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8篇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3W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玩滚动玩具,体验玩滚动玩具的快乐。

2、能感知物体滚动跟物体形状的关系。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件会滚动的物体,三---四件不会滚动的物体

2、能滚动的特型物体及一两件不会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玩滚球游戏相互认识,教师滚球给孩子,接住球的小朋友向教师介绍自己。目的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学习环境。同时渗透礼仪培养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二)探索滚动玩耍

发出疑问:这球是怎麽滚动的呢?

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滚啊?

幼儿自选玩具探究,试试哪些东西会滚。

教师观察指导

(三)讨论交流刚才玩耍中的发现

1、老师手拿一圆球问:这是什麽?球为什么会滚呀?它怎么滚的?(小朋友思考、回答 )顺势让幼儿形成“圆形的东西会滚”的认知经验。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

2、老师举圆柱体:谁玩的是这样形状的玩具?它会滚吗?告诉我它是怎么滚的?幼儿动作演示或语言表述:这个圆柱体玩具是躺下滚的。

小结:原来圆筒状的东西要躺倒了才能滚。

3师拿呼啦圈。他们要怎样滚啊?(环节同上,幼儿表达:他们都是站(立)起来滚的。)

小结:像这些圈状的玩具是要站起来才能滚的。

(三)发现不会滚玩具与会滚玩具的不同

1、三角体 试玩

2、长方体 正方体 这些能不能滚呢

知道它为什么不能滚吗?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小结:噢,我明白了,圆形的东西才会滚,有角的东西不能滚,是这样的吗?(是)

(四)、帮小熊布置咕噜咕噜玩具店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检查,看是否选择正确。(教师了解幼儿本节活动已有经验,同时引导幼儿养成及时检查的良好习惯。)

帮小熊检查一遍,看是不是都是咕噜咕噜滚的玩具。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对物体的滚动有前期的经验,同时又非常感兴趣,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观察、思考、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通过玩滚球游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即围绕主题又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学习环境。第二步:幼儿自选玩具探究,试试哪些东西会滚,它们是怎麽滚动的。讨论交流你的发现,形成认知:圆形的东西会滚。第三步:探索思考圆球、圆柱、圆圈的滚动有什么不同。形成认知:圆球可以任意滚动;圆柱要躺倒才能滚;圆圈要立起来才能滚。第四步:通过操作三角体 、长方体、正方体等玩具, 发现不会滚玩具与会滚玩具的不同形成认知:圆形的东西才会滚,有角的东西不能滚,最后通过帮小熊布置咕噜咕噜玩具店对幼儿获得的认知经验进行验证同时帮助幼儿进行操作后的检查,养成良好的自我检验习惯。

活动的选材为幼儿所熟悉且感兴趣,过程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活动过程幼儿投入度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所以感觉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过新年的景象,初步学念儿歌。

2、了解过新年要拜年,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活动准备】

亲子讨论过有关过年的话题;“新年到”背景图一张;“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红包、新年好字体”图片各一张,红包人手一个;喜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敲锣打鼓放鞭炮

听听音乐中的喜庆气氛,激起幼儿兴趣。

二、初步学念儿歌

出示“新年到”背景图,说说春节要来了,春节是中国人过大年,是中国的新年。

让幼儿说说什么节日快要来了?

(把小朋友的图片贴到背景图中)

提问:春节里我们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幼儿说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时,老师将新衣服、新帽子的图片,贴到“小朋友”身上。)

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问: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当孩子说到“放鞭炮、拿红包、拜年”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放到背景图上。)

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三、看图片,完整学念儿歌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红包,

大家说声新年好。

四、拓展

提问:你们知道拜年时除了说新年好,还能说什么?(祝你新年快乐、祝你心想事成……等)

尝试将祝福的话编进儿歌里,如:将最后一句“大家说声新年好”替换为“大家说声新年快乐、大家说声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个红包,一起念念儿歌,学着拜拜年。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导幼儿模仿拜年的情节。

【活动建议】

建议此活动在放寒假之前开展,激发幼儿向往过春节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撕、贴技能。

2、训练手指的灵活性。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有序整理用具。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纸工》。

2、浆糊每组一盒。

3、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太阳。

1、小朋友,晴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会出太阳)太阳公公出来了给人的感觉怎样?(暖暖的)太阳公公是什么样子的?你看过太阳吗?对,我们抬起头看太阳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刺眼,那是因为太阳发出了强烈的光芒。太阳的光芒是五彩的,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个五彩的太阳,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请幼儿欣赏老师的范例。

二、引导幼儿学习制作太阳的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今天杨老师就来教小朋友来做太阳,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2、教师示范讲解《太阳》的制作方法。

(1)教师一边示范制作一边讲解:

1、将太阳的沿外轮廓取下。

2、再把彩色纸撕下来。

3、再把彩色纸撕贴在太阳的周围。

三、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要求幼儿先想想应该怎么做,再动手制作;桌子地面都要理干净;碰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小朋友。

2、幼儿操作,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指导,请能力强的孩子帮助别的孩子(语言及动作),提醒保持干净。

四、结束活动。

1、小结幼儿制作情况,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2、表扬做的好的幼儿。效果分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粽叶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体验端午节的风俗。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粽子、粽叶若干

2、有关介绍(1)粽叶的短片,(2)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

3、记录表

操作(用小手表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师:“孩子们,今天是老师带来了一种叶子,看看你们在哪里见过它的?它叫什么名字?”(粽叶)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奶奶用它来做成粽子,这种叶子的名字叫粽叶。

二、认识粽叶。

(一)观察粽叶,了解粽叶的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1.师:“瞧,在你们的红色箩筐里就有许多粽叶,呆会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和你的朋友说一说粽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看上去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闻看有什么味道。”

2幼儿观察讨论。

3.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粽叶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小结:“原来粽叶是绿色、叶子长长的、宽宽的,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像……,而且还有一阵清香呢。”

(二)幼儿观看视频①,了解粽叶的生长环境。

1师:“粽叶也有自己的家,那它的家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粽叶到它家去看看吧!”(教师播放片段:粽叶的介绍以及生长环境)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小结:“哦,原来粽叶是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林间、山中,有水的地方都是他的家。”

(三)幼儿观看视频②,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1、师:“那你们谁知道这粽叶有什么用?”(幼儿说)

2、教师播放视频②,幼儿观看感知粽叶的用途

提问:刚才这小小的粽叶介绍了哪些本领?

3、小结:“原来粽叶的本领很大,可以包装食品还能搭配菜肴等。是一个健康的绿色食品。特别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这粽叶包各种形状、味道的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民间风俗。”

三、延伸

1师:“那孩子们,你们都吃过哪些不同味道、形状的粽子?

2、师:“那你们想自己来动手包粽子呢?(想)好,那下次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学包粽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2、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3、参与猜测和讲述自己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活动准备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鸡玩具或图片。

2、大树、小屋、石头桌面道具或图片背景。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讲故事,引出主题。

教师:夏天的天气真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聚在大树下乘凉,聊天,它们在聊什么呢?

出示道具或背景图片,然后边讲述故事边操作。

教师:动物在聊什么?它们说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为什么?

根据幼儿的讲述,再次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启发幼儿探索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教师:除了小动物说的热乎乎的东西外,你在家里、在幼儿园、在你去过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抬头看一看太阳,感知太阳的热的`光芒。

引导幼儿到阳光照射的地方,摸一摸,在火辣辣阳光下热乎乎的东西。例如:热乎乎的滑梯、玻璃、墙壁等。

鼓励幼儿说一说,在夏天阳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受。

三、结束本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与吉祥。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不是很了解。但是,孩子们每年都有吃月饼的经历。于是,我们可以以幼儿能接触到的月饼为切入点,以“快乐”为中心点,使幼儿乐意与老师、同伴、家人一起体验节日的快乐,所以可以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月饼真正多”。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风俗,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2.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中秋节的快乐感受。

3.尝试用各种方法表达过中秋节时的热闹场景。

  主题墙面环境

教师制作生动、可爱的动物坐着火车看月亮的情景,幼儿将与家人共度中秋节的照片(如共同吃月饼、共同观赏月亮等)粘贴在火车的车厢上。

  互动墙面环境

(1)“月饼馅料多”:用图片与实物展示月饼的馅料(如水果、蛋黄、瘦肉等)。同时,开辟“你还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专栏,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一找。

(2)以卡通月亮的绘画形式,展示月亮的变化。

  相关区域融合

(1)图书区:制作《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图片,并装订成册。

(2)美工区:投放制作月饼等中秋食物的材料和制作花灯的材料。

(3)表演区:提供一些布条、纸棒,供幼儿表演舞火龙;提供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儿歌、音乐共幼儿表演朗诵。

  月饼真正多—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并且口味多样。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自带一块月饼(品种不一);教师准备苏式和广式月饼各一块,水果刀一把。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月饼的多种样式。

难点: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师:盘子里有什么?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吃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感觉怎么样?

2.观察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

(1)师:你们猜猜,这两块月饼里的馅儿一样吗?(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2)师:仔细看看月饼里面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口味的月饼?说说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经验,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师:你还吃过什么样的月饼,向大家介绍一下。

4.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引导幼儿懂得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喜爱吃的食品。

  我做的月饼喷喷香—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月饼。

材料准备: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小盘子;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制作月饼的视频。

  活幼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难点:掌握团圆、压扁的技能。

  活动过程

1.创设超市的环境,引起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教师以与“娃娃”的对话引入:班内的“超市”要卖月饼了,需要小朋友帮忙制作。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交流和讨论。

师: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看视频,了解方法。

先让幼儿认识材料和工具,知道使用的方法;然后,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4.指导幼儿自由尝试制作“月饼”。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请幼儿欣赏自己做的“月饼”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要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体验成功的欢乐。

  活动延伸

创设“月饼”展示台,将幼儿制作的“月饼”分类摆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两只手协调配合地撕面条,并粘贴在大碗相应的位置上。

2.乐意参与撕纸活动,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红、黄、绿、蓝等彩色方形纸若干;小碗的图片若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在撕撕玩玩中,掌握撕长条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多媒体辅助法、谈话法、示范法。

手段:实物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可是它的妈妈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条啊!谁愿意给它做一碗面条?

分析:在组织幼儿艺术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二、观察面条的形状

(1)、师:你吃过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

——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

(2)、师:那你们吃过彩色面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长长的、细细的、五颜六色的。

三、撕面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彩色的纸,宝宝们用这些彩色的纸一起来撕面条,比一比谁撕的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撕下来的面条贴在大碗里!

(2)教师示范操作(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分析:通过老师的示范利用儿歌进行撕纸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撕纸的方法,从而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以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幼儿每人一张纸,按老师撕得样子开始撕,先把大的纸撕成一条一条,把撕好的面条装饰在大碗里,粘贴时,轻轻地摸上胶水粘贴在上面。

(4)幼儿自由撕面条,边撕边说:“请你吃面条”、“面条长又长”。

(5)教师巡回指导。

四、在《生日歌》的声音中,大家一起来欢庆,祝小猫生日快乐!

(1)给小猫过生日,送面条。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做好的面条送给小猫吃吧!

分析:在《彩色面条》这节课上,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鲜艳的彩色纸,漂亮的盘子。请他们将彩色纸大胆地撕成一条一条,再粘到盘子上,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面条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当我问到:“谁愿意给小猫做一碗面条?”时,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叫着:“我,我,我…”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都有了学习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我首先复习了儿歌《撕面条》,让孩子们巩固撕面条的技巧。同时强调要把面条撕得长长的、细细的。当我请孩子们自己撕面条的时候,孩子们就忙开了,拿起彩色纸就“唰”“唰”地撕开了,撕出的全是块状,我着急了,我不断地提醒他们要撕得细细的、长长地,甚至让他们停下来再次看我的示范,但是孩子们根本不理会我,还是自顾地撕着,不肯停下。时间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课后我在想当时我在示范讲解撕面条这个重点时,如果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就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小百科: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