欢离合之后,慢慢才懂得,这一生到头来,能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现在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千万人每天穿行在偌大的城市里,日复一日带着惺忪睡眼离家工作,再披星戴月伴着睡意关上房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循环往复,仿佛都是社会机器里互不干涉的小螺丝钉。

在我们还无力改变这种生活节奏时,与其把孤独视为一种不合群的怪癖,不如让自己从容置身与孤独之中,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偷得片刻闲,以理性沉静的态度,享受独立思考的空间。多阅读、多思索,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或许某一天回溯往昔的时候,自己会怀念起当年孤独里的那份静谧,由衷感谢这份来自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5

能陪你走一生的人有多少?怕是只有自己。当生命逝去,生者或许悲痛,而逝者却是平静的,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没有。一人,悄无声息,走了。

人终究是孤独的。也许一生中,人们找过许多依附与寄托,故乡、亲人、爱人,可总是聚了又散了。如若把自己完全交付与谁,寄托与谁,那若是散了又该怎么办呢?留下的必定是伤痛。

缘聚缘散,唯敢于与自己相处的人才会获得永久的安宁。如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书中提过的.,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一切追随自然,听从内心。就像上山云游,遇到了佛就拜一拜,拜完了就继续游。你还是你,佛还是佛,世界未曾因你与佛的一瞬对视而发生任何改变。在这之后,佛依然端庄地坐落在那里,你依然宁静地享受孤独,一个人,没有惧怕,或许有一丝丝对世界的牵挂,但那仅仅处于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像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诗歌《礼物》中写道:“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里,对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

孤独本身便是一个礼物,它让你获得安宁,教你谦虚与从容,让你懂得宽释与敬畏。而你之所以孤独,不是因为无人陪伴,不是因为缘浅缘散,而是因为你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本应该孤独,也注定孤独。

孤独本是上天对每个人的眷顾,却只被少数人所享有。大多数人害怕与自己相处,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无知己和不被理解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悲哀。独处须要勇气,它更是能力,独处须要去面对自己真实面。独处的能力便是让自己充实与幸福的能力。因为一个强大的人不会依靠他人带给自己快乐,更不会让自己的情感被他人操控。而那些总是试图逃避孤独的人终究还是要面对孤独,可是那必定是一番凄凉的滋味。

孤独也绝不是与世隔绝,仅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那些人当然有自己的追求,但一定不是去征服任何人,因为他们深谙自然的法则。

著名评论家王元化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是了,一个人违背了他应有的样子,怎么会好呢?现在的人们一直在追求和谐,但和谐从来都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样的声音,也不是彼此为了依赖而变得相似,而是当一百个人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却还能彼此尊重。就这样人们彼此相爱,却又以各自独立的姿态生活。

生活之至美,从享受孤独开始。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6

每每谈到孤独,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让人陷入沉闷压抑之中。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孤独史。孤独是一种主观状态,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但我们今天要谈的孤独却并非如此。

一天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我承认在我的人生中从来不缺乏孤独。介于对孤独的那种深深的恐惧感令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我觉得它的名字让我对其很反感,孤独怎么会是礼物?有谁会喜欢孤独?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极力地想从那种处境中挣脱出来,趁着对它还有一丝丝信任,我也希望作者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带着错综复杂的心情,我读完了它。

作者讲述的孤独别有洞天,书中有写到时光,也有人心,有情怀,当然也有文朋诗友,亦不缺青春爱情!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并没有控诉孤独给人的彷徨和无奈,也没有指责人因为孤独所经历的种种。我更多地看到了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用心经历,用心对待!

“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生活练习?没错,孤独是生活练习!小时候的我和作者一样都很爱哭,因为它可以帮助我博得同情。眼泪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示弱而是武器,在我还可以任性的时候,在还有人愿意为我的任性买单的时候。长大以后,我知道我不能再哭泣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可却还是会哭,纵然哭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只能一个人隐匿于某个角落,偷偷地安静地啜泣,然后等待着时间慢慢地收拾我的情绪,等眼泪干。

长大后的我哭泣,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陪伴!在儿时有父母的陪伴,曾经的我天真地以为只有我会长大,殊不知父母也会变老,在他们还没有白发的时候我一直是这么想的。现在的我,很多时候都只能一个人走人生了。时间这种可恶的催化剂,加速扩大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再陪伴我们了,不是他们不愿意,只是时代变了。曾经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朋友现在也早已桥归桥,路归路了。正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写的,人生中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也都一位位地逐渐远去,最后只剩下自己。看完后才明白,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最后只剩下眼泪,苦苦的。

孤独是人生常态,不是吗?这本书并没有教会我如何逃避孤独,而是把人生常态摆在我面前,让我知道,其实这很正常,我应该正视它。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的,它让我知道我在成长!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7

寿准经常谈到孤独,总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让人陷入抑郁。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史。

孤独是一种主观状态。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中。但是我们今天谈论的孤独却不是这样。

有一天,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时,我承认我一生中从未缺少过孤独。对孤独的深深恐惧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我认为它的名字让我非常不喜欢它。孤独怎么会是一份礼物呢?谁喜欢孤独?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尽了最大努力摆脱那种局面。虽然我还有点信任它,但我也希望作者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读完了它。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故事。

这本书写的是时间、人的心灵和感情,当然也有文朋和诗友,也不乏青春和爱情。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作者没有指责人们因孤独而产生的犹豫和无助,也没有指责人们因孤独而产生的各种经历。我越来越明白孤独是生活的常态。用心体验,用心对待!不要要求回应,不要要求认可,学会与自己交谈。倾听自己,学会孤独。

生活实践?是的,孤独是人生的实践!作为一个孩子,我和作者一样喜欢哭,因为它能帮助我获得同情。当我可以任性,当别人愿意为我的任性付出代价时,眼泪对我来说不是软弱,而是武器。当我长大了,我知道我不能再哭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然而,我还是哭了。即使我哭了,我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我只能躲在角落里,静静地哭泣。然后我等待时间慢慢清理我的情绪,等待泪水干涸。当我长大了,我哭的不是同情而是友谊!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由父母陪伴。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只有我会长大,但我的父母也会变老。当他们没有白发时,我总是这样想。现在,我大部分时间只能自己去。时间作为可恶的催化剂,加速并扩大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大多数时候,他们不能再陪我们了,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时代变了。曾经志同道合、真诚的朋友现在已经回到了桥和路的路上。正如林在《城南旧事》中所写的那样,陪伴他们一生的人一个一个地逐渐消逝,最后只剩下他们自己。读完之后,我意识到很多路只能由一个人走,最后只剩下眼泪,苦涩。孤独是生活中的常态,不是吗?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逃避孤独,而是把正常的生活放在我面前让我知道,事实上,这是正常的,我应该正视它。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的,它让我知道我正在成长!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8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孤独,孤独意味着被人遗忘、被人冷落。但是我所理解的孤独是为自己觅得一些独自思考、独自回忆、独自幻想的时间和空间,它是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的书籍。刚开始打算买这本书其实是被书名吸引的,特别是“孤独”二字,使我身同感受,于是决定收入囊中。

书中的这句话“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自己的精神。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既说出了孤独的好处,又道出了孤独者的共鸣。当别人嘲笑我那不太现实的梦想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误解、冤枉我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拿着我身上不算缺点的不足来当笑柄时,我会感到孤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即使或者最简朴的生活,也一定不要扔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倔强是时光在心上留下的茧,厚厚的孤独,会让人变得更坚强。

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古往今来,有多少做大学问的学者以及有很大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何尝不是与孤独作伴,在独处中寻觅自我,创造辉煌,他们钟情理想,甘于寂寞,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窗外是红尘喧嚣,心中却是风轻云淡。让人疲惫的,不是面前的高山,而是登山鞋里的沙粒。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人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才能不畏惧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请记得: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学会与孤独相处,不要抱怨,因为它是你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9

在选择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是被封面的余光中,林清玄先生的名字吸引。一直对两位有所耳闻,却从来没拜读过他们的文采。这是一本集结了台湾很多作者的散文集,除了余光中,林清玄先生,还有很多未曾听说过名字的作者,而这些作者大多都已是耄耋老者。

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一本回忆录。这些在台湾文学史上都曾占有一席之地的前辈们,从他们的文字里让我对那个岛屿产生了很多的向往。曾经读蒋勋先生的书,觉得他是个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人,读完这本书突然就改观了,台湾那座岛屿该是个文化底蕴多么深厚的城市,才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作者。

如果对台湾的过去没有一点了解和知识储备,读起来会非常吃力,尤其对我这种没有太多知识积累的人,读起来更吃力,所以这本书读的尤其慢。但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就去上网查,多多少少增加了点新知识。他们笔下的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每一个人都到了耄耋之年,或者已经离开人世。

这些作者大多都有着细腻的文笔,一些场景的描写,让人有很强的画面感,我总会被他们的文字带入那个时代。而更多的是对于生命的反思,因为生性敏感,从小就爱思考生命的意义,却不得所以然,又总爱装模作样装成熟。在读到他们的文字,却突然有了种释然,活着本身就是经历,就是修行,又何必去思索太多的意义。以前会觉得每个人到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又何必去争抢一些东西,所谓的随遇而安不过是逃避。而现在却觉得如果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但是你在生命旅途里经历的体验到的生命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他们一样。你大可以去不屑很多东西,但是必须搞清楚的是你只有让自己到达一定的高度,或者去经历了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而不是装作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想要的样子。

在今天,李敖的去世让我不免把这些都联系在一起。属于每一个时代的辉煌和成就终归会过去,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所影响的一批又一批人,总会有人把他们的情怀传递下去。即使在这个功利又焦虑的时代,很少会再有人去静下来去回忆那个年代,但是总会有人对那个时代感兴趣,也总会有人去传承。那么那些存在也就有了意义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篇10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书名起的很美,让人回味无穷。封面写着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流,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这句话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乡愁》等等。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打开心灵的门窗》等等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白先勇,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孤单和孤独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孤单是一个人的独处,就个人而言,它是外在的,犹如离群的人便是典型的孤单。孤单的人是群体里像是个“异类”,如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缺少友情温暖的和缺少爱情的困惑者。这类人是骨子里孤单,在寒冷里的夜晚只有一个人独处,在黑暗里看不到温暖。

孤独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内心空虚,没有依靠和寄托。哪怕是有再多的朋友,再多的人,但在你心里却依然还是孤独,在人生的道路上,孤独就是与生俱来陪伴你一生的,孤单只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一生的事情。孤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它就像是一种烙印深深刻在你脑海里。面对孤独我们要不断去接受它,去学习。它远离现实,超越现实的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接受它,而不是想方设法的远离它。孤独是对外界的渴望的自由和美丽的追求,它所得到的体验、信念、人格、美好、灵魂上的快乐都不是现实所能给予的。它也许痛苦,但苦得犹如苦瓜一样,是一种境界。

作家们在本书通过自身的经历,来为读者们展现了对孤独,对人生的启发,引起读者们对生命的思考。无论是余光中的《眼前的轮回》还是《父亲与民国》等等,都对孤独有着深刻的感悟,每个人都不同,对孤独的领悟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孤独是一种高贵的礼物,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都得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