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1W 次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另一种可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1

暑假看完《另一种可能》这本书,其中:“做一个不抱怨的老师”,让我感触颇深。在生活当中我们时常会抱怨为什么现实会这样,为什么别人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自己却越做越糟糕。可是抱怨有什么用呢?抱怨能解决问题么?天天发表消极言论,天长日久,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每况愈下。

更何况我们身为教师,教师的态度如果消极,受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自己的学生。刚刚接手现在的这个班级,我在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后,我真的很沮丧。对他们的抱怨占了我当时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在班级里、办公室、甚至家中,我都不会想要抱怨一下:我这次接手的这一波学生太差劲了,他们的习惯非常差,气死我了。当时这样的一种负面情绪充斥着我的生活。看完这本书后,我真的很后悔,因为一个面对环境挑战总是采取抱怨态度的教师一定不是好教师,他注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甚至是合格的教师。我现在觉得自己真的是太不合格了。

看完这本书后,一开学我们的课题组就忙着做“板蓝根”的成果汇报,因为时间很紧,外加上组内的美术老师请了产假,因此她的许多艺术创作类的事情就落到了我们组内成员的身上,因为外行,很多事情我们忙的焦头烂额。但是因为忙不过来,总会安排到你身上,一开始心里难免会有一些不舒服,觉得为什么又是我,这么多的事情,做都做不过来。很想抱怨,可是回忆起之前看过的这本书,我马上调整了心态,觉得不应该抱怨,也不能抱怨。那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差劲,因为我想成为一位别人喜欢的人,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努力,自己成长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学生也将会在我们积极乐观的教育影响下变得阳光灿烂。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2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所有的家长都感到了教育的压力。这是一种极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将是中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过去,在中国人民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时候,大家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不同,家庭的物质条有了保障,家长们就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大的发展。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想通过高考寻求更好的机遇。慢慢地不断有人从过独木桥的队伍中跳起,审视这条道路。许多人发现这条路不一定是人生发展唯一出路。于是一些人在思考、在实践、在进行有益的探索。这些思考探索的成果就呈现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之中。这是一本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教育特稿精选。其中的每一篇目都能给人们以启迪。

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从“拒绝当一个标准产品”、“寓言镇上的神话中学”、“读书改变了什么”和“第三条道路”等篇目中找到解脱或减轻苦恼的方向。就具体学科而言,中学英语教师节必读的篇目有“应试狂拽教育跑”,中学语教师最好读一读“对抗语”这一篇。许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苦恼:“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了“生命的弓与矢”,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晓航的父母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为了避免杨媛的悲剧重演,学校和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告诉我们所有问题孩子的问题根都是问题家长的身上。

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说,认真读一读“破解美国高考”、“不知身在何处”和“斯坦福鸭子拨动中国式焦虑”三篇,便可以避免误将俄亥俄大学认成俄亥俄州立大学。敢于创新的教师可以从“带领孩子走向知识”和“120平方米的教育实验田“两篇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感悟。

书中引用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副雪松曾经说过的话:“有这么一群人,工资不高,自由度不大,每天高强度地工作,承受着自社会、家长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心怀教育理想,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做到最好。这群人,就是我们公立学校的老师。”这一段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

本书责任编辑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原创教育的董事长吴法先生提出的口号是“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我想他所说的教育既指学校教育,也指家庭教育。我读完全本《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之后感受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是每一位教师必读的书,也是每一位家长必读的书。如果所有家中和所有教师能够读到这本书,家长将会少许多烦恼,学校将会少许多问题学生。

  《另一种可能》读后感3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最好的成长方式,是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另一种可能。

池老师将他的《另一种可能》娓娓道来,真实呈现了他这个曾经被很多人界定为“不适合做老师”的人,如何从一所大山深处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出发,一步一步走来,成长为教育大家。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是我们的成长,还是我们的生活,都存在多种可能性。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憧憬和期待。

来自大山、遭受否定、在偏僻的农村学校教书时的迷茫和彷徨;在宁静的乡村之夜听着摇滚乐一遍遍呐喊……然而正是如此真实普通的教师形象,有了更多思考、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一个特级教师,就这么“野长”起来了。那座大山,有最原始的树木、溪流、峡谷、原野、麦浪、乡村、草垛……充满着泥土的气息,传递着淳朴和善良的情感。池老师的童年在那座丰盈的大山里,那里的丰盈,是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让他懂得了敬畏,懂得了教育充满自然气息的重要性。而他,让我懂得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以最自然的状态“野长“的。

“离开课桌,离开教室,离开学校,教育的一种状态叫行走。”池昌斌老师作为父亲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一位类似于“导游”的引路人角色。他带领她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经历不同的艰难险阻,领悟人生的“苦难”精髓。在一次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女儿学会思考,能够行云流水地书写,自然教会了她什么是理想与信念,勇敢与坚持。

书上说:人生也许真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两三句话也许就会改变我们的`轨迹。作为教育者,我们能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学会在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上坦然面对那些也许因为某人的两三句话就会被改变的人生轨迹呢?

正是这样的意外和不确定性才造就了很多精彩的可能,只是,我们的孩子有迎接这些意外与不确定性的心理准备了吗?

我想说:“曲折,是通向未来的路。”因为我们走过沿路的崎岖和风尘,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从容地接受所谓的曲折和改变。但倘若你不曾遇见呢?是否会抱怨?是否会在抱怨中失去本心?孩子,本就是那一尘不染的璞玉,没有经过生活的打磨。所以,把教育还给生活,让孩子在自我独特的经历、探索和成长中渐获独立的能力与自由的信念。毕竟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不具有可预测性,那些变数连上帝都无法预测,何况只为人父母为人师的我们?

书上说:“所谓的问题儿童,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有罪推定。”“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快乐、有尊严感的校园生活!”

池老师读懂了这些在旁人看来是“问题儿童”的孩子背后的故事,给予了他们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尊严。

我想说:俯身细语是教育的一种美好姿态,是平等的相处,亦是一种尊重。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学会在孩子的耳边轻轻说。尊重是相互的,信任也一样。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书上说:池昌斌当年曾经被拒门外,被确定为不适合当老师的对象,现在却成了一个好老师,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要相信老师,老师才会相信每一个孩子。

我想说: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人生充满无限的变数和不确定性,我们都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正如池昌斌老师在后记里所说:“梦想是可以种出来的。”虽然追梦的过程可能很艰苦,可能很漫长,可能很枯燥,也可能很煎熬。

一本《另一种可能》记录了池昌斌老师不经意的话语,这些话语却都在传递他对“教育”的独特看法。他说“给学生幸福有尊严感的校园生活是教师最主要的使命之一。”他说“在分数和信仰之间,我选择中间地带。”他说“抱怨是没有用的,我对教育抱有希望和信仰。”他说“让我们多想想自己是孩子时候的那些事情,一定会对孩子宽容很多。”……每一句都是这个睿智的男人对大教育观的领悟,每一句也都更值得作为师者的我们静心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