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记住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2、懂得请求别人帮助时,要有礼貌。

3、掌握词语:轻轻在敲、笑眯眯。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鸡木偶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木偶表演。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三只小鸡向老牛部路时,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小花鸡为什么能找到草地?小黑鸡和小白鸡为什么找不到?哪只小鸡做得对?为什么?结合形象的动作、表情帮助幼儿掌握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3、组织幼儿讨论:有事请求别人帮助时,该怎么做?可结合系鞋带、取玩具等生活实例讨论。

4、情境表演:可让一幼儿扮老牛,其余幼儿分三组分别扮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教师旁白讲述并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大胆表演。

5、通过语言区或表演区等让幼儿戴头饰或操作指偶表演故事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认识并能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述这三种颜色。

2. 乐于探索和发现,并能感受颜色带给自己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1.若干个打满红黄蓝三原色的乒乓球。(分别放在若干个对应颜色的箩筐里)小兔子的头饰若干。

2. 白颜色的宣纸若干,三种颜色的五角星若干。有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三条河。

3. 学会念兔宝宝的儿歌。

三、 活动过程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

活动延伸

(一)激发幼儿兴趣 1.用神秘的探险活动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哇,这是什么颜色的溪流啊?” 同样的提问大河流和小水沟是什么颜色的?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幼儿自由选择一朵喜欢的花,提问:“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花呀?”要求幼儿能用语言表述:“我选的是××颜色的花。”

3.帮花找家,提问:“想一想你应该到哪个家里去呢?(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胸前的花暗示幼儿。)

(二)自由探索,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区分。

1.利用香香兔给幼儿带来的变魔术,提问:“这是一张什么颜色的手帕啊?”通过变魔术以后,教师又可以提问幼儿:“现在,白色的手帕变成什么颜色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幼儿自己尝试,自由探索

(1)先请幼儿选择一个乒乓球,提问:“你变出的是什么颜色呀?” 这时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变出的手帕是什么颜色的?

(2)再请幼儿进行探索:“现在我们再来变变看。不过,这次呀请你们选择两个乒乓球放在一起滚一滚,看看又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三)活动延伸

1. 教师提问:“白色的手帕怎么会变出颜色的呢?你们有没有发现里面的秘密呀?”

2.开设一个探索区,让小朋友在游戏活动的时间里继续探索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特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

3、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活动准备:

1、 课件:“指纹种类”及“指纹画”。

2、 放大镜、记录纸及笔人手一份;印泥、图画纸若干。

3、 录象:《蓝猫淘气3000问》。

  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纹图”导入,引发幼儿想象。

1、提问:“这是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师慢慢将放大的指纹图缩小,然后再慢慢放大)

老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指纹。

2、初步观察指纹:

(1)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2)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及同伴的指纹,并用印泥采集指纹。

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

2、“请你们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纹,然后再用印泥将指纹采集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指纹采集记录表中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利用录象及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用途。

1、出示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

“我们的指纹一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涡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第二种叫蹄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小马蹄子一样。第三种叫弓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 利用采集的指纹让幼儿判断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家。

师:请小朋友再认真的观察一下你采集的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到相应的“指纹的家“里。

3、 引导幼儿讨论指纹的用途,再播放录象小结。

师:指纹有什么用呢?让蓝猫先生来告诉我们吧。

(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

(四)指导幼儿进行指纹创作画。

1、 欣赏指纹画。

“那么关于指纹你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呢?你们见过指纹画吗?”

(教师演示课件《指纹画》)

2、 分组创作指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拿上你们的画,我们一起到班级布置“奇思妙想——指纹画吧”

(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发明的欲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洗澡》

2、幼儿自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3、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引出活动

1、播放动画片《洗澡》,幼儿观看。

2、提问: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它们为什么要洗澡呀?用什么把身体洗干净的呢?

二、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请幼儿看脏手绢

提问: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知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助,把手绢洗干净。

三、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

(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

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

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四、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3、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五、师生一起安排洗涤用品展销会。

1、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知名称、用途)。

2、讨论如何安排,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幼儿园教案 篇5

美育目标:

能感知和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及图象连贯有序的美。

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连贯的语句描述审美对象的行为,表情和心理活动。

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审美想象。

同时目标:

能有目的有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片(4—1),有初步的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能力(4—2)。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能从讲述图片中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有始有终的简单道理。

典型活动材料:

大幅图片《小猴下山》。

幼儿操作图片《小猴下山》。

玩具猴子一只。

延伸活动材料:

小图片《小猴下山》。

图片《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典型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猴子,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二,出示图片《小猴子下山》。激发幼儿看图的兴趣。

提问:

(1)小猴子在什么时间下山

(2)都干了些什么

(3)后来怎么样了

以抽拉的方式展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观察,让幼儿对图片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张进行观察并讲述。提问:

1,第一幅图片画的是什么时候 有谁,它在做什么 它下山时心里怎么样

2,第二幅图片画了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 看见了什么 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第三幅图片画了小猴子又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见了什么 是怎样想的 怎么做的

4,第四幅图片画了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前走,它又在做什么 小猴子为什么要去追小白兔 后来怎样

5,第五幅图片画的是什么时候 小猴子怎样了

儿操作练习讲述。

幼儿观察小图片认真讲述,鼓励幼儿在分张讲述的基础上看图从头至尾的讲故事。

比较观察图1图5,引导幼儿从观察小猴子下山,上山的动态和表情,想象并讲述出小猴当时的心理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提问:

(1)小猴下山和上山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为什么小猴子下山和上山时表情不一样 动作不一样

组织幼儿讲评,能从讲述中明白道理。

教师。

延伸活动建议:

教师提问题活动之后思考:小猴子回家后对妈妈怎么说的 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呢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

有能力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区看图讲述《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全面指导幼儿在活动区里看图讲述《小猴下山》,重点指导个别幼儿。

文 学 屋

好听的故事

高 层 次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教材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大多数第一次离家过集体生活,容易出现分离焦虚、对陌生环境有恐惧感,以及师生、同伴关系适应困难等现象。本次活动重点是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场所,建立起师生伙伴关系,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来园接待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爱幼儿园。

2、喜欢老师和同学,愿意和他们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标记牌每人一套。(胸牌、茶杯、毛巾、抽屉、座椅等属于幼儿在班级的个人物品都有相同图案的标记。)

2、活动区的布置:阅读区、手工区、娃娃家、小超市、餐厅等。

3、允许幼儿从家里里带喜欢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来园。

4、组织家长和幼儿参观幼儿园中、大班的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1、找标记:

幼儿来园时选择自己喜欢图案

不错的的标记胸牌挂在胸前。“找一找活动室、卫生间,哪里还有你这样的牌子?”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找寻。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自己的毛巾、茶杯、抽屉、小床、座椅的位置,并试着学习使用。如:用茶杯去水桶倒水喝,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放进抽屉等。[点评: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寻找标记这一任务,会很专注,就会忘记环境的陌生,根据标记图案,很快找到了水杯、毛巾的位置,这种方法适合小班接受水平。]

2、玩游戏:

教师和幼儿手牵手玩开汽车游戏,沿路停车向幼儿介绍游戏区和好玩的玩具,幼儿可自由选择游戏区下车玩游戏。[点评:这一活动与幼儿的家庭生活接轨,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自主选择。]

3、个别谈话:

教师和幼儿边玩游戏边个别交谈,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

(1)向幼儿介绍身边的小朋友“他叫某某,老师可喜欢你们啦、拉拉手、做朋友,你们俩一块玩。”

(2)“幼儿园里有许多玩具,你喜欢玩什么?”

(3)“明天你还来

不错的幼儿园玩吗?”

教师分别给每个幼儿评价“宝宝你真乖乖,不哭不闹爱上幼儿园,老师喜欢你,请你明天还来幼儿园。”并发给小食品作为奖励。[点评:谈话在游戏中进行,孩子没有压力,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游戏中,孩子们会轻松、自然地建立同伴关系,在集体中不会感到孤单。改变了传统新生入园接待方式中,常规培养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幼儿自身的主动活动“找标记”。玩自选游戏是为幼儿提供了人的相互作用环境——小伙伴和老师,材料相互作用环境——游戏区设置和玩具的提供,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能获得主动发展,也不会感到环境与周围人物的陌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避免了哭闹。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和家长参观、参与中、大班幼儿的游戏。

2、请家长配合,离园回家后问一问幼儿,如“上幼儿园好玩吗?”“谁是你的朋友?”“老师鼓欢你吗?”等等,鼓励幼儿喜欢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节奏训练

2、学乐器的准备练习

3、读谱入门:节奏谱视奏

4、听力训练

5、即兴演奏

6、声势(拍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声势谱、慢四拍乐曲音带、打击乐器、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小瓷酒盅。

附拍腿声势谱。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拍腿声势节奏(每种样式要反复做几次一一至少四次)。

由学生带着做。

看声势谱视谱拍腿,(每小节的速度和次数根据学生水平掌握)。

放慢四拍速度的歌曲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谱拍腿(每小节四遍)。

每人一件打击乐,放刚才的录音,请拿双响筒的看谱敲(每小节四遍),其他乐器即兴轻声伴奏。

选一小节做固定音型,为童谣或已学过的歌曲伴奏。

放一段蒙族歌曲(如《蒙古人》、《草原恋》、《雕花的马鞍》等)。用小瓷酒盅做道具,学蒙古盅碗午,即兴打节奏伴奏(如加简单的动作更好)。

拍腿声势加十六分音符练习。

换音条乐器(取下FB),节奏照谱(可反复数遍),音高即兴,其他同学拍腿(双响筒保留)。

分组,每组选一首童谣或儿歌编一个伴奏谱,每架音条琴选一个固定音型,节奏乐器选一个固定节奏型,。并记录下自己小组的谱子。

这种方法也可移植到键盘乐器上(同样去掉F。B音,或在黑键上)即兴,可2一3人同时弹奏,其余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提示

音乐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有操作。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个教案提供了一种可能。

幼儿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不透明的容器,分别装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橘子等,最好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的木偶。小朋友你们说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大象的鼻子能卷东西)

出示狗的木偶。小朋友,狗的鼻子又有什么用处?

(狗的鼻子最灵)。

2、讨论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⑴、动物的鼻子有这么大用处,那么我们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气味)

⑵、桌上有许多小瓶子,用我们的小鼻子来闻闻,看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⑶、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气味,不喜欢什么气味,为什么?你以前还闻过哪些有气味的东西?

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3、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感受,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讲卫生,不挖鼻孔;注意安全,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总结

1、人的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人的鼻子的用处很大,小朋友要讲卫生,注意安全,保护好鼻子。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一些生活实践的常识,见过一些动物,通过猜谜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幼儿被吸引过来了。再利用范例让幼儿更直观的把象的特点找出来,一时之间就把象的外貌,特征表现的很好。活动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配合,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把图、象形字、汉字的关系说出大概,能发挥想象。在活动最后用拼字宝宝的游戏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字,在游戏中幼儿的掌握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