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10篇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4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发现身边常见树木在夏季和冬季里的不同变化。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自然界中树木的落叶与不落叶(常绿)的现象,并产生好奇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夏秋季节里经常带领幼儿观察身边常见树木的生长情况,并留有照片或录像资料。

2、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利用录像或图片帮助幼儿回忆身边常见的树木在四季中的生长情况。

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录像,看看是什么时候拍的?这里面有谁呢?他们在哪里?又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说录像中的内容。

师:你们都认识这里面的树吗?这些树上的叶子时候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么多的树叶?

二、引发幼儿再次寻找、观察树叶的兴趣。

师:猜猜看在冬天里我们身边的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树上的叶子还像我们夏天看见的那么多吗?你还能看见哪些树的叶子?让我们再去仔细找找、看看。

三、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各种树木在冬天里的变化。

师:好朋友一起去院子里找一找,冬天里,你看到的`树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结伴寻找并观察树木的变化,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树上还有叶子吗?你能看见哪些树上还有树叶,叶子是什么样的?哪些树上已经没有叶子了,变得怎样?

四、带领幼儿返园,借助录像进行集体交流。

师:刚才我们出去做什么了?你和朋友发现了什么?

帮助幼儿回忆与讨论。

五、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活动中的发现。

师:夏天,许多树的叶子都长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树木的生长发生变化了,有的树叶落光了,变得光秃秃的;有的树上还有许多树叶,这些树木可真有趣。

师:各种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进一步感受树叶的种类和变化。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讲解树木过冬的方法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加上问题过于琐碎,个别幼儿注意力便于分散,参与性不高,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设计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调制好的各种味道的水。

2、温开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红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吸管、一次性纸盘纸杯、纸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多杯白开水,请幼儿观察然后猜猜是什么?请幼儿进行品尝。

(师:小朋友们,用你们那机灵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了,

再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用小嘴尝一尝它们的味道,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快最准。)

(没品尝前可能说出:水、酒。品尝完以后说:水。)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算是简单的,老师给小朋友出点难题,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二、教师出示调制好的各种饮料

(教师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师:这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变的魔术,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这个魔术呢?

师,在变这个魔术之前,小朋友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摆好的这些东西是什么?

教师出示白糖、红糖、奶份、果珍粉,引导幼儿说出,必要时教师告知。

引导小朋友这个魔术师将水和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选择方法。并用吸管搅拌,加快溶解。

自由选取一种饮料分进行魔术注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倒得不要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帮助。

做完后互相观察交流,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帮助幼儿理解“溶解”,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解的方法。)

丝、品尝活动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或听课老师进行品尝,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让孩子大胆的说,激发其他幼儿对另外的饮料粉产生兴趣,为再次试验做准备。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6、幼儿操作。品尝,交流。

四、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里,就会藏起来,看不见了,是他们溶解在水里了。

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整理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来,并能积极思维。

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

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来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

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师小结,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

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

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

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9、取橙汁时,老师总结,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产生对图形的认知兴趣。

活动准备:

1、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胸卡若干。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教师和幼儿手牵手轻轻走进活动室,幼儿排成两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师提问:刚才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个家》。

3、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吗?(有)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可是今天有几个小宝宝不认识自己的家了,他们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们来看看是谁?(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原来是这些图形宝宝不认识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们应怎么办呢?(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送回家)那你们认识它们的家吗?(出示图形宝宝的房子)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了家的)

4、图形宝宝为了感谢小朋友他们给小朋友变了个魔术。(出示图形拼贴画两幅,引导幼儿说出每种物品是有那几种图形宝宝变成的)

5、图形宝宝不仅给小朋友变魔术,他们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

6、每个幼儿的胸前都贴有一个图形宝宝的胸卡,教师引导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找相同的图形宝宝做朋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外面和图形宝宝玩其它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观察寻找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用较恰当的语言描述。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册记录本

2.铅画纸、宣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五彩宝贝

1、今天,老师请来了五彩宝贝朋友来和大家做游戏,它们是:红、黄、蓝、绿、紫。(认识五彩宝贝)

2、五彩宝贝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你知道他们在哪儿吗?

二、寻找五彩宝贝

1、引导幼儿在彼此的衣服上寻找,在活动室的墙壁、物品中寻找。

2、幼儿结伴在幼儿园里寻找五彩宝贝。

三、谈谈自己找到的五彩宝贝

1、你找到哪些颜色?

2、你是从哪里找到这些颜色的?

3、幼儿将找到的颜色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下来

四、绘画:我找到的'五彩宝贝

1、幼儿自由选择水粉、水彩、蜡笔等绘画工具、作画。

2、鼓励幼儿将刚才观察到的景物和色彩,大胆地表现出来(如:大型运动器具、服装、动植物、日用品等)

3、展览作品,共同欣赏

4、用较丰富的词语描述色彩画面。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千姿百态的睡姿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

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 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 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 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

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