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人教版四上《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上《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57K 次

  教学目的:

人教版四上《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及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课件辅助),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 知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篇新课,课题叫做……

(板书:飞向蓝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的:飞向蓝天,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鸟,飞机等;如果有同学回答恐龙,表扬他课前预习了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书:恐龙)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恐龙还会飞呀!)

(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三、品读体验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第1自然段 鸟与恐龙的关系?

(学生鸟是与恐龙进化的)

最后一句话(埋下伏笔,后面回头处理“一支”“漫长”的准确性)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结构相似的“骨骼化石”做一个幻灯片对比)

(3)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引出“画龙点睛”,引申这个成语的意思,由此推出“有羽毛的痕迹的化石”的重要性。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做成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恐龙分支,演化过程。

(1)、老师坦承自己不明白恐龙是怎么进化的,让学生自读,给老师讲解演化过程。

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演化过程。

(2)、处理“毋庸置疑”意思 (毫不怀疑)

引导学生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读科学家的推测。

(3)、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注意: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鸟儿;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

问:是所有的恐龙都进化成鸟儿了吗?

学生:不是,是 一支 漫长

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3、 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通过化石重现)

  四、巩固延伸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作业:

收集更多恐龙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总的感觉还可以,但仍留下许多遗憾,最大的失误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前紧后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草草收尾。

通过讲这一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的评价语言、引导语言都还有待提高,对课堂的动态生成把握还不够,需要积累更多的教学机智。虽然“路漫漫”,可我一定会努力求索!

首先理清段的顺序。读读,这段向我们描述了恐龙从古到今体形变化历经了哪几个阶段?划出有关句子。学生很快地知道了:从大小像狗,体形似鸵鸟到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到最后猎食性的恐龙变成鸟类。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时间顺序描写。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重点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交流,分组朗读。体会作者从生活习性、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上来描写。

其次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分几个步骤来完成。

先出示课件,从图上说说恐龙演变成鸟类的经过,这只是一个自我认识的阶段,没有科学语言的描述。

然后激发学生从书中寻找句子,出示一个箭头表示的填空,明白恐龙演化的每一步。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句,又落实了教学的重点。达到了了学习的目的。

然后是指导朗读,还是因为时间不够,把最不能省的步骤给省略了。

这样的演化过程简单吗?从这段的“逐渐”、“慢慢”已经感受出了不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付出多少的心血呢?

学习课文的前面两段,体会科学的研究从猜测到证实这当中的困难和欣喜。这里还是过于匆忙的,学生对于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不够深入。也没有课外的材料补充。教了这课。我觉得语文课文的教学还是要大量的补充课外阅读资料,让课文有关的内容和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书面资料。