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1W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 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 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 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活动延伸]

没有引力会怎样?(观看视频)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生活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10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背景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自己事情自己做,并认真做好每件事。

2 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功能。

3 尝试根据书包功能摆放学习用品和其他必用品,学习整理书包。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书包的外形,书包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能分类摆放书包中的物品

活动准备

自带书包一个;内装数书;本;铅笔盒;水瓶;纸巾等

头饰如干个。

活动过程

游戏“拥抱”导入;出示小动物头饰,(老师引导;今天,小兔.小猫和小鸭要去上学,熊猫老师说:“明天谁第一个到幼儿园,老师就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

1进入故事情节,请幼儿扮演四只小动物,故事内容是小兔和小猫虽然走路快,但不爱收拾书包,而小鸭养虽然走路慢,但养成爱收拾书包的好习惯,小鸭第一个到,得到老师的拥抱,很高兴。没得到的老师也鼓励它们,教育它们,养成收拾书包的好习惯。

2小朋友们自由谈话,老师引导。(提问;谁做得对、学谁、为什么?)、

3.分组(六人一组)围坐,观察介绍自己书包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集体交流,选出几种类型的书包,让幼儿观察,说出书包的外形和结构。功能(提问;如果班里有相同书包怎么识别?)

4.整理书包:上学应带些什么?这些物品该放书包哪层比较合适?

5游戏:背书包上学。(比比谁是第一)

6评价游戏,(提问;谁做得很好?谁还要继续加油?)

7音乐(我爱小书包)。

教学反思

总体来讲,幼儿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不足点是,由于幼儿个别差异,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以后反复巩固训练。

小百科:书包,是指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根据消费者品位的改变,书包发展出了一种更能减轻学生负担的书包——箱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过年拜年图片、过年零食与水果图片、《吉祥话大富翁》游戏图片

纸面教具:《吉样话大高翁》游戏图片、学习单《小食物大离意》

材料准备:瓜子、花生、糖果等替代棋子的年节食物、骰子。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顾自己拜年的经历,分享自己会说的吉祥话。

拜年的时候,可以对其他人说什么呢?

有哪些适合对长辈说的吉祥话呢?

你知道这些吉祥话的意思吗?

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食物有什么吉祥的含义。

过年时家里会买什么食物?这些食物有什么含义呢?

中国人在春节为了表示对来年的祝福与期望,很多人会买一些代表特别含义的食品,下面这些食品它们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呢?

观察下面的食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这些食物都代表了哪些美好的寓意,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寓意。

这些食物你们都认识吗?你们家过年会准备这些吗?

这些食物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你能来说说吗?

为什么我们给这些食物美好的寓意呢?(有的是取食品名称中某个字的谐音,例如年糕对应“步步高升”,柿子对应“事事如意”;有的是因为食物本身的特点,例如糖果是甜的,所以对应“甜甜蜜蜜”;豆腐的发音与“多福”近似,花生一直被誉为长生果,代表长寿,所以豆腐、花生在一起代表“多福多寿”)

将幼儿两两分组,一起来玩看图说吉祥话的游戏,巩固他们对“食物-吉祥话”的认识。

1.一位幼儿随意指出某张图画,请另一位幼儿说出对应的吉样话。

2.一位幼儿说食物名称,请另一位幼儿说出对应的吉祥话。

一起观察《吉祥话大富翁》游戏图片,告知幼儿玩法并游戏。

1.告知幼儿游戏的玩法。

最多可4位小朋友一起玩,选一个年节食品当棋子;

从起点出发,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轮流掷骰子依点数前进,停在哪里就要迅速说出对应的吉祥话或按指令行事;

谁最先走完一圈并喊出“吉祥话大富翁”,谁就赢啦。

2.将幼儿分成4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和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几种不同材料的尝试探索,让幼儿了解有的物体遇水会膨胀,有的不会。会膨胀的物体膨胀速度是不同的。

2、学习实证研究的方法,学会做实验记录。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来探索的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

2、实验用的冷水、热水、盛水的玻璃缸。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讲述。

1、教师一手拿一杯泡有胖大海的茶,另一手拿一颗胖大海,请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说出:胖大海“大了”“胀了”。

3、教师归纳:对,放在水里的胖大海“膨胀”了。

(评析:通过一个对比让幼儿自然地认知“膨胀”这个概念。)

二、想象记录。

教师呈现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请幼儿猜一猜:哪些材料放到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在记录纸上作记录。

(评析:幼儿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猜测会有对有错。在这个环节当中老师请幼儿作记录实际是将猜测变为“研究假设”。)

三、操作探索。

1、把材料投放在冷水里:

请幼儿看几种材料放入水中后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记录观察结果后再集体分享:让幼儿分清什么材料放在冷水里会膨胀,什么不能。)

2、想象记录:

师:你觉得木耳、紫菜等能膨胀的材料如果同时放在水中什么东西膨胀得快?什么东西膨胀得慢?

3、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水中。

4、让幼儿理解:不同的材料在冷水中膨胀的速度是不同的。

(评析:这是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它孕伏了科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

5、再次想象:出示木耳:你觉得它放在冷水里和热水里哪里膨胀得快?(引导幼儿经过假设后再一次实验,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同时,再次提醒幼儿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在热水中,进一步认知同一种材料在冷水中或热水里膨胀的速度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一个个活动设计,一方面逐步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另一方面使幼儿从较规范的研究方法中学会观察、习得知识和研究方法。)

四、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很多材料遇水会膨胀的问题,你们想想:还有哪些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遇热、遇潮、遇空气等。)

(评析:这是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让幼儿认识、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以次为骄傲。进入大班后,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我接住这个球后,就把这个抛给全班孩子。这一下有个别孩子回家询问,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及时给了孩子,还拿出“ ”、“ ”,这两个象形字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蔓延,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汉字(现代、象形字)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师:最近,我们小朋友对字宝宝特别感兴趣,收集了许多字宝宝,张老师把你们的字宝宝集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说说我们的字宝宝师:

1 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在幼儿说的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见解。)

2 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三 设疑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四 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热点继续对文字进行探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2.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进一步理解分合式与加减算式之间的关系。

3.运用10的第一、二组分合式,推算出10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3-25]

2.学具:每人一本演草本,铅笔一支。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游戏,引起兴趣,复习9的加减。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每抽一个鞭跑,将算式和得数正确读出,

小朋友便放响炮,发出“砰啪”的声。

如果读错,就放哑炮,发出“嘶嘶”的声音。

二、展开

1.趣味练习:10的分解和组合

引导观察探索分析10的加减算式与组成式的关系。

小结:数的加减算式可以由组成式推出,一个组成式能够推出四个加减算式,

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在组成式中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就是这样的来的。

在组成式中,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法算式就是这样来得的。

2.趣味练习

10的第一组组成式,引导幼儿分析这个组成式,使幼儿明白,在这个组成式中“10”是总数,

“1”和“9”是部分数,提示幼儿部分数加起来等于总数,

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3.请幼儿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4.老师公布结果,1+9=10、9+1=9、10-1=9、10-9=1,请幼儿进行验证。

5.幼儿集体读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6.依次方法引导幼儿学习10的第二组加减。

7.游戏巩固“勇摘智慧星”复习9和10的第一二组加减。

三、结束

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的幼儿没,颁发智慧星,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