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大纲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篇1

“你怎么老是惹麻烦!”“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真是笨死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做老师的和做家长的应该都不会陌生,面对拥挤的课堂、面对孩子无休止的问题,这些过后让我们后悔万分的话语便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当下一次“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又忍不住一再犯错,偶尔反思自己,也是“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读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后我深有感触,“一分钟批评”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试着自我改正;当孩子身上闪现出点滴的优点时,“一分钟表扬”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快乐,并因此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钟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监督,在反复的目标的实践与重温中得到进步。

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更体现出教育的一种良性发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轻松。优秀是教出来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孩子,关键你有没有用心去做,不是真诚地面对孩子。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进步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惊喜。表扬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慢,爱磨蹭或是说话,每次吃饭,我总是不停地催促他们:“快点儿,饭都凉了!”催一下好一点,不催,就又慢下来了。时间长了没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没什么进步。后来,我改批评为称赞,对他们说:“今天吃饭好,比昨天快了。”孩子们很高兴,果然加快了点速度。批评好似命令,孩子执行起来很被动。如果换成赞扬,孩子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还会感觉自己距离目标不远,自信心和轻松感会随之增强。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翻开它,慢慢品味,领略书中的经典之出。慢慢地,一个个道理迁移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篇2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最近一批新书中最后被我翻开的一本。

但是这本小册子给我的启发却是最重要的。是的,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作为父母或者作为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在我们对孩子习以为常的评价中,最常听到的话莫过于这孩子听话不听话。

这是对的么?

其实,在我们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言行时,就已经犯了错误,那就是以我们的标准主观地去要求孩子。

自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循规蹈矩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要求,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孩子从小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规则意识,是不是要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要求孩子听话与尊重孩子的身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教育,其实就是在寻求平衡。这是我一向的观点。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这位作者的代表作还有我们非常熟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风靡世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的主题词:“1、一分钟批评2、一分钟称赞3、一分钟目标”。

在读到“一分钟批评”时,我立刻打开电脑利用校信通给我的毕业生的家长和我的当班主任的同事发了公告,向他们推荐这本书。

当读到“一分钟称赞”时,我立刻坐在电脑前,开始敲这段文字。

不知读了接下来的“一分钟目标”,我又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书中所论述的“一分钟批评”和“一分钟称赞”,的确是很好操作的,显然有技术层面的意义。

但是,透过这样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评和称赞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是的,我们很忙,所以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天到晚只能见到熟睡的对方。这样,我们的交流从何谈起,孩子又怎么会对你亲近、信任、热爱?在家庭生活中,距离所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隔阂。最常见到的,莫过于孩子向我们说话没,而我们口中应承,手里却绝不肯放下活计,甚至不肯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让自己的眼睛离开电视屏幕。孩子所遭受的不尊重、被冷落,会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的!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不听话?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话,而是我们双方都要遵守的准则。

所以,“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

我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们的孩子,那么,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么?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曾经有专家称,我们的孩子越小,享受到父母的爱意越多,因为我们会拥抱他,会亲吻他,会不厌其烦地说爱他。但是孩子长大中呢,我们的这些所有表达爱意的方式越来越少。每每孩子写作文,我们都很尴尬地看到,孩子笔下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无非就表现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生病了背着往医院跑……这实在是很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可以被妈妈抱着,好像小时候一样。

所以,“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读到这里,有了自己的感悟。

无论是一分钟批评,或者一分钟称赞,其实都是对孩子的需求的满足。

这种需求就是——充满爱意的关注。

与为人父母和师长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