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通用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桥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任何一个城市、村庄都有桥梁,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快捷和方便;它有着丰富的形态,有的柔美,有的庄严,有的轻巧,有的沉重,那流畅的线条、多变的构型,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它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孩子,每一种形状都蕴含着科学的原理,不论是材料的性质,还是造型里所运用的力学的道理,都可以用具体的形象来展示;同时,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那些关于桥的美好传说,更深刻地揭示了隐藏的意义—跨域障碍,连接沟渠,抵达彼此的心灵。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创设了轻松的活动情境,让幼儿自由画弯曲的物体,体验美术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感受拱桥美的行态和趣味。

2、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准备:

1、各种各样桥的图片、音乐CD。

2、《美工》第10页。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声中欣赏作品。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师:欣赏这是什么样的桥?它像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2、画面细节再回到画面整体。

师:画面中还有什么?树长在什么地方?水面上有什么?船都停靠在岸边吗?有一艘船经过哪里了?

3、回到画面整体。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

师:你觉得它哪个地方最美?它让你想起了什么?

4、在音乐声中,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画面。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幅作品。

二、拱桥的特点及和其他桥的不同之处

1、出示各种桥的图片,请幼儿比较拱桥和其他桥的不同之处。

教师找来各种各样的桥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里不一样?(拱桥是弯的别的桥是直的,拱桥有洞洞别的桥有的没有洞洞等)

2、引导幼儿猜想:为什么要把桥造成这个样子?造成这样有什么好处?(因为好看,船可以从下面的洞那里穿过去,还可以走路)

2、引导幼儿才想、抒发心情。

师:要是你去了这个地方,你愿意在哪里看风景?为什么?

师: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心里会想起些什么呢?

三、“弯弯的桥“添画活动,画一画弯弯的桥。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拥有一座弯弯的桥应该会是什么样的?请幼儿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座你自己的桥。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2、练习单双脚交替跳,保持身体的协调能力。

3、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荷叶若干(上面贴有脚印),小青蛙头饰若干、平衡木、害虫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扮青蛙妈妈,幼儿扮小青蛙。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先来活动活动身体。

老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操:早上空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扭扭屁股,扭扭屁股,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师:我们小青蛙有一个跳的本领,你们先给妈妈看看。(幼儿自由练习跳)

2、老师示范双脚行进向前跳。(要求双脚屈膝,屁股半蹲,轻巧)

3、单脚跳(幼儿自由练习)

4、单、双脚交替跳。

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师:农民伯伯打来电话,说稻田里面发现许多害虫,让我们帮助去消来害虫,小青蛙们要一个跟着一个跳和走,不要掉队和迷路。

2、师:小青蛙在河边发现许多荷叶,请你们来想一想,有的荷叶上有两个脚印,有的只有一个脚印,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小青蛙都知道了该怎么办,一个脚印的地方代表单脚跳,两个脚印的地方用双脚跳,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3、跳到田里捉害虫,

四、结束部分

师:哎呀,天空黑乎乎的,快下雨了,我们回家吧。

带领幼儿原路返回,走到小河边时老师说:“下雨了,怎么办呢?”(一起想办法)撑着荷叶伞回家吧!

望采纳,谢谢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3、初步了解知了的小常识。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教师自制关于知了的《是谁咬死了果树》童话PPT课件,知了标本(每组一个),知了的图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课前一起上寻找与知了有关的图片,并帮助幼儿简单了解一些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师幼谈话,引出问题

1、师: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知了?知了长什么样子?

2、出示知了标本。“你们知道知了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呢”

(给幼儿自我展示的平台,然后出示相关图片,告诉幼儿知了的身体是由头、胸和腹组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对透明的翅膀,尖尖的细管是它的嘴,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二、 观看《是谁咬死了果树》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知了

1、请幼儿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个童话,你知道是谁最终害死了果树呢?为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知了吸取了树根的汁液)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知了在吸取汁液的时候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所以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害虫)

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会叫,有的不会叫呢?

2、再次出示雌知了和雄知了的图片,进一步进行比较

师:我们一一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雄知了;没有的是雄知了,不会叫。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延伸:

可组织幼儿制作相关工具,去户外粘知了,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加对知了的了解。

小百科: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重点难点: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知了》。

:《知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3.学习单:《知了》。

4.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CD,请幼儿欣赏儿歌,感受知了的意境。

1.诗歌中提到的知了是谁?

2.知了是蝉的另一个名字,也是它的叫声,你觉得儿歌中的这么多,知了是什么意思?

3.听了儿歌,你想象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二、请幼儿运用画笔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在学习单上。教师在幼儿创作之后,进行分享,请每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试着边看自己创作的画面边朗诵儿歌。

1.图中画了什么?

2.这副画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作品相似?

3.你看着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分组朗诵儿歌,一组念每一段的第一句,还有一组念知了知了,教师引导幼儿将每一段的知了念出不同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念得轻一些,慢一些。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愉快的情绪中体验春天的乐趣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对话,分角色扮演,会用语言描绘春天活动准备:

课件《春天的电话》,小熊,小松鼠,小白兔,狐狸,小青蛙,电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来了,那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春天(放PPT)

师:小朋友们看看春天有什么变化呢?(柳树发芽了,花开了,河水里的冰融化了,看到小蝌蚪了)(放音乐“打雷下雨”)

(二)引起幼儿对春天探究的兴趣

讲故事《春天的电话》下附故事情

2.向小朋友们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有哪些,给谁打了电话

小熊先发现春天给小松鼠打了电话,小松鼠给小白兔打了电话,小白兔给小青蛙打了电话,小青蛙给小狐狸打电话,最后小狐狸又给小熊打电话。

(三)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让幼儿自行选择像扮演的角色

(四)游戏结束,老师点评

《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春天来了!“他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1,2,3,4,5“喂,师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2,3,4,5,1”喂,是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

小白兔听了电话也连忙”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3,4,5,1,2”喂,是小青蛙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赶快出来游泳吧“

小青蛙听了也赶紧”得儿,得儿“的拨电话号码:4,5,1,2,3”喂,是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赶快出来捉虫子吧。”

小狐狸听了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5,4,3,2,1”喂,是小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开了,快出来采花吧。“

小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地来到外边看见大家全都出来了,它碰到小狐狸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还叫我出来玩。“

小狐狸指了指小青蛙说:”是他先打电话通知的,我们应该谢谢它。”

小青蛙却说:“我们都应该谢谢小熊,是他第一个打电话的。"

小熊听了连忙用两只大手捂住脸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了解知了的有关知识,知道知了的发音器官。

2 通过折纸活动掌握知了的外形特征。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和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知了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手工纸、笔。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位昆虫宝宝,你们猜猜它是谁?

2 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回答。

3 师:这节我们学习肚子唱歌的知了。

二 探索发现

1 师:请幼儿观察知了是什么样的。

幼儿:翅膀是透明的,

头下面有一根长管,

这个细管就是它的嘴。

2 师:猜猜他们吃什么?

幼儿1:它吃树叶。

幼儿 2: 我猜它吸树干里的水。

3 师:知了都会叫么?

幼儿1:都会叫。

幼儿2:不都会叫。

师:为什么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呢?

看课件,请幼儿观察比较。

幼儿:有的肚子上有个半圆,有的没有。

师:这个半园叫发生器,有发生器的才会叫。

师:知了有公有母的,有发生器的是公知了,没有发生器的是母知了。

三 动手操作

1 请幼儿折纸知了。

2 展示幼儿作品。

四 小结

师幼共同总结知了的外形特征:知了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发生器在肚子上。

教学反思:

折纸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发展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概念。

小百科:蝉(学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颈喙亚目-蝉总科(同层次的有:角蝉总科、沫蝉总科、叶蝉总科、蜡蝉总科)的唯一一科。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到,知了叫,对夏天树上知了的鸣叫感兴趣。

2.感知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想象知了的叫声和炎炎夏日的情景。

3.学习运用象声词仿编诗句。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夏天到,感知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想象知了的叫声和炎炎夏日的情景。

活动难点:

感知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学习运用象声词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夏天真热》;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知了”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知了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这是一种昆虫,它的名字叫“知了”。

二、教师朗诵儿歌,幼儿理解诗歌。

1、 教师朗诵儿歌第一遍,提问:

知了为什么不停地叫?

知了在什么地方叫,怎样叫?

儿歌说怎样的天,怎样的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知了的叫声和炎炎夏日的情景)

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2、 教师完整朗诵第二遍。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知了知了”。

2、 幼儿看着书上的“知了”,完整朗诵儿歌。

四、仿编其他昆虫的叫声。

1、 播放夏夜的虫鸣蛙叫,让幼儿聆听。

2、 幼儿尝试仿编诗句。

3、 你听到了什么在叫,怎么叫的?

4、 幼儿按儿歌的韵律说出叫声,如“咕呱咕呱”,“蛐蛐蛐蛐”。

5、 教师和幼儿对念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知了”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结构简单的儿歌。其中的象声词是幼儿非常感兴趣也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我抓住幼儿对象声词的兴趣点导入,请幼儿听听是什么东西在叫,引出知了,再请幼儿仔细观察知了的外形,从而引出问题“知了为什么不停地叫?”引发幼儿的讨论与思考。孩子对自然界的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尤其是他们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熟悉但又不很了解的动物。

通过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对昆虫也不是很了解,还远远不能回答幼儿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中,最最后环节让幼儿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提出了很多昆虫,当他们问起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可见我应该在课前查阅一些常见昆虫的相关知识

小百科: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和鸣叫特点。

2、 懂得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活动准备:

课件《夏天的知了》。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知了1、教师打开课件片头画面。

教师点击知了:小朋友,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2、教师播放知了视频,让幼儿欣赏。

3、小结:知了又叫"蝉",是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它一般生活在树上,会发出吱吱的鸣叫声。

二、欣赏儿歌:知了1、 老师念儿歌,请幼儿整体欣赏一遍儿歌。

2、教师:小朋友,为什么说"知了真不好呢?"3、教师:因为知了的叫声听起来很像 "知了、知了",所以我们以为它在说"知道了"呢!

三、评一评:谁做得对1、教师点击呈现课件中的四幅画面。

教师:小朋友,妈妈在睡觉的时候,知了总在吵,知了不好。那你们看看下面的几幅图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谁做得不好,谁做得好呢?

2、教师逐一点击四幅画面呈现动画,请幼儿判断: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

3、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小红花拖放到做得对的画面中,验证正误。

4、总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不能学夏天的知了,应该安静地做事,不打扰别人睡觉。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9

一、说一说:知了

1.课件:播放知了的叫声

提问:小朋友,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2.图片:知了,让幼儿欣赏。

3.教师小结:知了又叫“蝉”,是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它一般生活在树上,会发出吱吱的鸣叫声。

二、欣赏儿歌:知了

1.老师念儿歌,请幼儿整体欣赏一遍儿歌。

2.教师:小朋友,为什么说“知了真不好呢?”

3.教师:因为知了的叫声听起来很像 “知了、知了”,所以我们以为它在说“知道了”呢!

三、谁做得对

1.教师:小朋友,妈妈在睡觉的时候,知了总在吵,知了不好。

那你们看看下面的图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谁做得不好,谁做得好呢?

2.请幼儿判断: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

四、总结

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不能学夏天的知了,应该安静地做事,不打扰别人睡觉。

幼儿园中班知了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知道自己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要老实承认。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知了教师出示知了的图片。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时候?

你们知道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它吃什么呢?

教师小结:知了又叫"蝉",是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它一般生活在树上,靠吸食树的汁液为生,是一种害虫,但是它的壳却可以用来做药!

2、学习儿歌《知了先生》

教师朗诵儿歌《知了先生》,幼儿欣赏。

提问帮助理解:知了先生坐在柳树上说了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知了先生回答对了小牛的问题了吗?它真的是世界上一切都知道吗?

如果别人问你一件你不知道的事,你怎么回答?

3、幼儿学念儿歌。

改编儿歌,将儿歌改编成故事,并续编结尾。

活动延续:

手工"知了"儿歌:《知了先生》

河边柳树绿油油,知了先生坐上头。

知了、知了,高声叫,世上一切我知道。

小牛走来问知了,秋天何时才能到?

"知了、知了,我知道!春天过完秋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