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选】幼儿园教案汇编8篇

【精选】幼儿园教案汇编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6W 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教案汇编8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正确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记住大体情节。

2、学习理解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对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3、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小猴、小兔、狐狸、老虎、狮子、牛大夫、马大夫、指偶若干、录音带(录有“老虎”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放录音)听,这是谁的声音?(老虎)

2、(出示多媒体画面)

问:你觉得大老虎的什么地方最厉害?(丰富词:厉害)

(引导幼儿说出牙齿)

3、(出示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画面)

问:这两只老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牙齿)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讲述。提问:

(1)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

(2)谁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做的?

2、利用课件,请幼儿欣赏第二遍故事,并结合课件提问:

(1)小猴和小兔为什么害怕大老虎的牙齿?

(引导幼儿模仿并学说对话)

(2)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说的?

(3)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4)这时候,谁来劝老虎?它是怎样说的?

(5)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

(6)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7)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丰富词:瘪嘴)

3、请幼儿欣赏情境表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问:

(1)小狐狸拔掉了大老虎的牙齿,说明小狐狸怎么样?大老虎呢?

(2)为故事取名字 。

4、教育幼儿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标志,感知“标志”会说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初步能根据常见标志的图案猜测含义,并尝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3、激发了幼儿对标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标志图片、课件《各种各样的标志》。

三、活动过程:

1、游戏:看运动标志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动作。

2、 讨论分享常见的标志,并了解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展示调查表《各种各样的标志》。

“你认识哪些标志?请你指一指、说一说。”(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泛谈)

(2)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标志?

幼儿园、马路上、商场等等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标志,只要用亮眼睛去发现就一定会看到。

(3)为什么这些地方都要有标志呢?

3、看课件《逛商场》,进一步熟悉常见的标志。

部分标志重点解读:卫生间标志、垃圾桶标志、安全出口标志等。

集中讨论:这些标志没发出声音,怎么帮助大哥哥的?

(小结:标志就像一个会说话的警察一样,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4、游戏:每个幼儿选一个标志,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做一做动作。

四、活动延伸:

以后你看到标志会怎么做?

小百科:标志(logo,又写作标识,二者读音都是biāozhì),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

幼儿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开展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尤其应从学前教育抓起。《感恩》是一篇看图讲述,我将幼儿熟悉的人物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设置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情境,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想说、会说、敢说、有机会说。同时以读儿歌,听音乐,歌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使幼儿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于己有恩的人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2、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活动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 、“帮助”。

活动准备

课前手指游戏毛毛虫的教导、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引入主题。

1、请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

小手拿出来(做手指游戏——毛毛虫),小虫虫胆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里吗?这群毛毛虫真可爱,都知道同伴之间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谁帮助过你、关心过你呢?

2、初步引导幼儿讲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据幻灯片《感恩》迁移生活情景。

1、图一:请幼儿讲述父母是怎样关心和帮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张图片。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人是谁?小朋友都上中班了,从生下来到现在,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帮助你的?(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做什么?

2、图二:老师是怎样关心帮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出示第二张图片。小朋友从上小班到现在,很多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想一想,老师是怎样关心和帮助你的?(联系实际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3、图三: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伙伴是怎样帮助自己的?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朋友猜一猜,这幅图上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 、“帮助”的意思。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从家里、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说说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感谢” 、“帮助”各说一句话,感知和体会“感恩”。

四、学习儿歌《感恩》。

感恩感谢亲爱的父母,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我的小伙伴,感谢帮助过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恩的心》(老师带动幼儿一起做动作)。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和同龄班的教师交流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邀请一部分同龄班幼儿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2、教师:在幼儿园里我们只认识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师和幼儿相互交流。

  二、教师和幼儿到同龄班活动。

1、 教师:今天,我们到大×班去活动,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新朋友,和他(她)一起在区域里活动。

2、 幼儿在同龄班里自主活动,并寻找新朋友。

3、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交友情况,例如:很快能交到朋友的,不停地换朋友的,一直和一个朋友进行交往的等。

4、 教师重点帮助没有交到朋友的幼儿,让他们学习交朋友的方法。

  三、幼儿回班讨论、交流。

1、教师:你们交到朋友了吗?他(她)叫什么名字?你用什么方法交到朋友的?

2、幼儿交流。

3、教师和幼儿讨论所观察到的三种交朋友的情况,并提问:哪一种是最好的方法?

4、教师和幼儿讨论:想交到朋友应该怎么做,可以说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5、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交朋友要大方,首先要介绍自己,然后主动地向别人说出你的想法,询问朋友的名字并和他(她)一起玩。

活动延伸:

教师利用游戏、劳动或运动会等时间组织幼儿和交到的新朋友一起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及用途。

2、能大胆在集体面前正确说出我们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

3、培养幼儿对英语的的爱好!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画有身体各部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复习问候语(Good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

2、小朋友相互问好!(Goodafternoon Miss zhang)

3、复习单词及歌曲

我们跟图片上的食物打个招呼吧!(教师出示head的图片。)

二、复习单词(出示单词图片)

T :What is this?

C:head

T :What is this?

C:shoulder

三、新授部分。

1、学习手的单词。

教师指着膝盖

T ;what is this?

S: 膝盖

T :用英语怎么说呢?knee !

C:knee(用不同升调来让幼儿学习单词)

2、学习脚指头的单词。

教师指着脚指头

T ;what is this?

S :脚指头

T :用英语怎么说呢?toe

C:toe(用不同升调来让幼儿学习单词)

四、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单词的记忆。

Step2. Game:我学机器人

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演机器人,教师随意举起画有身体各个部位的卡片,小朋友用英语有节奏的快速地说出来,并任意的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动一动,摇一摇。

T: Now you are a robot!机器人。(现在,你们是机器人。)我来考考你们,看谁说的快,做得像。(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卡片,举起来。)

T:Look!

C: head/shoulder/keee/toe/

T: Look!

C:.(腿、腿、腿)

T:Look!

C: head/shoulder/keee/toe/

(教师逐一出示各张图片,幼儿边说边做动作,如此,举一反三。)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 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 .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 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 .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 .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在适当的温度下,蛋会在一定时候孵化,幼体用口部上方的角质物凿开蛋壳破壳而出。

幼儿园教案 篇7

主题目标:

1、感知苹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参与各个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3、学习分享,与同伴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

主题活动内容:

1、儿歌:苹果味道喷喷香

2、歌曲:大苹果

3、美术:红红的苹果

4、数学:找朋友

5、音乐游戏:摘苹果

活动一:找朋友

主题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区分颜色、表情,学习配对。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若干

(不同颜色、不同表情,其中有的2个相同,有的3个相同)《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1、听《找朋友》音乐引题:玩找朋友的游戏入坐

2、出示一个红色苹果图片:红苹果今天要来找朋友,找一个跟它穿一样颜色衣服的朋友,大家帮它找一找。请一幼儿在筐中找。(出示绿色的苹果,再次找)

3、变化找朋友的要求:如笑的、哭的……再次找朋友。

4、集体活动: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颜色、表情的苹果卡片挂在身上,请一个幼儿来找和他身上卡片一样的朋友(朋友可以好几个)。

5、苹果朋友回家。(卡片送回筐)

四、评价要求:

1、愿意参加游戏。

2、能区分颜色、表情。

五、特别提示:

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游戏

可以加深苹果图片的难度(如苹果的形状不同)

活动二:红红的苹果

主题目标:

1、自由涂鸦,体验涂鸦的乐趣。

2、尝试用棉签画画。

3、不把颜料弄在身上。

活动准备:

红色颜料、棉签若干,没有颜料的笑脸苹果轮廓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没有颜色的苹果画一张,引出课题:大苹果没穿衣服会感冒的,请大家帮忙给大苹果穿上衣服。

2、教师示范:用棉签蘸上颜料在画好的轮廓画里由中间往外画圆。

3、幼儿作画:指导幼儿涂色方法,提醒幼儿不把颜料弄在身上。

4、结束活动:把苹果送给爸爸妈妈。

评价要求:

1、愿意用棉签画画。

2、能学习教师的方法来作画。

特别提示: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准备足够的轮廓图。

活动三:苹果味道喷喷香

主题目标:

1、知道儿歌的名字,能连贯地念儿歌。

2、愿意和同伴分享苹果,感受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一张(两个娃娃分苹果,你一个,我一个,突出娃娃的笑脸),苹果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请幼儿猜想。

2、教师念儿歌,再次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

3、出示苹果,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请幼儿跟念。

4、分享苹果:边念儿歌边分苹果。

评价要点:

1、能够说出儿歌的名字。

2、能够感受分享的快乐。

特别提示:

在分苹果时可以让幼儿来分,活动可安排在午点前进行。

活动四:摘苹果

主题目标:

1、能积极参与户外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练习双脚向上一起跳起。

活动准备:

用报纸做成的苹果若干、纸做小树

每人一个布袋、袋鼠头饰;鲜明而欢快的2拍子节奏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苹果,以到树林里摘苹果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做袋鼠妈妈,带幼儿一起做简单的准备活动:动动手,动动脚

3、教师摸自己的肚子,再摸幼儿的肚子,告诉幼儿:肚子饿了,我们去摘苹果吧。

4、教师带幼儿摘苹果:听音乐,双脚起跳上树摘苹果。

5、幼儿“吃”苹果,游戏再次进行。

评价要求:

1、愿意参加游戏,游戏过程中情绪愉快。

2、能完成练习双脚起跳的动作。

特别提示:

在布置场地时,应多些果树,以减少幼儿间的碰撞。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尝试用团泥和插的方式制作棒棒糖

重点难点:

将红、黄、蓝三重颜色的团泥粘一起,把小棍插进泥团里。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团泥分成若干小块,装在小筐里,每组一个小筐。

2、泥工板人手一块,数字根或小木棍人手一根。

3、泡沫板一块,用两到三只颜色的泥团做好的棒棒糖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做好的棒棒糖,请宝宝观察,并说一说它的颜色,激发宝宝活动的兴趣。

2、边念儿歌边是伐制作棒棒糖的方法:将红、黄、绿三只颜色的团泥粘在一起,放在手心里揉成团,再用小棍插在泥团里。

3、引导宝宝自己制作棒棒糖。

——如宝宝只选择其中一直颜色,提醒宝宝再多选一种颜色进行制作。

——如宝宝只选择两种颜色,不必强求。

——可提醒宝宝将泥团放在手掌上,将小棍从上向下插入泥团中。

——对能力强的宝宝,可鼓励制作多个棒棒糖。

4、将宝宝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展示,引导宝宝与同伴互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