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3篇大纲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3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1W 次

为什么要把母亲的慈爱比作太阳的光辉,把小草比作像孟郊一样的天下儿女,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母亲的恩情》有感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3篇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一

前两天我再次阅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对我感受颇深。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这不禁让我想起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在前一天晚上,母亲到了深夜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的帮着孟郊缝补衣裳。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细又密的针脚,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人子女如何回报得了!伟大的母爱让孟效铭记在心,因此在50岁那年,他写出了《游子吟》这首著名的诗词。

是啊,妈妈对儿女的关爱总是温暖而又无私的。我也有一位伟大而又不平凡的妈妈,她总是给了我最无私的爱。我是一位非常爱跳舞的女孩,有一次在跳舞中一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疗,而我爸爸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只有妈妈陪我在医院里度过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南京的夏天是非常的炎热,加上我的腿又被打上厚厚的石膏,年幼的我整日整夜哭个不停。妈妈为了哄我,抱着我楼上楼下的走,手腕都被石膏磨出老茧了,体重整整减了10斤。正是亲爱的妈妈对我无私的关爱让我能坚强起来,能够忍受生理的疼痛,早日站起来。终于我又可以重新站起来,跳着我最喜欢的舞蹈,这时我心里对妈妈充满着爱和感激。

妈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美好的生命;您用辛劳换来了我的茁壮成长。今年的'母亲节,我默默地许了个愿——愿我最最亲爱的妈妈幸福安康,永远漂亮!

正如歌词里唱的一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妈妈,我爱你!

我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才能回报妈妈的恩情!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课文《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和《木兰从军》。尤其是《母亲的恩情》中孟郊写的《游子吟》对我的触动很大。

在我的眼中,妈妈就象陀螺一样每天忙个不停。早上六点多,妈妈就起床为我准备早餐。等我洗漱完吃早饭,她才忙着洗漱。将我一送到学校,她又急匆匆的去上班。下雨了,妈妈会请假回来接我。一到家里,她又忙着烧晚饭、洗碗涮锅、辅导我作业。因为我拖拉的坏毛病,有时一陪就是十一、二点。可我却动不动就让她生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是报答不完的,我以后要努力改掉坏毛病,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担心,做个妈妈面前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三

《母亲的恩情》又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课前,我发现很多孩子对文中的古诗已经很熟悉了。如何根据“文”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孟郊产生情感的共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堂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得以有效地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是感性的,是一种文化的解读,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文中潜心涵咏,感悟文本的人文性。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处处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教学时,应注意“诗”“文”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读好1—3自然段便能使他们较好地借文悟诗了。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这一句,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联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说说母亲还会想些什么?通过情景想象,让学生体会母亲为了儿子不辞劳苦以及对将要外出的儿子十分不舍的情感。教学第二自然段,可结合插图所描绘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母亲,学生扮演孟郊。用对话的形式再现文本语言,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万般惦念与不舍。这里可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说说当孟郊听着母亲临别的嘱咐,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跟白发”,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学完一、二自然段,可让学生读读《游子吟》,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句诗的情景。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与各句诗相对的句子,然后“诗”、“文”对照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文”中表现出的情意。第三自然段是课文情感的高潮部分,情景交融。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自然段对于景的描写,正是为了突出作者心中的情。看着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怀。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体会“春天里太阳的光辉”的比喻,从而让他们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慈爱”感受之深切。这样,学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一句也就非常容易了。此时,也可让学生用《游子吟》中的诗句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让学生在深情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让他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还应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让学生逐步走进语言材料感人的精神内核,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了这篇课文,可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想想妈妈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挑一件印象深刻的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在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有了浓郁的感情积淀,学生才能很好地进入文本意境,引发情感共鸣。而我们的课堂也才会变得有声有色,充满情感,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