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8W 次

  【《将相和》教学反思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对语文材料有多元的反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身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这方面不应该受社会上的流行元素所影响。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

词语是构建言语大厦的基础。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默写词语,可惜这一传统训练已经逐渐被淘汰出课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传统训练的挖掘和创新。

《将相和》是篇长篇课文,根据这个特征,我在教学中设计了默写词语的环节:“请同学们翻开练习本,根据意思默写词语。同桌之间一个说一个写配合进行。”

1、“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战功赫赫”。

2、“理由充分正确,很有气势。”是“理直气壮”,“请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理屈词穷。”

3、“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是“无价之宝”。“谁能根据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造一个句子?”“和氏璧是无价之宝,秦王千方百计想得到它。”……

这一来,小学生们都来兴趣了,听得非常专注。词语默好,1分钟。看来譬如形式与目标都单一的传统型默词语,也不好。

训练学生听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积累词语以及整体感知课文;对“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同心协力”这些重点词语有了初步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我又给学生们布置了说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廉颇:蔺大人,您真是宽宏大量,肚中能撑船,我廉颇是粗鲁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和您闹不和,真是罪过。蔺相如:将军能知错改正,不是很好吗?有何罪过?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将相和》教学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实活动的积极性。

  【《将相和》教学反思二】

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就文章自学然后对于感兴趣的点进行思考,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这篇文章背后的历史故事也很多,所以我采用的是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之前我们班在接受教研室老师听课时我发现孩子们积极乐于参与课堂,能够就一个问题产生多个点的思考,并且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但是我发现发言的点比较散,小组内的成员各说各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并且在一个问题上没完没了的说,重复了也要说,所以,我上完那节课后进行了有效地反思,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们进行了够沟通。最后和孩子们共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小组合作策略:

1.小组讨论先把自己的观点抛出,小组内进行梳理,重复的内容摒弃。

2.就中心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有效分工。

3.组长不再担任重要任务,要给其他同学汇报展示的机会,组长可以补充。

4.汇报中语言要简洁能够让对方听懂,不重复、不啰嗦。

5.台上台下形成互动的场,学会倾听和有效补充。

有了这几点策略的梳理,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加有了方向。上课时学生进行了9分钟的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合理的分工,合理的把各自的观点进行了梳理。

开始汇报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了,我让学生自由点组汇报,学生点了第一组。第一个学生开始汇报。当第一个孩子发言后本组的组长马上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组内互补的形式,不仅如此第三个学生接着第二的同学仅需补充。这个组汇报内容比之前两个组更加全面,而生生之间形成互补,在整组汇报之后才有请其他学生与他们组交流,此时其他孩子就他们组的观点进行了有效补充。发言点、信息点、个人观点、思考点,都出来了。这里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不仅如此,小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的使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吸收和反思。在这节课上不仅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有诗词歌赋以及学生对当时情景故事的想象,有精彩的汇报,有有效的补充,有适时的质疑更有对人物对情感的体验,上课中教师不怎么能够插上话,学生的课堂惊奇的品味,带给学生的是对文章的喜爱、对文章人物的敬仰,更是对语文味道的思考。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我的`体会是: 生命课堂真精彩,自主学习解难题。课前学习有收获,课上研究求突破。小组合作有分工,相互支持练本事。台上汇报发言准,台下交流补充全。课外资料真丰富,诗词歌赋全概括。学习语文重能力,能言善辩创佳绩。生命课堂真精彩,师生成长每一天。

对话教学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态,是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格林伯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对话,师生敞开心扉,让思与思碰撞,让心与心交融,这是阅读教学中对话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把握对话内涵,用好对话策略,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阅读教学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课堂也将因对话更精彩。

  【《将相和》教学反思三】

《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这篇课文我采取先学课文,再学生字的顺第一课时教学,我出示了廉颇的一段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

我先引导学生自读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自读后体会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气的语气读。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我问学生:“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请快速读课文小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用“──”画出蔺相如的语言、动作,读一读体会体会,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服廉颇,让他改变对蔺相如的错误认识。于是,学生动手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已错了,从而“负荆请罪”。

“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堂课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不但使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教学起来简单多了、而且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