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4W 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提出探究问题,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教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颜色相同的塑料球,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一个浮,一个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把两个小球放入水中,结果一个沉,一个浮。)“同样的塑料球为什么会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能不能让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随着实验现象产生了。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两个探究活动: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一)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预测——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三个探究过程进行。1、预测物体的沉浮。每组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实验材料,预测其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并说出预测的根据,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按预测结果分类。2、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① 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③ 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3、表达与交流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总结: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教案《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探究活动(二)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选择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四个过程进行。1、选择问题教师出示探究问题: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2、制定探究计划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3、分组探究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4、表达与交流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我预设的交流情景: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 学习诗歌,感受秋天的意境的诗歌的优美。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难点: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秋叶》课件。

2、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挂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观察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色。

2、 谈话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了景色,谁愿意来说说?

师小结:秋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凉爽,大家都穿上了长袖的衣服;稻谷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水果成熟了,挂满了整棵树;许多美丽的花也开了,树木的叶子变成了红色、黄色,秋风的时候,地上都是落叶。

二、 学习诗歌《秋叶》

1、 利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幼儿教育进行大胆想象。

师:秋风起,落叶飘,就像蝴蝶在起舞,美极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跑到树下看落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什么小动物。

(1)出示小蚂蚁、渡船的图片

师:谁来了?小蚂蚁看到这么美丽的落叶,它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小老鼠、雨伞的图片

师:谁又来了,小老鼠看到了落叶,是怎么想的呢?

(3)出示小刺猬、扇子的图片

师:接下来谁会来呢?小刺猬看到了落叶会说些什么呢?看看你们的小刺猬想的是不是一样?

(4)出示梅花鹿和饼干的图片

师:呀!这是谁啊?看看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5)出示小朋友的图片

师:小朋友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

2、 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配东朗读诗歌,要求幼儿安静倾听。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谁来看落叶了,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里面的句子回答)

3、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图片,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

三、 诗歌表演

请幼儿扮演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并模仿小动物,学说小动物的对话。

教学反思

对于我上的这节课,我作了以下反思:

幼儿在欣赏秋天的景色时,兴趣非常高,也观察的十分仔细,在观赏之后,也很踊跃说出自己的报见到的秋天美景。幼儿在我出示幻灯片之后,大胆想象,大家都说出了小蚂蚁看到树叶之后,它会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当然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幼儿学习诗歌这一环节,我没有让幼儿充分的学习诗歌,所以没有达到学习诗歌这一活动目标,以至于在进行诗歌表演的时候,幼儿尚未熟悉诗歌,所以不能更好地进行表演。今后再有语言活动时,会让幼儿充分学习诗歌的时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常见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根据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判断推理出某一位置上的图形。

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方位。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配套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出示雪人和兔子图片,排列如下:

提问:(1)兔子和雪人一起玩,谁在动?谁没有动?

(2)兔子是怎样转动的'?

(3)根据兔子的转动规律,应该怎样摆动兔子的图片?为什么?

出示数和小熊的图片,指导幼儿观察、分析。

请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中相关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

2、环境准备:在活动室里提供空白脸谱及各种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玩具等)让幼儿运用小物品随意摆弄脸谱造型。

3、材料准备:

①多媒体教具:水粉颜料、水彩笔、彩色纸等

②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初步欣赏与感知

1、欣赏配乐散文《给老师画像》。

老师教我们画画,画红红的苹果、金灿灿的太阳,还有翘起两只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给老师画像,红苹果,是圆圆的脸蛋,金灿灿的太阳,是大大的眼睛,翘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师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说,老师笑的时候,就是这个样!暖暖的,甜甜的,喷香喷香。

师:听了这篇好听的散文,谁愿意按照散文里的描述来给老师画像?要画得和散文里的一样美。(请一名幼儿在白板上演示老师的画像)师:这张老师画像和徐老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画?这种用相似物体替换的方法叫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师:这里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笔,它在画什么?(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枝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形,暂停)太阳、橄榄球、娃娃脸……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到底谁猜对了?

小魔笔继续画……原来是一张娃娃脸,脸上还缺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陆续点击出来)这支神奇的魔笔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瓢虫变成了娃娃的什么?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还没变呢?小魔笔想请小朋友帮助它完成。大屏幕选项上有冒热气的茶壶,葫芦、帆船,你准备用什么替换鼻子、嘴、头发,为什么?(请幼儿点击选项和五官进行替换,并说明理由)瞧,这张娃娃脸,变得多有趣,多漂亮,这就是运用我们刚才所说的相似物体替换的画法。

3、操作与讨论。

显示屏上出现另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替换想象的方法拖动选项完成五官、头发(选项:门、窗、花、草、屋顶等)引导幼儿发现五官之间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创造(如房屋娃娃、绿化娃娃等)讨论:

小魔笔画的娃娃脸与房屋娃娃脸等有主题的娃娃脸,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表现与创造。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来变一变,想一个最有趣的娃娃脸画下来。

指导要点:

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独特表现。

5、展示与体验。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与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不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作的活动,而是打破以往依样画葫芦的教育模式,活动中我没按以往的作法,去示范画,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去创作,实际上我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一个活动,渗透多种教育,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确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活动中我为他们更好地提供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和大胆的想象。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我们应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使他们处于主动活动中,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花,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花”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应松开双手,就象放飞鸟儿,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在绘画的世界里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孩子们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心灵,尤其是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我们就想让孩子们来创编美猴王的故事,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美猴王,自己有什么愿望,希望愿望怎么实现,都可以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后再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讲出来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1.家长指导幼儿创编美猴王故事 ,并鼓励幼儿讲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征,为参加故事会做好准备。

2.根据讲故事强弱事先把幼儿分成3--4组。

3.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4.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自编的美猴王故事。

活动过程:

1.导入: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1)孩子们我们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2)为小朋友喝彩。

2.引导幼儿明确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对讲的好的.幼儿进行奖励。

6.教师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讲的故事很精彩,老师都听得入迷了,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的过渡阶段(进餐前后,午睡前)等时间,组织幼儿继续进行讲故事活动。

2.在美工区中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故事画成连环画。

3.表演区中,老师可以准备道具让孩子们自己表演一下自编的故事。

小百科: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