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十篇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十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1W 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十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建议:发现讲述的内容可分二至三次进行。

3.实验思考

让幼儿回家做冰,并把冰带到幼儿园来。然后相互交流制冰的方法以及把冰带到

幼儿园来的过程中冰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很熟练地用勺子进餐,所以幼儿手部的肌肉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我开展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名称:《橡皮泥制作西瓜》

活动目标:

1、试运用揉、捏、压、粘等方法,塑造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西瓜。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捏制技巧。

2、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活动重难点:

探究橡皮泥造型的技巧。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橡皮泥西瓜制作视频,准备绿色的、黑色的和红色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水果?是啊,天气渐热,如果能吃上甜甜的西瓜该是多么的惬意呀!想一想西瓜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抓西瓜的外型特征)

二、基本活动:

1、借助多媒体观看橡皮泥制作西瓜的过程;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用红色的橡皮泥揉成圆球;

(2)然后用手掌压扁,在对折压扁成半圆形 ;

(3)把绿色的橡皮泥搓成小细条;

(4)把小细条贴在半圆形红色的橡皮泥边上;

(5)都贴好后再次揉搓黑色的小点点,做西瓜的子。

三、结束活动;

1、幼儿分组捏制。

2、教师到幼儿中间辅导

活动延伸:

模仿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如整个西瓜的样子、苹果、樱桃等水果。

活动反思:

做为幼儿教师应该在一次橡皮泥活动中让幼儿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应该只是西瓜或水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故事中的语言:变变变,大大大;变变变,小小小。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米老鼠卡通娃娃,图片,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想认识他吗?老师从身后拿出米老鼠卡通娃娃来,引导孩子问:你好米老鼠!米老鼠也和小朋友问好!老师模仿它的声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叫——————米奇。大家再问米奇你好!

二、展示故事内容,孩子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今天米奇要讲一个关于它的一个神奇宝物的故事,请大家??一定要坐好仔细听故事。播放课件。老师,请大家来看。边看边提问:

1,米奇来到草地上看到了谁?他们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2,他们嫌苹果太小不够分,想要大的这时谁帮他们?

3,他会怎么帮助小鸡和花猫的?老师重点把米奇的活动夸张有趣的表演————从身后拿出魔术棒指着小苹果器宇轩昂的说:变变变,大大大。让孩子充分感受米奇的"壮举"以及神奇的情节变化。老师用动听幽默的语气讲述米奇遇到大灰狼欺负小兔的情节,着重把魔术棒将灰狼变小的内容形象展示给孩子,特别神秘的语句要很幽默的表现出来:变变变,小小小。最后,让孩子们参与学米奇,帮忙把兔妈妈拔的小萝卜变成大萝卜;想办法把挡路的大石头变为小石头。

讲完故事后,结束课件展示。回忆性提问:米奇有一个什么东西是神奇的?米奇用它能做什么?谁想用它来帮助小鸡小猫变苹果?据孩子表现和积极性请他们使用"老师制作的魔术棒”重复经典句子:变变变,大大大;变变变,小小小。从而理解分辨清楚什么时候要把东西变大,什么时候把东西变小。

出示图片,小一班小朋友今天遇到了一些困难,咱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第一幅图小姑娘想搬椅子坐,她能搬动吗?请小朋友用米奇的魔术棒来帮她。巩固句子:变变变,小小小。请孩子表演,并给予热情的鼓励。第二幅图小滑梯在院子里,引导观察,与图中娃娃比较大小,发现滑梯太小没法玩怎么办?请大家想办法,孩子用魔术棒帮忙解决困难。再次巩固句子,变变变,大大大。

三、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棒!学会用米奇的魔术棒帮助小一班的孩子了,听听米奇会对你们说什么。老师出示米奇娃娃风趣的说:"小朋友你们真棒!你们是会帮助别人的好宝宝。我真喜欢你们啊!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再见!”老师引导孩子和米奇再见

反思:

小班孩子思维直接形象,语言表达简练简单,有一定的想象力,对于直观生动的物象十分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既能满足孩子倾听故事的欲望,又能促进孩子对关心帮助小伙伴的行为的认识,符合孩子关爱同情帮助他人的心理。既能让幼儿学到一些简单的词语,理解故事内容又能增进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手套。

2.学会自己动手戴手套。

3.通过活动,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并试着去关心、去爱妈妈。

4.探索、发现生活中手套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各种手套的认知及情感教育。

活动准备

橡胶手套、纱手套、毛线保暧手套、隔热手套。(注:各种手套的数量根据班上小朋友的人数而定)。

活动过程

导入:以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引出手套。

一、说一说。

向小朋友们展示各种手套,然后每个小朋友各找一个手套,并和身边的小朋友们说说自己所找手套的样子、大小,及摸在手上的感觉。

请两至三个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

二、玩一玩。看哪个小朋友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小手变到手套里藏起来呢?(让小朋友自己试着戴自己所选的手套)

三、分一分。

找朋友。(小朋友举起戴好手套的小手,然后找到和自己同一副的另一只手套)

说说为什么它们是朋友。

猜猜各种手套的作用。

四、归类整理。

五、解决问题

六、延伸。

教学反思

由于我是刚从小学转型过来的幼儿教师,没有经过有关幼儿方面的相关训练,所以对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的不够,导致了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及施展活动时,没能好好把握住幼儿的相关特性,面对孩子们表现出现出来的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够到位,让孩子们不能更好的理解并接受我所传达的教意。今后再设计教学活动时, 我想,我得先看清楚我的孩子们所处的阶段在哪,他们的水平如何,再来相应的设计活动方案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孩子们仍意犹未尽,一下课还在摆弄柜中的玩具汽车,好些孩子家中有私家车,他们还谈论家中汽车什么牌子,什么颜色,甚至有的孩子知道排量……汽车仍旧是孩子的最兴奋点。

于是,我们顺应孩子的需要,决定再生成一周关于汽车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有关汽车的常识,并在活动中继续丰富幼儿的新经验,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主题目标:

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从周围环境及生活中获取关于汽车的相关信息,了解常见车辆的外形、种类、用途等。鼓励幼儿乐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信息。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取关于乘车安全、交通信号等相关经验。

活动一:亲子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要求亲子共同收集可以用于手工制作的废旧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

2、使幼儿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

3、让幼儿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发放相关倡议书,指导家长搜集哪些废旧材料。

2、收集相关手工制作材料。

3、剪刀、胶水、钳子、美工刀等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话: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与背景。

二、提供范例,家长带着孩子参观,酝酿自己的创意。

三、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

教师做好协作工作,指导家长制作,引导大家材料共享。

五、展示作品。

将幼儿向同伴、老师、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感受。

六、教师小结

使幼儿知道一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教育幼儿平时不要随便丢弃废物,让幼儿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2.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2.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2.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3.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在折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中班的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可尝试让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折纸。通过这些活动,教给孩子一些折纸必须的本领,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1.出示被烫伤的图片,视频。

请幼儿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告诉幼儿不能自己接水,要请大人帮忙。了解烫伤的危害,并知道烫伤之后应该怎样处理。

2.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让幼儿用手去触摸,感受一下。知道如何分辨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

3.一张做法正确的图片,一张做法错误的图片。

让幼儿看一看,说出自己觉得哪张图片上的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那张图片是错误的,为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认识到我的许多不足之处。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会向园里的各位老师学习,努力做到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标志,知道自己的物品应摆放何处。

准备

幼儿每人几张代表个人的、图案相同的卡片;班上每位幼儿的卡片图案各不相同。

过程

活动(一)

1.摸卡片

教师请幼儿分别从一组标志卡片中摸出一张,并告知每人摸到的卡片即是自己的标志;标志会提醒小朋友自己的东西应放在哪里。

2.介绍自己的标志

教师待幼儿告诉同伴自己的标志上是什么图案,并帮助每位幼儿在各自的标志上写上名字。

活动(二)

1.分组找朋友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带领少数幼儿到室内寻找自己的小标志,并教幼儿如何摆放毛巾、水杯等物。

2.找“邻居”

教师向幼儿强调贴自己标志的地方是幼儿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东西要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教师请幼儿看一看自己小天地旁的“邻居”是谁,并记住。

建议

1.选择的标志应图案简单、生动,特点明显,便于幼儿记住。

2.活动(二)进行前教师应先贴好全班幼儿的标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幼儿园小班语言:小猴请客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

2.知道要向小猴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

3.学习词汇:“又红又大” 。

活动准备:

PPT、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介绍故事名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

2.今天小猴为什么特别高兴?

3.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

二、老师出示PPT,再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自己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练习说“又红又大” “又青又小”)

2.小猴请大象、小熊、小兔吃桃子时,它们是怎样说的?小猴、又是怎样说的?吃桃子时客人是怎样说的?(练习礼貌语“谢谢!”“不用谢”)

3.小猴为什么不吃有红又大的桃子?

三、完整讲述故事《小猴请客》进一步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四、幼儿分角色练习对话,教师指导。

五、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是怎样做的?

小结:小猴是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延伸活动:分散活动时,可建议娃娃家请客,别的幼儿可到娃娃家去做客,练习礼貌交往巩固当小主人和小客人的语言和行为要求。

附:故事《小猴请客》

多么美丽的树林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

今天小猴特别高兴,朋友们要到家里做客,“笃笃笃”,大象、熊猫、小白兔都来了。

小猴有礼貌地请客人们坐下,把篮子里的桃子拿出来请朋友们吃。

小猴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大象吃,大象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小猴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小白兔吃,小白兔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最后,小猴才拿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大象问小猴:你为什么最后才吃呀?”小猴说:“又大又红的桃子应该客人吃。”

朋友们都说:“小猴真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的情感。

2、在情感体验中,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3、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声音洪亮。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麻雀头饰一个、《扮家家》录音带

活动过程与指导:

1、带幼儿进入教室,引出主题。教师:“小朋友们,我来扮演‘麻雀妈妈’,你们当我的‘麻雀宝宝’好不好?”幼儿回答。教师:“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你们唱歌给妈妈听吧。”(配课教师放录音带)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重点)(配课教师:“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同时,停止音乐)教师和幼儿停止表演。教师:“是谁在说话?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呀?”(屏幕出现猫头鹰)教师:“咱们去问问猫头鹰吧”教师带领幼儿:“猫头鹰,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猫头鹰:“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幼儿猜想。(屏幕出现小猴子)教师:“我们问问小猴子”(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猴子,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蝴蝶)教师:“我们再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蝴蝶,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蝴蝶:“它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松鼠)教师:“快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松鼠,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让你们唱的?”教师引导幼儿:“问问它为什么呀”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小松鼠:“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师:“小松鼠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了!”(配课教师模仿“呼噜呼噜”的声音,然后屏幕出现睡觉的小花狗)教师:“啊!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小花狗在睡觉。”教师放低音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主动想办法)教师:“好吧,我们不要吵醒小花狗”带领幼儿带一旁围坐下来,教师:“那么妈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3、教师讲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并提问。

提问:

(1)“故事中都有谁呀?”

(2)“小麻雀是怎么问它们(按故事中顺序逐个问)?”

(3)“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它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么做的?”

(5)“你们喜欢这只小麻雀么?为什么?”

(6)“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大声讲话?”

4、教师总结。教师:“可是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那我们悄悄到别的地方去唱吧。”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附: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蝴蝶问:“小蝴蝶,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蝴蝶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了树底下,呀!大树下一只小花狗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它想:“等小花狗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课后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