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案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案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5W 次

 教学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案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片断:

  出示句子:

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生:首尾响应

师: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快速阅读课文。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观察图片:上下游动的鱼儿与潜水艇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课文中人类的“老师”,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主要内容。

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人们模仿()造出了()。

1.出示课件:观察蜻蜓,你发现了什么?它给人类什么启示?找出有关句子读。

2.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这一点是什么?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

教师引读: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的飞行特点,造出了(),所以说()都是人类的好老师。

引导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类、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法就是具体介绍。

生:朗读这一段。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图片读课文并思考: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试概括这段的内容。

师:喜欢第五段的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这段?

生:这段讲得有趣,给了我们启示。

师:哪句话是说科学家受到启发?谁来读一读。

生(读):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鸡蛋壳的各个部分。

师:这是一个倒装句,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吗?

生:(体验:用手使劲捏鸡蛋,想想为什么捏不破)

师:从“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哪些启发?

生:(读文中有关的描述)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是采用了“薄壳结构”,使这些建筑物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建筑也是“薄壳结构”的吗?

生:(欣赏图片后):悉尼歌剧院、国家体育馆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例子?请你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

生:(一个个站起来举例介绍了人类以生物为老师发明创造的例子)

分析: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以上案例,教师从课文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学生真正有主动学习的动力的探索的欲望,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